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光緒不稱慈溪“額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慈禧,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開始獨掌大權(quán)。在此期間,人稱其“老佛爺”。其實“老佛爺”應(yīng)是對古代男性皇帝的稱呼,并且清朝歷代皇帝都特稱“老佛爺”。
光緒帝在幼小的時候,慈禧就要求還是小孩子的載湉稱她為“親爸爸”。光緒無論在何處拜見慈禧時,都要叫她“親爸爸”。在宮廷里居住過兩年的德齡女士在《清宮二年記》中寫道:“皇帝及余等皆呼太后以男稱。她曾親耳聽到,光緒皇帝每次向太后請安時都要說:“親爸爸吉祥!”
慈禧是咸豐的皇貴妃,光緒的父親是咸豐的弟弟,而母親又是慈禧的妹妹,因此光緒既是慈禧的親侄子,又是親外甥。光緒帝在小的時候,慈溪就按照“母子君臣”的倫理,不斷對光緒進行灌輸、強化教育??磥砉饩w帝在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走上了預(yù)先安排好的悲慘之路。
慈禧曾也為此事解釋道:“光緒皇帝的母親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一樣”。而且慈禧之子同治與光緒是堂兄弟,同治死后由光緒繼位也是符合皇家禮法的。 加之慈禧實行了同治、光緒兩朝的“垂簾聽政”,實際處于太上皇的至高地位。所以慈禧喜歡光緒以男性的稱呼來叫她“爸爸”,而且在前面加一個“親”字,以顯示她的尊貴、威嚴(yán)與親熱,所以出現(xiàn)了這種不尋常的叫法。
慈禧的太后位倒不是光緒封的。皇室皇位講的是正統(tǒng)性,咸豐是正統(tǒng)的皇位繼承人,咸豐駕崩,根據(jù)子承父位的原則,他兒子同治就是正統(tǒng)繼承人,他也只有這么一個兒子,這時慈禧就是圣母皇太后。等同治得了楊梅大瘡死后,按理應(yīng)該是同治的兒子繼承皇位,但同治無后,那么就只能再尋找同治的兄弟,也就是咸豐的其他兒子,可是又沒有!那就只能再從咸豐兄弟的兒子里去找,咸豐兄弟中的醇親王,他的大福晉,也就是光緒的媽,更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所以在血緣上慈禧即是光緒的叔母,又是光緒的姨母,而且光緒夠小,好控制,就把他過繼給咸豐當(dāng)兒子,繼承皇位。
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十九歲的同治皇帝去世后,皇位后繼無人,掌權(quán)的當(dāng)家太后慈禧為了繼續(xù)垂簾聽政,就選擇了醇親王的兒子愛新覺羅·載繼位,也就是后來的光緒皇帝。為什么選他呢?
因為當(dāng)時的光緒皇帝只有四歲,慈禧太后可以完全可以掌控他。而且光緒皇帝的父親是咸豐帝的醇親王,母親是慈禧太后的妹妹,不必?fù)?dān)心他們會心生不滿,蓄意造反。
滿人叫姑母為姑爸爸,爸爸在滿語中就有母親的意思。為了告訴大臣們她皇太后之位名正言順,慈禧太后沒有讓過繼來的光緒皇帝叫她皇額娘,而是讓光緒皇帝叫她親爸爸。皇帝的父親是醇親王,母親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生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一樣。慈禧太后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理由。
但是,何其牽強!非親兒子叫親爸爸,大臣和百姓都心知肚明,只是畏于權(quán)勢,不敢說罷了。
后來,光緒皇帝和他的親爸爸慈禧太后政見不合,權(quán)力爭鋒,慈禧沒有心慈手軟,將光緒皇帝圈禁了。光緒皇帝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八歲。
光緒稱呼慈禧為“親爸爸”不是親阿媽
其實也就光緒稱呼慈禧為“親爸爸”
光緒皇帝每次向慈禧太后請安時都要說聲“親爸爸吉祥!”一代帝王口口聲聲稱呼女性的葉赫那拉氏為“親爸爸”,聽來雖然荒唐滑稽,但卻是鐵的史實。 慈禧通過“辛酉政變”(1861年),開始了臭名昭彰的垂簾聽政,權(quán)力在光緒皇帝之上,實際居于太上皇的高位。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只有皇帝的父親才配享有太上皇的高位。慈禧既然自居太上皇的尊位,便喜歡皇帝以男子的稱呼來叫她,當(dāng)然沒有比叫她“爸爸”更合適了。 光緒皇帝并不是慈禧所生,而是慈禧親妹妹所生。慈禧曾說:“我妹妹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一樣?!薄鞍职帧敝凹由稀坝H”字,既入耳,又掩飾了非親之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7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