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沓送跽丫瑵h朝還有一位著名的和親女子,命運比王昭君好一些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曾經(jīng)率軍親征匈奴,結(jié)果吃了一個大虧,被匈奴人圍困在白登七天七夜。雖然雙方并沒有發(fā)生實質(zhì)性的決戰(zhàn),但是劉邦經(jīng)過此戰(zhàn)以后心知肚明,匈奴人還是比較強的,搞不過。那怎么辦呢?有一個大臣就跟他提出和親的建議。于是漢朝和匈奴之間的和親政策就這樣定下來了。直到后來漢朝打贏了匈奴,仍然有和親的事情發(fā)生。
說到漢朝最著名的和親公主,很多人會想到王昭君。一些筆記小說中記載,王昭君本來是一個宮女,因為不愿意賄賂畫師,結(jié)果被畫得很差,也不入漢元帝的青眼。匈奴人來朝,漢元帝打算隨便派一個不咋地的宮女糊弄過去,拿來畫像一看,就挑中了王昭君。結(jié)果王昭君是個大美女,漢元帝看到真人叫苦不迭,回頭就把畫師給宰了。
不論這件事是不是真的,王昭君對漢朝和匈奴之間的關(guān)系穩(wěn)定、兩個政權(quán)的聯(lián)系起到了很多積極作用。這是于公而言,于歷史而言,但是不得不說,這些作用是建立在犧牲王昭君這個可憐女子的個人利益的基礎(chǔ)上。暫且不說王昭君要遠赴大漠,去一個凄涼苦寒、舉目無親的地方生活。匈奴人的“收婚制”相信也是她的噩夢。老單于去世后,王昭君還要嫁給他的兒子新單于。這與中原政權(quán)長期推崇的儒家文化背道而馳,肯定會讓她感到痛苦和矛盾。
除了王昭君,漢朝還有一個比較著名的和親女子,這個人是漢朝的宗室女,是曾經(jīng)的楚王劉戊的孫女,可以說是罪臣之后。她就是解憂公主。解憂公主和親的對象不是匈奴,而是西域中的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烏孫國。
對于漢朝和匈奴而言,烏孫國是一個值得爭奪的政治和軍事力量,于是漢朝就派使者與烏孫國結(jié)交,并且完成了和親。解憂公主其實并非第一個與烏孫國和親的公主,但她的貢獻并不能因此被磨滅。她一心致力于漢朝和烏孫國結(jié)成軍事同盟,一起對抗匈奴這件事上,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和親女子的命運是悲慘的,解憂公主也不得不面對“收婚制”。但她的命運比王昭君要強一些。王昭君曾經(jīng)想要回到漢朝而不被允許,最后客死他鄉(xiāng)。解憂公主則不然,她上書請求回到漢朝,漢宣帝可憐她的遭遇,同意接她回國。最后她也如愿以償?shù)亟K老在生她養(yǎng)她的這片土地上。
解憂公主是誰的女兒呢?劉解憂出身西漢皇族,祖父是楚王劉戊,也曾雄霸一方,但是歷史上對于劉戊的子女并沒有記載,所以劉解憂的父親是誰也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后來劉戊參與了“七國之亂”,結(jié)局是兵敗自殺,留下了一家老小。因為祖父叛變的關(guān)系,劉解憂從小就受人排擠,生活陷入深深的苦難之中。
網(wǎng)絡配圖
漢武帝時期,漢朝對匈奴接連進行大規(guī)模軍事反擊,與此同時,漢武帝為結(jié)成對抗匈奴的聯(lián)盟,便與西域諸國中最強大的烏孫國聯(lián)姻。還把罪臣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嫁到了烏孫國,后來烏孫國王獵驕靡就死了,劉細君就嫁給了獵驕靡的孫子、新的烏孫國王軍須靡。但是在公元前101年的時候,劉細君去世了,漢武帝就把另一個罪臣的后代,劉解憂嫁到了烏孫國。
軍須靡不久之后也就死了,劉解憂就和由于軍須靡的堂弟肥王通婚了,之后劉解憂為肥王生下了三子二女,深得肥王的寵愛。另外當時劉解憂遠嫁的時候帶了一個蜂女名叫馮嫽,馮嫽也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而且還有特異的預言功能,劉解憂為馮嫽嫁給了右將軍,可以說劉解憂和馮嫽對烏孫國的政治、軍事等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幾十年后,漢朝的地位已經(jīng)大不如前,劉解憂的兩個兒子也相繼病死,于是在漢宣帝時期,劉解憂上書表示希望能夠“骸骨歸漢地”,于是漢宣帝就派人把她接了回來,三年之后的公元前49年也就去世了。
細君公主與解憂公主
細君公主與解憂公主都是漢朝時候的和親公主,而且和親的都是當時漢朝西部最強的國家,烏孫國。而且當時是因為細君公主死了之后,解憂公主是去“接班”的。
網(wǎng)絡配圖
漢武帝時期,漢朝對匈奴接連進行大規(guī)模軍事反擊,于此同時,漢武帝為結(jié)成對抗匈奴的聯(lián)盟,于是就希望能和西域諸國中最強大的烏孫國聯(lián)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漢武帝就把把罪臣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嫁到了烏孫國,后來烏孫國王獵驕靡不幸去世,根據(jù)烏孫國的習俗,劉細君需要嫁給了獵驕靡的孫子、新的烏孫國王軍須靡。
但是在公元前101年的時候,劉細君去世了,漢武帝就把另一個罪臣的后代劉解憂嫁到了烏孫國。這個時候劉解憂就繼續(xù)劉細君沒有完成的使命成為了烏孫王軍須靡的妻子。所以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都是漢朝的嫁給烏孫國的和親公主。而且他們倆的身份都是罪臣之女,也正是因為罪臣之女的身份才讓她們成為了和親公主。
漢朝歷史上很少將皇帝的親身女兒拿出去和親,像王昭君原本就是一個宮女,給了個封號就拿出去和親了。其他的也都是宗室中的女子,一般也都是這樣的罪臣的女兒,或者其他親王的女兒拿出去和親的。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就逃不過這樣的命運。歷史上有多少女子都成為了政治的工具,他們用自己換來了一方百姓的安居,不得不說也是大英雄。
解憂公主嫁的第三任丈夫是誰
解憂公主嫁的第三任丈夫是誰呢?解憂公主和親烏孫國,經(jīng)歷了烏孫國四個王朝,先后嫁了三次,生命可以說是充滿了顛簸。最后能夠魂歸故里,也算是一種安慰了。
網(wǎng)絡配圖
解憂公主第一個嫁的人是軍須靡,他原本是獵驕靡的孫子,獵驕靡死了之后繼任為烏孫國的國王。在這之前軍須靡的妻子是漢朝的另一位公主,是為細君公主。但是細君公主病死,為了鞏固漢朝與烏孫之間的關(guān)系,所以就繼續(xù)派了解憂公主去和親。
不久之后軍須靡也病重去世了,去世之前把大權(quán)交給了自己的堂弟翁歸靡,還要求翁歸靡要等到自己的兒子泥靡長大之后還政于他。翁歸靡于是繼任為王,是為肥王。按照習俗翁歸靡也和解憂公主通婚了。而且肥王對解憂公主非常言聽計從,關(guān)懷備至,這一段時期也是解憂公主人生的巔峰時期,也是解憂公主對漢朝做出最大貢獻的時期。有解憂公主斡旋其中,漢朝與烏孫的關(guān)系也十分穩(wěn)固。
但是好景不長,肥王也重病,而且根據(jù)軍須靡生前的遺囑,等到兒子泥靡長大之后,肥王需要還政給泥靡,于是王位也就重新歸還給了泥靡。泥靡是匈奴公主的兒子,所以解憂公主半生經(jīng)營的勢力一夜之間也都付之一炬了。而且根據(jù)烏孫的習俗,解憂公主第三度嫁給了泥靡。這也就是解憂公主最后的一任丈夫了。當時因為泥靡倒行逆施、殘暴無度,與解憂公主的感情并不好。
《解憂公主》主要講述了以漢武帝時期為時代背景,張歆藝飾演的劉解憂作為漢朝的公主,為了國家為了名族被派往西域烏孫國和親的故事,劉解憂在西域經(jīng)歷的種種及她傳奇不同于尋常女子的一生。
在歷史上的劉解憂,漢代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中記載了一個解憂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她在出使烏孫和親的細君公主去世后,為了維護漢朝和烏孫的和親聯(lián)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烏孫國。
她一生經(jīng)歷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曾嫁予三任丈夫,皆為烏孫王。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了半個世紀,她一直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為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guān)系作出了貢獻。
百度百科:
公主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歸骸骨,葬漢地。"情詞哀切,天子為之動容,派人接回了解憂。漢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憂公主攜三個孫子終于回到了闊別了整半個世紀的長安城。紅顏離家,皓首歸來,長安繁華依舊,女兒青春不再,不獨公主自己,連漢宣帝都感慨萬千,以極高的規(guī)格接待和安置了這位大漢的功臣。解憂在長安安享了兩年的晚年時光后去世,烏孫帶回來的孫子們?yōu)樗仂`。這之后過了十六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親匈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5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