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劉墉與紀(jì)曉嵐雖然是一代名臣、忠臣, 不屑與和珅同流合污, 但與和珅之間的較量卻遠沒有影視作品渲染得那么精彩, 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也還說得過去, 并非是死對頭。實際上就職權(quán)而論, 漢人出身的劉墉、紀(jì)曉嵐也遠未到達可以與權(quán)傾朝野的和珅過招的地步。不過, 有一人倒是敢于反對和珅, 并且讓和珅對其無可奈何。他就是在乾隆朝出將入相, 為國家立下了不朽功勛的名臣阿桂。
阿桂,章佳氏,字廣廷,號云崖,大學(xué)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將。滿洲正藍旗人,后以新疆戰(zhàn)功抬入正白旗。乾隆三年(1738年)舉人后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tǒng),長期戍守西北邊疆。乾隆十三年(1748年),參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參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事平后移師駐伊犁,提出于新疆屯田建策,被采納。其后數(shù)年間,歷任內(nèi)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tǒng)、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tǒng)、伊犁將軍、四川總督等。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將軍偕經(jīng)略傅恒領(lǐng)兵與侵?jǐn)_滇境的緬甸軍交戰(zhàn),屢獲捷。乾隆三十六年(1781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戰(zhàn),歷時5年,運籌戰(zhàn)事,多合機宜。后兩次督師鎮(zhèn)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制定鎮(zhèn)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之役的進兵方略。
阿桂一生為人正派, 為官清廉, 直到去世時所居住的宅邸也非常簡陋。禮親王昭梿曾親自到他的府邸, 見他的房屋十分簡陋, 都十分感嘆阿桂的廉潔。自身清廉的阿桂對于官員的貪污腐敗十分痛恨, 并且與這些貪官進行堅決斗爭, 乾隆年間著名的王亶望貪污大案便是阿桂查出。然而到了乾隆晚年, 隨著和珅的受寵和崛起, 朝政日衰。這時的阿桂也已經(jīng)步入晚年, 他不再橫戈立馬馳騁邊疆, 而是留在朝中主持政務(wù)。這位剛直不阿的正人君子自然看不慣和珅的所做所為, 而為朝廷立下了無數(shù)的功勛又足以使他比任何人更有資格來抗衡和珅。事實上, 早在和珅尚未達到權(quán)力和貪腐巔峰之時, 阿桂便開始了與和珅的斗爭。
乾隆四十六年 (1781) , 甘肅撒爾回民叛亂, 乾隆帝命阿桂掛帥出征。當(dāng)時, 阿桂正在河南中牟視察黃河決口的河工, 一時間無法及時趕赴軍前。這時, 乾隆帝又命和珅先行前往監(jiān)軍作戰(zhàn)。和珅自負才高, 想要在阿桂到來之前就將叛軍擊敗, 這樣好獨享戰(zhàn)功。于是, 和珅便盲目率兵進攻, 遭到叛軍激烈抵抗, 結(jié)果清軍損兵折將慘敗而歸。這次慘敗讓手下將士對和珅非常不服。和珅一有想法, 眾將便提出反對意見。不久, 阿桂趕到前線, 責(zé)問和珅戰(zhàn)敗的原因。和珅既羞愧又帶點挑釁地答道:“都是因為眾將過于傲慢, 不服從我的調(diào)遣, 不信您試試?”阿桂說:“誰不聽令就斬首!”和珅又問阿桂接下來該如何進兵, 阿桂笑而不答, 只是讓眾將明天早上在轅門前集合。
第二天早上, 眾將準(zhǔn)時在轅門外集合。阿桂叫各位將領(lǐng)進帳一一接受命令。阿桂調(diào)兵遣將, 詳細地向每位將領(lǐng)布置軍務(wù), 眾將心悅誠服, 回答十分響亮。和珅看到這一切, 感到非常羞愧。阿桂部署完畢以后, 問和珅:“我沒有看到哪位將領(lǐng)不聽號令的, 尚方寶劍不知道應(yīng)該殺誰的頭呢?”和珅嚇得面無血色。阿桂讓和珅立刻離開軍營, 和珅從此對阿桂恨之入骨。在此后的數(shù)十年中, 和珅多次想除掉阿桂, 但是礙于阿桂功績太大, 是朝廷的頂梁之臣而屢屢不能得手。
后來, 乾隆對和珅的寵幸越來越深, 他的權(quán)勢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阿桂雖對和珅不屑一顧, 但對于除掉和珅卻無能為力。其實, 阿桂十分痛恨和珅。阿桂晚年長期留在朝中處理政務(wù), 與和珅同為中央大員。盡管他們因為公事會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交集, 但阿桂卻始終與和珅保持距離。史書記載阿桂從來不與和珅在私下來往, 甚至不肯與和珅在同一間屋子里辦公, 不主動與他說話。上朝、下朝的時候, 阿桂一定會與和珅保持?jǐn)?shù)十步的距離。和珅有時候主動找阿桂聊天, 試圖討好阿桂, 可阿桂始終不正眼瞧他, 每次都是隨便應(yīng)付他幾句話而已。當(dāng)時, 滿朝文武包括皇親國戚在內(nèi), 都對和珅諂媚巴結(jié), 阿桂的所作所為足以令人肅然起敬。
嘉慶帝最終除掉了和珅。遺憾的是, 盡管阿桂活了八十歲, 活到了嘉慶年間, 并且嘉慶登基時他還親手捧著寶冊, 但他還是沒有親眼看到和珅倒臺的那一天。嘉慶二年, 阿桂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 帶著對王朝的憂慮遺恨而終。臨死之時, 他激勵子孫要恪守綱常名節(jié), 嘆道:“我就要死了, 不能再教導(dǎo)你們了。”
阿桂,清朝名將,乾隆朝功勞、地位僅次于傅恒的重臣,是乾隆朝出將入相的少數(shù)人之一。乾隆三年戍守西北邊疆;乾隆十三年參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乾隆三十三年和傅恒一起與緬甸軍交戰(zhàn);乾隆三十六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戰(zhàn);后兩次督師鎮(zhèn)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制定鎮(zhèn)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之役的進兵方略,可以說主持了乾隆朝幾乎所有大小戰(zhàn)事。
阿桂出生于滿清權(quán)貴家庭,父親是大學(xué)士阿克敦,歷任內(nèi)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tǒng)、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tǒng)、伊犁將軍、四川總督等職,在傅恒死后更是成為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位居大學(xué)士班次第一,短短五六年的時間阿桂已成為清廷第一重臣。
可以說不論是功勞威望,還是官職地位阿桂都在和珅之上,再加上阿桂行伍出身脾氣耿直十分看不慣和珅這樣的貪官污吏,所以兩人關(guān)系并不好。
要說和珅和阿桂的直接沖突是鎮(zhèn)壓甘肅撒拉族、回族起義的時候。當(dāng)時乾隆想讓和珅賺些軍功,因為滿族是馬上得天下,沒有戰(zhàn)功的滿人大臣是被人看不起的。
和珅帶著大軍進攻一千多人的起義民眾竟然大敗虧輸,乾隆不得不派阿桂去救場。阿桂到了后和珅就抱怨諸將不聽調(diào)遣才導(dǎo)致兵敗,但當(dāng)阿桂召集諸將部署作戰(zhàn)方略時諸將無不凌然奉命,阿桂對和珅說:“諸將殊不見其慢,當(dāng)誰誅?”當(dāng)場就讓和珅顏面無光。
但乾隆晚年昏聵老邁,和珅善于揣摸和迎合乾隆帝的心意備受寵信,再加上阿桂常年受命代替皇帝巡視天下常年不在京城,使得和珅一黨做大。等到阿桂想要對付和珅的時候已經(jīng)年老體衰,重病纏身,無力回天了。嘉慶二年八月阿桂病逝,終年八十一歲,被贈太保,入祀賢良祠,謚號文成。
乾隆四十年閏十月,26歲的和珅被提升為乾清門侍衛(wèi),十一月再升為御前侍衛(wèi),并授正藍旗副都統(tǒng)。四十一年正月,授戶部左侍郎,三月授軍機大臣,四月,授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珅從一名普通的侍衛(wèi),進入清王朝權(quán)力的最高層,成為乾隆皇帝的親信寵臣。 云南查案 《和珅列傳》中記載,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歲的和珅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wù),與刑部侍郎喀寧阿一起遠赴云南,查辦大學(xué)士、云貴總督李侍堯貪污案。 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審李侍堯的管家,取得實據(jù),迫使精明干練的李侍堯不得不低頭認罪。和珅從接受這個任務(wù),到乾隆下御旨處治李侍堯,前后只用了兩個多月。 隨后,和珅又向皇帝報告說,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亂,許多州縣都出現(xiàn)虧空,需要徹底清理整頓,這一報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贊許。 當(dāng)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后,又進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頓云南的鹽務(wù)、錢法和邊防事務(wù)的具體意見,都得到乾隆的肯定。 云南的案子和珅辦得很出色,確實表現(xiàn)了他的才華,所以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為戶部尚書。 結(jié)親皇家 時隔一個月,乾隆給和珅6歲的兒子賜名豐紳殷德,又將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和孝公主許配給豐紳殷德,兩人于乾隆五十四年結(jié)婚。 這門親事,既給和珅帶來經(jīng)濟上的利益,又使和珅在政治上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處。和珅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即使做錯了什么事,也不會受到處分。 乾隆四十六年,甘肅蘇四十三造反,和珅受命與大學(xué)士阿桂一起督軍鎮(zhèn)壓。前方將帥本來快要取勝,但和珅先到一步就瞎指揮,竟然轉(zhuǎn)勝為敗,致使總兵圖欽保被打死。 乾隆知道情況后,命令和珅馬上回京。和珅回京后,不但沒有受到處分,反而兼任了兵部尚書。 據(jù)史料記載,和珅從繼承三等輕車都尉,直至他獲罪前后的29年中,重要的封官就有47次之多。 乾隆四十一年,27歲的和珅被授予軍機大臣。3年后,領(lǐng)班軍機大臣于敏中去世,英武殿大學(xué)士阿桂擔(dān)任領(lǐng)班軍機大臣。當(dāng)年在軍機處任職的還有大學(xué)士王杰、尚書董誥和福長安。阿桂、王杰、董誥都討厭和珅,結(jié)果就出現(xiàn)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辦公的奇特現(xiàn)象。 為此,御史錢灃專門上了一道奏折,請皇上下令恢復(fù)軍機大臣在一起辦公的規(guī)定,這一奏折矛頭指向和珅,乾隆承認奏折所反映的情況是對的,但最后還是不了了之。 乾隆知道阿桂與和珅不和,常常讓阿桂在外領(lǐng)兵或查閱工程、辦理案件,軍機處的實權(quán)自然就落在和珅的手中。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訪華時,就曾聽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多才多藝 和珅究竟是憑借什么功夫,討得乾隆皇帝如此歡心呢? 和珅并非后人傳說的那樣不學(xué)無術(shù)。相反,他還是很有才干的。據(jù)《和珅列傳》記載,和珅的記憶力驚人、聰明決斷、辦事利索、多才多藝。乾隆在《平定廓爾喀十五功臣圖贊》中特別提到和珅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 和珅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愛做詩、書法,和珅為了迎合乾隆,在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據(jù)《清宮遺聞》和《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乾隆做太子的時候,一次因事進宮,看到父王雍正的一個妃子嬌艷無比,正對鏡梳妝,不禁想和她開個玩笑,于是就從后面用雙手捂住了那個妃子的眼睛,妃子不知就里,遂用梳子往后擊打,正好打到了乾隆的額頭上。乾隆的母后見了,就說那個妃子調(diào)戲太子,將她賜帛自盡。乾隆覺得對不住這個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頸上點了一下,悲痛地說:“我害爾矣,魂而有靈,俟二十年后,其復(fù)與吾相聚乎?” 后來,和紳入宮侍駕,乾隆越看和紳越像那個冤死的妃子,驗其項頸,果見其頸上有一紅色胎記。叩其年齡,也與那妃子死去的時間相合,正是25年。乾隆愈發(fā)吃驚,遂認為和紳就是那冤死的妃子之后身所化。為償還年輕時的“孽債”,乾隆對和紳關(guān)愛由加,處處袒護,致使和紳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以至權(quán)傾朝野,作威作福長達二十余年而不倒。直到后來乾隆死后,嘉慶皇帝才將他扳倒,死時居然也是白綾賜死,與那妃子一般無二,真是歷史的巧合。 乾隆寵愛和紳,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還債說”載于野史,不足全信之外,其中有和紳自身的原因,也有乾隆的原因,當(dāng)然更主要的還是封建官場的專制機制,三者互起作用,才成就了這一對令人難解的君臣之緣。
和中堂和珅雖然得到乾隆皇帝的喜歡,但是有一位大臣卻是可以不給他面子。這個人就是阿桂,是一位非常有功勞的將領(lǐng)。
阿桂這個人非常有才能,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全能型人才,他在清朝政府中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曾經(jīng)擔(dān)任過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以及四川總督等職務(wù),還被乾隆皇帝封為伊犁將軍。這幾個官職都是在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官職,所以說很少有人愿意去招惹他,而且阿桂這個人為清王朝貢獻了很多的力量。幫助清王朝打贏了很多的戰(zhàn)爭,比如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和贏得了金川戰(zhàn)爭,都是因為阿輝桂幫忙,最后才取得了勝利。由此可以看出他為清朝的邊防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所以乾隆皇帝不會去處罰他,甚至非常喜歡他。有著這樣的功勞,和珅即使有著其他的小心思,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拿出來對付他。所以說阿桂是乾隆在位時間,和珅不敢招惹的一個人。他是一個武將,經(jīng)常在邊關(guān)統(tǒng)領(lǐng)軍隊,所以這個人身上也有種殺戮之氣,而且做事比較果斷,和珅這樣的大貪官當(dāng)然害怕碰見這樣的人,因為這些人一般都是不講道理的,如果把他們逼急了,他們就會狗急跳墻,給和珅一個迎頭痛擊。在清朝史書的記載中有這樣的歷史,就是阿桂和何中堂兩個人一起去賑災(zāi),阿桂對于正在的事宜已經(jīng)做好了安排,連續(xù)說了幾個殺無赦,和中堂最后被嚇得不敢說話,正是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猜測,和中堂雖然有權(quán)勢,但是他不敢招惹這位殺伐果斷的將領(lǐng)。綜上所述,和中堂也有他不敢招惹的人,尤其是像阿桂這樣身上又有著軍功,又有著職位還殺伐果斷的人。
-- 清朝第一大貪官和紳的家產(chǎn)清單
房屋3000間
田地8000頃,
銀鋪42處,
當(dāng)鋪75處,
赤金60000兩,
純金,大金元寶100個, 1000兩一個,100個,多少,十萬兩;
小銀元寶56600個,100兩一個,566萬兩。
銀錠900萬個,
洋錢58000元,
制錢150萬文,
銅錢,150萬文。
吉林人參600余斤;
玉如意1200余柄,
珍珠手串230串,
桂圓那么大的珍珠,10粒,
大紅寶石10塊,
大藍寶石40塊,
銀碗40桌,
珊瑚樹11支,每支都一米以上高,
紗緞綢羅,綾羅綢緞,做衣服的料子,一共有14300匹,
毛呢嗶嘰20000板
狐皮550張
貂皮850張,
其他的皮又各種粗細皮56000張,
銅器和錫器361000件,
名貴瓷器10萬件。
鏤金八寶炕床24座,
西洋鐘460座,
四季好衣服7000件,
家人606名,婦女600名。
查抄時曾經(jīng)把和珅的家產(chǎn)編為109號,其中26號已估價的價值多少錢呢呢?價值兩億六千四百萬兩白銀,還有83號沒估價。如果按我們估價的再一算,又應(yīng)該有8億多兩,那也就是說和珅的家產(chǎn)一共有多少?11億兩(實質(zhì)上真的是這些嗎?恐怕不止···什么是歷史?歷經(jīng)歲月輪回且漫長流傳,保留下的又能有多少呢?和珅作為清朝二皇帝,錢還不是他說了算,那些曠世珍寶,無價之寶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和大人的家底至少在11億兩之上,這么說你不會反對吧?在當(dāng)今社會又是多少呢?我拿11億兩來闡述一下:5元/克,50克/兩,11億兩=?克?算一下5x50x1100000000=250x1100000000=275000000000=2750億 和珅的確是被嘉慶皇帝處死的,而且死得很快,乾隆皇帝的大喪還沒有辦完,嘉慶就處死了和珅。照常理說,在父皇大喪期間,尤其自己剛剛登基就處死朝中重臣,是不理智的,這樣做一來是對父皇的不孝,二來冷了大臣們的心。可是嘉慶這樣做,有他的合理性。嘉慶皇帝在還是皇子的時候,就與和珅有過矛盾,在立儲問題上,和珅知道嘉慶登基以后不會受自己控制,也不會像乾隆一樣聽任自己所為,所以他背后向嘉慶下過手,因此二人之間是很不愉快的。二來,在乾隆死的時候,大清國雖然表面上風(fēng)光無限,可是實際上卻已經(jīng)顯示出了衰敗之景,這一點,掌管國家稅務(wù)的和珅和即將登基的嘉慶都非常清楚,而要填補財政赤字,嘉慶的方法就是扳倒和珅,這一點不必解釋大家也清楚了,因此民間才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在乾隆死時,和珅曾經(jīng)痛哭不已,因為他知道自己即將倒臺,他最大的失誤就是死在了乾隆之后。對于和珅,嘉慶已經(jīng)算是很客氣了,是賜死的,這樣做一來是為了給和珅也給自己的父皇留點面子,二來也是樹立自己仁德的形象,因此,和珅必死,死在嘉慶之手,而且是死得很倉促。這樣的回答不知道你滿意不。他兩都得相當(dāng)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09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