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湯開遠,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
看明史史料,經常會讀到一句話,明亡實則亡于嘉靖,有人說亡于萬歷,還有人說亡于天啟,總之各種說法不一樣,其實這些說法不無道理。從嘉靖朝開始本來是束縛皇帝的士大夫開始站到皇帝一邊,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敢于直言者變得鳳毛麟角,而阿諛之言充斥整個朝堂,自此士大夫風氣開始漸漸凋零。直到崇禎年間已經是一發(fā)不可收拾,所以才有崇禎的那句話“文臣個個可殺”。在外有女真內有李自成的嚴峻形勢下最后明朝滅亡。
可是細想這其中貌似有很多說不通的地方,如果說當時明朝已經岌岌可危了,可是別忘了,明朝是在崇禎手里延續(xù)了可是十七年,如果說外有強敵這不假,可是一道關寧防線,就讓女真難以逾越。內有李自成也不假,可是,直到崇禎九年的時候李自成就是在一直跑路,最后被打的就剩十七個人。說士大夫風氣差的,也不對啊,崇禎自縊煤山的消息傳出來后,一些士大夫為明朝殉國的史料記載絡繹不絕。這些都說明明朝當時情況還沒有到了泰山壓頂?shù)臅r候??稍趺淳褪吣旰缶屯隽四?,所以原因我們還要從崇禎的身上來找。那崇禎有什么問題呢?其實崇禎的問題在他殺掉袁崇煥的兩年后,河南一個推官就已經把崇禎的問題,以奏折形式交到崇禎手里,如果崇禎真的能理解其中的含義,至少明朝能在生存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都不是什么問題,而上奏這個人就是湯開遠。
湯開遠今江西撫州人,他既是有名的詩人,也是明末有名的諫臣。明萬歷四十三年被任命懷慶推官,后因直言朝堂弊端獲罪。崇禎五年他又任河南推官,因直言獲得崇禎的重用,后幫助史可法,因他多奇謀,史可法對他非常器重。早在崇禎要殺袁崇煥的時候,湯開遠就直接上書批評崇禎皇帝,不能善待臣子,并且指出他性格缺陷。在這份奏折中他指出崇禎的幾點毛病第一,各階層臣子做事情,無論他是故意犯錯還是失誤犯錯,都采用重刑。第二點就是崇禎愛搞連坐,只要這個人犯錯或者做事無能,連舉薦他的人一起殺,“皇帝或以舉薦不當,疑其黨徇。
第三就是如果內閣按照規(guī)定堅持己見(主要是內閣對皇帝不合理的旨意可以退回皇帝旨意),崇禎訓斥他們抗旨?!被实塾忠詧?zhí)奏不移(指內閣堅持己見),疑其藐抗“。第四點說崇禎有時候太摳門,大臣事情做得好不賞賜,如果做得不好還要懲罰。這一點其實我覺得最要命,也是崇禎年間大臣不干活的主要原因,因為做得越多錯得越多,那當然沒人愿意干活了,”夫不開以立功之路,僅戴罪“。第四,大臣害怕說出與崇禎相違背的話,不敢違抗繁多加重老百姓負擔的旨意,最后湯開運還說了一句”民窮則易生亂,皇帝您寬一分在民,即寬一分在民生“。第五說崇禎濫用錦衣衛(wèi),不尊重大臣,動不動就下錦衣衛(wèi)?!蓖浦T臣以心,進退之間,與諸臣以禮。錦衣禁衛(wèi)非奸佞不可入“
這五點他對崇禎登基以來,君臣之間的問題做了一個到位的總結。里面著重批評崇禎“求治過急”一味地用嚴苛來對待臣子,甚至臣子不能用自己的主張,或者履行自己分內的職責也不行。奏折中還重點說道崇禎對士大夫和百姓,都過于太嚴格。這兩方面將來會有大麻煩,結果就在幾年后被他言中了。細想這五點分析十分到位。從袁崇煥一案中可以看出,他的輕燥苛刻,不辨忠愚、心胸狹隘,當時滿朝碌碌,充斥著說空話的人。崇禎能有一個像袁崇煥一樣的實干人,實乃他的福分啊,就因為一次皇太極兵臨城下就讓他干出這樣失去理智的行為。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禎連這一點的風度都沒有,而目睹袁崇煥下場的人,又怎么不心寒吶,對于之后的用人,崇禎更是一無是處,不足堪大用的引以為心腹,對有用之人卻是百般掣肘,在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之間他的立場基本都是錯的。
其實崇禎在剛剛即位的時候,形勢還是挺不錯的,他掃滅魏忠賢,一時天下歸心,很多人都給予他厚望,認為他是一位中興之主。那時候的崇禎聲望已經達到頂點。如果他能夠對自己認識夠深刻,如果他對事物的處理足夠高明恰當,不難做到統(tǒng)一戰(zhàn)力,團結大家,銳意進取。然而他的固執(zhí)、任性、偏激使他錯過眼前的大好時機,也使剛剛復蘇變暖的心重新變涼。所以崇禎一朝大臣基本在朝堂說的都是空話,因為辦實事的最后結果可能就是袁崇煥的下場。這一點崇禎是深有體會他自己曾經數(shù)次在朝堂批評大臣只說空話,沒辦的一件實事。所以他才有他那就感慨之言,文臣個個可殺。可是崇禎就是沒有想過,他的偏激,他的剛愎自用,他的疑心才是這一切的根源。特別是崇禎五年的時候湯開遠的一封奏折,如果崇禎認識夠深刻。那明朝的結局一定也比十七年而亡要好太多。
我覺得明末崇禎皇帝和慈禧他倆的區(qū)別在于以下幾點:
第一、崇禎皇帝和慈禧他倆所想不同
崇禎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好皇帝,只不過他繼位的時候朝政上下已經混亂不堪,崇禎一邊要平定內亂,一邊還要安撫百姓,賑濟災民。中間一段時間朝政開始趨于穩(wěn)定,但是又發(fā)了農民起義,李自成打入北京,直搗皇城,在這之前崇禎一直努力穩(wěn)定朝政,但是由于他個人性格問題,聽不見進去諫言,間接的把明末推向了滅亡。
而慈禧卻是一個一心只想著自己享受的人,大清朝她從來不管,雖然有一個貪戀權利的心,卻沒有一個執(zhí)政的能力。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大清時,她沒有想著抵御,直接帶著親信大部隊外逃。她之所以不抵御,那是因為她根本就沒有那強大的軍力與國外軍隊抗衡。
在慈禧過生日的時候,她的手下為了討好慈禧,從國庫中挪用很多錢為慈禧慶祝生辰,甚至把購買軍隊物資的錢都給挪用了。也正是如此國家的軍事實力遠遠落后于外國,慈禧自己知道大清根本打不過外國侵略者,于是慈禧二話沒說直接選擇丟下城池,帶著自己的親信一路向西逃去。
第二、崇禎和慈禧的心情不同
崇禎不逃我覺得是因為他心有不甘,為什么自己統(tǒng)治的國家為變得如此不堪一擊,而且他覺得即使逃走了,自己也無法東山再起了,也不能有實力再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國家了。而慈禧不同,慈禧一心只是為了享樂,即使她出逃了也沒有耽誤她的吃喝玩樂,所以慈禧選擇逃跑,因為只有逃跑了她才能繼續(xù)享樂。
崇禎是一個優(yōu)點與缺點都突出的人 崇禎對朝務的勤勉和生活上的簡樸在中國幾千年皇帝史上都是罕見的。 把史書里對他評價綜合一下就是:“他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理事,雞鳴就起床以至夜晚都不睡覺,往往焦勞成疾。節(jié)儉自律,不近女色,宮里從來沒有宴樂之事?!?再順便舉史書上所載的三件小事: 崇禎曾把宮中萬歷時所儲藏的上等遼參在集市上買掉,換回數(shù)萬兩銀子聊補國用。 某日思宗聽講官給他講書時,所穿內衣袖子已破損,留在外面很不雅觀,不時的把它塞進去遮掩。 崇禎十五年七月初九因為“偶感微恙”而臨時傳免早朝,遭到了內閣輔臣的批抨。崇禎感激而又羞愧,特親 筆寫了手敕,對輔臣進行褒獎,對自己進行了虛心的批抨。 但崇禎性格上的缺點也是強烈和極端的,“剛愎自用,急躁多疑”。 崇禎期間內閣輔臣走馬燈似的換了五十個,換了十四個兵部尚書,一直未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內閣.所殺大臣不計其數(shù),僅總督就有七人,巡撫十一人。 我認為他還有一個重大性格缺陷,就是極度過于自尊,也就是死要面子。這從三件事就能看出來。這三件事是“南遷”,“與后金議和”,“冤殺袁崇煥”,三件個個都是能置他于死地的重要事件。 1.南遷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明總兵唐通以居庸關降,李自成的農民直接對京城形成包圍之勢,崇禎明白大勢已去,遂謀劃南遷。本來南遷之事,直接關系到皇帝本人生命是否能存活,這種事情,只要皇帝一人拍案定奪就可以實行,縱使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也無所謂。但崇禎死要面子,認為南遷就是逃跑,置祖宗宗廟,江山社稷于不顧,恐遭后世恥笑。過于自矜,非要召集群臣商議此事,他的意思希望大臣合力懇請他南遷,他在力辭幾次,最后不得不接受群臣好意,體面地寫開京城。可這層意思他又不能直接說,那當然大家不明白啦。群臣還以為皇上真的是讓他們討論留京與南遷那種戰(zhàn)略好呢,結果就有不少人提出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認為不可南遷。三月初四崇禎最后一次提到“南遷”,仍然有些大臣建議固守京師,還說出,讓太子監(jiān)國南京,崇禎無奈在被逼出了一句慷慨之言“國君死社稷”,然后他緊跟著快忍不住哭似地又說了一句:“朕想往哪里去!”。 三月十七日早朝,崇禎懶得再說任何的廢話,北京在李自成猛攻下眼見守不住了,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君臣相對而泣,束手無策??粗尢炷I的諸臣,這時想跑也來不及了,只是用手指在桌案上寫下“文臣個個可殺”,讓身邊的司禮太監(jiān)看了看,隨手抹去。這明顯是針對文臣阻他南遷而有感而發(fā)的。崇禎沒有南遷,所導致的直接結果是明末政局中的明朝、農民軍和后金三股勢力制約相持局面過早崩潰,本來明最基本的是可以劃江而治。由于崇禎(包括太子)這個神經中樞自我毀壞,余下力量分散,內部矛盾重重,自相殘殺,南明朝廷很快滅亡。 (Words)2.與后金議和 因為南宋的岳飛與秦燴事件,導致以后的朝代若與蠻幫議和,“皆背認為賣國”。 到了崇禎十四年年底,洪承孤軍困守松山,松山,錦州形式日益吃緊,正月初一,他接受了兵部尚書陳新甲之建議,與后金秘密接觸、私下議和,然此事不慎外泄,外廷一時間輿論大嘩,所謂“言者皆云,堂堂天朝,何至講款?”面對如此“朝議”,視面子如生命的崇禎為了表明清白,將一切責任推到陳新甲身上,指責他秘密議和,冤殺了陳新甲。本來己和皇太極達成的友如停戰(zhàn)協(xié)議就此不了了之。這樣一來遂喪失了結束兩線作戰(zhàn)的機會。以后一直在攘外與安內兩手作戰(zhàn),疲于奔命。 3.冤殺袁崇煥 崇禎殺袁崇煥使后世人衍最為迷惑不解的一個如此精勵圖志的皇帝卻自毀長城,大家只好盡力翻找袁崇煥的所有過失和錯誤來解釋這個問題,猶未能令人徹底信服。甚至于還有人從崇禎的心理是否有問題來考慮。我想從崇禎愛面子方面來解釋一下。 1.計五年,全遼可復 2.誅殺毛文龍3.徹底摧毀東林黨4.與后金議和 擅自誅殺大帥毛文毛,讓崇禎的權威與面子何處放?崇禎授袁崇煥于尚方寶劍,也只是讓他在緊急時刻能夠自作主張,先斬后奏。但誅殺毛文龍,袁在出京前就已在謀劃了,處死一個如此重要的人物居然是在一直瞞上皇上偷偷進行。 崇禎最忌恨黨爭,手握重兵的總督居然與東林黨有些暖味,讓崇禎面子何處放? 私下與后金議和,讓崇禎面子何處放? 一開始崇禎默許同意,但后來因為朝臣嘩然反對,崇禎就禁止他不許議和,但袁為了能有時間修筑邊防,就仍于皇太極私下秘密來往書信,以求得寶貴時間。殊不知,此乃皇太極一計也,在圍困北京時,皇太極將這些書信突然公布與眾,以至袁崇煥于死地。 袁崇煥無罪被殺,對于明朝整個軍隊士氣打擊非常沉重。從那時開始,明朝才有整個部隊向滿清投降的事。袁崇煥既忠且能,可惜生不逢時,最后還落得一個凌遲。經歷過袁崇煥的凌遲,以為無論誰投降滿清都是可以理解的,想想以袁崇煥如此忠心耿耿,尚且是這樣下場,何況其他人。 崇禎在農民軍攻城時,他望眼欲穿的吳三桂走了半個多月還沒有從寧遠趕來,在他上吊前的那一時刻,他是否想起了當年袁崇煥兩晝夜急馳三百余里來救他的事呢 ... 崇禎為了自己的面子而置整個國家利益于不顧,置自己的江山與性命不顧。前有宋襄公,后有崇禎帝??! 崇禎如此一個愛民勤政,自強的人卻因為自身許多嚴重的缺點而落得個亡國下場,實是令人嘆息。 崇禎皇帝思陵安葬始末 李自成攻陷昌平之后,火燒了明皇陵的享殿,接著打到北京城下,開始攻城。崇禎皇帝急得面對大臣哭泣。己經投降起義軍的太監(jiān)杜勛和崇禎皇帝的心腹太監(jiān)一起進宮去見崇禎,告知他外面情況嚴重,崇幀下令親證,但己經組織不起兵馬,傍晚,崇禎寵信的太監(jiān)曹化淳將彰義門打開,起義軍占領了外城。祟幀得知外城己破,便在乾清宮寫下了讓成國公朱純臣負責軍事、輔佐太子的上渝,但此時已沒有收朱渝的人了。 接著崇禎安排后事,他派人將三個兒子分別送到外戚周家和田家,然后示意周皇后自盡,隨后把15歲的公主找來,祟幀見后嘆日:“汝何生在朕家!”說完,左手以袖掩面,右手持劍欣殺她,但因心軟手顫而未砍死,事后被人背出宮去;袁貴姐也是自盡后又蘇醒過來,崇幀用劍再傷其肩部,還殺了幾名親近的妃嬪。然后,叫王承恩陪他飲了幾杯酒,換了鞋,手持三眼槍,帶了幾十名手持斧頭的太監(jiān),騎馬出東華門,轉向安定門,但此時門己封固,不能打開。天快亮時,走投無路的崇禎又帶著王承恩同到乾清官,敲鐘召集大臣議事,大臣沒有一一個來的。完全絕望了的祟幀最后帶著王承恩離開紫禁城,來到萬壽山壽皇亭下自縊而死,死時身著藍衣右腳穿一只紅鞋,左腳光著,衣上用指血寫了幾行字,指責大臣們誤國,才落得這樣的下場。王承恩也陪主子一起上吊。 李自成進人皇宮之后,尚不知崇幀皇帝已死,在宮中搜查,也沒有找到,很著急。其部下講,崇禎皇帝一定藏匿民間,不出重賞和重罰不可能找到。于是下令,交出祟幀皇帝者賞萬兩黃金,封為伯爵;有膽敢藏匿不報者禍滅其族。后來,才發(fā)現(xiàn)崇幀己吊死在萬壽山。 李自成下令將崇幀的尸體連同自縊在宮中的周皇后的尸體一起送往昌平,葬到田貴妃的墓中。田貴妃是祟幀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死于1642午7月,其墓是崇幀皇帝專門為她建造的,規(guī)模很大,頗為講究。崇幀皇帶萬沒想到,他死后竟也葬在這里。 主持崇禎尸體下葬的是昌平州吏趙一桂。據(jù)他記載,田貴妃墓的地宮隧道長十三丈五尺,寬一丈,深三丈五尺。地宮分為前后兩層,各有考究的石門。第一層是享殿,共三間。殿內陳設各種祭器,正中是石香案,兩旁排列著用五色綢緞制作的侍從宮人,殿內還有幾個大紅箱,箱內存放著田貴妃生前使用的器物衣服等。中間掛二盞“萬年燈”。第二層石門內是安放棺槨的大殿,共九間。內有石床,高一尺五寸,闊一丈,上面安放著貴妃的棺槨。 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棺材運到昌平之后,先停放在祭棚之內,棚內陳設了豬、羊、金銀紙扎等祭品。趙一桂和大家一起舉哀祭奠,然后,由趙一桂領著夫役進人地宮,將田貴姐的棺槨從石床正中移放到右邊,再將周皇后的棺材放到石床左邊。最后把崇幀皇帝的棺材安放到石床正中。趙一桂又讓人將田貴妃的槨取下,放到崇幀皇帝的棺上,然后點起“萬年燈”。關閉石門,結束了安葬活動。 崇禎皇帝生前尚沒建造陵墓,這是因為,他認為天壽山陵區(qū)已無現(xiàn)想的古地,他想建陵于馬蘭峪,就是后來成為清東陵的地方,但即位后,國事繁亂,尚沒付諸實施。所以,死后只好入田妃墓。田妃墓當時尚沒建地上享殿,清軍人關之后,為籠絡人心,下令以帝后禮重新為,崇幀帝后安葬,并改田姐墓為思陵,還冒造了園寢建筑。于是,田姐墓升格為帝陵,成為明十三陵的最后一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8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