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趙匡胤不立太子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封建社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皇帝位于整個制度的最頂端的,坐擁天下,手握殺生大權(quán)便是這種地位的真實寫照。因此,皇位的繼承總會引起很多人的爭奪。
古代有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制度更是被皇親貴族嚴格遵守。如無例外,皇位一般是傳給嫡長子。當然也有特例。
不過,宋太祖趙匡胤明明有兒子,但是卻沒有立兒子為太子,最終導致自己的弟弟登上皇位,還不讓宋太祖一脈的后人繼承皇位,導致宋太祖后人因為宗法制的原因,身份地位急劇下降。
趙匡胤
趙匡胤為何不立太子?難道他有苦衷?根據(jù)宗法制的規(guī)定,趙匡胤大兒子已死,剩存的2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中,年長的趙德昭理當繼承皇位。
但是,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趙德昭出閣(這里的“出閣”不是姑娘嫁人,而是指皇子長大了,不能在留在皇宮里居住,皇帝會給讓他搬到皇宮外面去獨立生活,當然會給他安排工作。),按往常規(guī)矩來說,皇子一旦出閣就需要封王。但趙匡胤卻以兒子年幼為由,并沒有將他封王,想要緩緩圖之,培養(yǎng)趙德昭。但是,趙匡胤突然去世,趙德昭沒被立為太子,也就無法得到應有的王位。
趙德昭
隨后趙光義即位,將趙德昭封為武功郡王。
趙匡胤沒有立下太子,可能跟以下三個原因有關(guān):
1、大環(huán)境的影響
五代十國是個混亂的時代。在我們看來,宋朝延續(xù)了幾百年,是個大朝。但是,在當時,無論是趙匡胤,還是朝中大臣,在他們看來,宋朝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被滅的國家。而且在當時,皇帝冊封了太子,等于立了一個自己的對手,會嚴重的削弱自己對軍隊和朝臣的控制力。
所以,趙匡胤延續(xù)了五代十國的傳統(tǒng)——不冊封太子,隱立繼承人。
如果皇帝沒有留下遺詔,突然駕崩了,總要有一個后備。這時就需要隱立一個繼承人,于是五代的君主們就發(fā)揮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形成了一個默契——封親王且統(tǒng)領首都府尹的,就是潛在的繼承人。
趙光義
比如:后周太祖郭威,以柴榮為晉王、開封府尹;后漢高祖劉知遠,以劉承訓為魏王、開封府尹。
一方面,這樣的冊封能給群臣一個明確的信號;另一方面,領了首都府尹,就掌握了首都的兵力防衛(wèi),繼位的時候也擁有更大的主動權(quán)。
故而趙匡胤按照舊例,按照杜太后的“金匱之盟”,先是兄弟相傳,然后再傳給下一代。也就是沿著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三兄弟傳下去,到趙廷美之后再回傳給趙德昭。
于是,趙匡胤就任命弟弟趙光義為晉王、開封府尹。而趙光義繼位之后,則任命趙廷美為齊王、開封府尹。趙光義的做法,至少說明一點,在一開始時,他是遵守“金匱之盟”的。
但是,隨著趙廷美貶死,趙德昭自殺,趙光義自然就不必遵守“金匱之盟”了。于是,立自己的兒子趙恒為襄王、開封府尹,而后來繼位的,正是趙恒。
趙光義
當然,趙光義也不是省油的燈,即使趙德昭不自殺,趙光義很可能也會找一個借口就把趙德昭廢了。當然,趙德昭的自殺,肯定離不開趙光義的參與。
2、統(tǒng)治初期的朝政不穩(wěn)
趙匡胤黃袍加身時,幾個兒子都沒成年,自然不能委以重任。而且,趙匡胤在位期間,宋朝以外尚有后漢、南唐之類的政權(quán)存在,嚴重威脅北宋的統(tǒng)治?!爸幽绺浮保绻屇贻p的趙德昭繼位,能不能服眾暫且不說,守不守得住大宋的江山,才是趙匡胤最大的考量。
更何況,趙光義做了皇帝后,雖然滅了北漢,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但是兩次攻遼,都以失敗告終,無法收回“燕云十六關(guān)”,導致日后戰(zhàn)爭的失利。
趙光義
連趙光義都無法做到的事,你認為趙德昭能做得更好?
再加上杜太后臨終時,對趙匡胤說:“如果后周是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綱啊!”
趙匡胤仔細一想,老太后說的有道理。于是叫宰相趙普當面寫成誓詞,封存于金匱里,這就是所謂的“ 金匱之盟”。它也是趙光義“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據(jù)。
3、趙光義能力太強
趙匡胤之所以能建立北宋,最大的功臣,除了趙普,就是趙光義。因此,趙光義很受趙匡胤的重視。
再說了,五代十國是個綱紀廢弛的時代,君臣大義不是主流思想,兵強馬壯者為帝之才是正理。在當時,皇帝一紙詔命,立個太子坐穩(wěn)東宮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只有一個年富力強,軍功顯赫,黨羽勢力強大的繼承人,才有能力坐穩(wěn)位置。不巧,趙光義完美符合這個形象。
趙光義
再說,趙匡胤非要傳位給趙德昭,趙德昭和趙光義之間肯定會有所沖突,誰更能得到群臣支持呢?當然是趙光義,群臣百官哪個不是老狐貍?哪個不會見風使舵?趙德昭出閣卻不被封王,趙光義被封為為晉王、開封府尹。只要是個明眼人,就能看出貓膩。趙德昭拿什么和趙光義爭?
如果趙匡胤多活個10年,一步步削弱趙光義的勢力,加強趙德昭的影響力,說不定群臣的態(tài)度會隨之改變,只可惜趙匡胤死得離奇,死得過早,趙光義沒了限制,就露出本來面目,繼承皇位。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趙光義之心,百官皆知。出現(xiàn)“燭影斧聲”的野史就是對他最好的懷疑了。況且,要是趙匡胤早立太子,他去時候,群臣強行把趙德昭推上皇位,趙光義定不會服氣,可能“奉天靖難”會提前個幾百年發(fā)生。
趙光義
因此,在強敵伺環(huán),朝局未穩(wěn)的背景下,趙匡胤為了大宋江山,也不敢輕易下決斷。
結(jié)語
趙德昭自殺,趙德芳病死,趙光義沒有了潛在的對手,可以放心將自己的后代立為大宋的繼承人了。
就這樣,趙匡胤心心念念奪來的皇位便宜了趙光義一脈,而自己一脈的衰敗也是在所難免的,直到南宋時期,趙構(gòu)因為沒有子嗣,經(jīng)過多方面的考慮,才選擇把皇位還給宋太祖一脈。
趙光義
假如趙匡胤多活個10年,趙光義還有機會奪得皇位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7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