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楚吳越稱王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身份最特殊,直接稱王與周天子對標,還真是有點“出類拔萃”。
春秋時期各國君主大多以公相稱,比如《史記索隱》版本的春秋五霸中,除了楚國君主楚莊王之外,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由此可見,楚莊王跟他們之間是有多格格不入了。
春秋時期的政治格局其實就是發(fā)動爭霸戰(zhàn)爭,這種爭霸戰(zhàn)爭從來都不是毫無目的的發(fā)動戰(zhàn)爭,而是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希望能夠以自己為主導,恢復分封制的秩序。
所謂分封制的秩序,也就是當初周天子大分諸侯時的格局,周武王推翻商朝之后,大肆分封諸侯國71個,然而西周時期的諸侯國遠不止于此,周公攝政的時候還不斷增加數(shù)量,再加上很早以前就存在的諸侯國,可以肯定西周初年的諸侯國不下一百個。
這么多的諸侯,身份地位也是不一樣的,于是就有了爵位制度,從高到低分別是“公、侯、伯、子、男”五等。
一般跟周王室親近的宗親諸侯國國君才是公爵;類似齊國這樣的功臣諸侯國,國君是侯爵;其次是伯爵,西周時代稱伯的諸侯,多為文獻記載較少的小國之君;再小一點的就是子爵,最后是男爵。
西周初年的時候,各個諸侯國的封地都很小,公、侯一級的能夠達到百里,伯爵有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僅僅五十里。
到周公攝政的時候,對諸侯國的封地進行修改,規(guī)定:
“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p>
說白了,爵位越高,地盤越大,上稅也越重,爵位越低,地盤越小,稅負也越輕。
這就要說到楚國的爵位了,雖然我們后世看到楚國一直是老牌強國,從春秋五霸到戰(zhàn)國七雄都有楚國的影子,但是在周王室的分封體系中,楚國就是一個子爵,對沒錯,就是上面在西周初期只有五十里封地,后來可以達到二百里封地的小國。
由于地處偏遠,爵位較低,每年只需向周王進貢幾車用作祭祀的苞茅就可以了。
為什么后世的楚國這樣強大,卻只是一個子爵的爵位呢?這就要從楚國的發(fā)源時期開始說起了。
楚國最早只是一個部落,在商朝逐漸衰亡,而周朝逐漸崛起的時候,楚國最早的祖先鬻熊審時度勢,投靠了周文王,因為其原來是蠻夷部落,周王室給了他一個子爵的封號,從此臣屬于周朝。
在建國指出,楚國積貧積弱,是逐漸發(fā)達起來的,根據(jù)史料記載,當時楚國國君不僅要風塵仆仆的到周朝進貢,還要管理祭品,并且沒有資格參加諸侯盟會,可見身份地位之低下。
雖然楚國起步很低,但是當時的江漢平原大有開發(fā)的潛力,楚國早期的臣民都致力于開荒當中,一直到熊渠的時候,楚國已經(jīng)發(fā)展壯大,并且開始逐漸向外擴張。
鑒于楚國的強大,周昭王十六年時,周天子親率大軍南征荊楚一帶,史稱“昭王南征”,盡管周昭王前期取得了一系列的戰(zhàn)果,但是最后卻由于輕敵在這場戰(zhàn)爭中溺水而亡。
從此,楚國國君在江漢平原一代具有很強的威望,甚至可以與周天子的權威相抗衡,而周王室經(jīng)過這件事開始衰退,諸侯國逐漸不把周天子放到眼里。
由于楚國多次跟周天子提議要升級爵位,但是周天子把楚人當作蠻夷,并不想給他更高的爵位。
楚國國君在屢次向周天子討要更高的爵位無果后,干脆從周王室的爵位體系中背離出來,自稱“蠻夷”,“不與中國之號謚”,自稱為王。
熊渠擔任楚國國君時,還效仿周天子,將自己的兒子也封為王,楚國國君稱王的行為,在周朝禮制中屬于僭越。
楚國稱王的經(jīng)歷,有點像暴發(fā)戶,一開始的時候很窮,后來突然就有錢了,但是以周王室為代表的上層社會不認可你,依然瞧不起你,楚國只能來硬的。
在周朝的體制框架中,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說的就是周天子,在周朝只有周天子是王,剩下的不可稱王,楚國的這種行為無異是在挑戰(zhàn)周王的權威。
當然,這里面還是有一個小插曲的,在熊渠時代的后期,周厲王不斷對周邊不聽從號令的諸侯進行征伐,熊渠擔心楚國與周朝正面沖突有損國力,因此自動去其王位,也取消了對兒子的分封。
取消王的稱號后,楚國國君再次開始跟周天子要爵位,到楚國第19任國君時,熊眴再次稱王,是為楚厲王,此后,楚國國君都以王自稱。(一說為公元前704年熊通自稱楚武王)
在周朝時期,輕視周天子的人很多,其中最慘的要屬姜子牙的后代齊哀公,因此不去朝拜周天子,被周夷王給烹殺了,而敢稱王的,楚國算是頭一份。
楚國能夠稱王,還是跟自身實力密切相關的,在歷史上記載的楚國吞并的小國就不下百個。
其實,春秋五霸的版本眾多,我上面講的是《史記索隱》版本,其實,如果以荀子版本來看的話,除了楚莊王外,還有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闔閭與構建也都已經(jīng)稱王。
吳越早期的君主爵位應該也很低,跟楚國一樣,到蠻夷之地進行開荒,后逐漸強大起來。
很多人認為吳越是地方性的霸主,根本撐不起春秋五霸,其實這是不恰當?shù)模m然吳越地處偏遠,但是春秋以來中原戰(zhàn)火不斷,反而是地處偏遠的吳越和荊楚能夠得到發(fā)展,從后世出土的吳越文化文物來看,春秋時期吳越地區(qū)的生產(chǎn)力并不低于中原地區(qū)。
正是因為有著足夠強大的實力,才敢于稱王爭霸,震懾中原。
而中原強國,一直到戰(zhàn)國時期的公元前334年魏惠王與齊威王才在徐州相王,相比于楚國來說,要晚上好幾百年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6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呂布為什么會背著不義的名聲他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