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劉盈和劉如意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劉邦,大漢的王朝開創(chuàng)者,他的成功與他知人善任是分不開的,在天下初定之時,劉邦也漸漸老邁,大漢的未來交給誰,自然是一個大問題。在是否易儲這一問題上,劉邦自然表現(xiàn)出了他猶豫不決的一面,那么,劉邦是否真心要廢掉劉盈改立小兒子劉如意呢?筆者以為劉邦是想過易儲,但是權(quán)衡之后,還是覺得劉盈較為適合太子之位。
易儲風(fēng)波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
說的是劉邦漸漸年邁,對于太子劉盈不甚滿意,為什么不滿意太子,難道不是他自己選定么?顯然不是!劉盈是劉邦與呂雉的兒子,是嚴格意義上的嫡長子(長子為劉肥),為人比較寬仁,甚至在劉邦看來有點弱,不夠足夠的魄力掌控朝局,簡單地說就是當(dāng)個藩王還是可以的,但是要成為大漢的主宰,似乎就差了許多!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他愛姬戚姬為他誕下了一個兒子劉如意,在大兒子與小兒子的對比中,寵愛戚姬引起的愛屋及烏,劉如意比劉盈更得劉邦歡心。
如果自己兒子能成為大漢的后繼之君,對戚姬而言可不僅僅是母憑子貴那么簡單,于是戚姬的枕邊風(fēng)比之前更勤了,那么易儲就這么簡單嗎?真的是一紙詔命就可以塵埃落定了?是也不是!這話不是矛盾么?到底是還是不是?其實如果劉邦乾綱獨斷,卻是可以一紙易儲了事,但是為什么沒那么做?天下初定,靠著枕邊風(fēng)就能更改大漢的繼承人,到時史書上不僅劉邦會被后世詬病,劉如意的太子之位恐怕也會遭到各方質(zhì)疑,這樣的太子將來繼任為君,其合法性會是大問題。于是劉邦在呂雉請來商山四皓出現(xiàn)后,還是打消了改立太子之念,因為他知道改立太子遠非他想象的那么簡單!
改立太子背后的秘密
用劉邦自己的話說是劉如意像他,喜歡小兒子也很正常,但是這話卻有一些小的細節(jié)需要推敲,首先,說劉如意像他,又說劉盈為人比較柔弱,要知道劉盈被立為太子之時是在漢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這一年劉盈作為皇長子才八九歲,劉如意更小了,除了說劉如意長相像他劉邦,其脾性能看出什么?所以,說劉如意像他大概率是眉宇之間的長相而已。其次,說劉如意像他是寵溺之詞。這點毫無疑問,戚姬溫婉可人,劉如意尚幼,都是看上去人畜無害的那一類,能受到劉邦的喜歡也很正常。
那么,一句:如意類我!這樣的話就能觸動易儲了么?顯然不是!通過兩件事可以看出來,第一件事情是要陳平與周勃去擒拿樊噲,這個就有趣了,樊噲是劉邦從沛縣出來的老班底,更是自己的連襟,為什么會要痛下殺手?因為呂雉!彼時的樊噲是軍中的實權(quán)人物,如果有他在,劉如意即使能順利登基為帝,大漢的走向還真的未可知了。
因為呂雉的兄弟都是侯爵,在軍中朝中都有門生故吏,再來一個樊噲,呂雉會放任戚姬母子?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釜底抽薪,將呂雉的軍中力量削弱,樊噲無疑是其中的關(guān)鍵,至于劉邦是不是真要殺掉樊噲就不得知了,不過從他用陳平與周勃前去抓樊噲,也能窺見一斑,為什么這么說?如果劉邦真要殺樊噲,大可讓其他謀士與周勃一道前往,為什么是陳平?要知道陳平最為擅長的就是人心的揣摩。
第二件事,就是張良應(yīng)呂雉所請,給出請商山四皓出山的計謀,劉邦自然是驚訝的,自己作為國君都請不來這四個高人,劉盈能請得四人出來,一則說明劉盈這太子沒有劉邦的嬌狂之氣,對待人才真正做到禮賢下士。二則說明,劉盈背后的支持者呂氏家族,沛縣的功勛集團,甚至是遠遁朝堂的世外高人,這說明劉盈的支持者遠非戚姬與劉如意所能比擬,于是才有羽翼已豐的評價。這說的是太子劉盈,更是說的他的結(jié)發(fā)之妻呂雉。
總結(jié):劉邦寵愛戚姬與劉如意不假,但是絕對不是因為劉如意招人喜歡,就想改立他為太子這么簡單!從小事情反向推斷劉邦此舉的動機,大概率是試探朝野的反應(yīng)與呂雉這邊的動作,事實上劉邦也看得很清楚,戚姬小女人姿態(tài)換回兒子的寶座未必能撐起大漢的將來!
劉邦作為漢代的開國帝王,雄才大略,它的帝王之才算是眾人所敬佩的,那樣,為何劉邦有那么多孩子,卻仍然把那么一片錦繡河山交給柔弱平庸的劉盈呢?第一,古時候針對氣血繼承大統(tǒng)很注重,尤其是皇室貴族的嫡長子繼承制,是不會輕易改變的,會有這樣的要求也不是沒有大道理,終究皇上九五之尊之職,大伙都虎視耽耽,要是沒有一個標準在,容易出現(xiàn)內(nèi)戰(zhàn)。例如戰(zhàn)國時期的趙武靈王,本來在趙武靈王的執(zhí)政下,趙國已經(jīng)十分強了,而且在七雄中遙遙領(lǐng)先,遺憾趙武靈王在選繼承者問題上出現(xiàn)嚴重錯誤。
西漢建立后,呂家的陣營更為巨大,這令劉邦迫不得已有所顧慮,假如殘了皇太子劉盈,戚夫人和她的兒子稱心肯定鎮(zhèn)不了。若不能,將是又一場內(nèi)戰(zhàn)。我們都知道,實際上劉邦從頭至尾都清楚,劉盈即便軟弱可欺,他也要出自于全局性考慮到,將帝位讓給他,終究對一個君王而言,江山社稷的穩(wěn)定才是重要的。
漢朝時期漢高祖劉邦奪取了天下,他當(dāng)皇帝之后非常寵愛戚夫人,并且對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非常喜愛,甚至好幾次想廢掉太子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但是后來他改變了主意。劉盈還是太子,并且在劉邦死后繼承了皇位。那么劉邦為什么會改變主意呢?劉盈是呂后的兒子,他是嫡長子,他當(dāng)太子合乎當(dāng)時的制度,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遭到了大臣的反對,劉盈有商山四皓輔佐,民意在劉盈這邊,劉邦因此改變了主意。
一、劉如意是庶子,立劉如意為太子不合乎當(dāng)時的制度。太子劉盈是劉邦皇后呂后的兒子,他是劉邦的嫡長子,劉如意是戚夫人的兒子,他是庶子。古代繼承制度講究立嫡子立長子,劉盈作為嫡長子合乎當(dāng)時的制度,他除了不受劉邦喜歡之外,自身沒有任何毛病,因此劉邦也沒有什么大的理由廢掉太子,立劉如意為太子。
二、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受到了大臣的反對。劉邦幾次提議立劉如意為太子,但是都受到了大臣的反對,他們認為劉如意年紀太小,而且不是嫡子,沒有什么理由成為太子。太子劉盈的母親家族勢力很大,而且和很多功臣關(guān)系都很好,他們站在太子劉盈這邊,劉邦想立劉如意為太子,就需要這些大臣同意,如果他們不同意,劉如意當(dāng)太子也會不穩(wěn)。所以劉邦后來改變了主意。
三、太子劉盈有商山四皓輔佐,民意在太子劉盈這邊,劉邦改變了主意。劉邦對太子劉盈實在是不喜歡,他當(dāng)時想廢掉太子,引起了呂后的恐慌,呂后請教了張良,請了商山四皓輔佐太子。這四個人名聲很大,當(dāng)時代表了民心,劉邦一看他們輔佐太子劉盈,就知道已經(jīng)無法撼動太子地位,所以他改變了主意,決定不廢太子。
劉邦之所以改變主意都是形勢所迫,他沒有辦法讓劉如意當(dāng)太子。大家對此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劉邦一開始不想立劉盈為太子是因為劉邦更喜歡戚夫人,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但是后來迫于呂雉家族的壓力,還是立了劉盈為太子。不過劉盈本來就是劉邦的嫡長子,自古立長不立幼,立嫡子不立庶子,所以劉盈能成為太子也不為過。不僅如此,劉盈能成為太子是朝中大臣所期盼的,只有劉盈繼位,才能得到朝政的輔佐,如果劉如意上位,歷史可能就會改寫了。
其實劉邦立太子之前,是做了很久的思想斗爭的。劉邦和呂雉的婚姻,有很大一部分是屬于政治聯(lián)姻。呂雉的勢力是劉邦所缺少的,而劉邦的帝王之相,是呂雉的父親所看重的。劉邦的上位,跟呂雉家人的幫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劉邦一方面討厭呂雉的專政,另一方面又離不開呂氏家族的輔政。
戚夫人年輕貌美,從這方面打敗了人老珠黃的呂雉,所以才能得到劉邦的恩寵。戚夫人上位不久,就九月懷胎,生下了劉如意。于是戚夫人的耳旁風(fēng)就開始吹了起來,把劉邦吹的春心蕩漾,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但是太子并不只是一個稱號,需要的是有權(quán)有勢有能力,在這方面劉邦泛起了嘀咕。
歷史相傳說劉盈請來了商山四皓來勸說劉邦。其實劉邦當(dāng)上皇帝之后,是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的,立劉盈為太子也是自己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我們都知道,劉邦是白手起家,這樣的人,是尤其珍惜來之不易的皇帝之位的,所以他必須選擇一個后臺比較硬的人來繼承大統(tǒng)。這樣劉盈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劉盈的背后呂雉,呂雉的背后是整個呂氏家族,呂氏掌權(quán)這么奪權(quán),在朝堂早已有了自己的權(quán)勢,所以就算是劉如意上位,朝堂可能掀起腥風(fēng)血雨之后,還是劉盈的天下,所以劉邦最后還是順應(yīng)眾意,立了劉盈為太子。
晚年,劉邦為了戚夫人和劉如意而想盡了一切辦法。為了把劉如意變成一個太子,他不僅在朝廷上多次提起這件事,還與大臣們爭論。后來,當(dāng)他決定不廢除劉盈的王儲時,他悲傷地唱了起來。因此擔(dān)心自己去世以后,劉如意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我看來,劉邦看中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商山四皓》中的出山事實。劉邦清楚地知道劉不能邀請“商山四皓”。這件事一定是呂后干的。然而,根據(jù)呂后的情報,她似乎也不能邀請“商山四皓”。這件事,一定是蒙書記在暗中幫助呂后的。此外,當(dāng)劉邦準備廢黜太子時,周昌和許多其他大臣反對。這表明有許多人幫助呂后。
劉邦擔(dān)心的是他死后國家的穩(wěn)定。事實上,劉盈和劉如意都不是合適的人選,因為他們不能控制法庭。劉盈太善良和軟弱了。雖然劉如意將來是可以預(yù)料的,但那時他還太年輕。因此,劉邦死后,政府絕對掌握在太后手中。因為呂后和戚夫人和她們兩個相比,呂后顯然更強大,對朝廷的控制也更強,而且會得到更多大臣的支持。
此外,呂后冷酷無情。她主政的話,朝臣們害怕她,所以不敢輕易反抗。另一方面,如果戚夫人掌權(quán),戚夫人就沒有能力,沒有威望,也沒有無情的一面。因此,考慮到整個朝廷的長期穩(wěn)定,劉邦顯然認為呂后比戚夫人更合適。從這個角度來看,劉邦絕對不會廢黜呂后皇后的位子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3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