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韓信為什么不是攻打匈奴的主帥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劉邦是大器晚成之人,四十多歲開始創(chuàng)業(yè),從最初的泗水亭長,到西漢開國皇帝,只用了七八年時間,成就和經歷頗為傳奇。俗話說,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劉邦也不例外,他多次面臨生死考驗,其中兩次最危險,一是危機四伏的鴻門宴,二是被困長達七天七夜的白登山之圍。
早在戰(zhàn)國時期,北方匈奴就對中原虎視眈眈,由于各諸侯國實力強大,匈奴不敢太猖狂,覬覦之心卻與日俱增。秦始皇為了防范匈奴,派兵修筑長城作為防御工事,準備日后騰出手來,回頭好好收拾匈奴,可惜始皇突然駕崩于巡游途中,且秦朝很滅亡了。
西漢建立之初,天下并未完全穩(wěn)定,韓王信的舉動讓劉邦很不放心,劉邦決定將他鏟除。如此一來,韓王信嚇得六神無主,派人向匈奴求援,希望借助匈奴之手對抗?jié)h軍。于是,劉邦親率三十多萬大軍出征,打算將韓王信和匈奴一并解決。
想法挺不錯,但與匈奴作戰(zhàn)的過程中,劉邦被暫時的勝利沖昏頭腦,不顧部將發(fā)對孤軍深入,結果中了匈奴誘敵深入之計。在冰天雪地的白登山上,劉邦腸子都悔青了,幸虧謀士陳平智謀過人,才把劉邦救出來,否則劉邦很有可能命喪白登山。劉邦深知韓信乃軍事奇才,為何不讓他擔任攻打匈奴的主帥呢?這三個原因才是關鍵。
一、劉邦已有除掉韓信的想法
功高震主,一直是古代帝王最忌諱的事情,韓信實在太出色,平三秦、降服魏趙燕,垓下之戰(zhàn)力挫項羽,其戰(zhàn)功無人能及,在西漢武將之中高居榜首。得到天下之前,劉邦最大的敵人是項羽,坐穩(wěn)江山之后,威脅就變成那些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其中韓信的威脅最大,畢竟他能力最強。
劉邦城府很深,并沒有在擊敗項羽后就對功臣動手,因為他知道時機尚未成熟,需要緩一段時間。劉邦先封了七個異姓王,作為緩兵之計,然后慢慢地進行下一步行動。自從當皇帝的第一天起,劉邦就有除掉韓信的想法,只不過韓信沒有看出來。
二、劉邦不敢讓韓信執(zhí)掌兵權
項羽自殺后,劉邦立馬收走韓信的兵權,雖然把他封為楚王,并賜給他一塊封地,但只是一個虛名。即便如此,劉邦仍然寢食難安,又以謀反的罪名把韓信從楚王貶為淮陰侯,由此可見,劉邦是多么忌憚韓信。
相信大家都聽過“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典故,當時劉邦問韓信:阿信,你覺得以我的才能,可以統(tǒng)領多少兵馬?韓信太耿直,說劉邦最多能駕馭十萬兵馬,多了就會出問題,并表示自己帶兵越多越好。在劉邦看來,決不能給韓信掌兵的機會,要不然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三、劉邦想通過滅匈奴證明自己
劉邦的政治才能非常出色,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軍事才能是他的短板,幾乎沒有指揮過一場拿得出手的戰(zhàn)役。彭城之戰(zhàn)中,劉邦的兵馬遠在項羽之上,卻輸?shù)靡粩⊥康?,只能落荒而逃。對于此事,估計劉邦始終耿耿于懷,一直尋找證明自己的機會,進而向群臣表明自己打仗也不差。
如果他讓韓信擔任統(tǒng)帥,即使打敗匈奴,那也是韓信的功勞,所以才決定御駕親征。自信不可怕,最怕盲目自信,劉邦高估了自己,且低估了匈奴,最終自食其果,賠了夫人又折兵。你認為,假如讓韓信帶兵,進攻匈奴有幾分勝算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9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