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晏幾道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北宋宰相晏殊一生富貴,被譽為賢相,意外的是,卻跟兒子晏幾道因一個青樓女子張彩萍,有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
晏殊初見張彩萍,就被她的蕙質蘭心吸引,此時,他年逾五十,日暮西山。而晏幾道已經長成了翩翩少年,也和張彩萍有過一面之緣,于是,17歲的張彩萍像一道日光,同時晃疼了父子倆的眼。
看宋詞,不能不感嘆,這么美好的女子竟然進了青樓,命運真是捉弄人。從晏家父子分別寫給她的詩詞來看,她能歌善舞,彩袖翩翩,更兼具那時候青樓女子的職業(yè)操守,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晏殊很喜愛她,只見了一面,就用轎子將她抬進宰相府,做了自己的第七房小妾。晏幾道眼看著心愛的姑娘成了庶母,心情郁悶,寫了大量詩詞抒發(fā)壓抑的情感。
不過,張彩萍和晏幾道住在同一個院落,平時難免見面,花園里、家宴上、曲廊下……哪一次相遇都是一陣颶風,在兩顆年輕的心里卷起巨大的漣漪。相處了一段時間,他們內心的情感已經膨脹到了一定程度,只需一個契機便“嘭”一聲爆炸。
某天夜里,月色清明,花香隱隱,晏幾道躺在床上,眼前都是張彩萍。他索性爬起來寫了一首詞,然后悄悄穿過庭院,將信箋塞進了她的房間。張彩萍聽到響聲點燈來看,讀著讀著竟忍不住淚下:“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真是情動心動。而這一切,晏殊一直被蒙在鼓里,不知小妾和兒子早已心心相印。
然而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xù)太久,幾年后,晏殊去世,善妒的夫人趁機給這些小妾每人發(fā)了幾兩銀子,打發(fā)她們離開宰相府。晏幾道不敢違背母親的意思而留下張彩萍,只好眼睜睜看著她離去。
張彩萍本來就是無根浮萍,無處可去,只好再次回到青樓。幾年后,晏家家道衰敗,晏幾道仕途不穩(wěn),又連續(xù)丟官、入獄,人生好不凄涼。再后來,晏幾道的老婆也死了,他心灰意冷,到洛陽散心、吃酒。宴席上,他居然又一次邂逅張彩萍,這次,他依然是客人,她依然是彈唱陪飲。在眾多的官人中,隔了十幾年的歲月,他們重逢在第一次相遇的場景中,不禁相視落淚,五味雜陳。套用一句話就是:再也回不去了,那么多的好時光!
晏幾道于是寫了首著名的《鷓鴣天》相贈:“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今宵剩把銀紅照,恐相逢是夢中?!焙髞?,歐陽修洞悉了這段情事,輾轉把張彩萍送給了晏幾道,為他們完婚。
張彩萍能在浩如煙海的宋詞中留下名字,也是得益于這對父子的絕妙好詞。命運的幸與不幸,實在是沒有定數(shù)。
是父子關系。
晏殊是晏幾道的父親,其中晏殊稱為“大晏”,晏幾道稱為“小晏”。晏殊是北宋時期著名婉約派詞人,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授秘書省校字;后官至宰相,詞風雅正清新婉然有致。晏幾道是北宋初年杰出的婉約派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晏殊第七子。
并且詞的成就超過晏殊;因仕途不順,命途多舛,詞調凄清纏綿,頗具特色,影響深遠。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歐陽修并稱“晏歐”。后世尊其為“北宋倚聲家初祖”;亦工詩善文,其文章又能“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
晏殊介紹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撫州臨川縣(今江西進賢)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晏殊自幼聰慧,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被任命為秘書正字。天禧二年(1018年)被選為升王府僚,后遷太子舍人。歷任知制誥、翰林學士。
因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賞識,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議劉太后垂簾聽政,并在崇政殿為仁宗講授《易》,一度升至樞密副使,后因得罪劉太后而出知應天府。在地方大興學校,培育人才。仁宗親政后,他更受寵遇,最終官拜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成為宰相。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他的第七個兒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晏殊像
晏殊在14歲的時候就以神童的名聲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進士。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擔任光祿寺丞,乾興元年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晏殊升任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另外加任尚書左丞。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樞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檢校太尉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晉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
晏殊雖多年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他唯賢是舉,量才錄用。著名文學家王安石和改革家范仲淹都是他的學生,也是經過他的舉薦才一步步進入官場,做了大官。晏殊的性格,中庸之氣稍重,不是那種不避風險,敢于斗爭的人,但經多年宦海風波的歷練,他也養(yǎng)成了處事圓通的習慣。
他成就最高的當屬他的詞作了,他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至今都廣為流傳。晏殊的詞集中沒有朋友之間的合作,沒有一首是“次韻”之作。這可見晏殊填詞,純?yōu)槭銓懽约旱男郧?,不是為應酬而作。因為不是敷衍朋友,所以才能見到他的真性情,他大多的詞都是非常好的作品。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chuàng)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寫景重其精神,賦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晏殊的詞
說起晏殊,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在我們初中高中的時候就學過很多他的詩詞。至今都記得許多名句和一些諸如:破陣子、浣溪沙、采桑子、蝶戀花、清平樂之類的詞牌名。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
國畫破陣子
是宋代著名的婉約派詞人.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謚元獻。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晏詞造語工七巧濃麗,音韻和諧,風流蘊藉,溫潤秀潔。
晏殊詞就題材內容來說, 未脫傳統(tǒng)婉約詞樊籬,即傷春悲秋、相思別離。但相同的題材,晏殊 表現(xiàn)出了對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同時晏殊詞非常具有文士氣晏殊詞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有一種內向的獨省與外向的同樂的特點 。這種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詞人自己為主人公的詞作,和詞中的主人公身上明顯寄托了詞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我們熟知他的詞句就有許多,比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滴淚春衫酒易醒.。”、“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鬢亸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二月春風,正是楊花滿路,那堪更、別離情緒。”等等,至今都傳唱不衰。晏殊的詞更多的是抒發(fā)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并且委婉含蓄。多表達傷春悲秋,相思別離的感慨。雖然晏殊是北宋婉約詞宗師,但他的詞沒有游山玩水或羈旅愁苦,也沒有柳永式的純粹個人的兒女情感的情感的抒發(fā),而是在一定范圍內隱約地表達,適可而止。
晏殊是什么派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詞人、詩人和散文家, 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人,官職做到了當時的宰相。晏殊與他的第七個兒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當然晏殊最大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他的詞作上,他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那么晏殊到底是什么派別的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p>
晏殊像
晏殊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后到秘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晏殊詩詞富閑雅而有情思,他的詞句主要有這幾個特點:一,感時傷別,春秋各異 。晏殊詞就題材內容來說, 未脫傳統(tǒng)婉約詞樊籬,即傷春悲秋、相思別離。但相同的題材,晏殊 表現(xiàn)出了對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其次,晏殊詞 具有文士氣。三,晏殊詞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四,內向的獨省與外向的同樂 。這種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詞人自己為主人公的詞作,和詞中的主人公身上明顯寄托了詞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由此可見,晏殊的詞更多的是抒發(fā)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并且委婉含蓄。多表達傷春悲秋,相思別離的感慨,所以晏殊以他詞作的風格論是屬于婉約派的。值得注意的的是在晏殊的詞中沒有游山玩水或羈旅愁苦,也沒有柳永式的純粹個人的兒女情感的情感的抒發(fā),而是在一定范圍內隱約地表達,適可而止。晏殊也被奉為北宋婉約詞宗師。
晏殊的故事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詞人、詩人和散文家, 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是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他從小就是一個“神童”14歲就參加了朝廷的科舉考試,并且中了進士了。那么關于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誠實守信圖片
他從小就是一個“神童”14歲就參加了朝廷的科舉考試,并且中了進士了。那么關于晏殊的故事大家是否也熟知呢?
其中一個故事也就是他14隨時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14歲的晏殊被地方官以“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不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就可以做官的。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決然的參加了考試。事情也十分湊巧,科考題目居然是他以前做過的。這樣他就順利高中了,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但晏殊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在復試的時候,把情況如實告訴了皇帝,并且要求皇帝重新出題目?;实叟c大臣商議后,出了一道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答卷非常優(yōu)秀,又得到了皇帝的褒獎。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标淌庵x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边@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晏殊一生顯貴,官拜丞相,但他卻平易近人,質樸誠實??梢哉f他的品格非常高尚,做人表里如一,不喜歡弄虛作假。這點從他的詞中的風格就可以看出來,他的詞雖然辭藻華麗但感情真實質樸。從晏殊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人具有高尚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晏殊是晏幾道的父親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xiāng)(今南昌進賢)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后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有《珠玉詞》一百三十余首,風格含蓄宛麗。其代表作為《浣溪沙》、《蝶戀花》、《踏莎行》、《破陣子》、《鵲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他亦工詩善文,原有詩文240卷,現(xiàn)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
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晏詞造語工巧濃麗,音韻和諧,風流蘊藉,溫潤秀潔.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
生平詳見《宋史》卷三一一。有胡亦堂輯《晏元獻遺文》一卷。
晏幾道 (約1040~1112),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xiāng)(今屬南昌進賢)人 。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有《小山詞》。
晏殊、晏幾道父子沿襲唐末五代詞風,詞作內容較為狹窄,多寫流連光景、離情別緒等傳統(tǒng)題材,風格以閑雅清婉為主,但又各有特色。晏殊官至宰相,志滿意得,其詞作多為家會宴游的消遣,詞中之愁只是春花秋月的閑愁;詞風清新委婉。晏幾道雖出身于官宦大家,卻官階卑微,后又家道衰敗貧苦落魄,其詞作較為真實地抒發(fā)了一個沒落公子的哀愁之情;詞風感傷凄楚。晏殊“工于造語”,晏幾道卻“善于言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2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孝慈高皇后是什么結果她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