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張儀合縱連橫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前313年,為了尋求共同“發(fā)展”,張儀來到了楚國。
張儀的到來,讓楚懷王萬分驚恐,他知道張儀被自己侮辱過,如果張儀提起此事,場面就會異常的難堪。好在張儀很是大度,那件挨打的事情,只字不提。張儀此行的目的,只是為了秦、楚兩國的友好。
張儀說道:“當(dāng)今天下七雄中,只有秦、楚、齊三國最強。而齊、楚兩國勢均力敵,天下的大勢還得看秦國。如果秦國與齊國聯(lián)手,則齊強楚弱;反之,如果秦國與楚國聯(lián)手,則楚強齊弱,您說對吧?”
楚懷王卑微的點頭哈腰到:“對、對、對,您說的是。”
看見楚懷王這種表現(xiàn),張儀差點沒樂出來,他繼續(xù)說道:“天下的格局就是這樣的,但是,我們秦王只愿意和楚國交好,如果您愿意與齊國斷交,我們不僅與您結(jié)成友好聯(lián)盟,還愿意給您六百里土地?!?/p>
秦國給我六百里土地?天下居然還有這么好的事情!楚懷王當(dāng)時就樂瘋了,他高興的說道:“好、好、好,楚國立刻與齊國斷交!”
第二天,當(dāng)楚國大臣知道了這件事后,他們的反應(yīng)各不相同,那些主張“絕諸侯親秦”的大臣,居然開始向楚王祝賀了。而其他的大臣,多選擇了沉默,唯有屈原,立刻表示堅決反對。
屈原大聲說道:“大王,此事萬萬不可,我們要是與齊國斷交,就會大禍臨頭,后悔莫及了。”
聽到這番話,楚懷王大怒:“你知道什么?寡人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我有什么大禍,有什么可以后悔的?”
此時的屈原,也不管不顧了,他繼續(xù)說道:“大王息怒,為什么秦國會給咱們六百里土地,那是因為齊國與楚國是聯(lián)盟,秦國只能來討好我們。如果我們與齊國斷交,我們力量就薄弱了。到時候,如果秦國人反悔,就賴賬不還了,我們又能怎么辦呢?”
這番話,說到了很多大臣的心坎里,鑒于張儀之前的表現(xiàn),連自己的師兄都能欺騙,就是一個言而無信、反復(fù)無常的小人,這種人的話,怎么能夠相信?一時間,楚國的朝廷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吵。
此時的楚懷王,哪里聽得到這些話,他就一門心思:“與齊國斷交,拿到那六百里土地。”眼看爭持不下,屈原退一步建議到:“既然大王已經(jīng)決定了,那么,一定要先拿到那六百里土地,再和齊國斷交?!?/p>
“先拿地、后絕交”,這是反對派們最后的底線,楚懷王也只能答應(yīng)。事后,他將這次商議的結(jié)果告訴了張儀,張儀微微一樂說道:“好呀,請大王派個人與我回咸陽,我立刻辦理此事?!?/p>
楚懷王一聽,大喜,他立刻派大臣逢侯丑出使咸陽,接受那六百里土地。一路無語,等快到咸陽的時候,突然之間,張儀從馬車上摔了下來,從此以腿上骨折為由,在家閉門養(yǎng)傷,而逢侯丑則留在客棧,靜等消息。
逢侯丑在客棧里一等,就等了整整三個月,他是見秦王不得,見張儀也不得,急的他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將這里的情況,如實向楚懷王稟報。
楚懷王一看逢侯丑的奏折,他自己“理解”道:“這是秦王在懷疑我的誠意呀,我必須讓他知道,我與齊國已經(jīng)徹底決裂?!?/p>
一時間,楚國大軍在齊國邊境無故生事,挑釁齊國人民,挑起邊境上的戰(zhàn)爭。楚懷王這么一折騰,齊王徹底不干了,他不僅撕毀了齊、楚之前的盟約,還派使者入秦,約秦王一起去攻打楚國。
就在齊國使者入秦的時候,張儀接見了楚國使者逢侯丑。這次會見,張儀很守信用,他直接拿出了辦理土地手續(xù)的文書??匆姀垉x沒有食言,逢侯丑很是高興,自己干等了三個月,終于可以完成使命,返回祖國了。
但接下來的時候,逢侯丑就不高興了。
張儀笑呵呵的拿出一張地圖,開心的說道:“從這里到這里,正好六里,這就是我答應(yīng)送給楚王的土地,還請笑納?!?/p>
逢侯丑一聽,舌頭吐出來半天,差點沒有回去,他憤怒的說道:“有沒有搞錯?六里?你答應(yīng)我們楚王的,可是六百里土地!怎么會是六里!”
面對逢侯丑的質(zhì)疑,張儀微微笑道:“六百里?那是你們楚王聽錯了,秦國的土地,都是用將士的血汗一尺一寸積攢起來的,怎么能夠白白的送人?何況還是六百里這么多的土地,所以一定是六里?!?/p>
看見張儀要無賴到底了,逢侯丑無奈,只能夠灰溜溜的回到楚國,將張儀的話,原封不動地轉(zhuǎn)達(dá)給楚懷王,楚懷王聽后勃然大怒,在不聽屈原等人的勸阻下,發(fā)大兵10萬,攻打秦國。
五國的聯(lián)軍,都打不過秦國,一個孤軍奮戰(zhàn)的楚國,還能掀起多大的風(fēng)浪。秦惠文王聽說楚國派兵來打自己,立刻派大軍魏章、甘茂率大軍10萬迎敵。而齊國,也履行了最新與秦國簽署的條約,派5萬精兵,協(xié)同秦軍作戰(zhàn)。
這一仗下來,楚國抵擋不住秦,齊兩國的前后夾攻,他們被殺的打敗,10萬人馬只剩下兩三萬,陣亡的將領(lǐng)更是不計其數(shù)。楚國不僅沒有拿到那六百里土地,反而讓秦國奪取了漢中一帶的六百里土地。楚懷王最后無奈,只能向秦國求和,楚國從此元氣大傷。
不管楚懷王是什么心情,這場博弈,他徹底的輸了,而且還是一敗涂地。
看見五國合縱徹底崩盤,蘇秦這個心疼呀。為了挽回這種局面,蘇秦之身前往齊國,繼續(xù)游說齊國國君,光復(fù)六國合縱的局面。
后來記載蘇秦的歷史,就有一些錯漏百出了。
一個版本說:為了助燕國伐齊,蘇秦在齊國當(dāng)上了一名臥底。后來,齊國國君發(fā)現(xiàn)了燕國的詭計,查明了蘇秦的奸細(xì)身份,就將他五馬分尸。
另一個版本說:蘇秦在齊國進(jìn)行變法改革,他的這種改革,觸動了齊國上層人士的利益,這些人不甘心束手待斃,就雇傭了一名刺客,將蘇秦暗殺了。
這兩個版本,均出自司馬公寫的《史記》。相信那個,各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但不管怎樣,公元前317年,一代縱橫大師蘇秦,客死于齊國,享年不詳。
蘇秦就這樣死了,隨他一起死的,還有那六國合縱的偉大事業(yè)。從此之后,再也沒有一個人能把六國擰成一股繩了。六國未來悲慘的結(jié)局,從這一刻起,正式拉開了序幕。
對于蘇秦的死,張?zhí)K應(yīng)該是痛不欲生的。從此之后,他在世間,不僅少了一位好師兄,還少了一個好知己,好對手。
沒有你的天下,打贏了又如何?
想到這些,張?zhí)K正式提交了離職信,反正對手沒了,自己也干的不痛快,不如放棄權(quán)利,卸甲歸田,沒準(zhǔn)還能給自己留一個全尸。
為什么張?zhí)K干的不痛快呢?原來,最信任他的老板,那位秦惠文王,已經(jīng)于公元前310年駕崩,新的秦王即位,史稱“秦武王”。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現(xiàn)在的秦武王,表面上器重自己,實際上處處排擠張儀。為了留一條全尸,聰明的張儀選擇了功成身退。
對于張儀的離職請求,秦武王立刻第一時間就批準(zhǔn)了,且唯恐他反悔,當(dāng)即昭告天下,發(fā)退休金讓他走人。雖然明顯不夠意思,但是張?zhí)K并不在意,因為他欣慰的知道,他這一生,已再無牽掛。
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土地東西相連,故稱“連橫”。南北為縱,東西為橫。
“合縱者,合眾弱以攻強;連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
而掌管這“合縱連橫”者,我們稱之為“縱橫家”。
現(xiàn)在的那些“縱橫家”們,已經(jīng)從最基本的外交領(lǐng)域,慢慢滲透到了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那些“用最優(yōu)美的語言,干著最齷齪事情”的人,都可以稱之為縱橫家。
為什么這么評價呢?因為縱橫學(xué),在中國文化思想上,就是一個奇葩。
如果把中國所有的謀略比成一本書,那么儒學(xué),無疑是最精美的一頁;道學(xué),應(yīng)該是最聰明的一頁;法學(xué),應(yīng)該是最狠毒的一頁;兵學(xué),應(yīng)該是最冷酷的一頁;陰陽學(xué),應(yīng)該是最神秘的一頁;而縱橫學(xué),應(yīng)該是最無恥的一頁。
作為縱橫家的鼻祖,蘇秦和張儀,只是把戰(zhàn)國七雄當(dāng)成了一盤棋,一盤可以隨意擺動的棋。他們即不像莊子、老子那樣清高,也不像商鞅、孟子那樣為理想而奮斗,他們的信仰只要權(quán)和錢,為了完成這個目的,他們的行為方式,只有欺騙、狡詐、殘忍、無恥等等,而崇高的理想和高貴的品質(zhì),卻在他們身上蕩然無存。
不管后世如何美化他們,在我眼里,蘇秦和張儀都是一丘之貉。張儀騙楚王,坑師兄,這些事情件件齷齪。但是蘇秦,坑魏王土地,騙六國相印,替燕國疲齊,這些事情,也不比張儀光明多少。
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只有戰(zhàn)國時期這種“合縱連橫”的時代,才能造就縱橫家這一神奇的產(chǎn)物。作為歷史的產(chǎn)物,無論縱橫家們是“無恥之極”,還是“功勞巨大”,他們都完成了歷史賦予的使命,并且向后世傳述著自己的理論和思想。
壯哉,蘇秦張儀,縱橫戰(zhàn)國,棋逢對手。
奇哉,合縱連橫,百年之后,依舊永恒。
公元前309年,繼蘇秦之后,一代縱橫大師張儀,病死于故鄉(xiāng)魏國大梁城。至此,那場改變中國歷史的“合縱連橫”大戰(zhàn),徹底落下了大幕。
經(jīng)過了這場“合縱連橫”大戰(zhàn)后,現(xiàn)在的世界格局,秦國一支獨大,六國一盤散沙。歷史已經(jīng)賦予了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使命,而此時的秦國,正在發(fā)生著一場驚天動地的變化。
在張儀死后兩年,那位罷免了張儀的秦武王,居然離奇逝世了,享年22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0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為什么慈禧吃菜不能超過三口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珍妃有什么愛好讓光緒喜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