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漢朝和西羌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中,漢朝自建立起便一直與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發(fā)生過大大小小的沖突,很多位皇帝在位期間也與匈奴發(fā)生過多次戰(zhàn)爭,而西羌,似乎沒有與漢朝有過什么矛盾,史料中也沒有記載發(fā)生過什么戰(zhàn)爭,可以稱得上是和平共處,但是在漢宣帝在位時,卻突然對西羌發(fā)動了戰(zhàn)爭,這是為什么呢?
西羌指的是位于中國西部的游牧民族,按照《國語》中的記載,西羌人是周人的近親。與華夏民族的成立比較相似,西羌也是有不同的民族融合演化而成的一個比較松散的多民族共同體,羌人起源于中國黃河中上游區(qū)域,在周朝和春秋時期開始發(fā)展壯大,而后廣泛分布于今中國山東、河南河北一帶以及陜西、山西、甘肅、內(nèi)蒙古等地,大部分的西羌部落從事畜牧業(yè),也有少部分從事農(nóng)耕。
從漢朝建立伊始,西羌也或多或少參與過匈奴人侵略漢朝的軍事行動。只不過當時西羌還是由大大小小的部落組成,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凝聚力,和匈奴人的入侵相比只能是小打小鬧,因此漢王朝對西羌采取的策略是多加安撫,以保雙平安。甚至在西漢初年,漢朝還和羌人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期”,其聯(lián)合西羌中的燒當羌一起擊敗了先零羌。此時漢朝和羌人成為了名義上的盟友。
然而燒當羌趁著西漢全力防御匈奴人時,不斷兼并各個小部落,最終成為西羌霸主,和匈奴從兩個方向對漢朝呈現(xiàn)夾擊之勢。但是此時西羌還是與漢朝和平相處,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沖突,一方面是漢武帝時漢朝強大的軍事力量令羌人不敢輕舉妄動,另一方面,燒當羌還是需要借助漢朝這個名義上的盟友來震懾其他部落。
漢朝和羌人真正分裂是從漢武帝徹底擊垮匈奴開始。當時,為了占據(jù)更多的邊境土地,漢武帝下令人口大量西遷涼州。隨著涼州漢人數(shù)量快速膨脹,當?shù)厍既送林纳羁臻g遭到了擠壓,這就引起了羌人的極大不滿。
另外,燒當羌的勢力進一步鞏固,國內(nèi)基礎穩(wěn)固,自然要把目光轉向外面。在漢武帝晚期,西羌和漢王朝已經(jīng)開始有了武裝沖突,漢武帝也幾次派遣軍隊,但基本都是無功而返,這更加助長了西羌的氣焰。
漢宣帝即位初期,由于需要面對掌權外戚霍家,自己的根基還并不牢靠,因此對西羌采用了安撫的態(tài)度,派遣義渠安國以光祿大夫的官職出使羌族,但是此時羌人已經(jīng)做好了戰(zhàn)爭的準備,并計劃與匈奴人聯(lián)合,準備趁著漢宣帝即位初期大舉進攻漢朝,因此在義渠安國面前羌人開始變得傲慢無禮,毫不掩飾自己的意圖,義渠安國回到長安立刻向漢宣帝稟報了此事。
此后沒過多久,在群臣的諫言下,漢宣帝又一次派義渠安國出使西羌。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探查一下羌人的虛實,希望能以外交的手段解決這次危機,是的西羌不能很好地進行聯(lián)合。但是義渠安由于之前受辱對于羌人懷恨在心,因此不分青紅皂白把來會的三十余名羌人首領全部斬殺,而后又趁羌人不備,發(fā)兵攻打部落,不分老幼婦孺殺害了將近一千人。這使得那些已經(jīng)歸順朝廷或者騎墻不定的羌人部族,紛紛站到了與漢朝的對立面,也給了羌人以入侵的口實。
為了將功補過,義渠安國召集了附近的軍隊,帶領三千騎兵企圖把羌人叛亂扼殺。就在義渠安國等等兵即將壓境之際,遠遠地看到羌人早已設下了多重防備。無奈下,義渠安國只好帶兵退到令居,而后不得不把實情上奏了皇帝。
至此漢宣帝自覺再無和平解決羌人困擾的可能,于是,就在公元前61年的秋天,下令派老將趙充國帶兵征伐羌人。老將出馬所向披靡,幾個月后就徹底分化了羌人部落,并一舉擊敗了燒當羌部落的主力,平定了羌人之亂。
從漢宣帝對于羌人的處理來看,可謂是十分有魄力。如若不是義渠安國從中激化了矛盾,羌人之亂很可能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同時在得知叛亂后,處變不驚,迅速派出得力大將平息叛亂。要知道此時漢宣帝剛剛處理了霍家,在根基未穩(wěn)的情況下也能有如此果決的判斷足見漢宣帝也是一代英主。
從漢武帝大破匈奴打通河西走廊設立西域都護府,再至漢宣帝以武力打擊和分化瓦解相結合平定羌人成立護羌校尉,漢朝的國力與疆域也終于達到了一個巔峰,此時的漢王朝終于從初期的四面樹敵走出來,雄踞亞洲。同時漢王朝開辟的絲綢之路,一方面將中國先進的技術例如四大發(fā)明傳播到世界,同時也使得絢爛的中華文明得以為世界所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7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劉備領兵伐吳為什仫會遭慘敗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