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司馬懿不發(fā)棉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公元249年,年過70的曹魏太傅司馬懿突然發(fā)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黨,篡奪了國政。而實際上,這場驚天政變,早在11年前就已經(jīng)埋下了伏筆。
司馬懿出身于河內(nèi)司馬氏,自幼便滿腹經(jīng)綸,有著過人的王霸之略。司馬懿心知曹操多疑,因此以養(yǎng)病為名而閉門不出。而為了讓司馬懿出仕,曹操直接以收押入監(jiān)獄相逼,最終成功迫使司馬懿成為自己的文學掾。
在曹操身邊,司馬懿雖然每天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的工作,但仍時不時顯露出不臣之心。根據(jù)史料記載: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后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 “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簡單翻譯來就是,曹操察覺到司馬懿有豪杰之志,有狼顧之相。一次,司馬懿向曹操奏報完工作,結(jié)束后,他便轉(zhuǎn)身離開。而曹操心血來潮,喊了司馬懿一聲。司馬懿一聽,趕緊扭頭向后看,而身子卻仍然向前,果然像頭狼一樣。
從面相上來說,狼顧之相代表著兇狠、狡猾和野心,就如《人倫大統(tǒng)賦》所載:
“狼顧者,謂回頭顧而身不轉(zhuǎn),性狠,常懷殺人害物之心?!?/p>
古人皆注重面相,看到司馬懿陰鷙狠厲的面容,曹操感到非常不安,當晚還做了個“三馬(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食槽(曹)”的夢。于是在第二天,曹操便告誡曹丕“司馬懿絕非人臣,必然會干預你的家事”。
然而曹操絕不會因為司馬懿的面容,就將其殺死。一方面,天下還未統(tǒng)一,司馬懿的才干是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司馬懿出身高門,與荀彧、陳群等認交好,若無故將其殺死,必將引起這些豪門士族的不安,對曹魏政權(quán)的穩(wěn)定不利。
曹操死后,曹丕繼位。曹丕還是太子時,司馬懿就與他十分要好。因此,曹丕將父親的告誡拋之腦后,并授予司馬懿以重任。但在此時,司馬懿仍很少掌握兵權(quán)。曹丕領(lǐng)兵出征,司馬懿一般都坐鎮(zhèn)于許昌,做著運輸大隊長的工作。
但在公元226年,司馬懿正式嘗試帶兵,他被派往江東前線抵御東吳,并擊敗了諸葛瑾,斬首千余人。其后在孟達之亂中,司馬懿8天突襲1200里,順利斬殺了孟達這個反復無常的小人。
曹真去世后,已在戰(zhàn)場上充分證明自己的司馬懿接過了西線魏軍的指揮權(quán)。在第四次北伐中,司馬懿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挫敗,但在第五次北伐中,吃到苦頭的司馬懿干脆選擇了“烏龜戰(zhàn)術(shù)”,活活將諸葛亮拖到病死。
憑借抵御諸葛亮的功勞,司馬懿的職務步步高升,終于位列三公,就任太尉。一開始,司馬懿一直坐鎮(zhèn)關(guān)中,負責監(jiān)視蜀國。但在公元238年,遼東軍閥公孫淵悍然叛魏。由于遼東遙遠而寒冷,對于征討公孫淵,曹魏君臣皆無把握。
一來二去,魏明帝只好讓老臣司馬懿出馬。公元238年(景初二年)六月,司馬懿帶領(lǐng)4萬步騎兵臨遼水,他首先以聲東擊西之計,率領(lǐng)主力渡過了遼水天險。之后,他不顧諸將反對,直接撲向敵軍老巢——襄平。
此時,公孫淵主力皆在遼水邊布放,襄平空虛。為了保護老巢,公孫淵只好引兵回救。然而公孫淵的舉動,正中司馬懿下懷。他整理軍隊,穩(wěn)住陣型,迎接倉皇回救的公孫淵軍。以穩(wěn)擊亂,自然能百戰(zhàn)百勝。在短時間內(nèi),司馬懿三次擊潰公孫淵,并困住了襄平。
司馬懿在襄平周圍堆起很多土壘,然后派弓箭手站在土壘上向城中射箭。公孫淵見此又怕又急,城中糧食吃盡,開始人吃人,死者不計其數(shù)。最終,公孫淵帶數(shù)百騎兵突圍而出,而司馬懿在身后窮追不舍,最終將之追及并殺死。
司馬懿平定遼東后,很快便顯示出了他陰毒狠辣的作風。他在襄平城內(nèi)大肆屠殺,屠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體,筑造京觀。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隨后,司馬懿又將遼東4萬戶百姓遷入中原。
司馬懿屠殺以及遷民的舉措,讓人口繁盛的遼東幾乎成為一片白地。后來,鮮卑、高句麗先后侵入遼東,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為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可以說,司馬懿的殘忍不僅為害當時,甚至可以說是貽害千年。
司馬懿的狠毒和子嗣,不僅只針對于敵人,對自己的士兵同樣如此。遼東之戰(zhàn)結(jié)束后,時間已經(jīng)進入隆冬。眾所周知,遼寧的冬天是極為寒冷的。士兵們凍得快死,因此紛紛向司馬懿索要棉襖。諸將皆認為:“魏明帝給了我們一倉庫的冬衣,完全可以分給士兵們?!比欢抉R懿卻冷酷地說:
“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p>
也就是說,棉襖是官家之物,做人臣的怎能私自施予士兵?作為前方主將,司馬懿對于這些棉襖本來就有自專之權(quán),皇帝之所以送來這些棉襖,就是用來分給士兵的。司馬懿之所以不分棉襖,實際是一種自污之術(shù)、韜晦之術(shù)。
在當時的曹魏朝廷,司馬懿功勞最大,威望最高,如今平定遼東,更是無人可及。魏明帝本就是猜疑心極強的君主。司馬懿掌握兵權(quán),他自然不愿意看到他再借助官物,私自結(jié)恩于軍隊。因此司馬懿寧愿背上虐待軍士的罵名,也要證明自己對君王的忠誠。而司馬懿在遼東的屠城,實際也是向朝廷表明,自己沒有野心。
司馬懿撤軍時,魏明帝已經(jīng)病入膏肓。于是,魏明帝將司馬懿火速招至洛陽。在病榻前,魏明帝流著眼淚,將8歲的太子托付給司馬懿,甚至還讓太子抱住司馬懿的脖子。
很顯然,在魏明帝心中,司馬懿真被當成了諸葛亮式的純臣,值得他以舉國相托。司馬懿的步步為營,最終征服了這位雄猜之主。而當時人也和魏明帝一樣被騙倒,甚至將司馬懿與諸葛亮并稱為“二相”。實際若司馬懿死于高平陵之變以前,還真有可能成為歷史知名的、不輸于諸葛亮的大忠臣。
但與諸葛亮不一樣,司馬懿的忠誠全是裝出來的。遼東之戰(zhàn)結(jié)束后的第11年,也就是公元249年,“大忠臣”司馬懿在蔣濟等老臣的支持下,發(fā)動了針對大將軍曹爽的高平陵之變,最終篡奪了最高國政。
而在此時,司馬懿終于揭下了他所有的偽裝,露出了尖利的獠牙。在曹爽等人的血泊中,蔣濟等人驚訝地發(fā)現(xiàn),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并不是為了匡正國家,誅殺國賊,而是為了篡奪曹氏政權(quán),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
司馬懿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扮演著忠臣,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韜光養(yǎng)晦,最終成功騙過了所有人,其狠毒與陰險可謂是舉世無雙。正如陳寅恪所指出:“司馬懿的堅忍陰毒,遠非漢末同時儒家迂緩無能之士所能比。”而他的后代晉明帝聽完司馬懿的事跡后,更是哭著撲倒在床上:“如今狠毒,難怪晉室的國祚不長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2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