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裂土封王,為什么項羽玩砸了,劉邦卻成功了?以上問題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
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趁著項羽于齊地與田橫惡戰(zhàn),迅速攻下了西楚都城彭城。
這是一場來得太快的勝利,伴之而來的是一場來得同樣快捷的慘敗。
因為勝利來得快,接受勝利的心理準備不夠充分,劉邦被徹底地沖昏了頭腦,以致在遭受到項羽的長途突襲時,制造了一出六十萬人敗于三萬人的天大笑話。
幸虧韓信沒有跟隨劉邦擊楚,否則,這出笑話里,肯定少不了韓信的戲份。
要知道,漢王既然披堅執(zhí)銳,親臨一線指揮作戰(zhàn)什么的,就輪不上韓信說話了,所以該敗還得敗。
漢軍自彭城敗還,韓信由關中出師,沿路收集潰眾與劉邦會師于滎陽,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于京縣、索亭之間,劉邦軍才得以重整旗鼓。
經(jīng)過這次慘敗,劉邦很多事也想通了,狠下心,對張良說:“我想好了,就拿函谷關以東的一些地方作為獎品,賞給能與我一起建功立業(yè)的人。卿且說看,哪些人有資格來摘取這些獎品?”張良回答道:“九江王英布曾是楚國梟將,現(xiàn)在卻與項王有了隔閡;彭越之前曾受齊王田榮的唆使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可以通過懸賞關東土地加以收買重用。大王手下將領中的韓信能獨當一面,也是有資格摘取這些獎品的人。如果您要把關東的地方作為賞地,賞給這三個人,楚國就可以打敗了!”
劉邦頷首贊同,分頭派人去游說英布、彭越;又讓韓信獨領一軍去攻打魏王豹。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下邑畫策”。
對于劉邦要分封關東地區(qū)的豪舉,向來贊美之聲不絕,一方面稱他慷慨大方,彰顯出君臨天下的氣魄;一方面稱他策略高明,一下子就為自己爭取到了三大同盟軍團。
事實上,劉邦所控制的地盤,也只是巴蜀、漢中、關中之地,拿關東之地封賞,不過是畫大餅給他人充饑,有何慷慨可言?而割地封王,不過是走當日項羽分封諸侯的套路,并無新奇之處。
所不同的是,項羽的分封,眾諸侯是有心理準備的,期望值都很高,當現(xiàn)實和期望出現(xiàn)了偏差,諸侯們就憤憤不平,怨恨有加;而劉邦卻是在英布、彭越、韓信三人毫無心理準備的前提下推出了重獎,這對他們而言,就比被五千萬大獎砸中了還要開心。
劉邦要韓信發(fā)兵攻打魏豹,是因為魏地雄踞河東,地處滎陽漢軍之側(cè),西可進迫劉邦的關中基地,南可斷絕漢軍黃河漕運糧道,東可與楚軍遙相呼應夾擊滎陽。而這個魏豹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奸猾小人。彭城大戰(zhàn)之前,他看見劉邦勢大,便引軍投降,跟隨劉邦一同攻楚;彭城大戰(zhàn)后,他看見劉邦失勢,就謊稱老母病重,請假回家,才回魏地,就絕斷黃河渡口,委身于楚,宣布與楚國一起共討劉邦。
漢軍新敗,實在不愿橫生枝節(jié),另動兵刀。劉邦命辯士酈食其過河苦勸魏豹,要他目光放長遠一點,做人不要做得太絕。
魏豹卻堅定地要把這事做絕,他對酈食其說:“漢王為人傲慢無禮,以侮辱別人為樂事,呵斥諸侯、群臣如斥奴仆,我今生今世都不愿意再見到他!”
既然是這么一個態(tài)度,那魏豹就只能是敵人,不是朋友了。
劉邦深感事不宜遲,必須盡快將魏豹除掉。
但大軍還得在滎陽與項羽對峙,只能由韓信帶領萬余老弱殘兵前往伐魏。
這萬余老弱殘兵能不能完成伐魏使命,劉邦心中其實沒底,但為了給韓信打氣,他先是封韓信為左丞相,然后鼓勵韓信說:“魏國大將柏直不過是個乳臭未干的黃口小兒,絕不是你的敵手!”
韓信自負用兵如神,天下無出己右,哪管對方是柏直還是柏曲?只是輕蔑地說了一句:“柏直,豎子耳!”
通常,輕視和低估對手,是會摔跟頭的。
要知道,魏豹這般有恃無恐地與劉邦翻臉,除了背后有項羽撐腰外,還得益于其已占盡黃河天險,只要嚴防死守住沿河幾個重要渡口,要保全自己,不成問題。
而實際上,漢軍東渡,最大的可能就是從臨晉津(今陜西省大荔縣東)過河。
為此,魏大將柏直在黃河邊上的蒲坂城內(nèi)(今山西省永濟市西面的蒲州鎮(zhèn))駐以重兵,徹底將漢軍從臨晉津過河的路線掐死。
韓信的大軍果然是開到了臨晉津,并大肆收集船只,準備從臨晉津渡河。
韓信呀韓信,別人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你是到了黃河還不死心。好,你放馬過來吧,我等著你!
當然,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伎倆柏直也是有所耳聞的,韓信會不會明著做出從臨晉津渡河的姿態(tài),而暗地里從其他渡口過河呢?
柏直還是多了個心眼兒,在其他渡口都安插了偵察兵。
這些偵察兵傳回的報告都是:黃河對岸除了臨晉津泊有漢軍的上萬艘船只外,其他地方都并無片帆寸板。
沒有船,怎么渡河?柏直放心了。
根據(jù)目測,黃河對岸所有的船只都已經(jīng)集中在臨晉津渡口了,其他地方實在不可能再有船只了。
柏直的注意力因此全部集中在臨晉津上。
低估了,柏直低估韓信了。
韓信乃是天縱奇才,有能力、也有資格低估柏直;柏直卻不應該、也不能夠低估韓信。就在柏直在這邊全神貫注地盯防著臨晉津時,韓信已率主力從夏陽(今陜西省韓城市南部)的少梁渡口渡過黃河了。
咦?不是說黃河西岸除臨晉津外,其他地方都并無片帆寸板了嗎?韓信是怎么渡河的?魏軍偵察兵的偵察結果并沒有錯,黃河西岸除臨晉津外,其他地方確實并無片帆寸板。但韓信渡河并沒有使用船,而是使用了一種名叫“木罌”的木盆子。臨晉津渡口的船只,不過是起到迷惑魏軍的作用,大軍已經(jīng)神不知、鬼不覺地從少梁渡口渡過了黃河,直撲魏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北)。
魏豹猝不及防,束手就擒。蒲坂的柏直聽說魏王被擒,棄軍不戰(zhàn)而逃。
由是,韓信平定了魏國,將魏豹全須全尾地進獻到劉邦跟前,改魏為河東、上黨、太原等郡。
還記得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是如何被底層出身的劉邦打敗的嗎?劉邦一出場只是個農(nóng)民,而且還是不擅長勞動的那種。
他的兩個哥哥看不過去,紛紛娶妻然后離開了大家庭。反觀項羽呢?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叔父是項梁,乃是楚國的貴族。史書記載,項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兩者都因為反秦而起義,最后都做到了一方霸主。對比兩人的起點來看,明明是項羽高出劉邦一大截,但有時候命運之神往往就喜歡眷顧那些“黑馬”。中間的歷史不多說,但最后的結局卻是西楚霸王項羽以自刎來結束自己征戰(zhàn)多年的生涯。
他在最后還略做了抵抗,面對幾十萬漢軍的圍堵,他個人還能單槍匹馬地殺了幾百個士兵。可見他真的非常優(yōu)秀,單論個人的話。有意思的是,在他退到烏江的時候,烏江的亭長撐著船來勸說他,勸他回去江東那邊,江東那邊的人還是非常崇拜他的,希望他回去當大王,有朝一日能夠東山再起。但項羽拒絕了,他覺得是上天要亡他,他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他拒絕了亭長的請求,還把自己的坐騎送給他。
我覺得許多人在剛上大學或者初入職場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我要靠自己闖出一片天,要是我需要別人的幫助,那就說明我的實力不夠。于是拒絕所有看似“外在”的資源,包括不會請求別人的幫助,也不會好好的和上司或同事溝通等。但越是這樣,你就偏偏成長得越慢,因為現(xiàn)在沒有什么工作或者項目是一個人就能單獨完成的,都是需要團隊的力量。
一、楚王驚夢巨鹿
公元前208年,項羽的叔父項梁戰(zhàn)死在定陶。項梁一死,放羊娃出身的“傀儡”楚懷王熊心,立刻就開始了收攬權力,先把國都遷到彭城,跟著就收繳了項羽的兵權,而把劉邦封為了“武安侯”,統(tǒng)領一郡之兵力。
項羽很郁悶,劉邦很開心!但真正更開心的人則是楚懷王,如今他終于成了真正的“大王”,再也不必看項梁的臉色了。至于項羽嗎,沒了兵權,也就只能是無牙的老虎了。
但可惜,楚懷王的如意算盤,很快被秦國上將軍章邯擊破,章邯自定陶破楚軍,殺項梁后,如今正在巨鹿圍攻趙王趙歇。楚懷王已經(jīng)接到了趙歇的求援信,他不得不救。但楚懷王更敏銳覺察到了秦國國都的空虛。
故而,楚懷王做出了一個相當英明的決策:魚和熊掌要兼得!既要救巨鹿,也要拿關中。于是項羽再次進入到了楚懷王的視線,但又不給他兵權。命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兩人去救援巨鹿。
劉邦這個人看著很厚道,讓他去趁機取關中。然后為了激勵劉邦,楚懷王當眾許諾:先入關中者為王!項羽更郁悶,劉邦更開心了,高高興興地帶著人馬直撲關中而來。項羽則跟著宋義,去救巨鹿。
但讓楚懷王沒想到的是,項羽給點陽光就燦爛,私自殺掉了宋義取而代之,并破釜沉舟大戰(zhàn)巨鹿,以弱勝強把章邯打得打敗,也打得天下諸侯無不仰視跪行。楚懷王咧了嘴,本以為項梁就夠狠了,鬧了半天項羽更狠,看來我還要當傀儡。
二、劉邦橫掃關中
再說劉邦,得了個美差,吃著火鍋唱著歌開始了西進……什么?昌邑這地方打不下來?那就不打了,繞著走,不要因這點小事,耽誤了“先入關中者為王”的大目標。
那么劉邦不擔心昌邑的秦軍追殺他嗎?根本不擔心,因為如今大秦帝國,到處都是揭竿而起的義軍,其主力又在巨鹿,昌邑的秦軍只能自保,根本沒膽子追擊,所以只要不主動招惹秦軍,秦軍也絕不會麻煩咱。果然,劉邦判斷的沒錯。
一路西進,一路洗腳,劉邦“洗”來了位能人:酈食!幫助劉邦定計輕松拿下陳留,獲得了囤積在陳留的大量糧草等。就在這時,一位老朋友來求劉邦幫忙來了,誰?正是張良!
此刻的張良,雖早跟劉邦認識,但卻不屬于劉邦,因為他還一門心思地想恢復韓國。為此張良從韓王后裔中,選出了一位叫韓成的人,立為韓王,然后找到項梁,要求支援一些人馬,我們擁護者韓王去收復故土。
項梁對韓成和張良沒啥興趣,又不給予厚望,但奈何人家韓國有大王了,我楚國又是天下共主,不支援說不過去。于是項梁只給了張良一千人馬,就打發(fā)他走了。
這是張良第一次統(tǒng)兵,擁護著韓成殺回故土,雖輕松勝了幾仗,但當秦軍一認真后,張良就傻眼了,哪里打得過?只得保護著韓成輾轉(zhuǎn)逃命??峙戮褪谴丝?,張良確定了自己的方向:只能為謀士,帶兵打仗這事,還真做不來。
正在張良和韓成落魄異常時,劉邦攻克陳留的消息傳來,張良這才找到劉邦,請求幫助自己復國!劉邦瞅著張良,越看越愛,但張良卻張口閉口的韓王,又讓劉邦越聽越酸,幫不上幫?
劉邦一想,我的名字叫邦,怎么著也要幫了——當然這是調(diào)笑,此刻劉邦的名字還叫劉季!而劉邦這個名,是后來干掉項羽后,才改過來的,以配合他當皇上。
但劉邦還是決定幫韓成,不是劉邦無私,而是他實在是喜歡張良,認定這是個超級人才,總想著拉攏到自己身邊來。劉邦有兵有將,張良足智多謀,一路就平推過去了,幫著韓成復國!
劉邦這么仗義,張良是韓國貴族之后,更具有所謂的“騎士精神”。不待劉邦說話,張良就提出來了:你不是想先進關中為王嗎?好,我?guī)湍?!有了張良,劉邦的短板就補上了,一路橫掃關中,率先攻入咸陽。
三、小人物撬動大歷史
但劉邦沒高興太久,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可怕的現(xiàn)象,如今項羽如天神一般,壓得他只能匍匐在地。還什么先入關者為王,能保住小命就不錯了。果然一個鴻門宴,就讓劉邦認識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霸王項羽!幸虧有張良的謀略,自己才逃了回來。
鴻門宴已過,秦朝滅亡,接下來就是分蛋糕的時候了,畢竟反秦大業(yè),雖楚國出力最大,但人家趙、齊、魏……也不少,當然還有這個韓國——項羽瞅著韓王韓成,越看越想過去抽他,就他沒出息,求劉邦幫忙才搞定的,但不封也不行,封王吧!
天下分封以畢,劉邦憋屈的離開富庶的關中,而張良也前來辭行,他必然要跟著韓成回韓國。劉邦又氣又無奈。有了張良,我劉邦如開掛一般,鴻門宴多兇險?可張良卻幾下子就搞定了。多好的人才,可惜不歸我。
劉邦雖萬分不舍,可表面上卻還是非常大度,為答謝張良,贈送給張良“黃金百溢,珍珠二斗”,然后彼此揮手,也許從此就天各一方,再也無緣相見了。
哪料張良突然回馬追上劉邦,說:“只顧傷感忘了重要的事情了,我知道你擔心項王不放過你,所以進川后務必把棧道都燒掉。一來打消項王的顧慮,二來也是自保!”
張良打馬而去,劉邦遠眺著張良的背影,張良怎么說就怎么辦!雖我不明白為什么,但張良不會害我!
倘若歷史進程如此發(fā)展下去,劉邦也許真就會憋死在西川。但就這時項羽出了昏招,他早就看著韓成不順眼,于是又改了主意,宣稱:韓王無功,良從漢王!即,韓成對反秦大業(yè)沒有絲毫建樹,而他手下牛人張良,其實是劉邦的人。所以非但不讓韓成回國,反而殺掉了韓成!
當張良得知這個消息后,頓覺天崩地陷——復國韓國是他畢生的夢想。如今韓王韓成被項羽殺掉,難得我張良就真這么認命了嗎?不——張良翻身上馬,既然復國無望,那你項羽也就別想當成這個楚霸王。
于是,張良在韓成被項羽殺掉后,立刻就策馬向西,追趕著劉邦而來。從此楚漢之爭的大幕徐徐拉開,最終張良輔佐著劉邦,擊敗了項羽。
所以當項羽殺掉韓成時,就等于把天下讓給了劉邦。韓成雖屬小人物,但他身后卻站著足以撼動歷史進程的牛人:張良,從這一刻起,結局便已注定了。
雖然說項羽當年在廣封天下諸侯的時候,也是給劉邦分了一塊地的,但是劉邦他卻是在得到了土地之后還是出來去和項羽去爭天下。這也就讓人有疑惑了,為什么劉邦他非要去和項羽爭奪這天下呢?這是因為劉邦他不甘心啊。
當年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后,天下各方勢力也是紛紛揭竿而起。后來他們組成了聯(lián)軍,終于要打敗秦國了。所以在他們?nèi)腙P之前,就曾經(jīng)定下了一個盟約,那就是如果誰先打入關中的話,那么誰就是漢中之王。當年項羽和劉邦是從不同的地方帶領著自己的兵馬去攻打關中的,雖然項羽在一路上是連破秦軍主力,但是最后率先進入關中的卻是劉邦。而按照當時楚懷王先前曾經(jīng)立下的盟約,劉邦他是先入關中的人,那么關中就應該是劉邦的了。
但是項羽在聽說劉邦比他先入關中之后,卻是帶領著自己的40萬大軍再次進入關中,還設下了鴻門宴去宴請劉邦。而劉邦好不容易逃過了鴻門宴,但是這一件事情已經(jīng)是讓項羽對劉邦是十分的警惕的了。劉邦他在當時為了示好(保命),也就把漢中的這一塊地方讓給了項羽自己離開了,而后項羽作為補償給了劉邦他另外一塊地。
不過劉邦對于這樣的結果自然是十分不滿意的,當時劉邦就想要去帶兵打項羽,但是蕭何卻跟劉邦說,讓劉邦到漢中先去做好攻打項羽的準備,等東西都準備好了再去和關羽去爭奪天下。后來劉邦在做好了準備之后就收復了關中,而他此時的領土和當年秦始皇未曾統(tǒng)一天下之前秦國的領土是大致上相同的。而有著相似的領土的劉邦也是在后來成功的打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19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