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李成梁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談到嘉靖末年到萬歷初年的明軍將領(lǐng),一時間可謂群星璀璨:戚繼光、俞大猷、譚綸……一個個將軍的名字都是婦孺皆知的。在他們中,有一個人的歷史地位非常特殊,他的名氣不如上述人物大,但他的歷史影響卻極大,他就是李成梁。
李成梁就是李如松的父親,其家世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在承襲了鐵嶺衛(wèi)指揮僉事以后,他憑借一刀一槍的軍功做到了參將。在參將的位子上,他帶著手下的人把土蠻部打的除了丟下尸體就是拖家?guī)Э诙愕眠h(yuǎn)遠(yuǎn)的,在遼東地區(qū)的蒙古諸部的心目中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隆慶年間的遼東地區(qū)并不平靜,雖然俺答已經(jīng)基本老實了,但是其他部落的首領(lǐng)依然改不了游牧民族的習(xí)氣,時時窺探著南下?lián)屢话?。先后十年,三任總兵?zhàn)死,讓遼東總兵成了一個沒人敢接的位置。在連續(xù)第三位總兵殉國以后,這塊燙手山芋交到了李成梁手里面。而他甫一上任,就大修武備,以才能甄選軍官,并且以厚賞召集全國各地的能干的男兒來當(dāng)兵。一時間軍紀(jì)、軍威大振。
整飭完遼東軍不久,敵寇就來檢驗李成梁的工作效果了。在小股部隊被擊退后,土蠻部大舉入寇。李成梁率部在卓山和敵人遭遇,他與副將對敵人形成夾擊之勢,斬其首尾,一共斬首五百八十多顆。不死心的土蠻又在次年冬天再次進犯,李成梁再次將其擊退。而后李成梁主動出擊,將土蠻趕得越來越遠(yuǎn),他自己的爵祿也越升越高。遼東總兵的位子也越坐越穩(wěn)。
從戰(zhàn)術(shù)的角度來看,李成梁的仗打得都不能算太大,每次的斬首數(shù)目基本也就數(shù)百左右。但是從戰(zhàn)略意義上來看,卻是非常關(guān)鍵的:因為李成梁的戰(zhàn)略思想是以攻代守、層層蠶食,盡管每次出戰(zhàn)的戰(zhàn)果都不能說太輝煌,但貴在次次都打勝仗,而且每次出征總不空手而歸,總要啃掉蒙古人的一片地盤回來,長期的這樣積小勝便可為大勝。再加上李成梁對這些蠻族向來沒什么好感(雖然他自己也不過就是個朝鮮移民),下手絕不手軟,使得在他鎮(zhèn)守遼東的二十多年里,曾經(jīng)因為蒙古人入寇而雞飛狗跳的遼東漸漸地安靜了下來。
同戚繼光、俞大猷們一樣,李成梁也有一支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武裝,就是遼東鐵騎。這支部隊的戰(zhàn)斗力與戚家軍不相上下,而且還有一個戚家軍不具備的優(yōu)勢——他們是清一色的重騎兵,并且配備有當(dāng)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這支光榮的軍隊跟著李成梁立下了無數(shù)戰(zhàn)功,后來還由李如松率領(lǐng),先后參加了平哱拜和抗倭援朝的戰(zhàn)爭。
萬歷十九年,六十六歲的李成梁宣布退休。此時遼東一帶基本上可以說是非常安靜了,但是他的退休并不是光榮退休,甚至還有些尷尬。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隨著李成梁年齡的增大,其武力及進取心在下降,但是對爵祿的渴望卻一點也沒有消失。萬歷十七、十八、十九連續(xù)三年,敵人先后大舉入寇數(shù)次,李成梁的嫡系部隊損失慘重,中伏而死者不計其數(shù)。而曾經(jīng)和兄弟們一起共患難的李成梁這個時候已經(jīng)完全不想管士兵的死活了,輸了就再打,再輸就冒功。明明是幾個大敗仗,他卻向朝廷謊報自己斬首多少多少,終于被巡邊御史狠狠告了一狀,萬歷皇帝盡管對他很欣賞,卻也不便再維護他,只好暗示他早早主動申請退休了事。
李成梁鎮(zhèn)守遼東的這些年里,先后十次奏報大捷,不上朝的皇帝好幾次因為他去太廟告慰祖宗。邊將的武功有如此輝煌者,從明朝開國二百年來只有他一人。曾經(jīng)的他銳意進取,每戰(zhàn)必克,威震東北。但隨著官位越來越高,他也就逐漸成了一個傳統(tǒng)的官僚:由于遼東基本都他說了算,因而整個東北的所有財政收入經(jīng)他手再上報京城的,到底還剩下幾成很讓人疑惑。而這些錢也不白拿,京官吃他好處的不計其數(shù),自然為他說好話的更多。
而他的戰(zhàn)功,具體有多少是干貨也未可知:塞外的戰(zhàn)功,有多少他自己說了算;一旦敵人破關(guān)而入,他就擁兵觀望,以“堅壁清野”為托詞;至于殺良冒功,到了后期更是習(xí)以為常。而即使精明如張居正、申時行,也常常為他蒙蔽。至于御史、巡撫,稍微忤逆他的意思就會被排擠出去。直到申時行等人先后離任,李成梁才失去了朝廷的奧援,沒人幫他遮羞,自然也就只能退位。
李成梁雖然離開了,但他的影響還在:由于他的威望過高,而遼東一帶的將領(lǐng)基本全部都出自他的提拔。這導(dǎo)致他離任以后,來的每一任總兵都和下面的將軍搞不好關(guān)系,十年內(nèi)就換了八個總兵。這樣頻繁的更迭主帥,使得遼東一帶的邊輩更加廢弛。至于李成梁的兒子們,盡管老爹退休,但是他們?nèi)慷际强偙⒓墑e的高官。然而除了李如松對得起“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句話之外,其他的不是庸才就是廢材,還有一個地地道道的窩囊廢。
萬歷二十九年,李如松已經(jīng)去世了好幾年,遼東再也沒有一個能打的將領(lǐng)。七十六歲的李成梁再次出山,五年后,他下令將孤山堡、險山堡兩地的六萬四千戶人民內(nèi)遷,當(dāng)?shù)鼐用窈窟罂薏辉鸽x家,李成梁就派軍隊逼著他們搬家,死者不計其數(shù)。李成梁反而拿那些死難者的人頭當(dāng)做敵人的腦袋報功!
孤山堡是李成梁一手經(jīng)營出來的,為什么要拱手讓人呢?具體原因已經(jīng)不得而知了,只知道他一把老百姓遷走,一個女真酋長就把這塊肥沃的土地占了。萬歷四十三年李成梁頂著太傅的頭銜去世,四十七年這位酋長就對明朝宣戰(zhàn)。在這一戰(zhàn)中,明軍數(shù)十萬精銳全軍覆沒,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就是那個窩囊廢)投降。而這位酋長,就是努爾哈赤。
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對于那些真正保護他們的英雄們,自然是不會吝惜褒美之詞的;而李成梁到后來竟無太多人知曉,其原因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對于他的評價用一句話概括的話,就是“一時之功臣,萬世之禍?zhǔn)住?
萬歷朝的邊事一度頗有成效,這有賴于邊關(guān)的兩大名將:東南戚繼光,東北李成梁。在當(dāng)時,李成梁威名遠(yuǎn)遠(yuǎn)勝戚繼光。在明將吏貪懦,邊備廢馳的時代,李成梁縱橫北方邊塞四十余年,前后鎮(zhèn)守遼東近三十年,屢破強豪,力壓各方北方游牧部落,拓疆近千里。遼東成了一道堅固的屏障,并在開原、清河、撫順等地開辦貿(mào)易市場,與當(dāng)?shù)夭柯浣⒂押藐P(guān)系。清人作《明史》,對其雖頗有貶低之詞,也不得不承認(rèn)“然邊帥武功之盛,(明)兩百年來所未有”。
《明史》:成梁鎮(zhèn)遼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輒祭告郊廟李成梁簡介,受廷臣賀,蟒衣金繒歲賜稠疊。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也。其始銳意封拜,師出必捷,威振絕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盡列崇階,仆隸無不榮顯。
張居正:李帥用奇出搗,使賊狼狽而返,乃孫臏走大梁之計。比前長定之捷,殺降以要功者不侔矣。功懋懋賞,國家自有彝典。
申時行:①臣等看得成梁身經(jīng)百戰(zhàn),屢立奇功,夷虜憚其威名,封疆賴其保障,皇上委任不疑,深得用人之體。②今九邊事情,獨遼東為難,九邊將官忠勇,獨李成梁為最。數(shù)年以來,無歲不戰(zhàn),無日不防,可謂竭心盡力矣。
沈一貫:若近年李成梁封寧遠(yuǎn)伯,則以遼東虜功,與苗蠻功不同,又系積功累級李成梁簡介,歷數(shù)十年而后得,非以一次大功便與封爵。且成梁系一身獨將,非有二三同事也。
李奇珍:屬者奴酋發(fā)難,四路進剿,三路敗沒。始誤于李成梁,再誤于楊鎬、李如柏也。先是成梁剿平兀堂、孟草塔、王杲等諸丑類,用奴父他失為向?qū)?,借其髑髏以博封拜,因割我膏腴以結(jié)戎心。二姓之好既聯(lián),三韓之備盡弛。開門揖盜,養(yǎng)虎自貽,此禍本亂源也?!噯栠|東敗壞,誰為作俑,成梁割地媚虜,……
熊廷弼:……謂之獻(xiàn)地,不止棄地,謂之通虜,不止啖虜。楫與成梁之罪,可勝誅耶。
沈德符:始成梁、如松為將,厚畜健兒,故所向克捷。
方孔照:①遼陽百姓方維相亦伏關(guān)闕下,稱成梁中左所之戰(zhàn)、盤山驛之戰(zhàn)、卓山之戰(zhàn)、平虜堡之戰(zhàn)、紅土城之戰(zhàn)、養(yǎng)善木之戰(zhàn)、鴨兒匱之戰(zhàn)、雕背山之戰(zhàn)、遼河之戰(zhàn)、阿州之戰(zhàn)、撫順之戰(zhàn)、沈陽之戰(zhàn)、開原之戰(zhàn)、襖郎兔之戰(zhàn)、曹子谷之戰(zhàn)、古勒寨之戰(zhàn),腦王杲,髓速把亥,馘逞、仰二奴,斬阿大阿海,皆萬世功。②治非一日而治也,亂非一日而亂也,隆萬以來,夷運孱尪,李成梁疊策殊勛。
陳子壯:寧遠(yuǎn)伯李成梁馳驅(qū)疆場四十余載,先后血戰(zhàn),上首功一萬五千,拓地七百,擊速巴亥、阿臺,擒王杲,皆名渠雄長,雖古衛(wèi)、霍之功,何以加茲!或以其棄地誤國,大抵謂寬奠六堡耳。夫?qū)挼毂境闪洪_拓,地名張其哈喇海(佃)子,中外沃壤,一望膏腴。時邊地稍寧,漢兒往往出塞掘參,生聚日繁,輸稅于建州。成梁遣韓宗功收還之,而愚民安土重遷,且渡河冰裂,南人吳大愛愛婿死焉,深懟宗功,遂以棄地之說布都下。科臣聞風(fēng)入告,而功高不賞矣。夫建州生聚教訓(xùn)三十年,寬奠即不棄,將不為板升之續(xù)乎!邊吏不能守遼西,而苛責(zé)成梁以寬奠,此刀筆吏所以敗人國家也。
錢謙益:寧遠(yuǎn)伯李成梁父子威名素著,諸子家丁,驍勇慣戰(zhàn)。賊降夷雜種,出入邊徼,心輕中國,獨憚李氏耳。
莊廷鑨:成梁前后捷功舉可信乎?曰:有可信者,有不可信者。萬歷十載以前,此其可信者也。十載以后,此其不可信者也。何也?十載以前,新鄭(高拱)、江陵(張居正)相繼當(dāng)國。其人皆明習(xí)邊事,綜核名實,有功必賞,有罪必罰,能鼓勵文武大帥而用之。成梁固不敢不效命。且又精力方壯,技勇初集。一再試其鋒于就衰之寇,斬獲中率,固其常爾。此其可信也。十載以后,吳門(申時行、王錫爵)為政,煦煦掩覆功則與賞,罪不蒙罰。于是,獻(xiàn)俘奏凱之事歲見,而覆軍殺將匿不以聞。戴頭殺賊,棄地策勛,非獨成梁之耄不任事也。又非成梁之前勇而后怯也。 *** 司馬樂其勝而謀其敗。成梁有以深知之也。此其不可信者也。
黃云眉:李氏之盛衰,即遼事之興壞系焉。
明朝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朝代,不僅是由于它距今時間較近,只有三百多年,更是因為它是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確切來說是大一統(tǒng)王朝。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盡管被之后的滿清所取代,但明朝很多方面是清朝所不能比的。大明滅亡的因素很多,甚至包括天災(zāi),其實早在覆滅的前幾十年,有位曾立下顯赫戰(zhàn)功的將領(lǐng),已經(jīng)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巨大隱患,他就是李成梁。
出生于遼東鐵嶺的李成梁,是大器晚成之人,早年因家貧一直為生活所奔波,直到四十歲才在軍營中當(dāng)上一個小官。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年輕時的苦難,磨煉了李成梁的意志,加之他智勇雙全、能征善戰(zhàn),只用了7年時間,就升遷為遼東都督僉事,這在當(dāng)時屬于正三品武官,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終成真守邊關(guān)的封疆大吏。
隨著大明軍事實力下降,北方的蒙古、遼東的女真逐漸崛起,開始在邊關(guān)搞事情,李成梁奉命征討,多次打敗蒙古軍,利用當(dāng)時女真內(nèi)部的矛盾,暫時遏制了它的崛起。張居正擔(dān)任內(nèi)閣首輔的十年間,多次對李成梁進行稱贊和嘉獎,能得到張居正的欣賞,證明李成梁確實有著過人之處。
知恩圖報的李成梁,不敢忘記張居正的提攜,在被封為寧遠(yuǎn)伯以后,立即派人帶著黃金白銀來到京城,準(zhǔn)備把這些財物送給張首輔。他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報答首輔的恩情,二是想為自己找個堅實的靠山。然而,張居正卻拒絕了,并且回信說:“爾主以百戰(zhàn)得功名,我受其金,是得罪高皇帝也。”
有人就很納悶,既然李成梁把遼東鎮(zhèn)守的堅不可摧,為何又說他與明朝的滅亡脫不了干系呢?此處要提到一個關(guān)鍵人物,他就是清朝的奠基人努爾哈赤。出身于女真一個小部落的努爾哈赤,是個有想法的小伙,但當(dāng)時女真各部落之間誰都不服誰,在一次與明軍的戰(zhàn)斗中,努爾哈赤的父親戰(zhàn)死,他雖然幸免于難,卻被李成梁所俘獲,成為了階下囚。
按照正常情況,努爾哈赤活下來的幾率微乎其微,極有可能的被斬首示眾。然而,他非但保住了性命,被李成梁放走,而且之后靠著李成梁的庇護,統(tǒng)一了女真族,從此有了與明朝對抗的資本。究竟李成梁為何要放走努爾哈赤,有多種不同版本的說法。
《清史稿》對此事有如此記載:“太祖及弟舒爾哈齊沒于兵間,成梁妻奇其貌,陰縱之歸?!币馑际钦f,李成梁的妻子,覺得努爾哈赤相貌奇特,偷偷把他釋放,這種說法太讓人不可思議了,但也不是沒有可能。還有一種說法,一開始李成梁并沒有放走努爾哈赤,而是覺得他腦瓜子比較好使,留在身邊做仆人。
不管哪種觀點,都證明努爾哈赤的起家,與李成梁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若是直接把他斬了,女真就不會統(tǒng)一,也就沒有后來的后金(滿清),明軍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李自成等人,即使躲不過滅亡的結(jié)局,但至少沒有清朝什么事了。李成梁對努爾哈赤的做法,無異于養(yǎng)虎為患,不知他死前是否后悔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7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