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吳三桂北上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情況很少,比較有名的也就元朝和清朝。相對而言,清朝則比元朝更成功,因為,它存活的時間更久,民族也相對更加團結(jié)。
話說,在明朝末年,滿清兵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入主中原,這與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的指引與協(xié)助是分不開的。天下平定之后,清廷為了嘉獎吳三桂等三人,特意下旨將他們分封到云南、廣東、福建三地做藩王。而其中,尤以平西王吳三桂的勢力最大。
吳三桂在明朝滅亡之前,曾是崇禎皇帝的股肱之臣。在局勢岌岌可危之時,崇禎皇帝仍然放心地將軍事重鎮(zhèn)山海關(guān)交給他,可見對他的信任。但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他不但沒有拼命收復(fù)京城,反而決定率兵投降。這還不算什么,更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還在后頭。
吳三桂在向李自成投降的途中,竟然又突然掉頭,開始死心塌地為滿清效命。后世之人談及這段歷史時,無不咬牙切齒地罵他為“三姓家奴”??赡苁潜撑训拇螖?shù)太多,吳三桂也叛出了癮??滴跏辏鎸η宄某贩?,他再次起兵反叛,想要同清廷分庭抗禮。算起來,這已經(jīng)是他第三次叛變了。
吳三桂久經(jīng)沙場,宣布反叛之后更是積極聯(lián)系尚可喜、耿精忠、王輔臣等人,和他們形成更為龐大的反叛勢力。與此同時,遠在臺灣的鄭經(jīng)也表示為了滅亡清朝,自己愿助一臂之力。看到形勢一片大好,吳三桂以雷霆萬鈞之勢攻下了湖南。
滿清兵雖然悍勇,但面對叛軍凌厲的攻勢,只能且戰(zhàn)且退。很快,長江以南盡歸吳三桂,形勢對清廷來說十分不利。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吳三桂占領(lǐng)湖南之后并未乘勝追擊,反而收縮兵力開始防守起來。得以喘息之機的清廷迅速調(diào)兵遣將,采取穩(wěn)扎穩(wěn)打的戰(zhàn)術(shù),最終消滅了吳三桂的叛軍。
那么,在占據(jù)半壁江山之后,吳三桂為何不趁勢北上呢?
后世的學(xué)者們經(jīng)過研究,得出了這三個原因:
其一,反叛之初,吳三桂雖然聲勢浩大,但是,他的盟友與他都不是一條心。
當(dāng)初,吳三桂為了使清廷更快地一統(tǒng)中原,竟然喪心病狂地殺害了南明永歷帝。此舉一出,明朝的遺老遺少無不對他深惡痛絕,恨不得生啖其肉。因此,吳三桂起兵反抗清廷時,很多人都是冷眼旁觀,并不想趟這渾水。他喊出“反清復(fù)明”的口號,更是成為了天下人的笑柄。
即使是名義上表示支持他的人,暗地里也是各懷鬼胎。尚可喜早就表示支持撤藩,此時為吳三桂搖旗吶喊只是出人不出力的無奈之舉。而王輔臣雖然是吳三桂的老部下,但他歷來都是一個墻頭草,在局勢明朗之前只會左右搖擺。至于說臺灣的鄭經(jīng),他對吳三桂更是打心眼里信不過。
在他看來,最好的接過就是吳三桂與清廷兩敗俱傷,自己好從中漁利。因此,吳三桂看似一呼百應(yīng),實則是孤立無援。老謀深算的吳三桂就就看出了自己的處境,這才不敢過于深入清廷腹地。
其二、吳三桂在反叛之處雖然占盡上風(fēng),但總的來說,他的兵力并不多,難以支持長線作戰(zhàn)。
從始至終,吳三桂所能仰仗的,只有他那五萬關(guān)寧軍。原本他和耿、尚二人上表請求撤藩,只不過想要試探一下清廷的態(tài)度。但是,令他們?nèi)f萬沒有想到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康熙皇帝竟然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得到康熙帝同意撤藩的消息后,吳三桂只能咬牙起兵反叛。
他迅速從云南起兵,向南攻取四川、廣西等地,向北攻取湖南。雖然狀況順利,但吳三桂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自己已經(jīng)沒有更多可供調(diào)派的軍隊了。為了盡快擴大戰(zhàn)果,吳三桂只好向陜西的王輔臣調(diào)兵。但是,老油條王輔臣以種種理由進行推脫,就是不肯出動一兵一卒。
沒有可用之兵,吳三桂只好迅速招兵買馬。但是,這又怎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成的?無奈之下,吳三桂只好變攻為守。
最后,吳三桂并未侵占江南地區(qū),難以傷及清王朝的元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戰(zhàn)爭拼的不僅是軍隊,還有財力。因為每打一天仗,就要花費一筆巨款。反叛之初,吳三桂雖然將半壁江山收入囊中,但清廷的財稅中心在江南一帶。依靠江南一帶源源不斷的糧草財物供應(yīng),清廷很快便扳回了劣勢。后來,吳三桂意識到了江南一帶的重要性,于是,決定發(fā)兵攻打。
但是,清廷及時抽調(diào)了大批綠營兵前往江西駐扎??粗饕粠д砀甏┑陌似燔?,吳三桂投鼠忌器,不敢再向北冒進。
最終,到了康熙十七年八月,衡州酷熱,吳三桂加之心情不舒,焦慮過重,便突然得了“中風(fēng)噎嗝”的病癥,隨后又添了“下痢”病癥,太醫(yī)百般調(diào)治,終不見效。吳三桂便授意心腹大臣,迎接皇孫吳世璠來衡州繼位,托付后事。八月十八日深夜,在都城衡州皇宮駕崩,時年六十七歲,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
參考資料:
【《吳三桂紀略》、《平西王吳三桂傳》、《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列傳二百六十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2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