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親王奕譞才質平平,沒干過幾件得到后人好評的事情,卻一生位高權重,享盡榮華富貴。他原本是郡王,慈禧提拔他做了親王,他的兒子(載湉)和孫子(溥儀)也先后被立為皇帝。
慈禧寵愛奕譞,原因很多。比如奕譞是咸豐帝的異母弟,后來又娶了慈禧的親妹妹為嫡福晉,對于慈禧,他既是小叔子又是親妹夫,是可以隨時說心里話的自家人;再比如奕譞在政治上絕對唯慈禧馬首是瞻,慈禧指向哪里,他就奔向哪里。挪用860萬兩海軍建設經費修頤和園,就是他干的。不過,慈禧寵信他,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在1861年立下的奇功。
咸豐在熱河行宮病死后,顧命大臣肅順等人專權,引起了愛權如命的慈禧的不滿。兩宮太后常跟醇王福晉傾訴肅順等人如何目無君上、專橫跋扈。慈禧有次講到動情處,號啕大哭說:“他們八個這樣欺侮我們孤兒寡母,難道就沒有人能出來主持公道嗎?”看到姐姐這樣傷心,醇王福晉豪氣干云,立即代丈夫表態(tài):“有七爺(醇王排行第七)在這里,兩位太后只管放心?!眱蓪m太后聽了,馬上召見醇王。奕譞明確表示此事“非恭王不能辦”,親往北京與恭王溝通,促成了恭王與兩宮太后的權力聯盟。
回京時,皇親貴戚和朝廷重臣分為兩路,一路護送咸豐帝的靈柩,為首的是肅順,走相對較遠的大路;一路保護兩宮太后和幼帝,抄的是近路。九月,醇王召集北京西山健銳營武藝高強的兵士,以給咸豐帝接靈的名義,接近還在密云的肅順。
當時保衛(wèi)肅順的是五個侍衛(wèi),雖然奕譞帶去的人多一些,但因為不熟悉環(huán)境,雙方很長時間都處于對峙狀態(tài)。這時,醇王急中生智,授意旁邊的人高喊:“首輔大人,京城有圣旨到!首輔接旨”這時正屋終于亮起了燭燈,肅順一邊起床,一邊大發(fā)雷霆:“什么圣旨?先皇御封首輔在此,哪來的圣旨?”院子外的人只當沒聽見,繼續(xù)高喊:“圣旨到,首輔接旨”聽到外面的人老這么喊,肅順磨磨蹭蹭地打開了房門,腳還沒走出門檻,立即被幾個刀劍手撲倒捆綁,并塞進事先準備好的牛皮口袋里。就這樣,肅順落到了慈禧手里。
奕譞深知大姨子的為人,在幫助慈禧清洗政敵后,又馬不停蹄地替她尋找垂簾聽政的法理依據。在奕譞代同治擬就的詔書中,他把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歸罪于肅順等人謀劃不當;肅順等人又朋比為奸,擾亂朝政,導致咸豐過于操勞,以至于病重駕崩;之后,肅順又毫無人臣之禮,欺侮孤兒寡母,進而欺蒙天下。這張詔書的意思非常明白:由于八位顧命大臣的劣跡,大清皇朝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現在唯一的出路是以國計民生為念,打破常例,擁護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奕譞不過是為慈禧個人辦了點事,對民族和國家沒有什么益處,卻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實在讓人難以釋懷。但皇家的邏輯不同于常人。在他們看來,自己一家一姓的事即是天下大事,誰做的事有利于鞏固皇權,誰就是國家的功臣。慈禧是這樣看的,奕譞也是這樣看的。
晚清某天,醇王府演《鍘美案》,當陳世美被鍘死時,六歲的載洵嚇得大哭,奕譞當眾罵兒子:“太不像話,我21歲時就親手拿過肅順,像你這樣,將來還能擔當起國家大事嗎?”很顯然,在奕譞看來,自己當年在辛酉政變中捉拿肅順,不是無恥的皇家與大臣之間的權力爭斗,而是只是皇家畢竟不代表國家,老把皇家的事當成國家的事來辦,以公共資源作為謀私的工具,國事必然弄得污濁不堪,或許這就是專制政權往往不得善終的深層原因吧。
同治帝去世后,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將醇賢親王奕譞的兒子過繼到同治帝的名下,以便能夠順理成章的繼承皇位。同治帝是清朝咸豐帝的獨子,母親便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當時慈禧誕下同治后,咸豐帝對他喜愛有加,甚至為了能夠讓他健康順遂,聽信民間傳聞為同治帝打耳孔,只可惜咸豐帝的一片慈父之心并沒有保護同治帝,在十九歲的時候便一命嗚呼。
同治帝六歲登基,六歲對于很多孩子來說還是懵懂無知的年紀,但同治卻不得不扛起一國之重擔,每日除了要應付繁重的課業(yè)之外,還要學習如何處理國事。在稍大一點之后同治帝還要和朝中大臣以及太后慈禧進行權利的爭奪。慈禧當時以太后的名義把持朝政,即便同治帝按照規(guī)矩已經可以親政,但仍然不肯放權。
一面是江山社稷,一面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同治帝夾在其中十分為難,這讓他的身體日漸衰敗,后來不慎感染天花不治而亡,由于他去世的時候年僅十九歲,膝下并沒有留下一子半女,這讓朝中大臣束手無策,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因此在同治帝僅僅去世兩個小時候,朝中大臣便召開了緊急會議,針對繼承人的選擇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而作為太后慈禧毫無懸念的出席了此次會議。
有的大臣提議從同治的宗室兄弟中挑出一位,有的大臣認為過繼一位子侄更好一切,一時間雙方爭論不休,而在旁邊冷眼觀看的慈禧太后卻有了主意,她建議立醇賢親王奕譞的兒子為帝,也就是后來的光緒帝,這份提議在慈禧太后的堅持下得到了支持,就這樣年僅四歲的光緒被迎入后宮,成為新君,而慈禧太后借此機會繼續(xù)把持朝政。
光緒原本只是一位王子,父親是道光的第七個兒子醇親王奕譞。他生于1871年,由堂兄同治皇帝賜名載湉。?湉?字的本意是水波平靜,但誰也沒想到,在載湉四歲時,他平靜的生活驚起波瀾,命運也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黃瓦紅墻、守衛(wèi)森嚴的宮廷出現一場噩耗,年僅十九歲的同治皇帝英年早逝。具體死因,官方說天花,民間說因尋花問柳而染上不治之癥。
清朝的皇位繼承,遵循的都是父死子繼。由于同治皇帝既無子孫,也無兄弟,這就就給皇室留下一個難題?;饰挥烧l繼承,權利如何運作,都成了必須立刻解決的問題。于是,慈禧太后召集王公大臣,至養(yǎng)心殿西暖閣開會。接到通知的人都清楚,這是一場關乎大清國運的會議。
在同治去世,皇位空缺的情況下,按照傳統慣例,應該是為同治皇帝立嗣,然后由嗣子繼承皇位。古代宗法原則是:
?立嗣之事,其法擇胞兄弟之子以為嗣,次則擇從兄弟之子。?也就是說,如果自己沒兒子,要立嗣,首選就是親兄弟的兒子,其次是叔伯兄弟的兒子,總之,盡量選擇血統相近的人。
同治無親兄弟,若為他選擇嗣子,只能在?從兄弟?里面選。同治是?載?字輩,他的下一代就是?溥?字輩。當時?溥?字輩只有兩個人溥倫和溥侃,為道光皇帝長子奕緯之孫。
然而,奕緯去世時,年僅二十四歲,沒有留下子嗣。咸豐上位后,不忍兄長無后,就從宗室中選擇載治,過繼給奕緯。因此,載治的血統并不是近支皇族,其子溥倫和溥侃也只是名義上的道光后人。
如果立溥倫或溥侃為皇帝,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這些道光諸子絕對不會接受,兩宮太后也不會同意,因為她們是道光的兒媳婦,有責任維護道光的帝王世系。
西暖閣擇立新君的會議開始后,立?溥?字輩分決議,很快就被否決。因此,就只能從同治的平輩中選人,也就是回歸?兄終弟及?。按照這個思路,可選范圍就擴大了,比如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都有兒子可供選擇。其中,恭親王的兒子載澄已成年,爵位是貝勒,比較有競爭力;醇親王的兒子載湉四歲。
根據《翁同龢日記》的記載,當時軍機大臣與慈禧在此問題上發(fā)生過爭執(zhí)。
?(慈禧說)此后垂簾如何?樞臣中有言,宗社為重,請擇賢而立,然后懇乞垂簾。?太后垂簾聽政的前提是皇帝幼小,慈禧的言外之意就是要立小皇帝。樞臣,即軍機大臣說立賢,言外之意是就是要找個年長的,因為小孩子無法用?賢?與?不賢?來評價。但考慮到慈禧的地位以及權力欲,軍機大臣也適當退讓,依舊說垂簾。
當時的軍機處,以恭親王為首,軍機大臣都是他的親信,所謂立賢,其實是為恭親王之子爭取機會。但慈禧與恭親王是對手,肯定不愿意他兒子繼位;何況,恭親王之子是個典型的紈绔子弟,難堪大任。因此,慈禧又說:
?文宗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愿,須幼者乃可教育?,F在一語既定,永無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汝等敬聽《翁同龢日記》?慈禧將?擇君?改為?擇嗣?,而且是為咸豐擇嗣,這就是將國事變?yōu)榧沂隆4搜砸怀?,軍機大臣啞口無言,因為咸豐的家務事,外人難以干涉。接著,慈禧宣布,立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承繼咸豐為子,入承大統。一場擁立新君的大事,被慈禧輕易解決。聯想到歷史上皇位爭奪的殘酷性,慈禧的決斷,可謂漂亮。慈禧為何要選擇載湉?
一、兩人關系,親上加親。如果選?溥?字輩,慈禧就是太皇太后,一來關系疏遠,二來?垂簾聽政?的合法性就沒了。因此,只能選擇?載?字輩。載湉是慈禧妹妹醇親王的福晉所生之子,相比其他?載?子輩的王子,載湉與慈禧關系更近,既是她的侄兒,也是她的外甥,可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二、年紀尚小,便于控制。載湉繼位時,年僅四歲,等到他正式親政,還有十多年的時間,因此,慈禧就能繼續(xù)垂簾聽政,掌控朝政。此外,小孩子便于教育,也更容易培養(yǎng)感情。
秋媚說:光緒能成為皇帝,完全是慈禧運作,而這一切的出發(fā)點,全部是她的權力欲所驅動。光緒雖是帝王,但他的個人意愿是無效的,從始至終,他都是老佛爺的?提線木偶?。
慈禧太后,中國晚清的統治者。咸豐唯一的兒子同治帝死后,慈禧為了延續(xù)自己的權力和統治,于是將奕譞之子載湉過繼到咸豐名下,也就是后來的光緒帝。但是后來奕譞死后,慈禧卻聽信風水師讒言,將奕譞墳上的一顆白果樹砍倒了,全然不顧光緒帝的感受,這又是為什么呢?
先說說為什么慈禧會立即不是自己的兒子又不是咸豐的兒子的光緒做皇上呢?是因為光緒和慈禧其實是親上加親的關系。首先光緒的父親奕譞是咸豐同父異母的弟弟,并且光緒的母親葉赫那拉·婉貞是慈禧的親妹妹,所以光緒既是慈禧的侄兒又是慈禧的外甥,有這層關系在,慈禧就也可以繼續(xù)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了。
后來慈禧因為奕譞的勢力越來越大,兩人之間有了很大的矛盾,也因此影響到了慈禧和光緒的關系。奕譞死后,他的陵園中長起了一棵高大的白果樹,樹蔭巨大方圓好幾畝,遮蔽了整個陵園。慈禧身邊的一個太監(jiān)李蓮英精通風水,就和慈禧說:“王上加白就是皇,說明奕譞的后代中還會出現做君王的人?!贝褥宦犨@還得了,趕忙下令叫人將奕譞墳上的那棵白果樹砍掉。
但這可是挖墳掘墓的事情,光緒帝怎么會同意這樣對待已故的親生父親,所以也死相逼不許砍樹。但后來慈禧親自帶著人天剛亮就到了陵園,光緒知道后趕忙去追,但是到了之后已經連根都挖出來了,大家又說是太后先砍了三斧子他們才砍的,光緒也不能說什么,只好傷心的回去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4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乾隆登基之后為什仫要殺曾靜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