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武則天退位,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
武則天十四歲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后自立為武周皇帝。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tǒng)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cè)。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交結(jié)禁軍統(tǒng)領(lǐng)李多祚,佯稱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于是發(fā)動兵變,率禁軍五百余人,沖入宮中,殺死二張兄弟,隨即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武氏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是為唐中宗。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結(jié)束,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恢復以神都為東都。
神龍元年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當皇帝,在當時百姓和文武大臣心中,是不被認可的,但是大臣們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大臣們表面上順從,實際上心里還是想著李家。
武則天自己也知道,無論自己這個皇帝有多么完美,都無法獲得認可,為自己立下無字碑,就證明她當時心里的無奈和委屈。當年武則天雖然一死了之,但失去她庇護的武家卻遭到浩劫。武則天退位以后,武則天的第三子李顯繼位,名號唐中宗。他在位期間,大臣多次要求要把武氏族人趕盡殺絕,永除后患,但李治比較心慈手軟,沒有痛下殺手。
李顯死后,李旦繼位,李旦對武則天留下的那批人沒有什么感情。李旦繼位不久,便把武氏家族人員在朝中的殺得片甲不留,幾乎所有人都斬草除根了,武三思、武承嗣、武攸寧、武攸暨、武攸宜等人都被處死。但只有一個人幸免于難,這個人就是武攸緒。
武攸緒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厭惡官場,武則天封他為王爺,他感覺不自在。于是棄官歸隱,到深山修煉去了。到了李顯繼位的時候,把它叫回來接著當官,他干了多久就又跑了。李旦繼位的時候,他已經(jīng)不在朝中多年。李旦不僅不動他一根毫毛,還專門下旨表揚了他一番??梢娎罴业娜?,不是對武則天恨之入骨,是把武家的人再次效仿武則天謀朝篡位,只殺對他們有威脅的人,武則天其實料到會有這么一天,已經(jīng)警告過自己的族人,在自己死后要低調(diào)點。但是他們大多都貪戀權(quán)勢,不肯放棄,最后丟了性命。
武攸緒雖沒有大富大貴,但最起碼能安度晚年。公元723年,69歲的武攸緒無疾而終,成為武氏家族得以安享晚年的唯一一人。
所以,武則天,她畢竟是皇帝,而且也算是名正言順的“即位”。加上她年輕時和高宗打壓士族,徹底的把士族從魏晉的風骨變成了皇帝專權(quán)的工具。即使后來的政變,中宗乃至于后面的玄宗皇帝都是很推崇她的。
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沒有仇恨。不像王莽或者是別的大臣謀朝篡位。都是親戚,而且是嫡親。也就是皇帝家事而已,大臣更是不敢言論的。
武則天一代女帝,雖然霸占了李氏江山數(shù)年,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她把李氏江山發(fā)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而且百姓愛護有加,世人都稱贊她治國有方,貿(mào)然殺掉她,豈不是棄民意于不顧,何況武則天晚年也確實把皇位還給了李氏,所以于情于理都沒什么理由去刺殺武則天。
武則天的一生可謂傳奇,起起伏伏經(jīng)歷了兩代帝王恩怨。她或許原本并不如此雷厲風行,只是平常人家的小姐,若不是遇到了李世民,也許一輩子無任何出頭之地。她把自己獻給了李世民,可李世民死后卻要她剃發(fā)出家,可能這成了壓死武則天的最后一根稻草,至此之后,武則天便開始了反擊模式,最終奪走了李氏江山。
武則天在位的時候,做了太多好事,對待大臣也都很好,逢年過節(jié)的就要發(fā)個紅包啥的,所以無論是朝堂上的大臣,還是民間老百姓都對武則天都十分贊賞欽佩,對于這樣一位對大唐發(fā)展貢獻巨大的人,即便是她退位之后,也沒人會動心思去害她,而且武則天雖然退位,但還是有很多心腹,想要刺殺也是極其不易的。
除此之外,唐代治國都十分推崇儒家文化。儒家大家也都知道,百善孝為先,作為兒子,哪怕是被武則天搶了皇位,但母親畢竟是親生母親,無論是先接位的李顯,還是后接位的李旦終是武則天的兒子,又怎么會弒母呢?因此,武則的這一生過得雖有驚但無險,甚至還千古留名!
武則天是60多歲稱帝的,到她做女皇十幾年后,她已經(jīng)是80多歲的老者了。她晚年時期,在她身邊主要有三股勢力。一是大周王朝的武氏宗族勢力,因為當時武則天已經(jīng)建立大周朝,所以武氏成為了當時最大的宗族。二是這李唐皇室,雖然這大周朝是建立在李氏江山的基礎(chǔ)上,不過因為武則天對李氏皇族的打壓,所以當時李氏皇族實力已經(jīng)大不如前了。最后一股勢力便是武則天晚年寵幸的面首張氏兄弟。
武氏宗族需要仰仗武則天的大周王朝,所以他們也是武則天最忠實的追隨者。只要武則天在,他們武氏的統(tǒng)治地位將會被正統(tǒng)化,所以他們是不可能對武則天有謀害之心的。
李氏的江山雖然是被武則天給攛掇了,但是這武則天畢竟是李氏的兒媳,李氏皇族的正統(tǒng)皇子都是武則天的親生兒子。在古代講究孝道,一般平常人家都是以百事孝為先,更可況君王,武則天沒有登位后殺掉自己的兩個兒子,所以李氏皇子如果殺掉自己的母親,于情于理都有些說不過去。
張氏兄弟更是因為得到武則天的寵幸,才由身份低下的男寵走到這朝堂之上,他們與其他兩股勢力相較,政治基礎(chǔ)最弱,所以更加依附武則天,也是最不可能謀害武則天的。
武則天晚年因為過于寵幸張氏兄弟,所以張氏兄弟走上了朝堂。但是因為他們根基太弱,又加上武則天日益老邁,他們便開始瘋狂攬權(quán),這就不得不打壓武氏與李氏。就這樣,張氏兄弟迫害了不少武氏與李氏的族人,最終,武氏與李氏聯(lián)手,在武則天晚年發(fā)動神龍政變,誅殺張氏兄弟。
神龍政變后,武則天幾乎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當時武氏與李氏的聯(lián)盟也在神龍政變后徹底決裂。在武則天繼承人的問題上,武則天還是有關(guān)鍵的決定權(quán)。所以,武則天雖然退出了前朝但是武氏與李氏依舊沒有人敢殺害武則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1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