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舊時指官吏階層及其活動范圍,貶義,強調(diào)其中的虛偽、欺詐、逢迎、傾軋等特點。黨的領導干部隊伍也稱之為官場,依然偏貶義,但是,至今官方未承認領導干部隊伍為“官場”的說法。說道“官場”,其實,封建王朝的官場上,最影響國家發(fā)展的并不是貪官,而是庸官。
為什么這么說呢?
由特殊的歷史條件所限,歷史上的許多朝代都出現(xiàn)了“不得不貪”的慣例,距離我們較近的明、清兩朝就是如此。不下手撈錢,有時會被視作“圈外人”,受到同僚的排擠。此外,古代官員交際應酬花銷極大,朝廷所給的俸祿不足以支出這筆開銷,所以,必須從其他地方撈錢補漏。
以至于,貪污與否,不能作為古代官員是否有功于社會的衡量標準。打個比方來說,明朝名臣張居正與名將戚繼光,其生前都曾有過貪污的事實,但是,這絲毫不妨礙他們對國家所作出的貢獻。當然,這些都旨在討論庸官之危害,且討論范圍只在封建社會,切莫與現(xiàn)代社會對號入座。
在庸官領域首屈一指的,莫過于唐開元年間盧懷慎了。說起來,盧大人絕對是清官的代表,雖身居高位卻從不搜斂錢財,在朝廷里的風評頗佳。然而,清廉卻并不意味著他是個好官。他入朝為相后,給國家做出的貢獻屈指可數(shù)。擔任宰相期間,他將所有日常工作都交給了姚崇,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柜。
故此,盧懷慎才收獲了“陪吃宰相”的“美名”,此人堪稱古往今來尸位素餐第一人。除了盧大人之外,唐朝還有一位庸官,他便是唐朝前中期的宰相蘇味道。相比于盧懷慎,蘇味道所展現(xiàn)的卻是另一種“庸”。根據(jù)文獻的記載,蘇味道于武氏當政時期上位,先后三次擔任宰相一職,在位時間九年。
蘇大人最擅長的就是向皇帝闡述情況,也就是陳奏。因為蘇味道能將當朝典章倒背如流,所以,他上朝時從不攜帶奏章,只靠一張嘴即可將情況闡明,夸夸其談??梢哉f,蘇味道的口才和能力兼?zhèn)?,但是,他卻不能在擔任宰相的過程中做出一番實績,顯然,他的為官之道是存在缺陷的。
蘇味道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當官解決問題,不能將一切情況事無巨細地理清,也不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若非如此,一旦出現(xiàn)某種意外,必定會影響自己的地位,沒準還會遭受陛下的處分。所以,解決問題需把握尺度,模棱兩可即可?!闭蛉绱耍K味道才會被后人譽為“模棱宰相”。
我們要說的下一位庸官,出現(xiàn)于宋神宗時期,他便是王皀。從仕途上來看,王皀可謂春風得意。他擔任宰相十六年,在此期間在朝堂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偏偏在政務上沒做出什么成績。每當國家遇到什么突發(fā)情況,他從不提出自己的見解,也不會給皇帝出主意,只做到了“上行下效”而已,絲毫沒有主見。
王皀的為官之道,便是“取圣旨”、“領圣旨”、“得圣旨”,僅此而已。每天上朝的目的,就是從皇帝老子那兒“取圣旨”,一切事務都需“領圣旨”后再做打算,離開金鑾殿后根據(jù)“得圣旨”照章辦事,從不變通,是為“三旨宰相”。更加微妙的是,庸官往往是“成對出現(xiàn)”的,同樣是北宋時期,還有個庸官名叫李邦彥。
用句現(xiàn)在的話來說,李邦彥就是個“富二代”,起點比正常人高得多。他之所以能身居高位,是因為他掌握了三門本事:
第一種本事是踢球,李邦彥是“大宋黃金右腳”,其球技估計只有高俅能與之一較高下;
第二種本事是能寫“黃段子”,他寫出來的段子風靡各大風月場所,出入青樓的文人雅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三是喜歡交朋友,每天李府上人來人往,日日都如過年一般,一群狐朋狗友吃喝玩樂。
靠這三種本事,李邦彥在朝廷的地位水漲船高,竟混到了宰輔的高位。然而,爬到這個位置的李邦彥卻不干正事,每天仍在鉆研自己的“關(guān)系學”,鞏固自己的圈子?!熬缚抵儭北l(fā)后,本該匡扶正統(tǒng)的李邦彥毅然決然地倡議投降大金,加速了北宋的覆滅。
且看史上著名的貪官和珅、劉瑾,至少和珅在外交方面頗有建樹,且是理財?shù)囊话押檬?劉瑾也曾降賦稅、整頓鹽法、建立考察制度、革新風俗,做出過一番為人稱道的實績。相比之下,尸位素餐的庸官又有何作為呢?從上述四人的為官經(jīng)歷中我們就能看出,在古代庸官的危害遠大于貪官。
所以說,這種“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官員,往往會誤了大事。
“不要百姓半文錢,原非異事;但問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官員就要干事,忠于職守、勤政為民向來是對為官者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在位不作為,拿了俸祿不干事,這樣的庸官、懶官、太平官,同“泥塑的神像”有何區(qū)別?清廉乃為政之基,勤政是善政之要,既講廉政也講勤政,官德才算圓滿。
對于一個好官來說,“廉”和“勤”猶如一枝并蒂花,無論少了哪一朵,另一朵都會黯然失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7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漢靈帝認宦官為父母,這到底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