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劉禪和孫皓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皇帝有權(quán),幾乎什么都能做,皇帝沒錢,那就成了傀儡和擺設(shè)。但因為皇權(quán)魅力無窮大,所以又時刻被人盯著,故而,皇帝也就成了高危職業(yè),稍有不慎,便是死,即便是開國之主,或者能力很強的皇帝,也常常難免。
比如開啟齊國霸業(yè)的公子小白齊桓公,最后因為任用奸臣,落得個被禁宮中,活活餓死,尸體最后都臭了才被人發(fā)現(xiàn);至于那些亡國之君就更不用說了。
齊桓公
李煜,南唐后主,詩詞風(fēng)流一輩子,最后被迫喝下一杯毒酒;宋徽宗、宋欽宗,被擄到金國,拉到廟里,當著無數(shù)人的面,脫下衣服,披著羊皮,跪著趴著,受盡屈辱。
總之,不管出于懷疑還是必要,亡國之君通常都會死。當然,也有亡國之君,最后也能善終,比如三國時期的劉禪和孫皓,這兩人最后就沒死,這又是為何呢?
劉禪
以小編看來,大概有三個原因。
1、曹丕對漢獻帝的仁慈。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做了大魏皇帝,因為宣傳的是魏承漢統(tǒng),自然是要以仁孝來治國,既然以仁治國,皇帝自然要帶頭仁慈。
故而,曹丕封了獻帝劉協(xié)為山陽公,也沒再尋機殺害。當然,這里面還有其他原因。
司馬炎
比如當時還有很多人對大漢忠心,為了籠絡(luò)這部分人心;此外,曹丕的妹妹,也就是漢獻帝的皇后曹節(jié),對漢獻帝也是非常忠心,破口大罵曹丕都不肯把玉璽交出去。
漢獻帝有她,這輩子也算值了。
幾十年后,司馬炎也仿曹丕,逼魏元帝曹奐禪讓,晉承魏統(tǒng),也依然以仁慈為主,故而劉禪、孫皓能得以善終。
曹丕
2、收攬蜀國、吳國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盡管劉禪、孫皓投降了,但這不表示他們的臣子、臣民投降,更不代表他們打心里歸順,所以司馬炎也得做做樣子,對兩位亡國之君好一點。
這樣,起碼不會讓別人有反抗之心,否則,只怕天下不寧。
劉禪
3、劉禪、孫皓本身就不必要殺。
劉禪不并非扶不起的阿斗,但也不是什么天縱其才的圣主,當時他已經(jīng)沒了退路,故而也就沒反抗之心,活著就好,所以才留下那句“此間樂,不思蜀也”。
至于孫皓,此人是暴君,要不是陸抗那場西陵之戰(zhàn)的勝利,吳國恐怕得提前8年滅國。他原本就不得人心,殺了反而不好,不如留著,還能做給吳人看。
總而言之,劉禪和孫皓是毫無威脅的人,何必殺了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6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劉璋為什么會引狼入室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