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朝的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一生功勛卓著,與才女薛濤的桃色緋聞更是漫天亂飛,但也有其他紅顏在他的情史中留下痕跡。
韋皋雖生于世家大族,但他這房家道中落,而且他生逢安史之亂,并沒什么鮮衣怒馬的貴公子經(jīng)歷。他曾客居江夏(今湖北武漢)兩三年,與姜刺史的兒子姜荊寶相伴讀書。姜家有個乖巧伶俐的丫鬟叫玉簫,常奉荊寶之命去服侍韋皋,兩人因此互生愛慕。
安史之亂接近尾聲時,鄂州觀察使接到韋皋叔父的來信,說讓侄兒盡快回長安省親。觀察使立刻為他備好船只和用品,擔心他有所留戀,便禁止他與荊寶、玉簫相見,催促船家起錨。所幸荊寶、玉簫及時趕來,荊寶有意讓玉簫隨行,但韋皋多年未見家中長輩,不敢貿(mào)然帶她回鄉(xiāng),遂與她相約:少則五年,多則七年,定來迎娶。他還留下一枚玉指環(huán)做信物,然而八年后仍無音訊,玉簫哀痛不已,絕食而亡。荊寶可憐玉簫,便將玉指環(huán)戴在她的中指上隨她下葬。
貞元元年(785年),韋皋鎮(zhèn)守西蜀。到任第三天,他重新審訊獄中囚犯,為含冤者平反昭雪。有個囚犯身負重枷,上堂望見他后高聲喊道:“韋兄,我是荊寶啊!”韋皋大驚,問他犯了什么罪,他說:“我做青城縣令時,家人誤將公署房舍、倉庫等燒毀,我也受了牽連?!表f皋當即為他免罪,交還縣令官印,并為他奏請眉州刺史之缺。
韋皋問起玉簫,荊寶如實相告,韋皋聽罷痛悔不已,此后捐資抄經(jīng)書、造佛像,以報玉簫的一片癡情。
唐人范攄的《云溪友議》中載,韋皋數(shù)年后遇一歌姬,也叫玉簫,與姜家那個玉簫長得幾乎一樣,而且中指上隱約有一圈狀似指環(huán)的肉瘤。有方士說,她是玉簫的轉(zhuǎn)世之身。后來這個故事被元人改編為雜劇《玉簫女兩世姻緣》,世代流傳。
韋皋的妻子和岳母也是很了不起的女子。建中元年(780年),韋皋來到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張延賞的幕府,被張延賞之妻苗夫人相中,招為“三相張氏”的豪門貴婿。
但張延賞看不慣韋皋高傲疏狂的個性,常加以羞辱,讓他不要摻和幕府事務(wù)。時間長了,連府中的丫鬟、奴仆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好在有苗夫人罩著他,妻子也賢惠而有主見,含淚對他說:“你堂堂七尺男兒,文武全才,竟真打算在我家混日子嗎?”韋皋被深深地刺痛了,于是立刻向岳父辭行,決定自尋出路。
建中三年,宰相張鎰遭奸臣排擠,出任鳳翔隴右節(jié)度使,前來入幕的韋皋因才干突出而備受重用。次年爆發(fā)“奉天之難”,韋皋堅決抵制叛賊朱泚的威逼利誘,獲得唐德宗的賞識,并于次年升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戲劇性地接替了岳父的職位。
韋皋赴任時考慮到岳父的感受,一路化名韓翱,不敢大肆聲張。直到他距成都三十多里時,才有人向張延賞報告:前來接替的人名叫韋皋。苗夫人喜道:“那定是我家女婿?!睆堁淤p卻嗤之以鼻,“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那個韋皋恐怕早已死在山溝里了!”苗夫人不服氣地說:“韋皋之前被你厭棄,卻從不刻意奉承,可見是個有骨氣的,自然能成大事?!?/p>
次日一早,韋皋入城,眾人才知苗夫人說得沒錯。張延賞羞愧難當,悄悄出成都西門而去。
從此韋皋對岳母愈發(fā)敬重,也與妻子恩愛有加,所遇“桃花”只是過眼云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3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李憲為什仫當上太子不樂毅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