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最古老的《詩經(jīng)》中,就能找到很多法律思維,頗為耐人尋味。《詩經(jīng)》成書的周朝,《小雅·桑扈》中「之屏之翰,百辟為憲」中的「憲」就是指法章、憲法的意思。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碩鼠》是詩經(jīng)中最膾炙人口的篇目之一,通篇看似講的是「碩鼠」,實際上卻表達了當時人們追求公平平等、遠離剝削壓迫的夢想,這也是現(xiàn)代法律所追求的。只有讓人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才能看見希望,才不會「適彼樂土」。
《南山》是諷刺齊襄公「鳥獸之行,淫乎其妹」、并用以提醒、諷刺魯桓公的名篇。「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shù)烙惺?,齊子由歸」可謂說的很隱晦了。同時,「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匪媒不得」也交代了當時禮法規(guī)定的結(jié)婚的過程,可以看成是當年的《婚姻法》,而私下締結(jié)的婚姻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不被世人所承認的。
《氓》就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憨厚的小伙子借著賣布的名義向中意的姑娘表白,對小伙子也充滿愛慕之情的姑娘卻因「子無良媒」而拒絕了他。從中不難看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非我們理解的只是象征性的流程或習俗,而是具有實實在在的法律效力的,和今天結(jié)婚證的重要程度是相同的。
《詩經(jīng)》中的「雅」是周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所謂「正聲雅樂」?!洞笱拧ぐ濉酚涊d了凡伯諷勸周厲王的故事,「民之多辟,無自立辟」中提到的「立辟」就是設(shè)立法律的意思,這句話是請周厲王不要再制定新的嚴厲法規(guī)逼迫人民的意思。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在于,當時的法只是約束百姓的,無法約束天子,因此人民才會有被逼迫的感覺。
在《大雅·抑》中,所謂「質(zhì)爾人民,謹爾侯度,用戒不虞。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就是勸當政者謹言慎行,注意分寸,這樣頒布法律時才會得到大家的遵守。否則,白玉之瑕尚可磨去,而一旦失去民眾的信任,就無法再「維民之章」了。
在《商頌·長發(fā)》中,孔子讀出了經(jīng)世濟國的法律思想。詩中「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yōu)優(yōu),百祿是遒」的意思是要緩急相宜,剛?cè)岵?,施政溫和寬厚,那么千百福祿就都會歸王所有了??鬃訌闹蓄I(lǐng)悟到一個道理:法律寬松,人民就會怠慢;但猛厲的法律又會讓人民很受傷。他將詩中寬猛相濟的施政手段看作是政治和諧的最高境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8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