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統(tǒng)治的276年中,僅二品以上官員的貪腐案就有一百多起,涉事官員所受刑罰不可謂不嚴酷,貪腐之風卻屢禁不止,甚至越演越烈。
當年清朝能得天下有個重要原因—善于學習不同文化,取長補短,實現(xiàn)“滿漢合璧”。尤其在康熙朝,一方面沿襲明代制度以約束滿人的野性,一方面以八旗的凝聚力與行動力對抗傳統(tǒng)官僚體制的貪腐與低效,所以打造出了盛世。但隨著時間推移,“滿漢合璧”遭到破壞,明代制度的弊端便逐漸顯露出來。
比如捐官這種現(xiàn)象,起初只授虛職,花再多錢也只能當個“編外官員”,后來實權(quán)也能拿來買賣。珍妃帶頭破壞風氣,曾將四川鹽道這等要職賣給文盲玉銘。一次,光緒問玉銘在哪個衙門當差,他竟回答“在木廠”。光緒驚得合不攏嘴,又命他寫出自己的履歷,結(jié)果他根本不會寫字。
溥儀登基后,為保自身安全,特意在西安門成立一支裝備精良的禁衛(wèi)軍,有1.2萬人,由其七叔載濤負責。但這支精銳之師始終沒啥作為,因為載濤曾私下會見孫中山并收了錢,雙方達成“和平共處”的口頭協(xié)議。
晚清官場的腐敗程度格外驚人。張作霖死后,其家人在東北辦葬禮,用了很多親王等級的翁仲(陪葬石人),都是皇族偷賣過去的。東北還有很多高等級的大牌坊,重達數(shù)噸,由兵車從北京運來。“賣完王府家具,就賣祖宗墳地”之說并非捕風捉影。
溥儀也想治理貪腐,便先拿太監(jiān)開刀。一次,宮中幾個躺柜不翼而飛,溥儀決定徹查。太監(jiān)們嚇壞了,揚言要殺溥儀,搞得他極為緊張。溥儀知道太監(jiān)們暗中互通、不可信任,便讓婉容持棍睡在外屋保護自己;還讓婉容的弟弟陪自己睡覺,因為他比較機靈,稍有響動便能醒來。
反腐風暴剛掀起,就招來建福宮的一場大火。消防隊趕到時,門衛(wèi)卻以“未奉諭旨者不得入神武門”的祖訓為由,不肯開門。結(jié)果,消防隊等了一個多小時,三四百間房屋被燒毀,其中古物及相關(guān)證據(jù)都化為灰燼。溥儀追究失火原因,內(nèi)務府說是他用放映機看電影引發(fā)電線跑火,這顯然是借口。
溥儀連身邊的太監(jiān)都管不住,何談治理皇族中的腐敗?更何況他自己也不干凈。當時宮外有民國軍人把守,無論是誰都要搜身,嚴禁夾帶私貨。溥儀與弟弟溥杰勾結(jié),以賞賜的名義將古物交給他,再由他帶出宮去倒賣,門衛(wèi)也無可奈何。他們前后偷走大量國寶,僅書畫就至少有1200件,包括《清明上河圖》等珍品,后來追回的只有三分之一。
溥儀監(jiān)守自盜是為出國留學積攢經(jīng)費,結(jié)果卻未能成行。因為其父載灃聽到消息后立刻趕到紫禁城,下令關(guān)閉神武門,不讓溥儀出來。而這個消息是婉容故意透露給載灃的—溥儀原本計劃先出國,等局勢穩(wěn)定后再回來接婉容,但婉容怕他一去不回,這樣民國政府給皇族的優(yōu)待就全沒了。為保飯碗,皇族不惜“賣”了溥儀,讓他變成囚犯。
事實證明,治理貪腐必須從改革制度入手,別想靠祖訓或權(quán)威解決問題。1990年,有人問末代太監(jiān)孫耀庭,“你經(jīng)歷過清朝滅亡,可悟出什么治國之道?”孫耀庭想了很久,寫了一副對聯(lián):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清朝腐敗無能的原因就在于:皇帝困于內(nèi)廷官僚、上下官僚沆瀣一氣。民族歧視下的滿清官僚制度,使得一大批無德無能、缺德少才的滿蒙王公、貴族官僚長期竊居高位;朝廷執(zhí)掌大權(quán)的達官貴人和各省巡撫總督,大多數(shù)為滿蒙世襲,昏庸腐朽不堪。中國的國力都消耗在這幫心黑的紈绔子弟手中,各種生產(chǎn)沒有多大發(fā)展。
英國特使馬戛尼在(乾隆后期的)出使日記中指出:“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里,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shù)和科學領(lǐng)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在馬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真相是:“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善襤褸甚至裸體”,“像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薄拔覀?nèi)拥舻睦急蝗藫屩?!”英使馬戛尼當時就敏銳地察覺到了清朝的衰落,把滿清政權(quán)看作“一艘破爛不堪的巨大船艦”,預言它將“不再有紀律和安全”。
更為主要的是整個官僚統(tǒng)治階級普遍虛偽矯飾,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只有在強大刺激來臨時才有一點本能反應,根本看不到世界發(fā)展變化的潮流,沒有任何先進性可言,進貢、貿(mào)易進口的盡是各種玩物。嘉慶要勤儉,一群官員就像花子一樣上朝比誰補丁多。
吏治最為腐敗,主要表現(xiàn)為買官賣爵,各種官場就是相互勾結(jié)、互相賄賂的關(guān)系,不僅造成晚清洋務運動失敗,也是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當官需要銀子,就要想辦法在百姓中挖銀子,一派黑心造就一片黑暗,“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只是冰山一角。
就連林則徐等開明大員也是落后得可笑,認為英國人穿靴行動不便,極易對付。對世界西方的了解還不如明朝后期。原來的茶葉、瓷器等貿(mào)易為什么變成了“鴉片貿(mào)易”?為什么洋務運動最后付之東流?關(guān)鍵是皇家昏庸、官僚腐敗、劣幣淘汰良幣的結(jié)果。
文化落后,就在于沒有民主、沒有公正、沒有緊跟潮流的危機感。光有熱血、不怕死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沒有學習科學技術(shù)的良好機制,沒有創(chuàng)新的競賽,沒有人民大眾的崛起終究無法實現(xiàn)國家的興盛。當一切向錢看之后,想盡辦法化國為家,大“清”的氣數(shù)就盡了。
腐敗在于特權(quán),中國的腐敗就在皇家專制、官本位,使得遍地自私自利的小家子氣淹沒了一切青年的銳氣,一群唯利是圖的人變相成為“賣國者”,當他們一心搞點名堂時,得到的只是一敗涂地。種下的是“龍種”,生出的是跳蚤。
晚清時期的官場是特別腐敗的,幾乎在那個時期,有錢的人就能夠做大官。那個時期的有錢人家從來不擔心自己家的子弟沒有官做,只要肯花銀子,絕對能買一個體面的官,但是這些官位一般在二品以下,二品以上的官他們還是沒有膽量買賣的。有錢人家做官如此容易,對于窮人家來說做官也不難,要想做官就要有一定的付出,這個付出并不指的是努力上的付出,指的是向有錢人投其所好就可以做官。
一、官位買賣有錢人想做官,可以花自己的銀子進行買賣,而沒錢人想要做官就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這個努力并不是指的在科舉制方面的努力,而是努力去討好富人,比如說在晚清時期就有很多貧苦人家的人當上官,其中的原因竟然是自己的妻子長得比較貌美,由此以來許多有錢人家的老爺就會看上自己的妻子,這樣就構(gòu)成了一筆新的買賣,可以說當時的政治是特別腐敗了,這種不成體統(tǒng)的買賣隨處可見。在當時來說,做官并不是什么難事,而且統(tǒng)治者也沒有明言禁止這種行為。
二、有錢人買官那么對于有錢人來說,做官就更容易了,前期的財富積累為后期他們做官奠定了一定的基礎(chǔ),只要肯花錢,二平以下什么樣子的官都可以買到,所以說你可以發(fā)現(xiàn)晚清歷史上許多做官之人并非什么能臣,都是一些富豪罷了。在當時這種政治極其腐敗的局勢下,對于科舉制的沖擊是非常大的,人們寧愿想一些歪路子去買官,也很少有人去參加真正的科舉制度。
晚清時期的官場是非常腐敗的,在當時官場中有一個不變的定律,就是只要有錢就可以做大官,那么沒錢的人出賣自己的一些東西也可以做到官。這種現(xiàn)象對當時來說是非常普遍的。
因為清政府除了俸祿,還會給官員發(fā)放養(yǎng)廉銀,這算是一筆不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貪官的滋生。和當今高薪養(yǎng)廉的方法,差不多是一個意思。國家提供給你衣食無憂的生活,很多良心尚存的官員自然就不會走上貪污的道路。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政府的后期實行的是閉關(guān)鎖國的措施。這就導致了大清和同時期的西方國家相比非常落后,政治、經(jīng)濟上都遠遠不如對方。然而驕傲自大的清朝帝王和官員,認為泱泱中華地大物博,外面都是蠻夷小國彈丸之地,不足為慮,依然過著渾渾噩噩醉生夢死的生活。所以當歐美國家使用洋槍大炮轟炸開大清的國門,清政府無力抵抗,只能素手無策步步退讓。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清政府就簽訂了許多的不平等條約,大筆的支出賠償銀兩,換取暫時的安定。這也導致國庫越來越空虛,清政府越來越窮。
清朝官員的俸祿非常低,一個手握重權(quán)的兩江總督,一年的俸祿只有一百八十兩白銀,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三萬塊錢,還不如普通公務員工資高呢??紤]到官員沒辦法養(yǎng)家糊口,就會滋生貪污腐化。清政府為了控制這種現(xiàn)象,所以決定給官員發(fā)放養(yǎng)廉銀,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而且除了養(yǎng)廉銀,一些生活用品和貴重衣物,官府也會發(fā)放。福利待遇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在一定程度上,這個方法也的確控制了官員的腐敗。
然而到了末期,清政府越來越窮,入不敷出,官員只好層層盤剝窮苦百姓,這就導致了社會的混亂。當時外有八國聯(lián)軍的侵略,內(nèi)有貪官污吏禍害百姓,這一切都加速了清朝的滅亡,中華民族也因此陷入了困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3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