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徐庶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三國的故事大家都挺熟悉了,這里面出現(xiàn)了很多的名將和謀士,比如關羽和趙云,這二人一個義氣深重,一個神猛無敵,都已經(jīng)成為了相當出名的人物,還有郭嘉和諸葛亮等人的超群智謀,都給那個充滿血腥氣息的時代添進了一抹溫潤的情懷,在當初那亂世中,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的諸侯主公,他們或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或是為了理想,彼此之間互相攻伐,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不惜疲于征戰(zhàn),導致了天下的大亂。
在古代時,為了要成就一番事業(yè),除了需要勇猛的將士外還需要智謀之士的幫助,一位好的謀士可以幫助將士在危機中化險為夷,三國時期最出名的謀士就是諸葛亮了,在那時,有了他就相當于有了勝利的籌碼,但不只他還有一位和他起名的天才徐庶,徐庶因何離開他呢?
雖和諸葛亮比較起來,徐庶的名氣要小得多,但當時他輔佐劉備是和如虎添翼一樣好,徐庶和諸葛亮其實是出自一個門下的,因此本領是不如諸葛亮的,徐庶后來雖離開了劉備,但還是向劉備推薦了自己的師兄諸葛亮,徐庶之所以離開他除了母親被抓走外還有很重要的原因,他發(fā)現(xiàn)了劉備想要稱帝的真實想法,因此決定要離開他,自己不能去再輔佐他了,不能背棄自己的本心,做一些幫助壞人的事情,這樣就會違背自己的內(nèi)心,是不能接受的。
他覺得自己雖可以幫助劉備很多,但在稱帝的這件事情上是不行的,他的能力也不夠支持他去幫助劉備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也可能是他不想讓劉備稱帝,劉備的血統(tǒng)并不是很純正的,也就是講,他其實和正統(tǒng)的漢室是沒多少關系的,再來就是徐庶從小和自己的母親感情深厚,母親被抓住后他也沒法去安心的輔佐主公,曹操本是不會在意劉備的,徐庶加入了劉備的勢力,這樣一來他就愈發(fā)的強大起來,沒辦法曹操只能去抓徐庶的母親來威脅他,徐庶對曹操來說比劉備重要的多,因此一位好的謀士是很重要的。若是徐庶選擇的是曹操,或許劉備不會擁有這些,可惜的便是徐庶去選擇了劉備,他的母親知曉后,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竟選擇了自殺來幫助他,可已然沒了牽掛的徐庶為什么不再次回到劉備的身邊幫助他呢?
徐庶的目標是去扶保漢室,可劉備只想打著這個名號罷了,他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稱王,漢室的復興與否和他這位很遠的親戚沒有多大的關系,再加上漢室實在是太過于腐敗了,已沒有復興之必要,劉備隨時沒有直接表明自己想當皇帝的想法,可徐庶是一位聰明人,他發(fā)現(xiàn)了劉備的野心,他們的想法不再一致,他也不愿意去輔佐劉備了。徐庶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有一天可以看著漢室的復興,他本以為劉備可以去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可惜的是他想要扶持的人的野心越來越大,萬般無奈下,只能借著自己母親的這個契機和他分開,不再去輔佐他了。
在如今這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人對歷史真正的感興趣,我們?nèi)绻话褮v史當一回事的話,會很容易遺忘的,這是不對的,如果沒有先人們的奮斗,我們是根本沒機會去享受安定的生活的,不應該將他們忘記,這是完全不能讓人容忍的,我們應該仔細的銘記以往發(fā)生過的事情,這樣才不會辱沒了先人們曾經(jīng)的奮斗,對歷史感興趣的您若是能夠留下只言片語,對這篇文章發(fā)表您的看法,不論是批評還是溢美我都欣然接受,希望您能留下看法,和我進行討論。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么一段故事:
徐庶化名單福,幫助劉備擊敗曹軍后,曹操打聽到徐庶是劉備取得勝利的關鍵人物。為挫敗劉備,曹操用計把徐庶的母親騙到許都,并冒用徐母的名義給徐庶寫信要徐庶來許都。
劉備不愿徐庶走,但又不忍曹操拿徐母要挾徐庶,只好同意徐庶離開。劉備送別徐庶時,一片樹林擋住了劉備的視線,劉備為了多看徐庶一眼,命人去砍樹林。
’這時,徐庶又騎著馬回來了,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說諸葛亮同樣具備幫助劉備創(chuàng)建霸業(yè)的能力,所以才有了后來的“三顧茅廬”故事。
徐庶臨走時向劉備表示,鑒于曹劉兩家的敵對關系,自己終生不向曹操提供任何有價值的計策。
徐母見到徐庶后,知道曹操用計把兒子騙來。徐母為了讓徐庶徹底與曹操決裂,自盡身亡。
羅貫中用如椽巨筆,在故事中塑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母親形象。
那么,徐庶當時離開劉備、投奔曹操,真是因為老母被曹操所扣嗎?
根據(jù)書中的交代,徐庶來到曹營之后不久,他的母親就死了,此時,沒有了母親的牽絆,曹操再也沒有什么東西能夠拴住他。徐庶完全有時間、有理由再次回到劉備的身邊。
可是呢?自從徐庶來到曹營之后,一直到死,都還是待在曹營的,再也沒有回到劉備身邊。
那徐庶為何不像關二爺一樣瀟灑轉(zhuǎn)身,回到劉備身邊呢?
答案是:在與劉備分別的時候,聰明的徐庶,就看清了劉備的本質(zhì)。
劉備的前半生,可以說是大起大落。早在徐州的時候,劉備就曾經(jīng)成為過一方諸侯,手下兵馬五六萬,甚至敢跟曹操叫板。
當時陳圭、陳登父子,一直追隨著劉備??墒窃诓懿贀魯湟院?,陳圭、陳登父子看到前途不妙,果斷背棄了劉備,轉(zhuǎn)而投向曹操。
這不是人家的錯,你劉備一敗涂地,而人家曹操手握天子、雄兵數(shù)十萬,傻子也知道應該選擇誰,所以陳登這樣的人才也逃離了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
荊州蒯家也是一樣。一開始,蒯家和劉備的關系非常好。他們家人才輩出,其中蒯越、蒯良是劉表的謀士,智勇雙全。等到劉備落難后,蒯家?guī)讉€兄弟基本都選擇投降了曹操,唯獨蒯越的侄兒蒯祺依舊留在劉備身邊。
徐庶看到劉備帶著10萬百姓一起渡江,躲避曹操的追殺,嚴重拖慢了逃跑的進程,將自己的文武大臣們都置身于危險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徐庶的意志受到動搖。他對自己的職業(yè)是有規(guī)劃的,他初期輔佐劉備,那是看到劉備有雄才大略,將來可以成就大業(yè)。如今劉備經(jīng)營不善,導致公司瀕臨破產(chǎn)。他權衡再三,選擇離開劉備創(chuàng)業(yè)團隊。
我們應該理解此時的徐庶,因為換作你,你比他走得還要快。不是要求每個人都能像關羽、張飛、趙云、諸葛亮那樣忠義的。
徐庶選擇離開,他給劉備恭恭敬敬地打了一份辭職報告,并且鞠了一躬才走,這已經(jīng)是夠意思的了。
此外,大家應該還記得,在徐庶與劉備分別時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吧。書中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庶泣曰:“某才微智淺,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別,實為老母故也??v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
玄德曰:“先生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矣?!?/p>
看到?jīng)],就這簡單的兩句對話,實質(zhì)上就透露出兩個人不同的本質(zhì)。
徐庶的話意思很簡單,說明自己的離開,只是因為母親在曹營那邊,自己不能不去。不僅如此,徐庶還告訴劉備,讓他盡管放心,自己就算是到了曹營那邊,也絕不會貢獻任何計策,真可謂是推心置腹、坦坦蕩蕩。
而劉備呢?居然以小人之心,為難即將離開的徐庶。什么叫“將遠遁山林”?
很明顯劉備是在脅迫徐庶:你只要離開,我也就離開了,也不談什么匡扶漢室的大業(yè)了。
很明顯,劉備是在說謊,之前經(jīng)歷的那么多的劫難,劉備都沒有放棄匡扶漢室的夢想,現(xiàn)在就因為徐庶離開而輕易放棄,你相信嗎?徐庶自然不會相信劉備的這番鬼話的。
所以,從這兩句話中,徐庶看出了劉備的本質(zhì),那就是名義上是在考慮匡扶漢室的事情,實際上,也是在考慮他自己。
另外一方面,徐庶曾化名單福,也欺騙過劉備。
對于徐庶而言,化名單福是為了保護自己,但是對于劉備而言,化名欺騙等于是大忌。沒有任何一個領導者,希望看到自己的屬下欺騙自己。既然名字都能欺騙,那么這個母親被囚的事,是不是也是徐庶事先計劃好了的?雖然徐庶答應,到了曹營那里不設一謀,但是劉備就能完全相信徐庶嗎?
所以,一來徐庶看到了劉備的小心眼,二來,徐庶也知道自己曾經(jīng)欺騙過劉備,劉備必定不會像之前那么重用自己。
徐庶走了,不過他在走之前,卻把“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的之一的臥龍,推薦給了劉備,這就是有名的“元直走馬薦諸葛”的故事。于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謀士軍師之一的諸葛亮,開始登場了!
在被迫投降曹操后,徐庶在曹操那里雖然不是創(chuàng)業(yè)團隊之一,拿不到原始股。但是他可以過上穩(wěn)定的日子。他憑借自己的才智,逐漸成為集團的一位人物。
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都不是很高的職位。
幾年之后,徐庶病死。
雖然史料對徐庶記載較少,但演義關于徐庶的故事,描寫地非常精彩,很有看點。
徐庶徐元直,在《三國志》中,陳壽并沒有單獨為其作傳,能夠見到的史料是在諸葛亮的傳記中。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引用了《魏略》的史料,《三國演義》對于徐庶的介紹可能出于此。
就此,豹眼詳細地說一說。
01
徐庶與劉備初次相識
徐庶與諸葛亮、司馬水鏡都比較熟悉。劉備屯兵新野的時候,徐庶就去拜見劉備,很得劉備賞識。
演義把徐庶見劉備的故事寫得很有味道。
徐庶當時改名單福,剛剛見到劉備時,并沒有出現(xiàn)題主所說的問題,張飛、關羽沒有一言半語為難過他。
徐庶一見劉備就說:?你騎的馬名曰的盧,會妨主。?并給劉備出了一個餿主意,說:?只要把這匹馬送給一個仇人,妨過他之后,再騎就沒有問題了。?
劉備一聽就不開心了,說:?你這人咋這樣呢?不教人學好,反而一來就出這么下流惡心的主意,木法跟你玩啊。?
單福就說:?都說您劉皇叔仁德,我是故意試探您的。?
皇叔一向圖虛名愛面子,一聽這馬屁,自然是皆大歡喜,就任命單福為軍師。
這個橋段的看點就在于,徐庶不了解劉備,用這種方式給劉備下套。豈不知劉備是老油條,他怎么會掉進去呢?
如果這事到此結(jié)束,就沒有多少味道。后面的事,才更有味道。
龐統(tǒng)跟隨劉備入川后,提出了取成都三計。劉備采納中策,在進攻雒城的時候,龐統(tǒng)被流失所中而身亡。
這是史實,沒有爭議。但有意思的是,在演義中老羅安排,劉備把這個的盧馬給了龐統(tǒng)騎,有木有單福的意思在里面呢?
許多人都說老羅給劉備擦脂抹粉,但豹眼咋覺得這是故意在黑劉備呢?
這事特別是在劉備順利攻占了涪城以后,大宴將領,一句話沒說好,劉備跟徐庶鬧翻了臉。劉備雖然喝多了,但立馬意識到了錯誤,緩和了關系。但彼此之間有了芥蒂。
在這種情況下,老羅安排劉備把的盧換給龐統(tǒng)騎,是個啥意思呢?有木有?
02
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俘獲,辭別劉備。
建安十三年(208年),當陽長坂坡之戰(zhàn),劉備拋棄妻子,只帶領張飛、趙云、諸葛亮等數(shù)十騎逃走,劉備兩個女兒、徐庶的母親都被曹操俘獲。
據(jù)后來的情況看,徐庶當時是跟著劉備逃出來了。得知母親被俘獲,徐庶就投奔了曹操。劉備沒有阻攔,這很仗義,徐庶的確也是個孝子。
但演義把這個橋段描寫地也很耐人尋味。
徐庶先是以單福的名字投靠劉表,但感覺劉表這伙計不行,就離開了。見到司馬水鏡說起此事,被老頭好一頓惡心,說:?明主劉備就在跟前,你不投奔,卻去投靠劉表,這不是你自己找不痛快嗎??
單福就投奔了劉備,這事肯定被劉表知道了。史料說劉備在新野,專門交納豪杰,恐怕說得就是徐庶。除了徐庶、諸葛亮,在這個時期,沒有見到一個有名氣的人跟隨了劉備。
劉表一生氣,就安排劉備去攻打曹操。曹仁率兵來阻擋,徐庶也不含糊,就設計把曹仁打得大敗。這里也別去管徐庶打敗的是夏侯惇還是曹仁啦,總之,徐庶是露了一手,長了大臉。
曹仁被打敗,就回去跟曹操訴苦。曹操沒計較,但感覺劉備挖到了人才。
謀士程昱就說:這人我了解,不是啥單福而是徐庶,并說此人很了得,比我強十倍。而且給曹操出了個餿主意,把徐庶的母親騙到了曹營,假借其名義寫信給徐庶,騙徐庶到曹營為曹操效力,起碼是釜底抽薪,不能為虎添翼。
最經(jīng)典的是,徐庶與劉備道別的情節(jié)。
劉備謀士孫乾私下里對劉備說:?徐庶天下奇才,又熟悉新野的情況,如果放他走對我們很不利。?
劉備卻說:?母子天性,我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放他走不合適,我不能做這樣的事啊。?
劉備舍不得徐庶走,就以送行為借口,一再挽留他。
徐庶說:?老母在曹營,即便是金波玉液也沒心思喝哦。?
劉備說:?你這一走,我就像失去了左右手,即便是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徐庶說:?主公放心,縱使曹操相逼,也終身不為其設一謀。?
劉備說:?先生既去,劉備也沒心思功名事業(yè)啦,就此隱遁山林。?
劉備、徐庶君臣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確是很感人哦。
可結(jié)果是,徐庶到了曹營混得很不錯,如果真的不為曹操出一點力,曹操境界再高也不會養(yǎng)一些閑人吧;徐庶走后,劉備也沒有隱遁山林,反而是混得風生水起。
在豹眼看來,孫乾已經(jīng)建議劉備對徐庶下手,如果徐庶想不到這一點,也就算不上謀士。為了打消劉備的顧慮,徐庶就發(fā)下了如此的毒誓,為得是讓劉備放他一馬。
此時的徐庶還沒有真正懂得劉備,劉備一直以仁德混江湖,咋會為此殺掉他呢?
劉備反復扭捏作態(tài),無非就是想表達我不殺你,你也不能到了曹操那里后,把我害得太苦哦。?此時的劉備恐怕是想起了官渡之戰(zhàn)時的許攸,如果徐庶也像許攸一樣,對劉備是大大不利的。
徐庶比許攸聰明多了,立馬就發(fā)了毒誓,劉備也發(fā)誓隱遁山林。要不說聰明人之間好辦事,點到為止,不必把話說明白,否則,就沒有趣味了。
劉備是否對徐庶說過此話,并不清楚。但類似的話,劉備的確說過。
赤壁之戰(zhàn)后,孫權采納周瑜的建議,準備攻打益州劉璋。劉備就寫信為劉璋求情,說:?劉璋是漢室宗親,又無大錯,看在我的面子上,就放他一碼吧。否則,我也沒臉在江湖上混了,也就披發(fā)隱遁山林,退出江湖。?
其實,劉備是把益州看作自己的碗中肉,不想孫權惦記。如果你想取益州,我就先跟你拼命,除非我隱遁山林。?
孫權一看就明白了,也就打消了這一念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0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