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除夕,岳飛被宋高宗欽點處死。素有軍隊紀律嚴明,訓(xùn)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岳飛“岳家軍”也逐漸走向了分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陜西人姚岳在靖康之變(1127年)后逃離關(guān)中地區(qū),并在南宋考中進士,在一次與岳飛偶遇后,岳飛覺得自己母親姓姚、父親姓岳,而此人則名為姚岳,實在有緣,于是便留姚岳在軍中為參謀效力,對他十分關(guān)愛親信。
沒想到姚岳在岳飛死后,卻向秦檜遞上“投名狀”說,自己要與岳飛徹底劃清界限,為此他還廉不知恥地向秦檜建議說,岳州(今岳陽)“以叛臣故地,又與其同姓”,因此建議南宋朝廷將岳州改名,在姚岳的一再上書下,宋高宗竟然頒發(fā)詔書,將岳州改為純州,而岳州的駐軍岳陽軍則改名華容軍。
與自己的老長官劃清界限后,姚岳此后開始官運亨通,一直到宋孝宗時,他所任職的淮南路出現(xiàn)蝗災(zāi),治蝗不力的姚岳甚至無恥上書說,蝗蟲懾于朝廷的威嚴,全部抱著草木自己死了,由于治蝗無能加上言論荒謬,最終姚岳才被貶黜去職。
而岳家軍中,背叛岳飛的并不僅僅姚岳一人。
作為岳飛的手下大將、岳家軍前軍副統(tǒng)制王俊,就是害死岳飛的幫兇之一。在宋高宗授意秦檜羅織冤獄后,或許是為了迎合上意謀求升職,王俊在岳飛被收押后,隨即跳出來,誣指他受岳飛和岳云的指使,準備進行謀反。或許是察覺到制造冤獄的人來自最.高指示,岳飛的部將王貴、姚政、龐榮、傅選等也紛紛在王俊的誣告信上簽字畫押,并信口雌黃地將岳飛兵臨開封、卻被十二道金牌悲憤召回的事實,污蔑為坐擁重兵卻逗留不進,并誣稱岳飛有意讓部將張憲據(jù)守襄陽、伺機謀反。
在來自最高權(quán)力的震懾下,岳家軍內(nèi)部分化了:此后,岳飛的忠誠部將牛皋暴死,有人傳聞是被毒死;部將王貴在做完幫兇后,隨后被革去兵權(quán),另被授予了侍衛(wèi)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的虛銜,離軍賦閑。
為了達到分化瓦解岳家軍的目的,宋高宗隨后又下令將岳飛的幕僚僚孫革、黃縱、于鵬等人全部發(fā)配編管,此后,岳家軍中的精銳部隊背嵬軍或被編入禁軍,或被裁減、撤并,最終,在南宋之初讓金人聞風(fēng)喪膽的岳家軍,最終在宋高宗和秦檜等人的分化瓦解下,逐漸消失無形。
對于宋高宗畏金如虎,為了議和甚至不惜迫害抗金主將岳飛的做法,另外一位號稱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劉锜、張俊)之一的大將張俊,在敏感意識到宋高宗的本意是要剝奪各位武將的兵權(quán)后,先是主動上書請求上交兵權(quán),隨后,當看到宋高宗和秦檜有意處死岳飛后,張俊又主動追隨最高指示,追隨秦檜制造偽證,誣稱岳飛要謀反,最終將岳飛逼入死地。
在張俊看來,在崇文抑武的兩宋風(fēng)氣中,作為武將群體的他們只有明哲保身才能謀得退路,而北宋時期名將狄青憂憤而死的下場,是所有武將們銘刻在心的求生教訓(xùn),但盡管如此,從明哲保身到進一步的助紂為虐,張俊最終以令人不齒的作為,獲得了宋高宗的信任。
此后,除了參與誣陷岳飛的張俊繼續(xù)得到重用外,另外位列南宋中興四大名將的韓世忠、劉锜也相繼被罷去兵權(quán)。
在岳飛被害前,當時已經(jīng)被革去兵權(quán)的韓世忠挺身而出,當面質(zhì)問岳飛有何罪,對此秦檜回答說“莫須有”,韓世忠憤怒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檜對韓世忠恨之入骨,但由于韓世忠曾經(jīng)在苗劉兵變(1129年)中奮不顧身營救過宋高宗,因此得保平安,此后,韓世忠奏請告老退休,并閉門謝客,口不言兵,臨死前幾年,他時常騎驢攜酒,帶一兩名仆人游覽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他也經(jīng)常故意推托不見,以免被猜疑見忌。
岳飛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全才統(tǒng)帥,20歲從軍,32歲成為一方大員節(jié)度使,他是從一名最普通的士兵靠著戰(zhàn)功一步步走向統(tǒng)帥位置的,和戰(zhàn)神白起異曲同工,有相同的從軍經(jīng)歷,岳飛一生戰(zhàn)功赫赫,幾乎沒打過敗仗,是金國最難對付的對手,尤其是在岳飛破了金兀術(shù)的「 ”鐵浮屠”和「 ”拐子馬”后讓金兀術(shù)切切實實怕了,他還為此大哭一場,朱仙鎮(zhèn)大捷更是讓岳飛的戰(zhàn)功和聲望達到頂峰,也讓金兀術(shù)徹底喪失了與岳飛對抗的能力和信心,他徹底怕了岳飛,同時也讓另一個人——皇帝趙構(gòu)也害怕了。 岳飛電視劇照 很多人都為岳飛的「 ”愚忠”而義憤填膺,認為岳飛此時完全可以、也有能力可以不聽趙構(gòu)的命令而直搗黃龍,滅亡金國,甚至也可以起兵造反,不鳥趙構(gòu)的狗屁命令,其實岳飛并不完全是「 ”愚忠”,從他一連接到「 ”十二道金牌”上來看,岳飛還是有想法的,他開始確實沒有鳥趙構(gòu)的狗屁命令,為了光復(fù)江山,岳飛確實是拼了,如若不然,趙構(gòu)也不會連下十二道命令才把岳飛召回,最終,岳飛理智戰(zhàn)勝了熱情,含淚接受了趙構(gòu)的班師命令,致使其畢生的精力毀于一旦,岳飛撤軍后,所占領(lǐng)土又全部被金人所占。 再來看看趙構(gòu),平心而論,趙構(gòu)算不上是個十足的昏君,充其量他只能算是一個比較悲情的皇帝,他上面有兩個太上皇還都活著,這對他來說,絕對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不僅僅是對他,對任何人當皇帝來說都一樣壓力山大,就連后來文韜武略要比趙構(gòu)不知強幾條街的永樂大帝朱棣在打跑朱允炆后不是照樣睡不著覺,多次派鄭和出洋尋找,一天看不到他的尸首,一天都死不瞑目,更何況宋徽宗、宋欽宗還不是被趙構(gòu)打跑的,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回來,別說讓岳飛給解救回來,就是金人主動給送回來,都不是趙構(gòu)所能接受的,因此,如果任由岳飛繼續(xù)發(fā)展,那么迎回徽欽二帝的可能性就非常大,這讓趙構(gòu)如何能受得了,所以他寧可答應(yīng)金人的屈辱條件,也要堅決阻止岳飛北上。 我們在評論歷史人物時往往會為岳飛「 ”盡忠報國”壯志難酬的愛國情懷所扼腕嘆息,為金兀術(shù)的南侵而憤恨不已,但是我們不能用善惡和忠逆的有色眼鏡來看問題,岳飛也好,金兀術(shù)也罷,他們都是各為其主,身不由己,平心而論,金兀術(shù)也是一代豪杰,只是不被我們所待見而被丑化了,但這并不能抹殺金兀術(shù)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在封建君權(quán)社會,做臣子的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或著一個不假思索地做法都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岳飛在32歲獲封節(jié)度使時曾不假思索的感概:「 ”太祖32歲時也是節(jié)度使”,這就犯了皇家的大忌,而岳飛卻沒當回事,還有二次勸高宗盡早立儲(趙構(gòu)后來喪失了生育能力,無嗣),岳飛的出發(fā)點是對的,但對皇帝趙構(gòu)來說,這卻是不能容忍的,這也是岳飛最終被害的另一大主要原因。 趙構(gòu)和秦檜電視劇照 說到趙構(gòu)殺害岳飛后有沒有后悔,我想他應(yīng)該是沒有后悔,但絕對會為岳飛之死而傷心,這從事后他的兩個做法可以看得出來,第一,趙構(gòu)在55歲正當年的時候,突然提出禪位給太子趙眘,自己退居后宮,這是不正常的,要知道趙構(gòu)可是活了81歲,這對大臣們來說,也是出乎意料,更不可思議的是,他能容忍新皇帝上班的第一天起就展開對岳飛案的調(diào)查,準備給岳飛 *** 昭雪,老皇帝還活著就為大臣 *** 這也很不正常,像這種完全否定前朝的事,在歷史上絕對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試想,如果沒有得到老皇帝的首肯,新皇帝敢嗎?我想趙構(gòu)可能也深知岳飛是冤枉的,而自己又不能親手為他 *** ,只能借新皇帝之手來實現(xiàn)了,而且他也想在有生之年能看到這一結(jié)果,所以也只能提前退休了,也許只有這樣他心里能好受點吧,死也能瞑目了;第二,據(jù)史書記載,趙構(gòu)退位后,有一次在后宮喝了點酒,可能有點喝高了,突然命人拿來岳飛寫的《滿江紅》來,讀著讀著,居然流淚了,可見他對岳飛還是有感情的,殺他實屬無奈。 再來說說岳飛的「 ”岳家軍”,在南宋那個時代,軍隊打出的旗號大都以主將的姓氏來命名的,不僅有「 ”岳家軍”,還有韓世忠的「 ”韓家軍”,張俊的「 ”張家軍”,楊沂中的「 ”楊家軍”以及劉光世的「 ”劉家軍”,只是他們沒有岳飛的「 ”岳家軍”有名而已,而且「 ”岳家軍”只是民間的稱謂,官方并不承認,歷史上唯一被官方承認的是明朝的「 ”戚家軍”?!?”岳家軍”最初是以牛皋、董先等義軍為主干的部隊,后陸續(xù)收編了楊幺的農(nóng)民軍以及山東兩河忠義社的梁興、李寶等部匯編成軍,加強訓(xùn)練,嚴明軍紀,最終鍛煉成無堅不克的一支強軍,由于岳飛武功高強,在抗金中名望很高,又在民間有著極高的威信,所以在兩軍對壘時報出「 ”岳家軍”的家門也可以起到震懾敵軍的作用,后來「 ”岳家軍”的名聲越來越大,難免會傳到趙構(gòu)的耳朵里,這也是趙構(gòu)要除去岳飛的一大原因。 「 ”岳家軍”大約有十多萬人,由背嵬軍、前軍、右軍、中軍、左軍、后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游弈軍和水軍等12支不同功能的大軍組成,包羅了形形 *** 的各類人才。 岳飛被害后,「 ”岳家軍”被趙構(gòu)強行改編,南方籍的將士被迫接受了改編,分撒到各個不同的軍隊,一部分充實到禁軍中,北方籍的將士則拒絕改編,他們脫離了大宋軍隊,返回北方,與河北義軍聯(lián)合一起抗金,后來趙構(gòu)為了議和,下令放棄北方的廣大地區(qū),強行斷絕對河北義軍與「 ”岳家軍”余部的接濟,最終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河北義軍與「 ”岳家軍”余部最終失敗,退居山里,伺機打擊金軍,不久,金國金世宗完顏雍繼位,他是一位有作為的金國皇帝,他在金國全面實行漢化,使得天下大治,同時南方的宋廷依然醉生夢死,在這種情況下,河北義軍與「 ”岳家軍”余部終于放棄了抵抗,并最終歸附了金國,首領(lǐng)被封為公爵,史稱「 ”封建九公”,蒙古鐵騎興起后,參與抗擊蒙古的入侵,曾經(jīng)的河北義軍和曾經(jīng)的”岳家軍「 ”后代不是蒙古鐵騎的對手,最終被徹底擊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0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