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何沒有殺劉邦
鴻門宴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有所耳聞,是因為項伯的告密,所以使得了劉邦提前有了準備,同時又是因為項伯的攔截,所以項莊舞劍刺殺劉邦失敗。在鴻門宴中,如果項羽一心想要除掉劉邦的話,那么劉邦肯定是逃不掉的,但是最后項羽還是放走了劉邦,導致了后來敗給了劉邦,失去了一統(tǒng)江山的機會,那么項羽為何要放走劉邦呢。
首先,因為那時候的項羽因為打的勝仗很多,所以贏得了很多人的民心,并且被稱為上將軍,那時候的劉邦并沒有任何過錯,一旦項羽殺了劉邦,就會失去一部分的民心。
其次,就是因為在項羽的眼中是一直看不起劉邦的,因為那時候的項羽單挑無敵,年少時候就能力舉千斤鼎,所以自身的傲氣很重,也沒有把劉邦放在眼里,覺得劉邦對自己構(gòu)不成威脅,所以就放他走了。
事實證明,項羽的驕傲也是害了他,最終還是敗給了劉邦。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鴻門宴上項羽為什么不殺劉邦(人心不服,也是看不起劉邦)
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
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后,妄想秦朝能夠千秋萬世沒想到二世而亡。當時各路義軍擁楚懷王為首,約定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羽軍隊實力最強,本來對咸陽勢在必得,沒想到在函谷關(guān)遭遇狙擊,讓劉邦撿了漏,率先攻破了咸陽。項羽大怒,即令當陽君拿下函谷關(guān),率四十萬大軍駐于鴻門。因為疑心劉邦有不軌之心,設(shè)下宴會邀請劉邦參加,就是后來流傳千古的“鴻門宴”故事。
在鴻門宴上,范增力主殺掉劉邦,多次示意項羽,還派項莊席間舞劍,意圖刺殺劉邦,但是遭到項伯阻攔才沒有得手。但是,鴻門宴上項羽有整整四十萬大軍在此,而劉邦只帶了百余騎兵,若是項羽有心殺他,就是有一百個項伯保護,劉邦也早就死了。
那為何項羽不愿殺死劉邦呢?有人說是因為項羽太過優(yōu)柔寡斷,也有人說項羽聽信了項伯讒言。其實這些都是次要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很多人一直都沒有注意到。
我們對鴻門宴的故事,主要是從書本或影視中了解的,而書中插圖或電影電視劇中的劇照,大多是下面這樣的:這些影視作品,有意無意地把劉邦和項羽描繪成了旗鼓相當?shù)膶κ?,這是后人根據(jù)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來復述的故事,而非當時的實際情形。
我們知道,鴻門宴這件事發(fā)生在公元前206年,也就是說在公元前256年出生的劉邦,此時已經(jīng)50歲了,而古人壽命一般比較短,50歲的人肯定都已經(jīng)兩鬢斑白,不會是電視劇中一頭烏發(fā),細皮嫩肉的樣子。
而項羽,自幼跟著伯父項梁學習兵法,勇武過人,25歲就率軍在巨鹿之戰(zhàn)中以少勝多,大破秦兵。在鴻門宴時,項羽年僅26歲,已成為天下第一大諸侯。少年得志,意氣風發(fā),手握千軍,美人在側(cè)。而坐在項羽面前的劉邦,已經(jīng)是個行將就木的老頭子。
項羽雖然行軍打仗無人能及,但年紀畢竟太輕,沒有太多政治上勾心斗角的歷練,自然不知道劉邦帶來的威脅。在當時的項羽眼中,根本就沒有把劉邦當成是自己的對手,而是一個實力遠不如自己,態(tài)度又恭恭敬敬的老人家。講究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如果你是項羽,自己是少年霸主,你會去殺一個看起來手無縛雞之力的老頭子嗎?項羽沒有看到劉邦手下有眾多能人,因此并不認為劉邦是自己的威脅,也就一抬手放過了這個日后成為自己最大麻煩的劉邦了。
項羽鴻門宴上不殺劉邦,都被當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終國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如果當真從項羽當時的立場和形勢看來,那么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被《史記》掩藏的史實,項羽當時實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臨天下。殺劉邦,對項羽來說弊遠大于利,也會嚴重損害自己政治聲望,從此成為天下公敵,自取滅亡。
簡單說項羽沒有成大事的魄力,也沒有奪天下的概念,不然的話根本用不著給劉邦應(yīng)對的時機。
劉邦重兵把守關(guān),意圖天下,如果項羽胸懷大志,直接進攻關(guān)讓劉邦灰飛煙滅,鴻門宴都是多余。
雖然懷王有言在先,先入關(guān)中者為王,但是他有意讓項羽去滅趙,劉邦則可以直取關(guān)中。這樣一來,劉邦自然搶占了先機。
項羽后來者居上,滅趙后實力大增,懷王之約已成一紙空文,此時他完全可以不動聲色將劉邦消滅,但項羽缺的就是這份雄才大略。
所以,后來盡管項羽擺下了鴻門宴,只不過是一個謝罪的儀式,根本沒打算殺劉邦,真正有遠見卓識、想殺劉邦的只有范增。
而到了鴻門宴上,劉邦開門見山、巧舌如簧,直接給項羽來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辭,項羽不但怒氣全消,甚至覺得自己理虧,還把向他告密的曹無傷出賣了。
范增了解項羽的婦人之仁,他知道此刻項羽之前的怒氣已經(jīng)蕩然無存,更沒有了殺劉邦的沖動。于是范增派出了項莊到宴席上舞劍,借機殺掉劉邦。此時,項羽早被劉邦一屯高帽子扣的暈頭轉(zhuǎn)向,盡然不知道其中的殺機。
所以,當已經(jīng)被劉邦用?兒女親家?收買了的叔叔項伯出來和項莊對舞時,項羽興致勃勃,把酒祝東風,還不斷的發(fā)出喝彩聲。此時的劉邦命懸一線、戰(zhàn)戰(zhàn)兢兢,苦思逃跑計劃。
正在性命攸關(guān)之際,張良指使樊噲入帳攪局。樊噲一手持盾牌,一手拎豬腿,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還把項羽說的理屈詞窮。項羽被樊噲的直爽和豪氣折服,劉邦趁機撒尿,溜之大吉。臨走前托張良送項羽、范增每一兩件玉器。
后來項羽喝的酩酊大醉,當想起劉邦的時候,劉邦早就回到了自己的軍營。所以,范增氣的暴跳如雷,指著項羽的鼻子說,儒子不足以謀,將來得天下的人必是劉邦。項羽不屑一顧,嗤之以鼻,根本就沒有當回事。
總結(jié):項羽本沒打算除掉劉邦,因為他眼里沒有天下,也或是也沒有把劉邦視作威脅。另外,他還想讓劉邦成為眾星拱月尊他為霸王的一分子,所以錯過了消滅劉邦的最好機會。
鴻門宴會上,亞父范增屢屢給項羽使眼色,屢屢舉起胸前的玉玨暗示項羽,但項羽始終默然不應(yīng),不下達刺殺沛公劉邦的命令。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有二:
首先,項羽其實也在猶豫,到底要不要殺劉邦。
曹無傷的“沛公欲王關(guān)中”、范增所謂的“劉邦身上有天子氣”,都深深地刺激了項羽,所以項羽才會下達第二天全軍出擊、擊殺劉邦的命令,但在第二天見到劉邦之后,劉邦卑躬屈膝、俯首稱臣的樣子,又使項羽猶豫了,當年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斗情誼,當初“約為兄弟”的肝膽相照,都是項羽所懷念的,劉邦如今主動來解釋說明,主動向項羽俯首稱臣,這些友善的舉動使項羽相信,當年的情誼并沒有斷,他們還可以是肝膽相照的好兄弟。
到底要不要趁此良機殺掉劉邦,項羽其實是拿不定主意的,所以對于范增的示意,項羽默然不應(yīng),對于項莊明顯帶有刺劉邦的意圖,項羽也未加喝止。
其次,鴻門宴開始前的那個晚上,項羽已同意項伯“聯(lián)劉”的主張。
在項羽下達第二天全軍出擊、擊殺劉邦的命令之后,項羽的叔父項伯去了一趟灞上,灞上是劉邦駐軍的地方,在灞上,劉邦盛情款待了項伯,酒席間向項伯表達了劉邦軍向項羽稱臣的意愿和決心,劉邦還和項伯約定為兒女親家。
項伯的出使,對于項氏來說,收獲頗豐,不費一兵一卒,就使盤踞在關(guān)中的最有軍事實力的諸侯俯首稱臣,這叫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啊,有了劉邦的俯首稱臣,項羽就能從巨鹿那個“諸侯上將軍”變成關(guān)中的“諸侯上將軍”,項羽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宰割天下了,項羽就能在宰割天下的時候為項氏謀取最大的利益,而擊殺劉邦,可能鬧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到那時,項氏還能占據(jù)楚地九郡嗎?
正因為留著劉邦的短期利益太大,項羽才會猶豫著,要不要為了長期的利益先發(fā)制人,直接在宴席上做掉劉邦,猶豫著、猶豫著,劉邦就發(fā)現(xiàn)了事情的不對勁,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溜回了灞上。
總之,項羽不在鴻門宴上殺劉邦,其實是很理性的選擇,當然也有項羽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因素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清朝龍袍到底有多貴(折合現(xiàn)代14萬人···
下一篇: 太平天國失敗之后(女性士兵下場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