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秦王朝,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咱們現(xiàn)在一提到秦王朝滅亡的原因,多半會說主要是濫用民力、重用刑罰、不施仁政,導(dǎo)致民不聊生,天下怨聲載道,最后離心離德,秦王朝也就土崩瓦解,徹底滅亡了。
那么,真是這樣嗎?
也對,也不對。
要知道,根據(jù)鄒衍的五行學(xué)說,秦始皇創(chuàng)建的這個王朝,是一個“水德王朝”,水屬陰,陰主殺,所以秦始皇勢必要嚴(yán)酷刑罰,不施仁政。再加上秦始皇剛剛創(chuàng)建了一套中央集權(quán)制的東西,在他的這種獨裁統(tǒng)治下,無休止地濫用民力,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么說起來,秦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還真是這兩個:
第一,刑罰太重;
第二,賦稅太狠。
因為這兩個原因,漸漸導(dǎo)致秦王朝滅亡了。
其實,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細(xì)致說來,要比這復(fù)雜得多。
首先說第一條:刑罰太重。
根據(jù)從土里挖出來的《田律》《倉律》《均工律》《徭律》等十一部大秦律法書籍,我們得出一個結(jié)論,秦朝的刑罰主要分為四種。
第一種刑罰:經(jīng)濟(jì)性懲罰。主要指官吏無意失職,民眾較輕的犯罪行為,如吐痰、貼小廣告、偷錢等。處罰主要是罰錢,警告,坐幾天大牢這種方式,不涉及人身攻擊。
從第二種開始,秦朝的律法就涉及人身攻擊了,而且每升一級,威力就會加強一倍。
第二種刑罰:“刑徒”。就是被罰做苦役,給國家當(dāng)奴隸。
由于國家需要這方面的人,所以要是受到了這種刑罰,服刑時間直接三年起,根本不能討價還價。到了秦二世時期,更是變本加厲,直接五年起。
第三種刑罰:傷殘類刑罰。這類刑罰數(shù)量眾多,傷害程度也不盡相同。從最輕的遷(流放)開始,依次為髡(剃去頭發(fā)),黥(臉上刻字),劓(割鼻),斬趾(砍腳),鋈(斷腿),腐(男子閹割,女子幽閉),等等。
雖然這些刑罰很殘忍,但是它們還有一點兒“人性化”,不會傷人性命,至少還能讓人活著,而第四種懲罰,就是死刑了。
為了引以為戒,警示世人,所以秦朝的死刑方法很多,也很殘酷。除了砍頭、腰斬、剖腹以外,還有戮(穿成串),磔(剁成肉),烹(下油鍋),等等。其中,單人享受的“最高等級待遇”,是車裂,就是我們常說的“五馬分尸”,而家族最高的“禮遇”是“夷三族”。
這么說起來,秦朝的律法真的很殘酷。
那么,跟其他的王朝相比呢?
秦朝最高的懲罰不過是“車裂”,但是到了后世,中國的刑罰愈演愈烈,最后誕生了“萬剮凌遲”這種匪夷所思的刑罰。而對于集體的懲罰,秦王朝最高等級為“夷三族”,而后世幾乎都是“株連九族”,甚至有“夷十族”的情況。
可見,如果比刑罰,后世的那些皇帝絕對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他們眼里,“戮”“磔”“烹”等都過時了,要“與時俱進(jìn)”,這才是正道!碰上某些嚴(yán)酷的皇帝,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還喜歡“剝?nèi)似ぁ?,就是做成人皮稻草人?/p>
可見,秦朝的律法雖然很殘忍,但是,這并不能動搖秦朝的統(tǒng)治。
再看看秦朝滅亡的另外一個原因,賦稅太狠。
自古以來,國家收稅,老百姓交稅,都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至于怎么收稅,各朝各代都不同,但總體上主要分為三類,即口賦、田租、徭役。
一是口賦,就是按照人頭給國家交錢。誰讓你是皇帝的臣民呢?這是公民的義務(wù)。
二是田租,皇帝拼死拼活得到了土地,你種了皇帝的地,自然要給錢。
三是徭役,就是賣苦力,國家需要搞點兒建設(shè),身為國民,就得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干好本職的“義務(wù)”。
上千年了,中國老百姓就背著這三座大山,苦哈哈地過日子。
實事求是地講,秦王朝雖然無休止地征發(fā)徭役,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但是秦王朝的賦稅比例只有二十比一(百分之五),這比唐王朝的十比一(百分之十)、明末清初的五比一(百分之二十)要小得多。
可見,即使賦稅翻兩番,大秦王朝還是可以長治久安的。
刑罰很重,但是比后世王朝要輕得多;賦稅太狠,但是還有提升三倍的空間。
我們不禁要問,后世那些王朝都可以長治久安,秦朝怎么短短十幾年就滅亡了呢?
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家治國”理念。
后世王朝講究“內(nèi)儒外法”,正所謂“法理通人情”,你要是真有什么困難,不妨拿出來說說,我們可以商量商量。
但是在秦國,這基本就是一個夢。
法家治國,導(dǎo)致國家極端化,根本沒有商量的余地。
比如說,秦國的田租規(guī)定:“不論耕種與否,都要征收地租?!边@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政策,防止某些人“占著茅坑不拉屎”。但是在秦國,老百姓真的沒有時間耕種呀!
沒有時間耕種?你們都忙什么呢?
看看下面的統(tǒng)計,您就會知道了。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即大秦帝國建國第二年,秦始皇開始了大規(guī)模地修筑棧道。這些秦朝的“高速公路”,整整耗費了十年的時間,共用了大秦五十萬的人力資源。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五十萬大軍攻擊百越受阻的情況下,繼續(xù)調(diào)集了五十萬大軍出征。在這次為期四年的南征之戰(zhàn)中,秦始皇投入的兵力至少超過一百萬,而給這一百萬人做后勤保障的部隊,人數(shù)也要旗鼓相當(dāng)。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為了一句“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命蒙恬率領(lǐng)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還動用一百萬人修筑長城。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開始修筑阿房宮以及自己的秦始皇陵。當(dāng)時,秦始皇至少投入了七十萬人修筑自己的皇陵。
對比秦始皇陵,阿房宮動用的人力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史料記載,阿房宮規(guī)模之巨大,耗費人力、物力之多,都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動用了一百萬勞工。秦始皇死后,他的兒子胡亥繼續(xù)修,一直到項羽攻陷了咸陽,這座雄偉的宮殿都沒有落成。
綜上所述,五十萬人修馬路,一百萬人征百越,三十萬人擊匈奴,一百萬修長城,七十萬人修秦始皇陵,一百萬人修阿房宮。光我們知道的數(shù)據(jù),這就有四百五十萬人了!
如果算上后勤補給、糧食運輸、尋丹問藥、鑄造兵馬俑、修鑿靈渠等,秦始皇為了這些“工程”投入的人口總數(shù),絕對超過了五百萬人!
五百萬人是什么概念?統(tǒng)一天下的大秦帝國,它最巔峰的時期,人口也就是兩千萬。刨去一半女的,就一千萬男的。五百萬人徭役等于除了小孩、老人以外的男人全被抓走了。當(dāng)時的大秦帝國,出現(xiàn)了“丁男被甲,丁女轉(zhuǎn)輸,苦不聊生,自經(jīng)于道樹,死者相望”的局面。
如果這個國家,男的披甲打仗,或者去服勞役,女的負(fù)責(zé)送東西,搞運輸,那么這個帝國的年輕人就沒法干活了,在農(nóng)田里干活的,只剩下公交車上被讓座的老、幼、病、殘、孕了。
您還讓百姓怎么種地?
但是,規(guī)矩就是規(guī)矩,還是那句話:“不論耕種與否,都要征收地租”。然而,因為秦王朝的各種工程,百姓無法種地,無法種地就沒有錢,沒有錢就會受到懲罰,受完懲罰依舊無法種地,無法種地就沒有錢,沒有錢……
出現(xiàn)了這種局面,這個國家也就完了!
再說一遍:“天下苦秦久矣?!边@就是當(dāng)時人們心里最真實的寫照。
對一個帝國來說,雖然修建阿房宮、秦始皇陵是為了個人享樂的工程,會被后世子孫口誅筆伐,痛罵不已;但是南征百越,北擊匈奴,修棧道、筑長城這些工程,是不同的。這些工程會給一個國家?guī)矸€(wěn)定與和平,所以修筑這些工程本身沒有錯。但是,工程實施得太多、太急、太廣,那就是錯了。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前,各國紛爭不斷,互相討伐。為統(tǒng)一天下,秦始皇先后投入了一百萬以上的軍隊,而為了對抗秦軍的入侵,五國(除了齊國)抵擋秦國的軍隊總數(shù)也應(yīng)該與秦國軍隊持平,甚至比這個還要高。連年的征戰(zhàn),已經(jīng)讓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好不容易中國重新統(tǒng)一,人民期盼明主,需要休養(yǎng)生息,卻不幸攤上了這么一個“主”。
秦始皇從統(tǒng)一六國到沙丘離世,只有十二年時間。在這有限的時間里,秦始皇一下子攤開了這么多,這么大、這么重的工程,這就是完全不顧百姓的承受能力,甚至不顧他們的死活了。在這種殘暴不仁的統(tǒng)治下的秦帝國,它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公元前209年7月,伴隨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一聲怒吼,在今天安徽宿縣的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正式起義。隨后,天下英豪接連響應(yīng),劉邦、項羽等人也揭竿而起,率眾起義。
最終,在這場熊熊燃燒的農(nóng)民起義中,大秦帝國徹底覆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7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慈禧為什么要打擊珍妃跟光緒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武則天為什么不殺程咬金是因為害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