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湯和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朱元璋南京稱帝后,便開始封賞所有的開國功臣,除了賜予了大量的財物以外,朱元璋更是特制了數(shù)十塊免死金牌,發(fā)放給有功之臣。朱元璋又與群臣約定,不管他們的子孫后代犯了多大的罪,依靠免死金牌就能免去罪孽。可沒想到本該免死的寶物,卻最終成了加速他們死亡的毒藥。各大功勛,功臣的子女家人,依靠免死金牌在南京城中為非作歹。朱元璋心中對這些人極其不滿,又擔心他們會危害自己的大明江山,于是通過建立“拱衛(wèi)司”對朝中大臣進行監(jiān)視,從而找到許多借口將一大批功臣除去,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幾乎被他斬盡殺絕,包括徐達、李善長、劉基、胡惟庸、藍玉、葉升、馮勝、宋濂等。
開國功臣都被殺的差不多了,除了湯和。湯和,與朱元璋一樣出生在如今的安徽鳳陽,兩人自小就好友,童年一起在田野耕地放牛。在兩人青年時,湯和先參與了紅興軍,因為作戰(zhàn)勇猛被封為千戶。湯和發(fā)達后,也沒忘記拉兄弟老朱一把。湯和一封信寫給在破廟里茍且偷生的朱元璋,成功勸說朱元璋投奔了紅興軍。朱元璋指揮軍隊有方,屢屢大捷,被升為將領。而湯和在朱元璋攻城略地時,一直甘愿聽從他的安排,幫助朱元璋成功攻下許多城池,于是湯和便成為了朱元璋的心腹。
大明開國后,朱元璋年事已高,心中不愿諸將長期統(tǒng)領軍隊,只是還沒有公開采取措施。湯和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本意,于是第一個交出軍權(quán),借口說自己年老無力,想告老還鄉(xiāng)。朱元璋看到湯和那么識趣,高興地一揮手應允了,還在鳳陽老家為湯和建了豪華的宅院,并賜予了大量的財物讓他衣錦還鄉(xiāng)。
湯和心里知道,雖然表面上朱元璋對他放心了,實際上對他的監(jiān)視無處不在。湯和在回家后,終日花天酒地,沉迷酒色之中。他有上百個妻妾,每日就流連在花叢女眷中,表現(xiàn)出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對外他也從不結(jié)交官吏鄉(xiāng)紳,有人來拜訪就閉門不見,裝作無欲無求的樣子。
湯和在晚年時得了重病,為防止家里人多口雜說閑話,他遣散了家中的妻妾,獨自在家養(yǎng)病。后來湯和的病越來越嚴重,朱元璋得知后,傳他進京。朱元璋拉著湯和的手,回憶年輕往事以及家鄉(xiāng)父老,湯和也不說話,只是一個勁地磕頭謝恩。最后,湯和病死在家中,享年七十歲。
《明史》里說湯和“沉敏多智數(shù)”,湯和的人生哲學,是急流勇退,這也使得他成為明朝開國功臣中少有能安享晚年的人。在當代社會中,我們也可以學習湯和的人生哲學,從而正確處理生活中的事務。
湯和
本來,湯和也屬“荊棘上的刺”,在必殺之列,可因為他的機警和自律,能激流勇退,不貪戀權(quán)勢,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他對朱元璋有擁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興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資格還老一些。后來朱元璋脫穎而出,逐漸成為首領,其它一起出生入死的將領看到朱元璋當老大,難免心里不服氣,而湯和雖“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在關鍵時刻,他率先承認朱元璋的領導地位,這份功勞,朱元璋是認帳的。
他不爭功,能以平常心對待不公待遇。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時,朱元璋故意降他一等,找個岔子只封他為侯,其它同等條件的人都封為公的爵位。他卻很謹慎,不發(fā)牢騷,不怨天尤人,繼續(xù)兢兢業(yè)業(yè)、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并向皇上作出誠懇而深刻的自我檢討,才被寬恕,幾年后進封為信國公。
湯和識相知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睹魇窚蛡鳌酚涊d“帝春秋浸高,天下無事,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fā)也?!币簿褪钦f朱元璋對掌握軍權(quán)的老臣開始不放心了,湯和就投其所好,在眾多高級將領中第一個自請解除軍權(quán),“和以間從容曰:‘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qū)策,愿得歸故鄉(xiāng),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悅。”立馬撥款為湯和在鳳陽老家造房,讓他衣錦還鄉(xiāng)。
回家后他又低調(diào)做人,從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縛子孫家奴,遵守法紀,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沒有放松對他的監(jiān)視,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報到朱元璋那里,因而他就整天吃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飴弄孫,從不結(jié)交地方官和鄉(xiāng)紳,給人一副只貪圖享受,別的事一概不管不問的印象。讓朱元璋非常放心。
就這樣,他令人難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歲的高齡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幾個能善終的老臣,死后追封為東甌王,謚襄武,可說是備極哀榮。朱元璋是鐵了心要殺盡功臣的,湯和能成漏網(wǎng)之魚,確實是個奇跡??梢?,《明史》里說湯和“沉敏多智數(shù)”,絕非溢美之辭
徐達的死~~~~傳朱元璋當年怕徐達威脅朝廷,賜他一大碗燒鵝吃。徐達因為對燒鵝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燒鵝。但皇帝所賜,又不能不吃。結(jié)果在涕淚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shù)吃完。之後全身潰爛而死。另一說法是徐達生瘤,不能吃鵝,朱元璋偏賜燒鵝,徐達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shù)吃完而死。
吃燒鵝不一定死,但皇帝賜燒鵝就是賜死。所以還有人說他吃完鵝沒有死,于是服毒自盡了。好一個忠臣!
不過也有人認為第一名將徐達于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算是善終。
很多書上記載,徐達得病后不能吃蒸鵝,而朱元璋偏偏就賜給他蒸鵝,徐達含恨而死。這一說法是不太可信的。
徐達不但是朱元璋的重要將領,而且還在和州救過朱元璋的命,殺掉他對朱元璋沒有任何好處,而且他為人低調(diào),從不招搖。退一步講,即使朱元璋要殺徐達,也不需要用這么笨的法子,找個人開點毒藥,派兩個錦衣衛(wèi)就能解決問題。何苦要用賜蒸鵝這么明目張膽的方法來殺掉徐達。
徐達是明朝的優(yōu)秀將領,他平民出生,卻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他從小兵干起,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成長為元末明初最優(yōu)秀的將領。他善于指揮大軍團作戰(zhàn)。深通謀略,為人寬厚,歷數(shù)十役,戰(zhàn)必勝、攻必取,與北元第一名將王保保的作戰(zhàn)更是他軍事生涯的最高峰。
他告訴我們,一個平凡的人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也能成為叱姹風云的名將
而他的赫赫戰(zhàn)功及傳奇經(jīng)歷也告訴了所有的人:
我徐達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
明朝開國功勛都有誰善終了 大概只有4人不是死于朱元璋之手。
主要謀士劉基后來重病,腹瀉得很厲害,大概是胡惟庸等人下毒,于1375年將他毒死。 大將湯和救過朱元璋的命,1390年得中風癥,癱瘓在床,不能動彈,讓朱元璋很放心,1395年在安徽鳳陽去世。 公侯只有兩人幸存: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耿炳文逃出了朱元璋的掌心。朱棣發(fā)動叛亂后,建文帝命令65歲的耿炳文率軍鎮(zhèn)壓,遇挫后被撤職。朱棣稱帝第二年,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彈劾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龍鳳圖案,玉帶用紅皮腰帶,有謀反的跡象。耿炳文是個老好人,明知朱棣秋后算賬,嚇得自殺了。 郭英其實罪行也不輕,私養(yǎng)家奴150多人,還擅自殺害其中5人。因為是朱元璋的心腹,放他一馬。所以,開國功臣能得善終的,只有郭英一個人。 明朝的開國名將為何只有湯和得以善終?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遍_國元勛,在各個朝代,一般沒有好下場,除非遇到一個非常開明的君主。
為什么明代開國元勛中只有湯和得以善終,就連神機妙算的劉伯溫也難逃一死呢? 我認為包括以下兩點:
一、因為朱元璋多疑
朱元璋的多疑是他本性決定的。他是由農(nóng)民一步步起來的,由農(nóng)民一步步走到皇帝這個位置的,歷史上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劉邦能夠知人善用,而朱元璋在生性多疑方面尤甚。這導致了開國以后,那些立過赫赫戰(zhàn)功的開國將領,不是被殺的被殺,被流放的被流放,被毒死的被毒死。
二、這跟湯和所作所為也是分不開的
湯和生性謙敏,懂得見素抱樸。我們來看一下,他是如何一步步由普通草民逐步到陪朱元璋收復天下,最后終得善終的過程,就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和智慧了。查證史料,我們發(fā)現(xiàn)當年介紹朱元璋加入義軍的正是湯和,可以看得出他在識人方面獨具眼光;而在陪朱元璋一統(tǒng)天下的過程中,他能夠忠心耿耿,這在每個領導人眼里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品質(zhì);而在朱元璋一統(tǒng)天下之后,湯和能夠不像蘭玉那樣居高自傲,而是激流勇進,自動交出兵權(quán),這也讓朱元璋放下心來,認為湯河是一個沒有異心的人。湯河的所要所為,讓他活到了70歲,成為明代歷史上唯一一個能夠得以善終的開國元勛。
歷史上有哪些得到善終的開國功臣? 春秋時期越國的范蠡,漢初三杰的張良蕭何,漢光武帝的云臺二十八將,唐太宗年間的秦瓊、程咬金、尉遲恭、李靖等,宋朝的石守信、王審琦都是得以善終的,不得善終的有文種、白起、韓信、徐達等。
漢初三杰中張良、蕭何知進退,所以能得善終,而韓信居功自傲不知進退最終死于呂后之手。蕭何是最早投靠劉邦的一批人,當時蕭何是沛縣的官員,而劉邦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蕭何一路走來輔佐劉邦登基稱帝,他居功甚偉。
但是劉邦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就開始對蕭何產(chǎn)生了懷疑,他擔心百姓心中只有蕭何而無他劉邦,但是蕭何知道劉邦的心思之后就故意抹黑自己,降低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從而成功避免了劉邦對自己的猜忌,而他也得以善終。
張良同樣是這樣,劉邦登基稱帝時就對張良說讓他自擇三萬戶,但是張良知道如果自己真的這么做了,那么自己以后的日子也就不長了,于是主動辭掉了三萬戶,選擇了當初和劉邦相遇的沛縣,以示自己永不忘當初的情誼,劉邦看大張良如此知趣也就放了他一馬。
漢光武帝和唐太宗是歷代開國皇帝中不殺開國大臣的佼佼者,二人心胸寬廣,不怕這個開國功臣們功高震主影響自己的統(tǒng)治,他們在登基后反而對這些將領重用,做到了同甘苦共富貴,他們的格局胸懷比之劉邦高了不止一籌,能再兩位圣君手底下做事也是人生之幸
唯一一個得到善終的明朝開國功臣是誰 (湯和)是唯一一個得到善終的明朝開國功臣。
朱元璋的開國功臣有善終的很少,他們?yōu)槭裁纯梢缘玫胶媒Y(jié)局? 從朱元璋手上活下來的,據(jù)筆者所知就只有常遇春了。常遇春也是明朝的有功之臣,按理說,朱元璋一定會對他有所防備,但是常遇春為什么會得到善終呢?接下來班子和就為大家簡單說明一下。
首先在和同僚之間的關系上,常遇春處理得比較好,在作戰(zhàn)中能夠節(jié)制諸將又能虛心與諸將研究對策,集思廣益。他身為副將軍,與大將軍徐達一起征戰(zhàn),非常尊重小他兩歲的徐達,謙遜地“奉節(jié)制,進止赴期不敢爽毫發(fā),大將軍雅敬愛之”,始終無小間。當時,徐達、常遇春兩員大將并稱,“一時名將稱徐、?!?。一個以謀略持重著稱;一個以勇猛果敢聞名。朱元璋很會用將,以徐達為正,常遇春為副,用其所長,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常遇春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場,盡瘁而終。朱元璋對常遇春也特別愛重,認為常遇春的功勛“雖古名將,未有過之”。常遇春也善于處理同主子的關系。1365年二月,當常遇春率軍征服江西上流未附郡縣班師之后,朱元璋對常遇春“頒賞賜勞”,特意表彰他“勤勞于外,南平諸郡,兵不失律,民無所擾”的功勞。常遇春對答頗為得體,他說,這是“皇上成算,所至輒克,非臣所能”。貌似寬厚心實險狠的朱元璋自然最愛聽這樣的話了。 常遇春忠于朱元璋,大有功于朱元璋。四十歲暴卒于軍中,功成名就,是朱元璋開國功臣中少有的善終者。 為什么歷史上很多開國功臣最后都不能善終? 我覺得是因為皇上害怕他們反戈一戰(zhàn)。開國功臣的官職一般都是很高的,而且因為常年跟誰皇帝南征北伐,自己的實力肯定會不小。像歷史上的劉邦與韓信,韓信的軍事才能想必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他在劉邦建立政權(quán)的道路上提供了不小的幫助,后來與項羽對抗也是出了不少力。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使得劉邦對他反復猜忌,因為劉邦自己是沒多少能力的,能獲得成功主要是考一些兄弟伙的幫忙,所以這幫兄弟越強他就越不能睡的安穩(wěn),開國功臣也只是虛職,慢慢的就會找各種理由把他們殺了。歷史上不殺功臣的也就劉秀算一個了,劉秀建立國家的時候?qū)﹂_國功臣的待遇非常好,不過這也是因為劉秀自己的本事比他們強,他們都存在對自己構(gòu)不成多大的威脅。功高蓋主在古代是一個非常大的忌諱,身為一個臣子獲得太多的功不就在向皇帝暗示自己非常強,你很弱的意思嗎,一旦皇帝覺得你的功勞太大,百姓對自己可能都沒有臣子的威信高,那么皇帝就會找一萬種理由來將你滅口,因為你的存在嚴重的影響到了皇帝在百姓心目中應有的高度。
我覺得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皇帝為了下一代考慮,因為開國功臣畢竟也是受太多人愛戴的,倘若自己死后自己的兒子壓不住他們那么皇室的血脈將會就此而斷,這對于皇帝來說是很悲催的事,跟著自己打下江山的人在自己死后奪走了自己的江山,這傳出去也是貽笑萬年的事,所以開國功臣到最后都沒啥好下場。
明朝(326)功勛(3)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4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