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的皇后生有四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
早在李淵還在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軍的時候,李世民就已看出隋朝的滅亡已不可挽回
617年
,李淵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領(lǐng)長安。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后,李淵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據(jù)說,太原起兵時李淵曾答應(yīng)李世民在事成之后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秦王李世民掃平各路反王,功高蓋世,受到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嫉恨,李建成為了保住皇儲的位置,聯(lián)合齊王李元吉處處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yōu)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沖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公元626年 (武德九年),雙方已成劍拔弩張之勢
。有一次,太子李建成晚上找李世民去喝酒,在酒里下了鴆毒,李世民心痛劇烈,吐了幾升血,幸虧淮安王李神通將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才得救。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沒有就此罷休,相反更加緊了行動。他先是企圖拉走李世民身邊的有生力量,用一大車金銀器物籠絡(luò)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婉言謝絕, “秦王對我有知遇之恩,在我最落魄的時候收留了我,又委以重任太子與秦王的矛盾越演越烈,到了秦王主動提出到東都避禍的程度
。突厥犯邊,李淵讓李元吉掛帥,盡調(diào)秦王府的強將精兵到李元吉帳下聽令,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而李世民還在猶豫。尉遲敬德萬分焦急,與眾人一起鼓動李世民先發(fā)制人, “人情畏死,眾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李世民還是想等對方先動手,以免落下罵名,尉遲敬德出言威逼,“如果秦王不聽我們的意見,我們只有逃亡,不能陪殿下一起坐以待斃, 長孫無忌也會跟我一起離開”,同時告訴李世民,已經(jīng)召集了八百勇士,全部控弦被甲,隨時聽候秦王調(diào)遣,到了這個地步,秦王李世民只能咬牙賭上了身家性命。唐高祖武德九年 (公元626年) 陰歷6月4日,玄武門兵變爆發(fā)了
,準備入宮的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元吉則逃進了一片樹林,李世民縱馬追了過去,戰(zhàn)馬跑得太快,李世民被巨大的樹枝掃下了戰(zhàn)馬,摔到了地下李建成
尉遲恭
評書《隋唐演義》是單田芳先生的名作
,可謂家喻戶曉。作為一部演義小說隋末唐初是一個風(fēng)云際會的年代
也許有些觀眾會認為
程咬金的經(jīng)歷倒是與演義有些相像
可見,正史中的程咬金沒那么二
,是一個規(guī)規(guī)矩矩的武將,記載也不多,總體上武藝高強,有勇有謀
秦瓊是《隋唐演義》中人品最好的(沒有之一)
《舊唐書》載
隋末農(nóng)民大起義
,秦瓊跟隨隋將張須陀。張須陀一萬人被十萬敵軍包圍,秦瓊主動請戰(zhàn),與羅士信(演義中第一猛將,傻小子,秦瓊干弟弟)率千人襲擊敵軍大營,敵酋僅以數(shù)百騎逃竄。秦瓊一戰(zhàn)成名,由是勇氣聞于遠近。后來他與程咬金的經(jīng)歷差不多,先投靠李密
,后投靠王世充,最后投奔大唐。李世民對其厚加禮遇,拜為馬軍總管,功最居多。秦瓊的武功似乎比演義中要高
,他隨李世民出征,敵軍中有驍將耀武揚威,秦瓊躍馬提槍(秦瓊馬上使槍,演義如是),必刺之萬眾之中。秦瓊也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拜左武衛(wèi)大將軍秦瓊的功勞太大了
在《隋唐演義》中
,尉遲恭洛陽城外單鞭奪槊是非常著名的一段。李世民觀察敵情被單雄信包圍,尉遲恭大戰(zhàn)單雄信(單雄信手使金釘棗陽槊),單鞭奪槊,這可是真事。李世民洛陽城外被王世充包圍,尉遲恭刺單雄信于馬下。而且尉遲恭特別善于奪槊,敬德善解避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尉遲恭的經(jīng)歷與演義頗似。太子李建成
在演義中
,尉遲恭也是個大老粗,與程咬金是好朋友。但從玄武門之變前夜的謀劃來看,尉遲恭絕對智勇雙全。可能是演義中需要這種性格,也可能是正史中晚年的他頗看不起文官,行為失當,因此為小說家埋下了伏筆。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8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