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心中的繼承人是李建成嗎?為什么李世民會一直手握兵權(quán)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首先,李淵心中繼承人一直是李建成,這個說法并不準確。事實上從最開始太原起兵造反之時,李淵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他的造反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所謂的把李建成當(dāng)成繼承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李淵本身就是世家大族關(guān)隴李家的族長。以當(dāng)時嫡長子為尊的情況來看,如果李淵在沒有造反的前提下。那么他選擇繼承人的唯一選擇就只有李建成。
因為李建成是長子嫡孫。除非李建成死在李淵之前吧。否則李建成是李淵繼承人這個事實是無從改變的。另一方面,從李淵造反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事實上李淵對于自己能否造反成功是一直抱有疑慮的。在這種前途尚未可知的情況下,李淵哪來的心情考慮日后成功的繼承人呢?這不現(xiàn)實。
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即使李淵在造反之前就已經(jīng)認為自己可以造反成功。他也已經(jīng)考慮了很多日后他建立國家稱帝之后的事情。但對于繼承人的最終確定也依舊并不確定。按照常理來說,李建成身為嫡長子,不論如何他都會是李淵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但之前不還有隋煬帝這個例子嘛。
所以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shù)。另一方面,李淵之所以會造反,這完全就是李世民一手策劃的??梢哉f李淵造反,李世民居功至偉。而且歷史上不也有記載,李淵曾經(jīng)答應(yīng)會在造反成功后立李世民為太子嘛。所以說,李淵是否早就認準了李建成對繼承人之位,這是一個謎。
至于說李世民掌握兵權(quán)這回事,這就和其他問題更加沒有關(guān)系了。要知道李淵造反時期,李淵的地位并不怎么高,其勢力也并沒有多強。既然他造反了,那么李淵就需要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任用一切可以任用的人來實現(xiàn)改朝換代這個終極目標。李世民身為李淵兒子中能力又強,歲數(shù)又夠成年的存在。他自然就成為了李淵的左膀右臂。事實上,在李淵太原起兵時,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倆,他們就是李淵的左膀右臂。也是李淵兒子中唯二可堪一用的人才。除此之外,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也是一個手握重兵征戰(zhàn)沙場的女將。從這里來看,李世民掌兵是根本不足為奇的。
事實上,李唐王朝的建立,第一功臣就是李世民。長安是李世民和平陽昭公主拿下來的。李淵占領(lǐng)長安建立唐朝后,李世民又領(lǐng)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jù)勢力。
可以說如果沒有李世民。歷史上很可能就沒有唐朝這個朝代的存在。即使有也就是短暫的曇花一現(xiàn)。后來李建成被分封太子后,李世民也一直在掌兵。但李淵和李建成為了遏制李世民的勢力。后來又讓齊王李元吉遏制李世民。但最終也還是無用功。李唐天下一統(tǒng)后,李世民也徹底成為了一個空殼秦王,他雖然有軍職,但并沒有實際軍權(quán)了。只有在戰(zhàn)時才會被賦予軍權(quán)。否則李世民玄武門之變造反也不會那么的艱難。
我覺得李淵更偏向于李建成。李建成是嫡長子,古人強調(diào)長幼有序,一般都是立長子為繼承人。而且基于前朝的教訓(xùn),楊堅立了楊廣為繼承人,沒有讓長子楊勇繼承,才導(dǎo)致了隋朝二世而亡,李淵是不想再去觸犯祖先留下來的規(guī)矩的。
雖說現(xiàn)在很多的史書都把李建成寫成一個不中用的人,但是事實上李建成也是很有才能的。當(dāng)時李建成幫助自己的父親攻打天下,他發(fā)現(xiàn)軍隊的士兵紀律性不高,于是他定下了許多規(guī)矩,并且嚴格要求自己。與士兵一起吃苦,在當(dāng)時是十分深入人心的,百姓們也很愛戴他們,因為他們沒有燒殺搶掠,對百姓很好。
后來高德儒的軍隊聽聞這些事情,他們早就受不了隋朝的暴政,決定投降,把高德儒綁起來獻給了李建成。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就把城池給拿下了,還沒有傷害到百姓,這讓李淵十分地欣慰。所以說李建成并不是一無是處的,雖然在戰(zhàn)功上面不如李世民,但是李淵還是很喜歡他的。
李淵建立唐朝之后,眼看著李世民的勢力越來越強大,李淵不想李世民跟李建成相互殘殺,還想削弱李世民的權(quán)力,從這可以看出他是偏袒李建成的。
李世民不是皇位繼承人的第一人選,有李建成擋在前面,李淵就不會去考慮李世民,古人都是很封建的,不會去破壞規(guī)矩。而且李建成也很有才能,并且宅心仁厚,把唐朝交給李建成,李淵也是十分放心的。
公元626年的一個夏天,中國歷史上發(fā)生了一次最為著名的手足相殘事件。唐高祖李淵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門設(shè)伏,殺死了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不久之后李世民大將尉遲恭帶刀逼宮,李淵被迫退位,李世民繼位,就是著名的唐太宗。
根據(jù)史書記載,秦王李世民在李淵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率兵東征西討,功勞最大,威望蓋過了太子李建成。李建成非常忌憚李世民,于是聯(lián)合同樣常年帶兵的四弟齊王李元吉,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一番明爭暗斗之后處于下風(fēng),李世民在手下的勸說下終于發(fā)動了這場玄武門之變。這場駭人聽聞的政變中,能征善戰(zhàn)的李世民親手射死了李建成。
歷史的是是非非伴隨著李建成以及其后人的灰飛煙滅而徹底沉淪,但是當(dāng)再次去看玄武門之變前唐高祖李淵的一系列操作時,會發(fā)現(xiàn)有一點令人感到非常難以理解。
不可否認的是,李淵當(dāng)時是鐵了心要傳位的太子的。他也在實際行動上不斷的扶植李建成,起兵之處李建成就被派到河?xùn)|招攬人才,起兵之后李建成的提拔起來的人都被重用,薛萬仞、馬三寶、魏征等人,都是李建成發(fā)掘的人才。雖然由于政治斗爭失敗,新舊《唐書》將大量的唐朝奪取天下的功勞劃歸李世民,但是一些無法抹去的事情和資料中,依然可以看到,唐朝在奪取天下之初,負責(zé)后方安定、募兵以及抵御少數(shù)民族,保護李淵根基的人正是李建成,而李世民的作用充其量與大將李靖等人差不多,只不過是在外帶兵的大將罷了。
如果說李建成對唐朝建立的功勞,應(yīng)該還在漢初第一功臣蕭何之上,他不僅像漢代蕭何一樣保障了李淵后方穩(wěn)定,而且還能帶兵抵御各路入侵之?dāng)场6罱ǔ傻淖饔?,用《史記·蕭相國世家》里的話描述,也可以形容為“搖足則關(guān)以西非皇帝所有也?!崩顪Y起兵之處如果沒有李世民,手下還會有很多其他大將,如果沒有李建成坐鎮(zhèn),恐怕根本不敢起兵。
既然如此,李淵為什么不在天下平定之后把李世民與軍隊分離,為李建成登基掃清障礙,結(jié)果卻釀成了骨肉相殘的慘???其實,這其中原因確實太過于復(fù)雜,殘酷的政治和親情交雜,偶然有時候就會發(fā)生在一念之間。這里面大體有四個原因,李淵在整個過程中也是充滿著無奈。
首先,正是因為看中李建成,李淵才沒有讓李建成像李世民一樣四處征戰(zhàn),畢竟戰(zhàn)場上風(fēng)險極大。而李世民帶兵時也多次親自沖鋒陷陣,甚至在迎戰(zhàn)竇建德追兵時與尉遲恭兩人兩馬斷后,對戰(zhàn)數(shù)萬大軍。太子作為國家的根本,不應(yīng)該冒險。這樣的情況就導(dǎo)致,雖然很多人才是李建成提拔的,但他們跟李建成的關(guān)系不及與李世民親密,畢竟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友情血濃于水。
其次,李淵起兵之初,李世民負責(zé)在老家征兵,而李建成則負責(zé)招募建設(shè)國家的文官。從道理上講,李建成的工作更有意義,因為招募普通士兵的工作所有人都能做,而招募官員和高級人才的工作則讓太子去做,這有利于太子未來對國家的掌控。但是這樣卻給了李世民機會,他在下層士兵心中威望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第三,封建社會的極端皇權(quán)下,雖說即便皇帝也需要考慮親情,但作為皇帝卻又常常六親不認。李淵雖然要扶植李建成,但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大權(quán)都交給他。自己身邊的宰相、大將都是李建成提拔的,如果手下的軍隊再交給李建成,那萬一李建成要造反,自己無論如何要招架不了。所以他在扶植李建成的時候,也要防著李建成,這就導(dǎo)致李建成雖然權(quán)力很大,卻無兵可用。
第四,在李淵眼里,雖然李世民掌握了部分兵馬,但還有一些將領(lǐng)帶兵制衡。李建成則掌握國家官吏和經(jīng)濟命脈,因此即便自己百年之后,太子依然能控控制住局面。就如當(dāng)年王衛(wèi)尉對劉邦所說,后方負責(zé)募兵和組織糧草的人,造反則天下易主,他們的權(quán)力非常大。歷史上,君王們在轄制在外武將的時候,基本上也都是控制住經(jīng)濟命脈,這樣的情況下,就算傭兵百萬,也很難輕易造反。
不過李世民的情況卻有所不同,假如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李淵剩下的兒子當(dāng)中還有能夠繼承王位的,只怕當(dāng)時李建成留下來的一眾文官和地方上其他的武將聯(lián)合,消滅李世民也是很容的。所以在李淵看來,李世民手握兵權(quán),本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特殊情況連續(xù)出現(xiàn),李世民不僅殺掉了李建成,李元吉也死了,李建成的兒子也全都死了,這樣大家無論如何也只能擁立李世民了,最終李淵自己也無奈被逼退位了。
唐朝的開局就風(fēng)起云涌,主要是因為天下諸侯都自稱為皇帝,皇帝每天都在換人,所以唐王朝內(nèi)部也不例外,對于儲君之爭,李世民和李建成其實心里早就有數(shù)了。
01李淵的權(quán)謀之術(shù),被李世民給破壞了。
李淵作為李唐王朝的開創(chuàng)者,絕不會像歷史上所說的那樣無能。所有的功勞都是李世民的嗎?就連李淵造反都要聽兒子李世民的?
這歷史篡改的未免也太嚴重了,如果真的是這樣,李淵早就應(yīng)該退位,讓李世民來做個皇帝才對,事實上卻不是如此。
所有重大戰(zhàn)爭的決定權(quán),始終掌握在李淵的手里。對于全國軍事戰(zhàn)略上的統(tǒng)籌,也只有李淵一個人說了算,李世民最多就是李淵手里的一個打手罷了。
六月己卯,太子與齊王至自河?xùn)|,帝歡甚。裴寂等乃因太子、秦王等入啟, 請依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故事,廢皇帝而立代王,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 以示突厥,師出有名,以輯夷夏。---《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
那么李淵為什么要培養(yǎng)李世民這么一個打手呢?其實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唐朝之前的狀況,皇權(quán)旁落是常有的事情,楊堅從自己外孫手里奪取皇權(quán)的時候,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的。
所以說親情跟皇權(quán)比起來,皇帝還是更加看中皇權(quán)。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太子李建成如果一家獨大的話,豈不是過早地就要取代李淵的重要性了?
因為大臣們都會懂得投機,老皇帝說不定哪天就走了,那他們一定會先投靠到新皇帝身邊,為自己求個榮華富貴。
所以李淵不希望這種事情發(fā)生,于是機不斷給李世民增加立功的機會。他希望李世民用功勞能夠制衡太子李建成。以此達到一個平衡狀態(tài),讓大臣們什么也看不透。
到底老爺子將來會把換我給傳給誰?大臣們都不知道。與其下注下錯人,倒不如不下注,一直跟著老爺子混好了。這是李淵的理想狀態(tài),其實歷朝歷代很多皇帝都這么玩過,比如孫權(quán)、曹操,不過基本都玩脫線了。
02李世民玩了一把暴力解決問題,讓李淵措手不及。
只要倆兒子能夠互相制衡,那么朝中大臣就會全都聽從李淵的調(diào)遣。這是李淵最希望看到的狀態(tài),不過很可惜的是,他倆兒子又不是傻瓜,早就看出了這一點。
看破不說破的原因是,這件事他們壓根就沒辦法解決。為什么呢?因為他們都想做皇帝,沒有哪個人愿意退出的。
這就造成了李建成和李世民更加瘋狂地攀比,李淵笑得合不攏嘴,要的就是這種節(jié)奏。誰曾想,事情漸漸有些超出了李淵的預(yù)料。
十一月甲申,命皇太子率兵討劉黑闥。丙申,幸宜州,簡閱將士。十二月丙辰,校獵于華池。庚申,至自宜州?;侍悠苿⒑陉Y于魏州,斬之,山東平。---《舊唐書》
李淵的權(quán)謀之術(shù)玩得確實不錯,很可惜的是,他把自己給玩脫線了。因為李建成和李世民手里都有一定的兵權(quán),所以兩個人斗爭到了最后,居然準備動刀兵了。
這是已經(jīng)到了生死關(guān)頭,在皇位面前,親兄弟也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就是這么簡單粗暴。李世民和李建成都謀劃了玄武門之變,只不過李建成沒有預(yù)料到李世民的手下如此強悍。
按照歷史的記載,李建成在玄武門也是有準備的,只不過他的準備相比較而言,稍微薄弱了一些。由此可見,李世民的準備是十分充足的。
作為一個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將領(lǐng),他不可能讓自己打一場沒有準備的戰(zhàn)爭。所以李世民帶上了自己的文武大臣,所有人馬一起出動,最終在玄武門把李建成給宰了。
03李淵被李世民架空,自作自受的結(jié)果出現(xiàn)了。
說實話,李世民對李淵算是不錯了。很多通過宮廷政變奪取政權(quán)的皇帝,對自己的老爸都不會有太好的處理方式。
比如說齊桓公、梁武帝這些人就是死了,兒子們也沒想到為他們收尸??梢娀饰粻帄Z戰(zhàn)中,李世民算是比較仁慈的那個人了。
不殺幾個親兄弟,還真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政變登基的。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后,立刻帶人進宮,當(dāng)時李淵正在小船上游湖。
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自衛(wèi)。高祖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欲令窮覆其事。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yīng)弦而斃。---《舊唐書》
看到李世民帶著這么多人來,嚇得差點跳河里去。其實玄武門之變他已經(jīng)有所耳聞,之所以不管不顧,只有一個原因,他早就被李世民給控制住了。
李世民獲勝回來以后,許諾自己的老爸:你可以在后宮隨便玩樂,生多少孩子都沒關(guān)系,只要把皇位交出來就行了。
無奈之下,李淵只好交出了皇位,成為了開國之君中唯一一個做太上皇的皇帝。李淵這完全屬于自作自受,他懂得權(quán)衡皇子們的勢力,卻不懂得萬事都有一個度,一旦超過了那個度,一切都會失控。
顯然這件事中李淵就沒有能夠把握住那個度,皇子之間的爭端,已經(jīng)上升到兵戎相見的地步了,而李淵卻依舊視而不見,實在是愚蠢。
總結(jié):搶班奪權(quán)不可恥,做不好皇帝才可恥。
李世民殺害兩個兄弟,從而奪取了皇位。這件事很可恥嗎?換做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來說,當(dāng)然是相當(dāng)可恥的,而且是不可原諒的那種。
可是李世民是黃家子孫,身份的特殊性也證明了他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樣去思考問題。皇位只有一個,任何一個兄弟奪取了皇位,都會鏟除那些威脅皇位的皇子。
這就是擺在李世民跟前的必做題,他只能選擇奮起一搏,否則那就是任人魚肉。所以我覺得李世民這么做,相對于他這個位置上的人來說,并沒有什么可恥的。
反倒是如果李世民搶到了皇位,從此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這才是最可恥的。李世民用行動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好皇帝,登基的手段不管如何,他在登基以后,都做到了愛民如子,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將李唐王朝打造成封建社會的一個巔峰時代。
這就是李世民存在的最重要的意義,他雖然只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卻成為了千古皇帝們的表率,主要就是因為李世民是個知錯就改、敢于做事的好皇帝。
以那個時代的標準來看,這世上不缺少一個擁有善良心腸的人,因為有很多。唯獨缺少一個善于治理國家的明君。李世民可以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那樣的話,他鐵定就做不了皇帝,也就無法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了。
至于李建成是否能夠像李世民一樣優(yōu)秀,這誰能知道呢?歷史沒有假設(shè),歷史更不容許重來。
參考資料:《舊唐書》、《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3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皇帝分別給兩個兒子送了10個美女,結(jié)···
下一篇: 鄭貴妃為什么要暗殺太子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