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夏侯玄投降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陽汝陽縣大安鄉(xiāng)工茹店村),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wèi)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當時,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由此,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可謂先聲奪人,迅速掌控了曹魏都城洛陽。當然,對于曹爽勢力來說,也不是沒有反擊之力,畢竟天子曹芳還在自己手中。不過,大將軍曹爽卻選擇放棄抵抗。緊接著,一位手握10大軍的曹魏宗室,更是不戰(zhàn)而降,導致司馬懿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一
首先,這個人就是大將軍曹爽的表弟——夏侯玄,夏侯玄是征南大將軍、荊州牧夏侯尚之子。黃初六年(225年),夏侯尚去世,夏侯玄承襲其爵位昌陵鄉(xiāng)侯。在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前,夏侯玄任征西將軍、假節(jié)、都督雍州、涼州軍事。假節(jié),假(通“借”)以符節(jié),持節(jié)。是皇帝將節(jié)借給執(zhí)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而都督雍州、涼州軍事,意味著曹魏在雍州、涼州地區(qū)的大軍,都受到夏侯玄的指揮和節(jié)制。在夏侯玄之前,曹真、司馬懿曾都督雍州、涼州軍事,而在夏侯玄之后,郭淮、陳泰、司馬望等人曾都督雍州、涼州軍事。
二
對于曹魏的雍州、涼州,因為靠近蜀漢,也即需要防御蜀漢諸葛亮、姜維等人的北伐,所以云集了重兵,而且都是朝廷信任的大將,才會擔任都督雍州、涼州軍事這一官職。在此基礎上,夏侯玄在高平陵之變前,至少掌握了10萬大軍,甚至更多。由此,等到公元249年,司馬懿和曹爽正面交鋒的時候,手握10萬大軍的夏侯玄,完全是一個可以改變局勢走向的力量。但是,夏侯玄卻和曹爽一樣不戰(zhàn)而降。對此,在筆者看來,夏侯玄放棄抵抗,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三
一方面,在曹魏將士中,夏侯玄缺乏足夠的威望,在軍事才能上也相對有限。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兵變時,夏侯玄已經擔任了5年左右的征西將軍,并執(zhí)掌曹魏在雍涼地區(qū)的兵馬。但是,在這一重要的官職上,夏侯玄并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戰(zhàn)績。而且,在公元244年的興勢之戰(zhàn)中,夏侯玄跟隨曹爽一起進攻蜀漢,結果被蜀漢大將王平擊敗,導致這一次進攻中,曹魏大軍損失慘重。因此,不僅曹爽在曹魏軍中的威望跌至谷底,連帶著夏侯玄也沒有什么號召力了。因此,在筆者看來,即便夏侯玄在雍涼地區(qū)起兵,實際上也沒有多少將士愿意跟隨夏侯玄。
四
最后,另一方面,相對于夏侯玄,司馬懿在雍州、涼州地區(qū)的威望則比較高。眾所周知,在大將軍曹真去世后,司馬懿鎮(zhèn)守曹魏的雍涼地區(qū),以此抵抗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憑借著多年的經營,司馬懿在這一地區(qū)擁有不少門生故吏,也即夏侯玄的很多手下,曾經都跟隨過司馬懿。在此基礎上,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不僅獲得了郭太后的支持,而且蔣濟、高柔等朝中大臣,也基本上站在了司馬懿這一邊。凡此種種,對于夏侯玄來說,都是一個非常不利的局面,即便自己強行起兵,在曹魏都城洛陽也無法獲得有力地支持。綜上,基于以上幾點原因,手握十萬大軍的夏侯玄放棄了抵抗,最終被司馬氏殺害。對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4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