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糜竺家族的相關內(nèi)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三國中劉備的崛起,除了有不離不棄的兩兄弟關羽張飛之外,還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作為軍師,以及其他的將領如趙云、馬超文臣如法正等等,這才讓劉備從一個底層成長為蜀漢的皇帝,而在劉備奮斗的初期,除了關羽張飛以外,還有一個家族在支持著劉備,不僅僅出錢,還出人出力,這才讓劉備堅持下來,這個家族就是糜竺家族。
我們都知道,劉備最早的班底也是最鐵桿的班底就是關羽、張飛,關羽和張飛跟隨劉備參加黃巾起義,到受了封賞,又賭氣出走,是他們兩個人讓劉備有了第一桶金,劉備從此走上了仕途,如果沒有這兩個人的相助,那么劉備第一步會非常的難,而劉備到了徐州以后,最大的助力就是糜竺家族。
麋竺是東海郡朐縣(今江蘇連云港西南)人,是徐州的富商,糜竺家世代在徐州從事墾殖工作,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種植和養(yǎng)殖,慢慢成了當?shù)赜忻牡刂骱宛B(yǎng)殖大戶,逐漸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集團,人數(shù)最多的時候有1萬多人,想想現(xiàn)在有1萬人以上的公司也不多,正是因為糜竺非常有錢,所以徐州牧陶謙也不得不仰仗糜竺,任命他為別駕從事,糜竺算是了完成從商到官的轉變。
顯然作為已經(jīng)有了這么多財富的糜竺來說這是不夠的,而劉備的到來讓他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陶謙死后,糜竺奉命去請在小沛的劉備,讓他來主政徐州,或許劉備散發(fā)的氣質(zhì)讓糜竺看到了希望,糜竺之所以在劉備落魄的時候選擇支持,大概跟諸葛亮的想法是一樣的,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來的好,曹操曾經(jīng)多次拉攏糜竺,但是糜竺都沒有同意,可能曹操不如劉備仁慈吧。
此后,不管劉備怎么窮困潦倒,糜竺和弟弟糜芳都不離不棄的追隨劉備,又出錢又出力,對于劉備的支持是一筆政治投資,糜竺的理想不是做個普通的官,而是能夠成為開國功臣那種級別,在劉備被呂布偷襲,妻子被擄走的時候,曾經(jīng)一蹶不振,是糜竺鼓勵劉備要振作,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給劉備2000人和大量的錢財,讓他重整旗鼓,糜竺和糜芳跟著劉備一直東奔西走,直到到了荊州,諸葛亮加入,劉備入主益州,糜竺的投資成功了。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拜麋竺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軍師將軍諸葛亮之上,待遇是眾臣之中最高的,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任命糜芳為南郡太守,受到關羽的節(jié)制,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大家也熟知了,219年,關羽北伐襄樊,命糜芳和傅士仁供給軍資,但兩人沒有很好的完成任務,于是關羽便說了狠話:“等回來再收拾你們?!倍私钥謶植话病M?,吳將呂蒙襲取荊州,傅士仁開城投降,糜芳開始的時候還堅守,但看到傅士仁投降后也開城投降,此舉最終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糜竺知道糜芳的所作所為,把自己綁了去跟劉備請罪,劉備還是是非分明的,并沒有責怪糜竺,但是糜竺卻因為愧疚最后生病而死,可以說糜竺的投資劉備和下賭注是成功的,劉備有了自己的根據(jù)地以后,糜竺的地位超然,還是劉備的大舅子,結果卻功虧一簣,被糜芳給毀了。
那么糜芳為什么會不顧后果的投降孫吳呢?如果堅持一下,說不定荊州不會失,關羽也不會死,糜家依然可以繼續(xù)他們在蜀漢的地位,通過歷史記載糜芳投降孫吳的原因大概有三。
1、關羽鎮(zhèn)守荊州以后,剛愎自用逐漸顯現(xiàn),對于糜芳和傅士仁也是非常的輕慢,讓糜芳感覺關羽并沒有把他們當自己人,雖然說糜芳是劉備的大舅子,但是糜夫人已經(jīng)不在了,當家的是吳夫人,關系自然不如關羽和劉備的關系,而且兩個人關系又不好,加上沒完成關羽交給的任務,被孫權誘惑就投降了。
2、糜芳怕死,在投資劉備這個過程中都是糜竺在做,糜芳并沒有發(fā)揮太大的作用,加上富商惜命,所以糜芳擔心萬一守不住,被孫權抓住以后會被殺,索性就投降保命了。
3、糜芳沒有完成的任務是軍資沒有籌備完成,極有可能是糜芳去做生意了,畢竟糜芳原來是商人,所以才讓關羽非常生氣,糜芳擔心關羽回來清算他,倒賣軍用物資,糜竺也保不住他,所以他就投降了。
糜芳在吳國過得并不好,因為背叛被吳國將領看不起,但是糜芳還是堅持下來了,也算是生存了下來,只是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擒于禁、斬殺龐德,一時威震華夏,嚇得曹操都想遷都許昌,革命形勢一片大好,不料呂蒙偷襲荊州,傅士仁、糜芳先后投降,導致關羽兩面受敵,最后敗走麥城,身首異處??梢哉f,關羽的死,傅士仁、糜芳負有直接的責任。
傅士仁字號生卒年不詳,《三國志》記載為“士仁”,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是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相對而言,糜芳的地位就重要多了,他是劉備的小舅子,糜夫人是他妹妹,糜竺是他哥哥,糜家世代經(jīng)營墾殖,資產(chǎn)上億,糜竺早年資助劉備,“進妹于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劉備“于時困匱,賴此復振”。糜竺雪中送炭,劉備涌泉相報,拜糜竺為安漢將軍,地位遠在諸葛亮之上,稱得上是蜀漢的二號人物。
糜芳也不差,當上了南郡太守,是荊州的二號人物。
這兩人為什么要投降吳國呢?
客觀原因是兩人駐守的公安、江陵守備空虛,關羽驕傲輕敵,加上被陸遜蒙蔽,抽調(diào)公安、江陵兩地軍隊圍攻襄陽、樊城,這個時候陸遜打過來,兩人難以招架,當然如果兩人堅守城池,還是有可能等來關羽的,這樣荊州整個戰(zhàn)局就會徹底扭轉。
主觀原因是兩人和關羽向來不睦,關羽是個高傲自負的人,“剛而自矜”“性頗自負”,瞧不起士大夫和世家大族,“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加上兩人籌備糧草不力,關羽說“還當治之”,意思是“等著,我回去肯定收拾你們兩人”,兩人一合計,與其等著關羽回來治罪,不如順手推舟,投降東吳。
這兩人投降,關羽失去了大本營,進退失據(jù),兵敗如山倒,再無還手之力,最后父子被殺于臨沮。
麋(mí)芳(生卒年不詳),字子方,東海朐(qú)縣(今江蘇連云港)人。本為徐州牧陶謙部下,后與其兄糜竺拒絕曹操任命,一同投奔劉備。劉備稱漢中王時,糜芳為南郡太守,與荊州守將關羽不和。后因未完成供給軍資的任務而被關羽責罵,心中不安,在孫權的引誘下與將軍傅士仁一同投降吳國,導致關羽兵敗被殺。此后在吳國擔任將軍,并且為吳征伐。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北伐襄樊,命二人供給軍資,但二人沒有完成任務,關羽便放出話說:“回來再收拾你們?!倍私钥謶植话病M?,吳將呂蒙襲取荊州,士仁開城投降。糜芳開始堅守,但看到士仁投降后也開城投降,此舉最終導致關羽兵敗被殺。其兄糜竺也因此羞愧病死。
后來虞翻乘車出行,經(jīng)過糜芳的營地,官吏沒有開門,虞翻的車馬不能通過。虞翻十分生氣地說:“應該打開的關閉,應該關閉的打開,哪有這樣做事的?”糜芳聽到后,更加惱羞。
公元223年(黃武二年) ,孫權下令賀齊突襲蘄春,糜芳等人跟隨,最終獲勝。
楊戲:“古之奔臣,禮有來逼,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絕于人,作笑二國?!?/p>
陳壽:“私好攜貳?!?/p>
李贄:“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誅。若糜芳,跡雖與士仁同,其實情有可原。勿以形跡相同而遂一律罪之也?!?/p>
妹妹:糜夫人,嫁于劉備,此后經(jīng)歷不詳。
2004年電視劇《武圣關公》:于樂飾演糜芳
2010年電視劇《三國》:洪劍心飾演糜芳
劉備在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云等人的輔佐下,白手起家,征戰(zhàn)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才建立了蜀漢政權,然而,劉備辛辛苦苦打來下的天下,卻因為三個降將在關鍵時刻投降敵人,將蜀漢一步步推向了深淵,最終導致蜀漢滅亡。那么,這三個叛徒是誰呢?
第一個,糜芳。
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也可以說是“皇親國戚”了,糜芳和他的哥哥糜竺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追隨劉備,獻出自己的巨額家產(chǎn),幫助劉備招兵買馬。
當時,建安元年,呂布趁劉備打袁術的時候,突然襲擊劉備的大本營下邳,俘虜了劉備的妻子,連窩端了,劉備被呂布打得落花流水,居無定所,危急時刻,是糜竺給了劉備一大筆錢,幫助劉備解決困難,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糜竺的弟弟糜芳也放棄了自己的官職,追隨劉備,因為糜竺兄弟的幫助,劉備才再次起家,有了爭奪天下的本錢。
《三國志 糜竺傳》記載:建安元年,呂布乘先主之出拒袁術,襲下邳,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于時困匱,賴此復振。后曹公表竺領嬴郡太守,竺弟芳為彭城相,皆去官,隨先主周旋。
然而,就是這樣同甘苦、共患難,生死與共的的兄弟,在劉備事業(yè)輝煌的時候,卻突然給劉備身上插了一刀。
劉備拿下益州,勢力壯大,事業(yè)走向輝煌的時候,鎮(zhèn)守荊州的關羽,北攻樊城,孫權趁關羽和曹操交戰(zhàn)激烈的時候,偷襲荊州,糜芳居然在這關鍵時刻投降了孫權,斷了關羽的后路,導致關羽敗亡。
《三國志 關羽傳》記載: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jù)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
有人說,糜芳是因為關羽看不起他,因為辦事不力,關羽還要收拾他,他才被迫投降的,那么,糜芳和關羽就算關系不好,作為“皇親國戚”,就不能忍一忍,顧全大局?就可以不顧名節(jié)嗎?
正是因為糜芳投降,關羽勢單力孤,走投無路,外無救兵,內(nèi)無糧草,才被孫權擒住殺害。誰能想到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關系那么鐵,會投降孫權呢?
糜芳投降,劉備也沒為難他哥哥糜竺,糜竺因為弟弟投降,感覺很丟臉,憂憤而死。
第二個,士仁。
士仁在演義中,被稱為傅士仁,關羽鎮(zhèn)守荊州時,士仁駐守公安,糜芳駐守江陵,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時,呂蒙白衣渡江,先派虞翻到公安勸士仁投降,士仁投降之后,又跑去勸糜芳投降,糜芳在士仁的游說下,最終投降了。
《三國志》注引《吳書》記載:遂將仁至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
也就是說,如果士仁不勸說糜芳投降,糜芳是不會投降的,就是士仁吃里扒外,才導致糜芳投降,斷了關羽的后路。糜芳作為“皇親國戚”,和劉備的關系那么好,危難關頭,不僅不顧全大局,也太沒骨氣了。關羽之死,士仁就是罪魁禍首。
第三個,馬邈。
馬邈是江由守將,鄧艾伐蜀,偷渡陰平小道,翻山越嶺,穿越七百里無人區(qū),像野人一樣,靠爬樹攀懸崖峭壁才到了江由。
鄧艾軍既然是翻山越嶺,攀懸崖峭壁,肯定沒法帶輜重和戰(zhàn)馬,全靠徒步,如果馬邈不投降,鄧艾軍沒有戰(zhàn)馬,吃完了干糧,沒有后勤補給,別說打仗,就是餓也餓死了,可是,馬邈這家伙,面對鄧艾的一點步兵,疲憊之師,居然不戰(zhàn)而降,讓鄧艾有了后勤補給,有了活路,并兵不血刃拿下了江由城池。
《三國志 鄧艾傳》記載: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馀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
正是因為馬邈不戰(zhàn)而降,鄧艾恢復了實力,在綿竹擊斬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張飛的孫子張遵,逼得后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糜芳和士仁投降,導致關羽敗亡,劉備丟失了荊州,不僅實力大減,而且,還永遠失去了從荊州出兵北伐,無法實現(xiàn)諸葛亮制訂的“隆中對”戰(zhàn)略計劃。
馬邈投降,導致鄧艾有了喘息的機會,僥幸成功,擊敗了諸葛瞻,逼降了后主劉禪,蜀漢滅亡。
如果馬邈不投降,堅守不戰(zhàn),鄧艾的一點兒翻山越嶺而來的士兵,絕對會全部餓死。一路翻山越嶺,沒吃沒喝,都成了野人了,哪還有戰(zhàn)斗力?拿得動刀嗎?
糜芳、士仁和馬邈,是蜀漢政權的三大罪人,可恥至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7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