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泶笏蚊嘹w普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宋開國第四年,宋太祖趙匡胤改年號為“乾德”。乾德,一聽就是好兆頭,但就跟給自己家孩子取名一樣,趙匡胤也希望這個年號此前從未有人采用,還特意和宰相趙普等人商量過。
不久后,宋太祖發(fā)兵滅了后蜀,一些后蜀宮人被送進(jìn)宮。有一天,趙匡胤在一名宮女的梳妝盒中發(fā)現(xiàn)一面鏡子,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鑄”字樣。趙匡胤嚇了一大跳,眼前這美女,不會是穿越來的吧?
趙匡胤拿著這面鏡子問趙普等重臣:“現(xiàn)在怎么就有乾德四年鑄造的玩意呢?”眾人皆不能答,這種事還得問專家。趙匡胤便召見學(xué)士陶糓、竇儀請教此事。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竇儀一看就說:“此必蜀物。偽蜀王衍(前蜀后主)當(dāng)年用過這個年號,應(yīng)該是那時候鑄造的?!?/p>
趙匡胤這才恍然大悟,感嘆道:“宰相須用讀書人?!敝蟪窈眯值苴w普多讀書。趙普不是大才子,他本是基層小吏出身,沒有正式文憑,平時就愛讀《論語》,文化水平在重文抑武的北宋朝堂確實稍遜一籌。
這位“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宋初名相,在歷史上可謂毀譽參半,有人說趙普精明強干、定策佐命,有開國元勛之功,也有人說他在三十余年的宦海沉浮中善始善終,全靠鉆營取巧。
1
趙普年輕時讀書少,是因為他都在拼事業(yè)。趙普屬于實干型人才,他走的不是科舉的正規(guī)渠道,而是從編外人員開始政治生涯,早年“托跡諸侯十五年”,也就是給后周各地方政府做小吏、當(dāng)幕僚,從打點家務(wù)做到出謀劃策,吃了不少苦,先后換了好幾個老板。
年過而立之年,趙普才投身趙匡胤帳下,當(dāng)了其幕府的掌書記,即機要秘書。
開封府不相信眼淚,30多歲的趙普,跟現(xiàn)在很多事業(yè)未成的80后、90后差不多,也是一邊做著事業(yè)夢,一邊踏踏實實工作。
后來,有件事改變了趙普與他老板趙匡胤的關(guān)系。
顯德三年(956年),周世宗柴榮派趙匡胤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州),戰(zhàn)場上十萬火急,趙匡胤的老父親趙弘殷卻病倒了。盡管趙匡胤一片孝心,但軍務(wù)纏身,只好委托趙普照顧其家人。趙普臨危受命,為趙老太爺端湯送藥,日日夜夜隨侍在側(cè)。趙弘殷感動不已,將他當(dāng)成自己家人看待。趙匡胤的母親杜夫人也整日念叨著“趙書記”,把善解人意的小趙當(dāng)作自己家孩子。
滁州之戰(zhàn)后,趙弘殷還是不幸病逝,趙普卻因代行子孝,與趙匡胤家族結(jié)下了特殊羈絆。尤其是趙弘殷臨終前將他“待以宗分”,趙普就像《教父》中柯里昂家的家族律師湯姆,融入了趙匡胤家族,趙家兄弟都不把他當(dāng)外人看待。
之后的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quán)、金匱之盟等歷史事件,趙普都是重要的參與者。
2
顯德七年(960年)陳橋兵變,趙普與趙匡胤之弟趙匡義(后改名趙光義、趙炅,即宋太宗),是這場政變的設(shè)計師。
兵變前夕,趙匡胤率領(lǐng)北征的軍隊到了陳橋驛,手下們早已做好準(zhǔn)備。諸將張弓搭箭,拔刀大吼大叫:“太尉(指趙匡胤)功德高于天下,我們在營中早已商議好要擁立您。話都說出口了,豈可在此退卻而受禍?您一定要聽我們的!”
趙普卻故作冷靜,他先是與趙匡義斥責(zé)諸將:“策立是大事,一定要審時度勢,你們怎能如此狂悖放肆!”一番話先讓他們安定下來,之后,才安排諸將把早已準(zhǔn)備好的黃袍披到了睡眼朦朧的趙匡胤身上。一行人擁著趙匡胤向都城開封走了數(shù)里路,史書載,趙匡胤“驚恐未定”。入京后,趙匡胤接受后周恭帝柴宗訓(xùn)禪位,兵不血刃地奪取政權(quán),建立了宋朝。
在趙普等人的導(dǎo)演下,這場黃袍加身的戲劇充滿了無奈的色彩,宋廷也宣稱陳橋兵變并非預(yù)謀,而是天命所歸。趙匡胤奪位的不忠不義,都有了幾分忠臣孝子的風(fēng)范。
著名的“杯酒釋兵權(quán)”也是出自趙普的謀略。
趙匡胤即位后,擔(dān)憂手下諸將兵權(quán)過重,重蹈五代覆轍,趙普就向他提議:“惟稍奪其權(quán),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庇谑勤w匡胤請石守信等大將開了場宴會,借著酒醉好言相勸,解除了諸將的兵權(quán),讓大將們回家頤養(yǎng)天年。
趙匡胤稱帝后,與趙普的關(guān)系依舊非同一般。
有段時間,宋太祖心事重重,多次微服私訪,一聲招呼都不打就去功臣家里做客,因此趙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脫去衣冠。
有一天夜晚,天降大雪,趙普以為趙匡胤不來了,沒想到夜深時,突然響起急促的叩門聲,出來一看,皇帝正立于雪中。趙普誠惶誠恐,急忙迎接皇帝入內(nèi)。趙匡胤倒是挺有深夜會友的興致,說我還約了我弟。不一會兒,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趙光義也到了。
趙普在堂中鋪設(shè)毯子,坐在地上以炭火烤肉,與趙匡胤兄弟就像深夜外出擼串的好友。趙匡胤更是稱呼在一旁斟酒的趙普妻子為嫂子。
宋太祖的憂郁癥有必要治療一下,趙普從容問道:“夜已深了,天寒地凍,陛下為何外出?”
趙匡胤就跟老兄弟說:“在宮中臥榻之外全是外人,我睡不著啊,所以來見老哥你。”
趙普一下就看出了趙匡胤的心事,當(dāng)時宋朝正計劃南征北伐,就問皇帝有何想法。
趙匡胤說,我想攻取太原。太原,是北漢政權(quán)的地盤。
趙普默然良久,說:“太原為西、北兩邊重鎮(zhèn),雖然可以一舉攻下,但是,如此我們就要獨自抵擋來自契丹的邊患,不如姑且留著太原,先削平南方諸國,再做打算。太原不過彈丸之地,他們能逃到何處去呢?”
趙匡胤這才笑了,說:“吾意正爾,姑試卿耳?!边@句話讓人嚴(yán)重懷疑,他是不是來趙普家蹭吃蹭喝的。
宋太祖雪夜訪趙普,兩人喝著酒,吃著肉,確立了“先南后北”的統(tǒng)一方針,可說是最接地氣的政治會議,也是最大牌的深夜食堂。史書中這段“普堂設(shè)重裀地坐,熾炭燒肉,普妻行酒,上以嫂呼之”,充滿了人間煙火氣,一起擼過串,足以談人生。
然而,趙匡胤兄弟與趙普君臣之間的浪漫也僅限于此。趙普對宋朝最大的“貢獻(xiàn)”,是他為相期間,與皇帝一同奠定了影響兩宋三百年的政治制度。
3
嚴(yán)格來說,趙普并非大宋第一宰相。在他之前,宋太祖為了安定人心,曾讓后周宰相范質(zhì)、王溥、魏仁浦繼續(xù)在朝廷上班,只是宰相的工作很多由趙普負(fù)責(zé)。為了削弱相權(quán),趙匡胤對宰相制度進(jìn)行了改革。
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宋朝之前,宰相早朝上殿,皇帝命他們坐下議論軍國大事,宰相再將政務(wù)進(jìn)呈皇帝,君臣喝茶聊天,其樂融融。趙匡胤在位初期,范質(zhì)、王溥、魏仁浦三相執(zhí)政,照舊進(jìn)宮言事,由于政務(wù)煩冗,有時坐著一說就到傍晚。宋太祖想找機會把這些復(fù)雜的套路給廢了。
一次,趙匡胤聽后周三相奏事,故意說:“朕眼花看不清,你們把奏章拿近些。”
宰相們一離開座位,皇帝命人把椅子悄悄撤走,三相回頭一看椅子沒了,只好干站著。這一項舊制的廢除,表面上只是坐立之別,實際上是君權(quán)對相權(quán)的威壓?!皥?zhí)政立奏事,自此始也”,從此,皇帝決策的主動性大大加強。
“坐論之道”與“啜茶之禮”被廢后,到乾德二年(964年),范質(zhì)、王溥、魏仁浦三相同日被罷免,僅僅過了兩天,趙匡胤就以好兄弟趙普為門下侍郎、平章事。
趙普拜相后,宋朝對中央機構(gòu)進(jìn)一步大刀闊斧地改革。趙普認(rèn)為,唐朝后期的弊端,在于“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
在趙普的建議下,宋太祖先是剝奪了地方的財權(quán),將其收歸中央,“命諸州度支經(jīng)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之后,趙普又建議選調(diào)地方強壯士兵補充軍隊,建立龐大的中央禁軍,并實行“更戍法”(地方部隊定期調(diào)動,將領(lǐng)定期輪崗,兵無常帥,帥無常師,以避免結(jié)黨營私),中央由此收回了兵權(quán)。
趙普對武將處處提防,開了宋朝重文抑武之風(fēng)氣。
有一次,天雄節(jié)度使符彥卿進(jìn)京朝見,趙匡胤賜予其襲衣、玉帶,還要讓他掌管軍事。趙普趕緊勸諫說,符彥卿聲名顯赫,不可再委以重任。之后,趙普屢次進(jìn)諫,整天投反對票,趙匡胤就是聽不進(jìn)去。
趙匡胤耳朵都快生繭了,就問趙普:“卿何苦懷疑符彥卿?朕那么優(yōu)待他,他豈能負(fù)我?”
趙普冷冷道:“陛下何以能負(fù)周世宗?”趙匡胤聽后沉默片刻,從此不再談?wù)摯耸隆?/p>
可以說,北宋初年“分權(quán)制約”的設(shè)計幾乎都有趙普參與謀劃。正是在他的協(xié)助下,宋朝制定了崇文抑武、守內(nèi)虛外、將從中御、強干弱枝等“祖宗之法”。趙普為皇帝穩(wěn)定了政局,加強了君權(quán),同時也埋下了兩宋三百年重重危機的種子。
4
為大宋謀劃建國方針的趙普,為相時卻名聲不佳,常讓人詬病。
史載,趙普處事荒誕不經(jīng),在自己辦公室放了個大瓦壺,平時下屬上奏的表、疏,他不想搭理的就全丟進(jìn)壺中燒掉,朝中大臣對此敢怒不敢言。
趙普還貪圖富貴,肆無忌憚地貪污納賄,這些行為都得到了趙匡胤的默許。也許,趙普是為了向漢初的蕭何學(xué)習(xí),用“示人以短”的方式保全自己,通過自污避免功高震主的風(fēng)險。
有一次,趙普建造了一座府邸,從門口看不過是一些柴草、木頭架子,寒酸得很??勺哌M(jìn)去一看,院內(nèi)恢宏壯觀,一看就高大上。再一查,他竟然還違背禁令私購木材,私自用別的空地?fù)Q了皇宮的菜園地。
可趙匡胤得知后,只是一笑而過,說:“此老子終是不純?!被剡^頭下詔宣布,等趙普府邸完工后,河南府再按舊例為皇室進(jìn)貢上等木料即可。
除此之外,趙普還收受過國吳越國的十瓶“瓜子金”、南唐的五萬兩白銀,這不僅僅是貪贓枉法,還有私通敵國之罪??哨w匡胤知道后,也不過是嘟囔一句:“收下也無妨,他們還以為國家大事是由你們這些書生決定的?!?/p>
趙普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最看重的,是民心。他說:“文王葬枯骨,天下稱仁。夫民猶草也,草上之風(fēng)必偃。若帝王用心行道,上合天意,民自悅服?!?/p>
宋太祖在位時,有一日正要舉辦宴會,突如其來的疾風(fēng)驟雨使場地一片狼藉,趙匡胤心中不快,怒形于色,左右都害怕皇帝發(fā)怒,不敢發(fā)言。只有趙普站了出來,說:“幾個月來大旱,百姓正盼望著下雨,這雨對宴會有何影響,不過是沾濕帷帳、樂衣罷了。此時雨難得,百姓得雨必定歡喜。恰逢其時,臣乞令樂官在雨中奏樂?!?/p>
趙匡胤聽后大喜,宴會如期舉辦,為久旱逢甘霖而慶賀。
趙普也不迷信天人感應(yīng)那一套。有段時間,天有彗星出現(xiàn),人們認(rèn)為“彗星合滅契丹”,是吉兆。趙普卻寫了篇《彗星疏》,認(rèn)為這一說法不過是無稽之談。在他看來,水旱等天災(zāi)也不過是“時運使然”,即便是唐堯、商湯等圣人在位也不可避免。
這種實用主義表現(xiàn)在政治站隊上,就變得毫無原則。
5
晉王趙光義為開封尹時,四處招攬豪杰、拉攏大臣,在身邊聚集了一幫文武幕僚。趙普雖與趙光義也是一起扛過槍的兄弟,卻堅決反對弟承兄位。在太祖一朝時,他是趙光義的政敵,多次與晉王一黨的官員互懟,制衡趙光義不斷擴張的政治勢力。
后來,宋太宗趙光義在斧聲燭影的疑案中即位,正好趙普被貶在外。為此,趙光義還耐人尋味地說了一句:“若還普在中書,朕亦不得此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趙光義接班后,趙普的地位一落千丈,他多年的政敵盧多遜趁機落井下石。盧多遜對趙光義說,當(dāng)年趙普曾反對太祖?zhèn)魑唤o弟弟,這人不安好心,不能重用。
盧多遜與趙普的梁子可說是因讀書結(jié)下的。
宋太祖在位時喜歡讀書,常到史館取書閱讀。盧多遜就問圖書管理員,皇帝今天都看了什么書,自己也找來通宵惡補。等過幾天,趙匡胤與朝臣討論最近所讀書的內(nèi)容,只有盧多遜對答如流,因此受到稱贊,而趙普當(dāng)時還不喜歡讀書,自然沒有表現(xiàn)機會。隨著盧多遜受重用,兩人逐漸產(chǎn)生矛盾,互相打壓。
此時,盧多遜再在趙光義面前說壞話,趙普這條命可就不保了。趙普郁郁不得志,每天擔(dān)憂遭遇不測,卻利用一次機會對政敵發(fā)起了絕地反擊,只因這件事,只有他能幫趙光義。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光義攻下太原之后意欲伐契丹,直取幽、薊,卻在高梁河之戰(zhàn)遭遇大敗,太宗身中數(shù)箭,乘坐驢車一個百米加速逃離戰(zhàn)場,不小心迷路了。趙光義失蹤那段時間,宋軍以為皇帝已遇難,一時軍心浮動,一些人打算擁立隨軍出征的太祖之子趙德昭為帝。沒想到,趙光義安然回營,此事就此作罷,但趙德昭就倒大霉了。
北伐契丹失利,太宗回到宮中專心養(yǎng)傷,沒有封賞之前在太原大勝的將士。趙德昭為將士們鳴不平,向皇帝請求封賞諸將,宋太宗正在氣頭上,怒斥道:“等你做了皇帝,再行賞賜也不遲!”趙德昭在叔父即位后本就地位尷尬,這么一罵更是受了驚嚇,回家后自刎而死。
趙光義本來就有奪位的嫌疑,高梁河之戰(zhàn)后更是人心不服,侄子趙德昭死于非命也難免引人遐想。
正在此時,趙普上書,為宋太宗透露“金匱之盟”的機密。
前文說到,趙普因照料病重的趙父而取得趙家信任,趙匡胤之母杜太后對趙普也是當(dāng)親兒子一般看待,常對趙光義說:“必與趙書記(趙普)偕行即可。”
宋代一些史料記載,陳橋兵變次年(961年),杜太后臨終前只見了兩個人,一個是宋太祖趙匡胤,另一個就是趙普。
杜太后自知不久于人世,命趙普把她的遺言記下來,放進(jìn)金匱之中。她告誡趙匡胤,你能得天下,都是因為周世宗傳位幼子,留下孤兒寡母,才讓你鉆了空子。你百年之后,應(yīng)該把皇位傳給你弟光義,才能永保江山。
在“金匱之盟”的遺訓(xùn)中,杜太后希望老趙家的江山先由匡胤傳給光義,再由光義傳給弟弟光美(后改名廷美),最后再傳回趙匡胤之子趙德昭,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幸。
趙匡胤一片孝心,泣拜太后,表示一定會吸取前朝教訓(xùn),接受金匱之盟的安排。
金匱之盟真?zhèn)螁栴}至今仍有爭論。
張蔭麟先生就提出過質(zhì)疑,他認(rèn)為杜太后臨死前訂立金匱之盟時,趙德昭雖年幼,但趙匡胤也才35歲,正當(dāng)壯年,她為何能預(yù)知宋太祖死時,趙德昭還是幼童?況且自太祖按順序傳位給光義、廷美、德昭也是無稽之談。史書記載,趙廷美僅比趙德昭年長4歲,這是兩個同齡人,如何立長君?
金匱之盟的出現(xiàn)確實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它宣告太宗即位的“合法性”,且按照趙普的說法,訂立此密約的三人,只有他一人還在人世,這樣就無人可對證。
當(dāng)時,秦王趙廷美擔(dān)任著象征儲君地位的開封府尹,與宰相盧多遜等關(guān)系密切,而趙光義中箭后一度傷勢嚴(yán)重,對皇位產(chǎn)生威脅的趙廷美,成了他的心頭刺。
為了剝奪弟弟的繼承權(quán),趙光義以有人舉報秦王“將有陰謀竊發(fā)”,判處趙廷美謀逆之罪,罷免其開封府尹之職,貶到洛陽。隨后又以他與宰相盧多遜勾結(jié)的罪名,削去一切官職,一家人再被趕到湖北的房州。趙廷美事件“事無佐證”,猶如冤案,卻一貶再貶,被老哥活活氣死。
趙普的老對手盧多遜也因結(jié)黨被發(fā)配崖州(今海南三亞),剝奪官爵、封贈,永不在寬赦之列,一生無法翻身。
趙普幫趙光義鞏固皇位,趙光義助他鏟除了政敵,二人終于握手言和,實現(xiàn)雙贏。隨著弟弟和侄子相繼退出皇位競爭,趙光義滿懷感激對趙普說:“誰能不犯錯呢?朕不到50歲,已知有49年錯了?!?/p>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可在權(quán)力面前,人往往只看到“利”。趙光義想要江山穩(wěn)固,趙普想奪回宰相之權(quán),僅此而已。不久后,趙普重新拜相,回到權(quán)力中樞。
6
諷刺的是,秦王趙廷美事件之后,不久前還命懸一線的趙普再次成了“圣朝之良臣”。
宋太宗在位時,太祖一朝的官員不少遭到清洗,曾經(jīng)是趙光義死對頭的趙普卻恩寵日隆。到62歲的趙普再度罷相、外調(diào)為官時,這位開國老臣已準(zhǔn)備光榮退休。趙光義親自作詩為他餞別,趙普有些肉麻地說:“陛下賜臣的詩,臣當(dāng)刻石紀(jì)念,死后帶著它一同下葬?!?/p>
趙普一味地討好趙光義,甚至不辨是非。
雍熙三年(986年),趙光義聽聞契丹新君初立,再次北伐。這場意欲收復(fù)燕云十六州的戰(zhàn)略進(jìn)攻還是以慘敗收場,其中楊業(yè)孤軍奮戰(zhàn),被俘后絕食犧牲的故事最為人熟知。
在雍熙北伐中,宋軍戰(zhàn)敗的一大原因在于趙光義堅持“將從中御”,急功近利。趙普聽聞軍事失利后,卻上奏《班師疏》為趙光義開脫,不為北伐建言獻(xiàn)策,反而轉(zhuǎn)移矛盾,告誡趙光義吸取前代兵變的教訓(xùn),不可用兵長久,因“兵久則生變,此不可不深慮也”。
看到總算有人為自己說話了,趙光義大感欣慰,隨手給趙普點個贊:“卿社稷元臣,忠言苦口,三復(fù)來奏,嘉隗實深?!壁w光義認(rèn)為“為戎人所襲,此責(zé)在主將也”,將失敗的責(zé)任全部推到前線浴血奮戰(zhàn)的將士身上。
兩宋時國家出事,宰相擔(dān)責(zé),每次朝廷有重大決策失誤,常會以罷相收場。果不其然,不久后趙光義就罷免了在任的宰相李昉,又一次任命趙普為相。
7
有人曾對趙光義說:“趙普就是一個山東學(xué)究,只不過能讀《論語》罷了?!?/p>
趙光義不信,就將此事告訴趙普。趙普老實答道:“臣實不知書,但能讀《論語》,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輔陛下?!睋?jù)史書記載,趙普被趙匡胤勸誡該多讀書后,晚年手不釋卷,回到家就從書箱中取書苦讀。他去世后,家人整理其書箱,發(fā)現(xiàn)其中只有《論語》二十篇而已。
相比那個臨陣磨槍只為討好皇帝的盧多遜,趙普這個曾經(jīng)不怎么愛讀書的老臣,才是真真正正把書讀透了。趙普侍奉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在三十多年的朝堂生涯中善始善終,在一次次的危機中化險為夷,他的政治游戲毫無原則,卻十分實用。
淳化三年(992年),71歲的趙普去世,他與趙光義的恩怨就此煙消云散。趙光義為這位猶如兄長一般的功臣撰寫神道碑,稱其:“及至晚歲,酷愛讀書,經(jīng)史百家常存幾案,強記默識,經(jīng)目諳心,碩學(xué)老儒,宛有不及?!比绱丝磥恚@位早年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趙學(xué)究,晚年已學(xué)識淵博。他死后謚號“忠獻(xiàn)”,追封“韓王”,配饗太廟,享有一個臣子所能擁有的最高待遇。
是非功過,任人評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3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