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年元和十四年正月,唐憲宗派使者去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要求將佛骨燒毀,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后非常生氣,要用極刑處死韓愈,裴度、崔群等人極力勸諫,憲宗卻仍憤,將他貶為潮州刺史。韓愈被貶后,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了自己忠心進諫、一心為國為民的情懷。
韓愈與佛教、佛徒有著很深的淵源。韓愈幼年時生活于新禪宗的發(fā)祥地韶州,正值新禪宗學說宣傳極盛之時,幼年穎悟的韓愈無疑受到了新禪宗學說濃厚的環(huán)境氣氛的影響,故后來他借鑒禪宗教外別傳之說建立儒家道統(tǒng)說。正是在佛老特別是佛教之道之法的刺激與啟發(fā)下,韓愈以佛教之道之法為參照,比照其道其法提出了與之抗衡的儒家之道之法。他平生和僧人來往甚多,有詩或文相贈的僧人先后有15人。韓愈生活閱歷中與佛教佛徒有著如此廣泛的接觸,而在思想深處為什么又那么堅定地拒絕佛教佛徒?韓愈否定、排斥佛教佛徒的原因大致有二:
其一是夷夏觀念。這種觀念根深蒂固,早期就有道教徒編造出“老子化胡”之說,說佛教乃道教之祖——西行的老子到野蠻之地教化胡人而產(chǎn)生的,以期抬高道教地位。韓愈從夷夏的狹隘民族觀點出發(fā),只證明佛不過是夷狄之一法?!e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臣不君其君,子亦不父其父,安得不淪胥而為夷狄?中國卻胡化了。韓愈這種夷夏觀念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中是具有相當?shù)钠毡樾院痛硇缘摹?/p>
其二是用世觀念。韓愈對佛教最為耿耿于懷的是“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佛骨表》),“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原道》)。“韓愈用‘清凈寂滅’四字來概括釋氏宗旨,……他承認佛氏之教之‘高’,但不切于實際。先王之教注重修己治人,化民成俗,是非常切近的日用倫常之事。佛家追求涅槃,在務實的中國人看來是不可能和不近人情之事。”韓愈極尊崇孟子,謂其能拒楊墨,功不在禹下,說“釋老之害過于楊墨”,“他的排佛,完全從人的實際生活的角度,來糾正六代隋唐以降祀佛以求福田利益的虛妄和龐大的浪費。”佛教在唐代的盛行,數(shù)量眾多的僧人占據(jù)大量良田、不事生產(chǎn)、不為婚嫁也是事實。但以韓愈為代表的儒家知識分子用純粹“唯物”的觀點抨擊佛教在現(xiàn)實物質(zhì)生活中的弊端,而沒能發(fā)覺佛教在解除人類精神苦難、提升人類精神境界中的巨大作用。
韓愈的思想淵源于儒家,但亦有離經(jīng)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tǒng)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韓愈是痛恨佛教的,元和十四年(819年),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 “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后代之惑?!睉椬诘帽?,龍顏震怒,要處以極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免得一死,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一生都在猛烈抨擊佛、道二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3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