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工作期間,以幕友身份實際掌理湖南全省軍政近六年時間,將湖南的各種事務(wù)不分巨細,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使本來比較貧弱的湖南一變而為“東南保障,天下倚屬”,在清王朝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非同尋常的作用。左宗棠本人也獲得了巨大聲譽,時人不僅有“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之語,而且連最高統(tǒng)治者咸豐皇帝見到兩湖人士或在兩湖做官的人,也總要打聽左宗棠的情況。對一個幕友如此評價和關(guān)注,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可是,這位在湖南巡撫衙門獲得了巨大成功并稱得上是“良幕”的左師爺,到頭來不僅被湖廣總督官文劾為“劣幕”,而且平常對左宗棠敢怒不敢言的人,見他終于遇上大麻煩了,無不幸災(zāi)樂禍,彈冠相慶。有人甚至在左家大門上偷偷寫下了“欽加劣幕銜幫辦湖南巡撫左公館”幾個大字,以發(fā)泄心中的不滿和怨恨。最不可解的是咸豐皇帝,此前他對左宗棠雖然很關(guān)注、很看重,但見了官文的彈劾書之后,便完全改變了對左宗棠的看法,不僅在上諭中有“劣幕把持”之語,而且下令官文與湖北正考官錢寶青查辦左宗棠:“左某如果有不法情事,即行就地正法?!?/p>
“良幕”怎么突然變成了“劣幕”?兩者之間難道可以隨便劃上等號?
史載,年長左宗棠近二十歲的駱秉章是個涵養(yǎng)很深的人,閑暇時他常到幕友辦公的地方坐坐,碰到左宗棠向同事分派差事,他都是站在旁邊靜聽,很少插嘴說話。有一天,左宗棠和另外幾位幕友“慷慨論事,援古證今,風(fēng)發(fā)泉涌”,對他的到來就像沒有看到一樣,駱秉章也不計較,在旁邊很有興趣地聽了許久,臨走都未發(fā)一言。
史載,有一次,巡撫衙門的轅門發(fā)炮,駱秉章聽到后,不知何故,趕忙詢問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旁邊的人告訴他:“左師爺發(fā)軍報折也!”按例,發(fā)軍報折是很隆重的一件事情,一般都要巡撫親自主持。駱秉章都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說明他連折稿都沒有看過,左宗棠就發(fā)出去了。對如此大事,駱秉章也聽之任之,可見左宗棠的權(quán)力之大了。
史載,駱秉章有個愛妾的弟弟花錢買了“佐雜候補”名分,但一直在湘中賦閑。小妾軟硬兼施求了多次,駱秉章只好隱晦的向左宗棠提出,誰曾想左宗棠絲毫面子也不給,斷然拒絕,搞得兩個人不歡而散。
以上記述,無不說明左宗棠雖是以幕友身份居湖南巡撫之幕府,實際上卻是操持湖南全省政柄之人,于是從撰寫奏折到批答來文,左宗棠都一手包辦,身為巡撫的駱秉章反倒一身輕松,樂得當(dāng)甩手掌柜,只是按例在文件上簽個字畫個押而已。
在左宗棠操持下,湖南對內(nèi)整頓社會秩序,對外省給予經(jīng)濟和軍事援助,確實顯示出了強省風(fēng)范,也使左宗棠在政界聲名鵲起。然而,左宗棠的所作所為,說輕些是越俎代庖,說重些是越權(quán)干政,確實是犯忌的。因為根據(jù)大清朝律例,幕友沒有任何官場身份,也不能拋頭露面,只能隱身在幕主身后出謀劃策,處理文檔。左宗棠卻不管這些清規(guī)戒律,將所有條條框框全都打破,該說就說,該干就干,頤指氣使,舍我其誰,完全進入了二巡撫角色,毫無顧忌地從幕后走上前臺。駱秉章也完全失去了分寸,把軍政事務(wù)一律托付給左宗棠,全都聽?wèi){他處置。這種嚴重超越常規(guī)的行為,確實為法紀所不容;官文參劾左宗棠為“劣幕(專橫跋扈、越權(quán)干政、表現(xiàn)惡劣的幕友)”,也確實沒有冤枉他。
更要命的是左宗棠的脾氣非常不好,責(zé)任心又太強,稍不順心就訓(xùn)人,難得給人好臉色。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他確實是把自己當(dāng)成了湖南的二巡撫??伤褪菦]有去想:中國是個很講究中庸和名分的國家,真正的巡撫,因出于皇帝的任命,有了與職權(quán)相統(tǒng)一的名分,凡巡撫以下的文武官吏,都必須絕對服從他的領(lǐng)導(dǎo),即使他刻薄寡恩甚至胡作非為,人們也只能忍氣吞聲,默默承受。但如果并無巡撫之名而操巡撫之權(quán),那情形就大不相同,人們就會反感和厭惡。尤其是巡撫以下的各方大員,差巡撫不過一階,較之左宗棠的在籍舉人和幕府師爺身份,地位不知高多少。若在平時,舉人見了他們,早就點頭哈腰,作揖打躬,現(xiàn)在只是因為駱巡撫的過分倚信,左某人就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大眼都不瞧這些人一下,把他們?nèi)籍?dāng)成木偶和擺設(shè),這不像是一只爬上秤桿的老鼠,稱不出自己幾斤幾兩么?于是久而久之,左宗棠與巡撫底下的各方大員,就難免發(fā)生許多不愉快,甚至積下很多怨仇了??梢赃@樣說: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左宗棠早已不是善類,而是一個招搖太甚、樹敵過多,讓人很難理解和接受的怪物了。
左宗棠在湖南巡撫衙門所做的一切,既然嚴重超越了幕友身份,為法紀所不容,在近六年時間里,為什么無人公開提出質(zhì)疑和批評,上面也不追究,非要等到官文參劾之后,才一起墻倒眾人推?原來到了晚清的時候,由于官員普遍無能,又忙于各種官場應(yīng)酬,他們既無心思和能力處理好公務(wù),又不屑于具體事務(wù),師爺于是從“佐官而治”變成“代官而治”,從后臺跳到前臺,竟成為國家日常運作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勢力。朝廷對此盡管大為光火,卻又像猴子撿到一塊生姜,欲吃不行,欲棄不舍,也就只好順其自然了??梢哉f,師爺作用的過分膨脹和官幕錯位現(xiàn)象,既是晚清官場所獨有的,也是長期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朝廷雖然洞悉其弊,卻又無力解決,最后只能在權(quán)力沖突中尋求妥協(xié),這一切無疑是專制政治外強中干的表現(xiàn)。
左宗棠進入湖南巡撫衙門之時,正是太平軍壓境湖南、湖北,兩湖地區(qū)一片糜爛的非常時期,所以無論是湖廣總督官文,還是北京的咸豐皇帝,都不得不借助駱、左等漢族官僚抵抗太平軍。作為坐鎮(zhèn)武漢的欽差大臣,滿族權(quán)貴官文更是需要漢族官僚為他“左抵右擋”,維持兩湖局面。在這種情況之下,左宗棠的表現(xiàn)再怎么出格,官文耳邊有再多的流言蜚語,眼里有再多的看不慣,心里有再多的怨氣,也只能暫時忍耐。而到了官文出手彈劾左宗棠的時候,形勢已經(jīng)完全改觀,太平軍基本被逐出了兩湖,他可以毫無顧忌地出重拳打擊對手了。咸豐本人對左宗棠在湖南的地位和作用盡管有所了解,對左宗棠本人也不無好感,并希望他能夠為朝廷所用,但一旦遇到漢人和滿人有了紛爭時,咸豐還是更容易相信滿族權(quán)貴官文的話,并樂于滿足他的要求,迅即將左宗棠交由官文處理。這是因為,在湘軍的三個核心人物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當(dāng)中,唯獨左宗棠官卑職小,自身不掌握武裝,地位最為脆弱,他首先成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斗爭的犧牲品,也就勢所必然。
所以,左宗棠突然之間由“良幕”變?yōu)椤傲幽弧?,除了左宗棠本身的表現(xiàn)確實授人以柄之外,更主要還是官場間的權(quán)利之爭和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始終存在的滿漢矛盾這兩大因素在起主導(dǎo)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1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