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諸葛靚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諸葛三君,功名鼎盛,彪炳人寰”,這是近代國學(xué)大師余嘉錫的著作《世說新語箋疏》中的一句話,極言三國時代諸葛家族之興盛。“諸葛三君”,是指三國時代的三位名臣,蜀漢的諸葛亮,吳國的諸葛瑾,魏國的諸葛誕。
此三人都出身于山東世家大族瑯琊諸葛氏。在漢末三國時期,諸葛家族人才輩出,在魏蜀吳三國建功立業(yè),縱橫捭闔,對三國歷史走向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諸葛亮位至蜀漢丞相,封爵武鄉(xiāng)侯,執(zhí)掌蜀國軍政大權(quán)。諸葛瑾擔(dān)任大將軍、豫州牧,封爵宛陵侯,深得孫權(quán)器重。諸葛誕擔(dān)任魏國御史中丞、尚書、征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封爵高平候。
但在三國時代的歷史變遷中,三人的人生命運卻有天壤之別。蜀國后期人才凋零,諸葛亮獨撐危局,心力交瘁,積勞成疾,在北伐前線病故,壯志未酬身先死。吳國諸葛瑾的結(jié)局最好,富貴一生,深得君王寵信,平安終老。
但魏國的諸葛誕卻下場極為凄涼。諸葛誕在任期間,正好趕上了司馬家族篡奪魏國大權(quán)的動蕩時期。諸葛誕深受儒家忠君理念影響,對司馬昭的謀朝篡位大逆不道之舉非常憤怒,于公元257年在淮南壽春舉兵造反??上У氖且驗閷嵙ο嗖顟沂?,諸葛誕最終以失敗告終,被司馬昭的部下斬殺。
“諸葛三君”的后代的命運卻極為多舛。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貌似并未遺傳太多父親的優(yōu)秀基因,表現(xiàn)出的軍政才能都極為一般。公元263年的魏國伐蜀之戰(zhàn)中,諸葛瞻奉命帶兵抵御魏將鄧艾。但諸葛瞻卻在依托本土作戰(zhàn)、占盡優(yōu)勢的前提下,被鄧艾一擊即潰,全軍覆沒,他本人也死在亂軍中。
諸葛瑾之子諸葛恪,很早就以聰慧機敏聞名一時,深得孫權(quán)和孫亮器重,擔(dān)任吳國太傅、大將軍、丞相,權(quán)傾一時。但吳國后期,朝中爭權(quán)奪利斗爭激烈,諸葛恪與另一個權(quán)臣孫峻產(chǎn)生尖銳矛盾。在一次宮廷宴會中,諸葛恪被當場刺殺。
“諸葛三君”中,要數(shù)諸葛誕的后人最為幸運。諸葛誕之子名叫諸葛靚,少年時就以品行賢良、滿腹學(xué)識著稱。他父親諸葛誕發(fā)動壽春之叛,遭到司馬昭大軍圍攻,情勢危急。諸葛靚受命于危難之際,前去東吳懇請東吳方面出兵相救,東吳有感于他的誠意,出兵援助諸葛誕,諸葛靚也留在東吳充當人質(zhì)。
諸葛誕失敗后,諸葛靚無家可歸,就此在東吳入仕,被授予右將軍之職,并一步步晉升到大司馬。他不忘國仇家恨,多次帶兵與司馬家族建立的西晉交戰(zhàn),是吳國后期的重要將領(lǐng)。
天紀三年(279年)冬,晉武帝司馬炎調(diào)集重兵,大舉南下攻擊東吳,吳國也來到了最后時刻。諸葛靚跟隨吳國丞相張悌帶兵渡江北上,進攻揚州,遭到晉軍重兵反擊,全軍覆沒,諸葛靚僥幸在亂軍中保住性命,但此時吳國已經(jīng)滅亡,三國至此結(jié)束,他再次無家可歸,于是跑到他姐姐家里躲起來。
他姐姐早年嫁給了司馬懿之子司馬伷,而此時司馬伷官封瑯琊武王,在西晉位高權(quán)重,故此諸葛靚跑到此處避難。晉武帝司馬炎一來覺得諸葛靚是皇叔司馬伷的妻弟,二來也很欣賞諸葛靚的才氣,很想請他出山為自己效力。
司馬炎親自來到叔叔司馬伷家,再三要求把諸葛靚請出來相見。諸葛靚死不肯露面,甚至躲到茅廁中。后來被逼無奈,只得出來拜見司馬炎。司馬炎再三好言撫慰,請他出來做官,都被他當場拒絕。司馬炎回去后,下發(fā)一道圣旨,任命諸葛靚為侍中,諸葛靚牢記與司馬昭的殺父之仇,堅辭不受,“固辭不拜,歸于鄉(xiāng)里”,寧愿回到老家種地,也不肯給司馬家族效力,堪稱諸葛家族最有氣節(jié)之人。
諸葛瑾(174-241):字子瑜,瑯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人。諸葛亮之兄。三國時期吳將
諸葛恪(203-253):字元遜,瑯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人。諸葛瑾之子。三國時期吳國大臣
諸葛融:生卒年不詳。字叔長,諸葛瑾幼子。瑾死后,承襲父親的爵位。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瑯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人。三國時蜀國著名的政治家,官居丞相。益州牧
諸葛均,諸葛亮之弟。自幼和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來到荊州,叔父死后,與諸葛亮隱居隆中。公元207年,諸葛亮出山后,諸葛均仍在隆中。后為蜀國長水校尉。
諸葛瞻(226-263):字思遠,瑯邪陽都(今山東臨沂)人。諸葛亮之子,三國蜀漢大臣
諸葛玄:一、字胤誼,是三國時期徐州太守劉表的手下。諸葛亮的叔父
諸葛亮的二兒子也叫諸葛玄
諸葛誕(?-258):字公休,瑯邪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人。三國時期魏臣。后起兵反叛并投降吳國,最總被司馬昭殺死
諸葛恢(265-326):字道明,晉代瑯邪陽都(今山東省沂南)人。曾任安東將軍司馬睿(即后來的晉元帝)屬下的從事中郎,后官至尚書右仆射。
召丞相濮陽興入宮中,令太子孫出拜。吳主把興臂、手指而卒。興出,與群
臣商議,欲立太子孫為君。左典軍萬彧曰:“幼不能專政,不若取烏程侯孫
皓立之。”左將軍張布亦曰:“皓才識明斷,堪為帝王?!必┫噱ш柵d不能決,
入奏朱太后。太后曰:“吾寡婦人耳,安知社稷之事?卿等斟酌立之可也?!迸d
遂迎皓為君。
皓字元宗,大帝孫權(quán)太子孫和之子也。當年七月,即皇帝位,改元為元興元
年,封太子孫為豫章王,追謚父和為文皇帝,尊母何氏為太后,加丁奉為右大
司馬。次年改為甘露元年。皓兇暴日甚,酷溺酒色,寵幸中常侍岑昏。濮陽興、
張布諫之,皓怒,斬二人,滅其三族。由是廷臣緘口,不敢再諫。又改寶鼎元年,
以陸凱、萬彧為左右丞相。時皓居武昌,揚州百姓氵斥流供給,甚苦之;又奢侈
無度,公私匱乏。陸凱上疏諫曰:
“今無災(zāi)而民命盡,無為而國財空,臣竊痛之。昔漢室既衰,三家鼎立;今
曹、劉失道,皆為晉有:此目前之明驗也。臣愚但為陛下惜國家耳。武昌土地險
瘠,非王者之都。且童謠云: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yè)死,不止武昌
居!此足明民心與天意也。今國無一年之蓄,有露根之漸;官吏為苛擾,莫之或
恤。大帝時,后宮女不滿百;景帝以來,乃有千數(shù):此耗財之甚者也。又左右皆
非其人,群黨相挾,害忠隱賢,此皆蠹政病民者也。愿陛下省百役,罷苛擾,簡
出宮女,清選百官,則天悅民附而國安矣?!?br>疏奏,皓不悅。又大興土木,作昭明宮,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又召術(shù)士尚
廣,令筮蓍問取天下之事。尚對曰:“陛下筮得吉兆:庚子歲,青蓋當入洛陽。”
皓大喜,謂中書丞華核曰:“先帝納卿之言,分頭命將,沿江一帶,屯數(shù)百營,
命老將丁奉總之。朕欲兼并漢土,以為蜀主復(fù)仇,當取何地為先?”核諫曰:
“今成都不守,社稷傾崩,司馬炎必有吞吳之心。陛下宜修德以安吳民,乃為上
計。若強動兵甲,正猶披麻救火,必致自焚也。愿陛下察之?!别┐笈唬骸半?br>欲乘時恢復(fù)舊業(yè),汝出此不利之言!若不看汝舊臣之面,斬首號令!”叱武士推
出殿門。華核出朝嘆曰:“可惜錦繡江山,不久屬于他人矣!”遂隱居不出。于
是皓令鎮(zhèn)東將軍陸抗部兵屯江口,以圖襄陽。
早有消息報入洛陽,近臣奏知晉主司馬炎。晉主聞陸抗寇襄陽,與眾官商議。
賈充出班奏曰:“臣聞吳國孫皓,不修德政,專行無道。陛下可詔都督羊祜率兵
拒之,俟其國中有變,乘勢攻取,東吳反掌可得也?!毖状笙玻唇翟t遣使到襄
陽,宣諭羊祜。祜奉詔,整點軍馬,預(yù)備迎敵。自是羊祜鎮(zhèn)守襄陽,甚得軍民之
心。吳人有降而欲去者,皆聽之。減戍邏之卒,用以墾田八百余頃。其初到時,
軍無百日之糧;及至末年,軍中有十年之積。祜在軍,嘗著輕裘,系寬帶,不披
鎧甲,帳前侍衛(wèi)者不過十余人。一日,部將入帳稟祜曰:“哨馬來報:吳兵皆懈
怠。可乘其無備而襲之,必獲大勝?!膘镄υ唬骸叭瓯娙诵∮U陸抗耶?此人足智
多謀,日前吳主命之攻拔西陵,斬了步闡及其將士數(shù)十人,吾救之無及。此人為
將,我等只可自守;候其內(nèi)有變,方可圖取。若不審時勢而輕進,此取敗之道也?!?br>眾將服其論,只自守疆界而已。
一日,羊祜引諸將打獵,正值陸抗亦出獵。羊祜下令:“我軍不許過界?!?br>眾將得令,止于晉地打圍,不犯吳境。陸抗望見,嘆曰:“羊?qū)④娪屑o律,不可
犯也。”日晚各退。祜歸至軍中,察問所得禽獸,被吳人先射傷者皆送還。吳人
皆悅,來報陸抗??拐賮砣巳?,問曰:“汝主帥能飲酒否?”來人答曰:“必得
佳釀,則飲之?!笨剐υ唬骸拔嵊卸肪?,藏之久矣。今付與汝持去,拜上都督:
此酒陸某親釀自飲者,特奉一勺,以表昨日出獵之情。”來人領(lǐng)諾,攜酒而去。
左右問抗曰:“將軍以酒與彼,有何主意?”抗曰:“彼既施德于我,我豈得無
以酬之?”眾皆愕然。
卻說來人回見羊祜,以抗所問并奉酒事,一一陳告。祜笑曰:“彼亦知吾能
飲乎!”遂命開壺取飲。部將陳元曰:“其中恐有奸詐,都督且宜慢飲?!膘镄?br>曰:“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竟傾壺飲之。自是使人通問,常相往來。一
日,抗遣人候祜。祜問曰:“陸將軍安否?”來人曰:“主帥臥病數(shù)日未出?!?br>祜曰:“料彼之病,與我相同。吾已合成熟藥在此,可送與服之。”來人持藥回
見抗。眾將曰:“羊祜乃是吾敵也,此藥必非良藥?!笨乖唬骸柏M有酖人羊叔
子哉!汝眾人勿疑。”遂服之。次日病愈,眾將皆拜賀??乖唬骸氨藢R缘?,我
專以暴,是彼將不戰(zhàn)而服我也。今宜各保疆界而已,無求細利?!北妼㈩I(lǐng)命。
忽報吳主遣使來到,抗接入問之。使曰:“天子傳諭將軍:作急進兵,勿使
晉人先入。”抗曰:“汝先回,吾隨有疏章上奏?!笔谷宿o去,抗即草疏遣人赍
到建業(yè)。近臣呈上,皓拆觀其疏,疏中備言晉未可伐之狀,且勸吳主修德慎罰,
以安內(nèi)為念,不當以黷武為事。吳主覽畢,大怒曰:“朕聞抗在邊境與敵人相通,
今果然矣!”遂遣使罷其兵權(quán),降為司馬,卻令左將軍孫翼代領(lǐng)其軍。群臣皆不
敢諫。吳主皓自改元建衡,至鳳凰元年,恣意妄為,窮兵屯戍,上下無不嗟怨。
丞相萬彧、將軍留平、大司農(nóng)樓玄三人見皓無道,直言苦諫,皆被所殺。前后十
余年,殺忠臣四十余人。皓出入常帶鐵騎五萬。群臣恐怖,莫敢奈何。
卻說羊祜聞陸抗罷兵,孫皓失德,見吳有可乘之機,乃作表遣人往洛陽請伐
吳。其略曰:
“夫期運雖天所授,而功業(yè)必因人而成。今江淮之險,不如劍閣;孫皓之暴,
過于劉禪;吳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晉兵力,盛于往時:不于此際平一四海,
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于征戍,經(jīng)歷盛衰,不可長久也。”
司馬炎觀表,大喜,便令興師。賈充、荀勖、馮紞三人,力言不可,炎因此
不行。祜聞上不允其請,嘆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天與不取,豈不
大可惜哉!”至咸寧四年,羊祜入朝,奏辭歸鄉(xiāng)養(yǎng)病。炎問曰:“卿有何安邦之
策,以教寡人?”祜曰:“孫皓暴虐已甚,于今可不戰(zhàn)而克。若皓不幸而歿,更
立賢君,則吳非陛下所能得也?!毖状笪蛟唬骸扒浣癖闾岜ィ艉??”祜曰:
“臣年老多病,不堪當此任。陛下另選智勇之士,可也?!彼燹o炎而歸。是年十
一月,羊祜病危,司馬炎車駕親臨其家問安。炎至臥榻前,祜下淚曰:“臣萬死
不能報陛下也!”炎亦泣曰:“朕深恨不能用卿伐吳之策。今日誰可繼卿之志?”
祜含淚而言曰:“臣死矣,不敢不盡愚誠:右將軍杜預(yù)可任;若伐吳,須當用之?!?br>炎曰:“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祜
曰:“拜官公朝,謝恩私門,臣所不取也?!毖杂櫠?。炎大哭回宮,敕贈太傅、
巨平侯。南州百姓聞羊祜死,罷市而哭。江南守邊將士,亦皆哭泣。襄陽人思祜
存日,常游于峴山,遂建廟立碑,四時祭之。往來人見其碑文者,無不流涕,故
名為“墮淚碑”。后人有詩嘆曰:
“曉日登臨感晉臣,古碑零落峴山春。松間殘露頻頻滴,疑是當年墮淚人。”
晉主以羊祜之言,拜杜預(yù)為鎮(zhèn)南大將軍都督荊州事。杜預(yù)為人,老成練達,
好學(xué)不倦,最喜讀左丘明《春秋傳》,坐臥常自攜,每出入必使人持《左傳》于
馬前,時人謂之“左傳癖”。及奉晉主之命,在襄陽撫民養(yǎng)兵,準備伐吳。
此時吳國丁奉、陸抗皆死,吳主皓每宴群臣,皆令沉醉;又置黃門郎十人為
糾彈官。宴罷之后,各奏過失,有犯者或剝其面,或鑿其眼。由是國人大懼。晉
益州刺史王浚上疏請伐吳。其疏曰:
“孫皓荒淫兇逆,宜速征伐。若一旦皓死,更立賢主,則強敵也;臣造船七
年,日有朽敗;臣年七十,死亡無日:三者一乖,則難圖矣。愿陛下無失事機。”
晉主覽疏,遂與群臣議曰:“王公之論,與羊都督暗合。朕意決矣?!笔讨?br>王渾奏曰:“臣聞孫皓欲北上,軍伍已皆整備,聲勢正盛,難與爭鋒。更遲一年
以待其疲,方可成功?!睍x主依其奏,乃降詔止兵莫動,退入后宮,與秘書丞張
華圍棋消遣。近臣奏邊庭有表到。晉主開視之,乃杜預(yù)表也。表略云:
“往者,羊祜不博謀于朝臣,而密與陛下計,故令朝臣多異同之議。凡事當
以利害相校,度此舉之利,十有八九,而其害止于無功耳。自秋以來,討賊之形
頗露;今若中止,孫皓恐怖,徙都武昌,完修江南諸城,遷其居民,城不可攻,
野無所掠,則明年之計亦無及矣?!?br>晉主覽表才罷,張華突然而起,推卻棋枰,斂手奏曰:“陛下圣武,國富民
強;吳主淫虐,民憂國敝。今若討之,可不勞而定。愿勿以為疑?!睍x主曰:
“卿言洞見利害,朕復(fù)何疑?!奔闯錾?,命鎮(zhèn)南大將軍杜預(yù)為大都督,引兵十
萬出江陵;鎮(zhèn)東大將軍瑯琊王司馬伷出涂中;安東大將軍王渾出橫江;建威將軍
王戎出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各引兵五萬,皆聽預(yù)調(diào)用。又遣龍驤將軍王
浚、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水陸兵二十余萬,戰(zhàn)船數(shù)萬艘。又令冠軍將軍楊
濟出屯襄陽,節(jié)制諸路人馬。
早有消息報入東吳。吳主皓大驚,急召丞相張悌、司徒何植、司空滕循,計
議退兵之策。悌奏曰:“可令車騎將軍伍延為都督,進兵江陵,迎敵杜預(yù);驃騎
將軍孫歆進兵拒夏口等處軍馬。臣敢為軍師,領(lǐng)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引
兵十萬,出兵牛渚,接應(yīng)諸路軍馬。”皓從之,遂令張悌引兵去了。皓退入后宮,
不安憂色。幸臣中常侍岑昏問其故。皓曰:“晉兵大至,諸路已有兵迎之;爭奈
王浚率兵數(shù)萬,戰(zhàn)船齊備,順流而下,其鋒甚銳:朕因此憂也?!被柙唬骸俺加?br>一計,令王浚之丹,皆為齏粉矣。”皓大喜,遂問其計。岑昏奏曰:“江南多鐵,
可打連環(huán)索百余條,長數(shù)百丈,每環(huán)重二三十斤,于沿江緊要去處橫截之。再造
鐵錐數(shù)萬,長丈余,置于水中。若晉船乘風(fēng)而來,逢錐則破,豈能渡江也?”皓
大喜,傳令撥匠工于江邊連夜造成鐵索、鐵錐,設(shè)立停當。
卻說晉都督杜預(yù),兵出江陵,令牙將周旨:引水手八百人,乘小舟暗渡長江,
夜襲樂鄉(xiāng),多立旌旗于山林之處,日則放炮擂鼓,夜則各處舉火。旨領(lǐng)命,引眾
渡江,伏于巴山。次日,杜預(yù)領(lǐng)大軍水陸并進。前哨報道:吳主遣伍延出陸路,
陸景出水路,孫歆為先鋒:三路來迎?!倍蓬A(yù)引兵前進,孫歆船早到。兩兵初交,
杜預(yù)便退。歆引兵上岸,迤邐追時,不到二十里,一聲炮響,四面晉兵大至。吳
兵急回,杜預(yù)乘勢掩殺,吳兵死者不計其數(shù)。孫歆奔到城邊,周旨八百軍混雜于
中,就城上舉火。歆大驚曰:“北來諸軍乃飛渡江也?”急欲退時,被周旨大喝
一聲,斬于馬下。陸景在船上,望見江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風(fēng)飄出一面大旗,
上書:“晉鎮(zhèn)南大將軍杜預(yù)”。陸景大驚,欲上岸逃命,被晉將張尚馬到斬之。
伍延見各軍皆敗,乃棄城走,被伏兵捉住,縛見杜預(yù)。預(yù)曰:“留之無用!”叱
令武士斬之。遂得江陵。于是沅、湘一帶,直抵廣州諸郡,守令皆望風(fēng)赍印而降。
預(yù)令人持節(jié)安撫,秋毫無犯。遂進兵攻武昌,武昌亦降,杜預(yù)軍威大振,遂大會
諸將,共議取建業(yè)之策。胡奮曰:“百年之寇,未可盡服。方今春水泛漲,難以
久住??少箒泶海鼮榇笈e?!鳖A(yù)曰:“昔樂毅濟西一戰(zhàn)而并強齊;今兵威大振,
如破竹之勢,數(shù)節(jié)之后,皆迎刃而解,無復(fù)有著手處也。”遂馳檄約會諸將,一
齊進兵,攻取建業(yè)。
時龍驤將軍王浚率水兵順流而下。前哨報說:“吳人造鐵索,沿江橫截;又
以鐵錐置于水中為準備?!笨4笮?,遂造大筏數(shù)十方,上縛草為人,披甲執(zhí)杖,
立于周圍,順水放下。吳兵見之,以為活人,望風(fēng)先走。暗錐著筏,盡提而去。
又于筏上作大炬,長十余丈,大十余圍,以麻油灌之,但遇鐵索,燃炬燒之,須
臾皆斷。兩路從大江而來。所到之處,無不克勝。
卻說東吳丞相張悌,令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來迎晉兵?,撝^靚曰:
“上流諸軍不作提防,吾料晉軍必至此,宜盡力以敵之。若幸得勝,江南自安。
今渡江與戰(zhàn),不幸而敗,則大事去矣?!膘n曰:“公言是也?!毖晕串?,人報晉
兵順流而下,勢不可當。二人大驚,慌來見張悌商議。靚謂悌曰:“東吳危矣,
何不遁去?”悌垂泣曰:“吳之將亡,賢愚共知;今若君臣皆降,無一人死于國
難,不亦辱乎!”諸葛靚亦垂泣而去。張悌與沈瑩揮兵抵敵,晉兵一齊圍之。周
旨首先殺入?yún)菭I。張悌獨奮力搏戰(zhàn),死于亂軍之中。沈瑩被周旨所殺。吳兵四散
敗走。后人有詩贊張悌曰:
“杜預(yù)”巴山見大旗,江東張悌死忠時。已拚王氣南中盡,不忍偷生負所知。
卻說晉兵克了牛渚,深入?yún)蔷?。王浚遣人馳報捷音,晉主炎聞知大喜。賈充
奏曰:“吾兵久勞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軍還,再作后圖?!睆埲A曰:
“今大兵已入其巢,吳人膽落,不出一月,孫皓必擒矣。若輕召還,前攻盡廢,
誠可惜也?!睍x主未及應(yīng),賈充叱華曰:“汝不省天時地利,欲妄邀功績,困弊
士卒,雖斬汝不足以謝天下!”炎曰:“此是朕意,華但與朕同耳,何必爭辯!”
忽報杜預(yù)馳表到。晉主視表,亦言宜急進兵之意。晉主遂不復(fù)疑,竟下征進之命。
王浚等奉了晉主之命,水陸并進,風(fēng)雷鼓動,吳人望旗而降。吳主皓聞之,大驚
失色。諸臣告曰:“北兵日近,江南軍民不戰(zhàn)而降,將如之何?”皓曰:“何故
不戰(zhàn)?”眾對曰:“今日之禍,皆岑昏之罪,請陛下誅之。臣等出城決一死戰(zhàn)?!?br>皓曰:“量一中貴,何能誤國?”眾大叫曰:“陛下豈不見蜀之黃皓乎!”遂不
待吳主之命,一齊擁入宮中,碎割岑昏,生啖其肉。陶浚奏曰:“臣領(lǐng)戰(zhàn)船皆小,
愿得二萬兵乘大船以戰(zhàn),自足破之?!别钠溲?,遂撥御林諸軍與陶浚上流迎敵。
前將軍張象,率水兵下江迎敵。二人部兵正行,不想西北風(fēng)大起,吳兵旗幟,皆
不能立,盡倒豎于舟中;兵卒不肯下船,四散奔走,只有張象數(shù)十軍待敵。
卻說晉將王浚,揚帆而行,過三山,舟師曰:“風(fēng)波甚急,船不能行;且待
風(fēng)勢少息行之。”浚大怒,拔劍叱之曰:“吾目下欲取石頭城,何言住耶!”遂
擂鼓大進。吳將張象引從軍請降??T唬骸叭羰钦娼担銥榍安苛⒐?。”象回本
船,直至石頭城下,叫開城門,接入晉兵。孫皓聞晉兵已入城,欲自刎。中書令
胡沖、光祿勛薛瑩奏曰:“陛下何不效安樂公劉禪乎?”皓從之,亦輿櫬自縛,
率諸文武,詣王浚軍前歸降??a屍淇`,焚其櫬,以王禮待之。唐人有詩嘆曰:
“西晉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br>于是東吳四州,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縣,戶口五十二萬三千,官吏三萬二
千,兵二十三萬,男女老幼二百三十萬,米谷二百八十萬斛,舟船五千余艘,后
宮五千余人,皆歸大晉。大事已定,出榜安民,盡封府庫倉廩。次日,陶浚兵不
戰(zhàn)自潰?,樼鹜跛抉R伷并王戎大兵皆至,見王浚成了大功,心中忻喜。次日,杜
預(yù)亦至,大犒三軍,開倉賑濟吳民。于是吳民安堵。惟有建平太守吾彥,拒城不
下;聞吳亡,乃降。王浚上表報捷。朝廷聞吳已平,君臣皆賀,上壽。晉主執(zhí)杯
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惜其不親見之耳!”驃騎將軍孫秀退朝,向南而哭
曰:“昔討逆壯年,以一校尉創(chuàng)立基業(yè);今孫皓舉江南而棄之!悠悠蒼天,此何
人哉!”
卻說王浚班師,遷吳主皓赴洛陽面君。皓登殿稽首以見晉帝。帝賜坐曰:
“朕設(shè)此座以待卿久矣。”皓對曰:“臣于南方,亦設(shè)此座以待陛下?!钡鄞笮Α?br>賈充問皓曰:“聞君在南方,每鑿人眼目,剝?nèi)嗣嫫?,此何等刑耶?”皓曰?br>“人臣弒君及奸回不忠者,則加此刑耳?!背淠簧趵?。帝封皓為歸命侯,子孫
封中郎,隨降宰輔皆封列侯。丞相張悌陣亡,封其子孫。封王浚為輔國大將軍。
其余各加封賞。
自此三國歸于晉帝司馬炎,為一統(tǒng)之基矣。此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者也。后來后漢皇帝劉禪亡于晉泰始七年,魏主曹奐亡于太安元年,
吳主孫皓亡于太康四年,皆善終。后人有古風(fēng)一篇,以敘其事曰:
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tǒng),金烏飛上天中央。
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計誅逆黨,李傕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
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shù)興河梁;劉焉父子據(jù)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
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瓚,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專權(quán)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lǐng)貔貅鎮(zhèn)中土。
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jié)關(guān)張愿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
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后取川,霸業(yè)圖王在天府。
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將天補。
何期歷數(shù)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
鐘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
受禪臺前云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
全集完
曹操轉(zhuǎn)胎——疑心重
曹操殺人——亂來一氣
曹操用人——唯才是舉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人在心不在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曹操吃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凈凈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yī)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曹操戰(zhàn)宛城——大敗而逃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走對了路子)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張飛賣刺猬——人強貨扎手
張飛賣豆腐——貨不硬人硬
張飛戰(zhàn)馬超——不相上下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張飛燒火——猛灶
張飛討債——氣勢洶洶
張飛的胡子——滿臉
對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張飛賣秤錘(砣)——人強貨硬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張飛戰(zhàn)關(guān)公(關(guān)羽)——忘了舊情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生非(吳氏生飛)
張飛抓耗子子——大眼瞪小眼
張飛繡花(穿針)——粗中有細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拆橋——有勇無謀
張飛捉螞蚱——有勁使不上
劉備三上臥龍崗——就請你這個諸葛亮(比喻請的就是你)
劉備報仇——因小失大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劉備賣草鞋——有貨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比喻來之不易)
劉備得孔明——如魚得水
劉備上黃鶴樓——膽顫心驚
劉玄德得了趙子龍——甭說多高興
劉皇叔哭荊州——拿眼淚嚇人
劉備殺人——心慈手軟
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劉備編草鞋——內(nèi)行
劉備招親——弄假成真
劉備請諸葛亮——三顧茅廬
關(guān)云長敗走麥城——吃虧全在大意 關(guān)公斗李逵——大刀闊斧 關(guān)羽放屁——不知臉紅 關(guān)云長不殺張文遠——念起舊情 關(guān)云長守嫂嫂——情義為重 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全無痛苦之色 關(guān)帝廟求子——拜錯了神 關(guān)公吃酒——看不出來 關(guān)公保劉備——赤膽忠心 關(guān)公當木匠——大刀闊斧 關(guān)公開刀鋪——貨真價實 關(guān)公賣豆腐——貨軟人硬 關(guān)公開鳳眼——要殺人 關(guān)公走麥城——最后一招 關(guān)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關(guān)羽賣肉——沒人敢要 關(guān)羽放曹操——念舊情 關(guān)羽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guān)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關(guān)云長流鼻血——紅上加紅 關(guān)云長說三國——光說過五關(guān)斬六將,不說敗走麥城 關(guān)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關(guān)羽賣肉——沒人敢來 關(guān)云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guān)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關(guān)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關(guān)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關(guān)公喝酒——不怕臉紅 關(guān)云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關(guān)帝廟夫人——慌了神 關(guān)帝廟里掛觀音像——名不符實 關(guān)帝廟里拜觀音——找錯了門 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關(guān)云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關(guān)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關(guān)公赴會——單刀直入(比喻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關(guān)羽打噴嚏——自我吹噓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有借無還、有把握)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不是真心)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沒辦法)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辦法多) 孔明彈琴退仲達——好沉著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孔明(揮淚)斬馬謖——明正軍紀(顧全大局) 諸葛亮皺眉頭(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yè)著想 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玩狗——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諸葛亮焚香彈琴——計上心來 孔明借東風(fēng)——巧用天時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劉禪小阿斗——扶不起 阿斗的江山——白送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劉關(guān)張?zhí)覉@三結(jié)義——生死之交 單刀赴會——聲勢壓人 過五關(guān)斬六將——所向無敵 擊鼓罵曹——現(xiàn)開銷(當場指責(zé))
1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2 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3 孔明給周瑜看病----對癥下藥
4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5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6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7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8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9 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
10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11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12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yī)
13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14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也硬
15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16 張飛戰(zhàn)關(guān)公----忘了舊情
17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飛)
18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19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20 關(guān)帝廟里掛觀音像----名不符實
21 關(guān)云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22 關(guān)云長敗走麥城----大難臨頭
23 關(guān)帝廟求子----走錯了門
24 關(guān)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25 關(guān)公喝酒----不怕臉紅
26 關(guān)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27 關(guān)羽戰(zhàn)李逵----大刀闊斧
28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29 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30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31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32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3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34 吃曹操的飯,想劉備的事----人在心不在
35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36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
37 關(guān)公赴會——單刀直入
38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39 曹操戰(zhàn)宛城--大敗而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28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李自成軍隊為什仫打不過清朝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