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三巨頭”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曹丕死后,他的長子曹叡剛登基不久,孫權(quán)那邊就率先發(fā)難了,他想乘人之危,先發(fā)制人,于當年八月御駕親征,攻打魏之江夏郡。明帝連忙召集御前會議,商討對策。群臣紛紛建議發(fā)兵救援。司馬懿沒發(fā)話,他想觀察一下新天子是否有自己的見解。
明帝道:“孫吳擅長水上作戰(zhàn),現(xiàn)在卻拋棄船只改為陸地作戰(zhàn),肯定是想著出奇制勝。我們只需要固守就行了,孫權(quán)他不敢久戰(zhàn)。”司馬懿不禁暗自夸贊,明帝的這個看法正與自己的見解相同,他對年輕的天子不禁增加了許多好感??磥硖熳釉谏顚m之中埋頭讀書,并沒有讀成書呆子。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只小明帝四歲,司馬懿在感情上愿意把這個年輕人作為自己的子侄來看待,他總是難忘文帝在崇華殿托孤的那一幕,文帝渴盼的眼神他永遠忘不掉。
果然如明帝所料,孫權(quán)雖然來勢洶洶,曹魏這邊沒費多大力氣便把他擋了回去,甚至連文聘都沒出動,孫權(quán)就回去了。
曹魏御史臺的治書侍御史荀禹當時正在南方帶視察,剛好到達前線,碰上孫吳大軍來攻。治書侍御史是管監(jiān)察的,品秩六百石,經(jīng)常赴各地巡察,相當于中央朝廷派出的巡視組組長。荀禹記載不詳,至少不是潁川荀氏本家。但是,荀禹作為文官卻很有膽略,強敵突然壓境他一點也不驚慌,既沒逃跑,也沒有盲目拼命,他立即發(fā)動附近各縣軍民上千人,趁夜舉火造勢。吳軍以為魏軍早有防備,偷襲無法成功,隨后撤回。
按照文帝生前的安排,司馬懿以撫軍大將軍的身份長駐許昌,雖為托孤之臣,但由于朝廷新的人事布局尚未下達,一切仍按原先體制進行,為避免他人議論,司馬懿向明帝請示,自己是否可以回許昌駐守。明帝詔允,命司馬懿仍以撫軍大將軍的身份駐守宛城。宛城,南陽郡的郡治,是曹魏的南大門,距曹魏襄陽前線不遠。
司馬懿剛到許昌,就接到報告說孫權(quán)撤走后,吳國左將軍諸葛瑾又率兵來攻,目標是襄陽、尋陽,司馬懿趕緊上報軍情。明帝詔令很快下達,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率部增援襄陽,征東大將軍曹休率部增援尋陽。這一仗是司馬懿統(tǒng)兵以來打的第一仗,對手是孫吳老臣、蜀丞相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
司馬懿所部最初有五千人馬,以后陸續(xù)有所增加,目前直接統(tǒng)率的人馬在一萬上下,但他如今有了托孤大臣的身份,又有皇帝的詔令,所以必要時可以調(diào)度周圍的軍隊。司馬懿明白,在曹魏政壇說話靠的是實力而不是名望,而實力靠的是戰(zhàn)績。有了實力才擁有安全,有了絕對的實力,就擁有絕對的安全。
司馬懿為謹慎起見,決定輕易不調(diào)動別人的隊伍。靠著自己這一萬人馬,加上襄陽當?shù)氐氖剀?,這一仗司馬懿打得很漂亮,不僅擊潰敵人的進攻,而且斬殺敵將張霸。
尋陽那邊,曹休也將敵人擊退。這一年十二月,明帝才頒布了大家期待已久也議論紛紛的新的人事任命。根據(jù)明帝的詔令,新設太傅、大司馬二職,分別由鐘繇、曹休擔任,地位均高于三公;鐘繇空出的太尉一職,由華歆擔任;華歆空出的司徒一職,由王朗擔任;王朗空出的司空一職,由陳群擔任;任命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
新的人事布局不涉及曹真,曹真仍為大將軍。如果按照這份名單,僅從地位上來看,鐘繇、曹休排前兩位,以下依次是曹真、華歆、王朗、陳群、司馬懿。司馬懿在這份名單里排名第七位,這是曹魏帝國新的權(quán)力核心。
從排位上看,司馬懿作為四位托孤大臣之一如今排到了第七位,影響力似乎有點下降。但從實力上看,司馬懿還是滿意的,因為驃騎大將軍在軍中的地位僅次于大將軍,意味著如今他的地位超過了張郃、朱靈等人,成為軍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重臣。一直處于休養(yǎng)狀態(tài)的曹洪,被明帝拜為后將軍,名義上也在司馬懿之下。
更為重要的是,驃騎大將軍按慣例可以開府,也就是擁有自己的辦事機構(gòu),相關(guān)人事安排可以自行決定,這就為名正言順地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提供了條件。三國時期各國內(nèi)部多實行類似于世襲的兵制,一名將軍所帶之兵通常情況下會一直跟隨他,直到其死后手下的人馬才會重新被整編,司馬懿利用擔任撫軍大將軍、驃騎大將軍的機會可以迅速建立自己的隊伍。張遼、徐晃、曹仁等生前掌有重兵,司馬懿新建隊伍中很多都來自于他們的舊部,以后長期追隨司馬懿的部將牛金等人就是在此前后轉(zhuǎn)到司馬懿麾下的。
除此之外,明帝還下詔,命司馬懿“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這一項任命很厲害,也很實惠,也可以說它徹底鞏固了司馬懿在軍中的地位。“督某州諸軍事”是文帝的首創(chuàng)。其時,“曹統(tǒng)區(qū)”面積很大,防務極為繁重,東面青、徐、揚、荊各州與孫吳毗鄰,西面雍、涼二州和蜀漢交界,北面的幽州、冀州還要防御烏桓、鮮卑。對于各地的軍務,除朝廷統(tǒng)一調(diào)度指揮外需要派重臣駐守于一州或二州,統(tǒng)轄和指揮本轄區(qū)內(nèi)的各種軍隊,也就是所謂的“都督”,類似于大軍區(qū)司令。
成為定例后,這些“都督諸州軍事”便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戰(zhàn)區(qū),而以西線、中線和東線這三個戰(zhàn)區(qū)最為重要。自文帝至明帝時期,曹真和曹休通常一個在西線,一個在東線,一個對蜀漢,一個對孫吳,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格局。而中線戰(zhàn)區(qū)一直以來沒有固定人選,司馬懿“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的任命,正式明確了他作為中線戰(zhàn)區(qū)總指揮的地位,治下不僅有荊州,還包括曹魏最重要的經(jīng)濟區(qū)豫州,使司馬懿成為與曹真、曹休并駕齊驅(qū)的軍中“三巨頭”之一。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記載得最多的一個時期。在那一段時間里,人民過著悲慘的日子。而在這個時候,四面八方的英雄們也都紛紛站了起來。一名元末明前期的文學家,以史料為依據(jù),對三國時代所發(fā)生的各種事情進行了詳細的描寫。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三國時代的一些歷史人物與事件。
回憶三國時期,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諸葛亮,劉備,曹操。他們的所作所為,開創(chuàng)了后人的思路。一個好的隊伍,沒有一個好的謀士是必不可少的。謀士在隊伍中扮演著非常關(guān)鍵的角色,也是隊伍中的次要角色。三國時代,智者無數(shù),其中最強的就是郭嘉,諸葛亮,還有司馬懿。排名前三的是司馬懿,第二是諸葛亮,第三是郭嘉。
首先,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因一次意外得到曹操的青睞,成為了魏的一員。此人足智多謀,才華橫溢,博學多才,有一顆憂國之心。他的一生,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統(tǒng)天下。就算是諸葛亮,也不是他的對手。關(guān)于他的看法,眾說紛紜,比如唐代唐太宗就說他是個難得的人才。
其次為諸葛亮,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當初劉備就聽說過,這個人是個不可多得的天才,三番五次的想要招攬他。諸葛亮沒有辜負人們的期望,劉備在他的協(xié)助下,創(chuàng)建了蜀漢。一提到他,他就想起了很多以多打少的戰(zhàn)斗,比如赤壁大戰(zhàn),比如先王托付孤兒等等。他為蜀而獻身,是我們的楷模。
郭嘉曾經(jīng)是袁紹的部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被曹操看中,來到了魏國,在那里,他大展身手,屢戰(zhàn)屢敗,得到了曹操的信任。但就是這么一個出色的人,在三十八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或許正應了一句老生常談:“老天嫉妒人才。”我在史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智計百出,天下無雙’。
光是三國時代,就有如此多的天才,可想而知,中國的歷史上,有多少天才,中國,就是最好的,也是我們的自豪。
翻開古代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奇特之處,即:任何成大事者,都是陰謀家。如果一味的光明正大,那么遲早會被淘汰。關(guān)于這一點,最典型的案例是:項羽和劉邦爭鋒,項羽一直光明磊落,最終卻身敗名裂。
眾所周知,一本《三國演義》,講述了無數(shù)陰謀詭計,讓人眼界大開,雖說有演義的成分,但很多也是有歷史依據(jù)的。那么,在三國亂世中,有哪些城府比較深的人物呢?本文所精選的4個人,有兩個特點:(1)算是家喻戶曉的名人,(2)陰謀之后的效果很顯著。
第四,曹操 關(guān)于曹操是陰謀家,最典型的有三點,(1)挾天子以令諸侯,(2)官渡之戰(zhàn)后,燒掉袁紹受到的所以書信,因為很多是曹操手下寫的“投降書”,(3)堅決不稱帝!
對于前兩點,有人認為,這是一個“陽謀”!但客觀的說,就看從什么角度看了:(1)從整體上看是陽謀,(2)但從具體操作上看,卻有陰謀的手法和考慮!
至于曹操一生不稱帝,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曹操是漢臣”,講究從一而終。但事實并非如此,主要因為稱帝的風險太大,阻力太多,所以曹操才稱王但不稱帝!更為重要的是,曹操安排了他兒子曹丕稱帝!
第三,譙周
譙周(qiáo)是蜀國官員,為什么家喻戶曉呢?這和他的陰謀論有關(guān)。因為他出賣了蜀漢,最后獲得了榮華富貴,成為蜀地第一大家族!263年,魏國三路伐蜀,譙周因勸劉禪投降,被封為陽城亭侯!
這個人很聰明,有兩個特點,(1)將自己打扮成反對派,他一直反對北伐,結(jié)果反而一直升官,影響力越來越大,(2)他反對的理由是“利用懂天文的特長裝神棍瞎忽悠”,借上天反對,皇帝也不好治他罪!
后來,譙周在蜀國影響力越來越大,到了可以左右朝政地步。當鄧艾兵臨城下之際,魏國和譙周有沒有聯(lián)系,現(xiàn)在不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譙周因勸說有功,得到魏國的大肆封賞,譙家也隨之發(fā)達了!
第二,司馬懿
如果說司馬懿不是陰謀家,估計99%的人都不答應。從進入曹營開始,一直到他死去,司馬懿可謂一生都在耍陰謀。當然,他陰謀的戰(zhàn)果很顯著:三家歸晉!
司馬懿陰謀重點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1)表現(xiàn)出才華,這樣才能步步高升,皇帝也缺不了他,(2)隱忍隱忍再隱忍,(3)演技高,曹睿臨死前對他的考驗,司馬懿寫了一首詩,表達“田園生活”的向往之后,曹睿放心了!
正因為如此,后來司馬懿才能一舉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在這一場政變中,司馬懿答應放過曹爽,但等抓到曹爽之后,卻依然將之和曹氏眾多宗室一一除掉等等,都說明了司馬懿是一個大陰謀家!
第一,劉備 三國亂世中,劉備對人心算計的功夫,簡直到了巔峰造極之地步。最典型的就是:劉備對曹操說了一句話,“想一想丁原和董卓的下場如何”,于是本來準備接受呂布投降的曹操,就將呂布給殺了!
在崛起的過程中,劉備還有一個特點,即:劉備經(jīng)常投靠別人,但每一投靠別人一次,就會坑別人一次。劉備投奔過曹操、劉璋等人,哪一個沒被他坑過?所以,呂布死前才大罵:大耳賊最不可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7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