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一朝,用過十幾個丞相,這活不好干。不好干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年,相位空出來了,漢武帝瞅了瞅滿朝文武,最后指著公孫賀說,你來干吧。公孫賀立刻趴到地上哭了,意思是,臣不行。其實,公孫賀背景夠硬了,漢武帝還是太子時,他就做太子舍人,還是衛(wèi)青的鐵哥們,絕對是很可靠的那種人。那他為什么還要這樣觳觫辭讓呢?原因很簡單。
公孫賀再沒見識,也會數(shù)數(shù)之前接連幾屆丞相的下場。樂安侯李蔡,也就是李廣的堂弟,年輕時還做過漢文帝的侍從軍官,那是什么背景?沒用。干著干著,漢武帝就查他,一大堆程序等著他走。李丞相畢竟是將人出身,和李廣一個脾氣,不愿意被刀筆吏調(diào)查,可能也有點害怕獄吏使手段,直接自殺了。武強侯莊青翟,他爺爺跟著劉邦打江山,根正苗紅,可也沒用。干著干著,漢武帝照樣查他。莊丞相是官場斗爭好手,整死了張湯,但也沒躲過被調(diào)查,最后自己在獄中服毒自殺。
高陵侯趙周是烈士子弟,他爹在吳楚七國之亂時堅決忠于漢景帝,被楚王砍了。漢景帝說,不能讓烈士的鮮血白流,便親自把趙周發(fā)展進來,還給了他一個侯爵。后來,漢景帝把趙周留給漢武帝,說這人很可靠,結果也沒用。干著干著,漢武帝就查他,一查他就得下獄。
趙丞相窩在牢房里,一開始還想著把問題說清楚,后來一看,覺得沒戲,再說下去,倒顯得自己混了一輩子朝廷,反混成個“在政治上不成熟”。于是,他也自殺了。
這就數(shù)到了上一屆。上一屆丞相倒還好,雖然也被調(diào)查過,到底沒死。準確地說,沒意外死,算是老死在家中??晒珜O賀知道,那是人家有高招,自己根本學不來。此人就是石慶。
石慶是老前輩石奮的兒子。石奮那還了得?漢景帝親切地稱之為“萬石君”,他15歲就跟在劉邦身邊,劉邦對他只有一個評價,“恭謹無與比”。石奮最重視“恭謹”的家風,石慶傳承得最好。他以前做太仆時,有一次給漢武帝駕車,漢武帝坐在車里問,這次用了幾匹馬?石慶立刻挨個數(shù)了數(shù),反復確認后,才舉手恭答,“六馬”。他就這么小心,這么陛下之事無小事,這么不敢犯錯。
做丞相后,他又十分知趣,不該問的,絕對不問;該問的,更是絕對不問。也就是說,以配合為主。反正漢武帝自己英明,身邊也不乏得力的大臣,“事不關決于丞相”。他這個做丞相的,用司馬遷的話說,“醇謹而已”。別讓那個位子空著就行,空著沒人,顯得漢家制度不規(guī)范。他就這樣小心翼翼,最后還差點翻船。
那年,關東鬧出了很多“流民”,朝廷公卿私下都議了起來。漢武帝很不高興,覺得這些人都得查一查。石慶當然沒參與這些活動,但覺得自己畢竟是所謂“百官之首”,先做點自我批評總沒壞處。于是,他上書自我批評了,說這事雖是有些人亂講,但我也有一定責任,陛下不忍心罰我,那是陛下仁厚,我卻很慚愧……最后表示,“愿歸丞相侯印,乞骸骨歸,避賢者路”。不料,漢武帝立刻不悅了:你什么意思?現(xiàn)在事情這么多,正是需要力挽狂瀾的時候,你是丞相竟要撂挑子?石慶嚇出一身冷汗,立刻反應過來,從此再也不敢提辭職的事,一直無所事事地干到老死。
公孫賀心里很忐忑,這是什么日子啊?他趴在地上,數(shù)完了“三死一哆嗦”的四位“前輩”,哭得更誠懇了。漢武帝生氣了,你這點擔當都沒有?于是,公孫賀眼含熱淚地上任了。當然,公孫丞相最后也沒逃過去,和兒子一起死在了獄中。
丞相是百官之首,無論是寒門出身還是勛貴子弟,能坐上丞相之位都是值得羨慕的??墒窃跐h武帝統(tǒng)治時期,西漢王朝的丞相卻是一個燙手山芋,甚至出現(xiàn)誰當丞相誰倒霉的魔咒。為了能平安終老,一些高官竟然把丞相大印視為洪水猛獸,痛哭流涕也不肯接受。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因為漢武帝在位54年共任用13位丞相,13人中只有兩人平安著陸。 1,衛(wèi)綰 都說封建官場是個大染缸,無論多么單純的人,為官幾載都會變得欺上瞞下貪贓枉法,但是衛(wèi)綰不是這樣。他是小心謹慎踏實肯干的人,以至于原本并不看好他的漢景帝劉啟封他為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劉徹的老師。漢朝以孝治天下,衛(wèi)綰有一個皇帝弟子應該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把他拉下馬的正是這個弟子,并且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 漢景帝去世前封衛(wèi)綰為丞相,劉徹繼位之初也是這樣。可是文景兩位皇帝包括后宮的竇太后喜歡的都是道家的黃老之術,衛(wèi)綰也是這種想法,但劉徹銳意進取獨尊儒術,就想換一個聽話的丞相。用什么方法才能把現(xiàn)任丞相衛(wèi)綰拉下馬呢?劉徹的理由是先帝去世前監(jiān)獄有很多被冤枉的囚犯,這是丞相失職因此衛(wèi)綰被罷相??蓱z衛(wèi)綰辛苦一生,就這樣被弟子逼迫回家養(yǎng)老。 2,竇嬰 竇嬰是漢武帝祖母竇太后的外戚。竇太后去世后竇嬰在朝堂上也失去位置,丞相之位自然保不住了。后來他的朋友灌夫在宴會上公開辱罵繼任的丞相田蚡,田蚡不僅是丞相還是當朝太后的兄弟,氣焰囂張中直接把灌夫下獄。 好朋友馬上被殺竇嬰自然要營救,多方奔走中觸怒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而被下獄。但是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竇嬰自救的方法是先帝劉啟曾經(jīng)給竇嬰一份赦免死刑的詔書,但是漢武帝認為這份詔書是假的,理由是漢朝的詔書在皇宮中會有原件存檔,但是劉徹沒有找到原件。偽造詔書是死罪,因此竇嬰在鬧市中被砍頭。竇嬰的詔書是真是假早已是一樁歷史迷案,但是竇嬰確實是漢武帝時期第一個被殺的丞相。 3,許昌 許昌很普通,他能當上丞相是因為竇太后與漢武帝斗法,漢武帝罷免了竇太后的人,因此竇太后把支持自己黃老之學的許昌任命為丞相。后來竇太后去世,漢武帝自然要在丞相位置上安排自己人,因此許昌被罷免,理由是辦理竇太后的喪事不盡心。 4,田蚡 田蚡打敗灌夫和竇嬰后疑心生暗鬼,并且屢屢夢到竇嬰和灌夫前來索命,竇嬰被殺幾個月后田蚡不治身亡。他的兒子繼承爵位,可是僅僅四年就被漢武帝廢除爵位貶為庶人。 5,薛澤 薛澤同樣沒有什么作為,他最大的功勞就是辦事認真不出錯,這樣的人適用于文景之治但不適用于豪氣萬丈的漢武帝,因此此人在丞相位置上做了7年后被罷免,也算平安終老。 6,公孫弘, 這是一位有傳奇色彩的老人。此人小時候家里窮只能依靠放豬養(yǎng)活自己,后來又成為獄卒,可是沒有知識經(jīng)常犯錯,沒過多久就被罷免了。這時四十歲的公孫弘知恥后勇刻苦讀書,終于在家鄉(xiāng)打響了名氣。后來漢武帝在全國范圍內(nèi)選賢任能,公孫弘被當?shù)毓賳T推薦,這時公孫弘已經(jīng)六十歲了。漢武帝雖然錄用但在不久后公孫弘即被罷官。 六十多歲的公孫弘也沒有想過東山再起,于是安心在家里教書育人??墒菐啄旰笥直划?shù)毓賳T推薦到長安,這時公孫弘已經(jīng)70歲了。但是這次公孫弘竟然得到漢武帝看重,最終成為一朝丞相并被封平津侯。公孫弘不僅是漢武帝時期唯一一個在丞相位上病逝的人,丞相封侯的先例也是從公孫弘開始的。 7,李蔡, 他是名將李廣的堂弟,出生在這個似乎被上天詛咒的家庭,李蔡的命運也不能例外。雖然李蔡有出將入相的能力,在治吏改幣、統(tǒng)禁鹽鐵等方面頗有建樹,但是他侵占漢景帝寢陵的空地而被告發(fā),為了不被羞辱,李蔡在獄中自盡而亡。 8,莊青翟 他本可以在丞相之位上安度晚年,卻遇到野心勃勃的張湯。張湯認為只要把莊青翟弄下來丞相之位就是自己的,于是到處給莊青翟挖坑。莊青翟自然不甘示弱,聯(lián)合朱買臣等人狀告張湯貪污。最后張湯在獄中自殺??墒菨h武帝馬上知道張湯是被誣告的,莊青翟很快就被免職下獄,接著這位剛剛打倒對手的人就選擇了和對手一樣的死法,服毒自盡。 9,趙周, 漢朝秋天要祭祀宗廟,列候都要貢獻黃金,趙周身為丞相有監(jiān)督之責,黃金數(shù)量不足或者成色不好都會被彈劾,因此每年秋季都會有很多人被奪去爵位。趙周當丞相的第三年被人告發(fā)明知列候所獻黃金不足而不上報,入獄后選擇自殺。 10,石慶, 他是因為家風嚴謹、父親又有萬石君的美名而被漢武帝選中的。所謂萬石君是指石慶與父親、哥哥的俸祿加起來共一萬石,這在當時是莫大的榮譽。石慶為人忠厚嚴謹,任職丞相期間沒有什么大的成就和過失,唯一一次鼓起勇氣建議漢武帝嚴懲身邊的近臣所忠、咸宣,但他的建議沒有被采納反而因此獲罪,最后出錢贖罪才被釋放。經(jīng)此一事石慶萬念俱灰抑郁而終。 出錢贖罪在漢朝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李廣曾經(jīng)因為兵敗而被判死刑,但是李家出錢就可以無罪釋放。沒有足夠的錢也可以死里逃生,代價是接受宮刑,代表人物是司馬遷。因此石慶用錢贖罪是光明正大的事情。 11,公孫賀, 他的妻子衛(wèi)君孺是皇后衛(wèi)子夫的姐姐,因此他也算漢武帝的親戚??墒钱敐h武帝把丞相大印放在他面前時他卻屢次推辭甚至放聲大哭,希望漢武帝看自己如此可憐能把恐怖的丞相印收回去,畢竟在丞相位上已經(jīng)死了九個人了,公孫賀不敢賭??墒菨h武帝執(zhí)意要給最后竟然拂袖而去,公孫賀也只能膽戰(zhàn)心驚的接著。 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也證明公孫賀的擔心是對的。公孫賀的兒子貪污軍餉被告發(fā),他為了幫助兒子脫罪主動捉拿漢武帝想要找到的江洋大盜朱安世,后來朱安世成功被抓卻在獄中上書,直指公孫賀的兒子與公主私通并且用巫蠱詛咒天子,巫蠱之術向來都是漢武帝的逆鱗,于是公孫賀父子一齊被抓并死于獄中。 12,劉屈牦 他是漢武帝的宗親,公孫賀死后朝中再也無人敢接丞相之位,劉徹只好把在封國的劉屈牦召到長安并封為丞相,當時的劉徹一定想不到,就是這位看似靠譜的親人在關鍵時刻卻是那樣不靠譜。 江充誣陷太子劉據(jù)用巫蠱之術謀害漢武帝,劉據(jù)無奈之下只能起兵 *** ,當時漢武帝抱病在身早已離開長安,可是身為丞相的劉屈牦竟然不在長安城控制局勢反而直接跑到漢武帝身邊說太子造反并且包圍丞相府要殺自己。劉屈牦驚慌失措的表現(xiàn)是壓垮漢武帝理智的最后一顆稻草,從這時起漢武帝才相信一向聽話懂事的兒子真的造反了,于是災難就此發(fā)生。 劉據(jù)自殺后劉屈牦聯(lián)合李廣利秘密擁護昌邑王劉髆為太子,事情暴露后漢武帝暴怒,劉屈牦被裝在運送食物的車中 *** 示眾,最后被腰斬于長安東市,是所有丞相中下場最慘的。 13,田千秋, 田千秋原名車千秋,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宗室之后。劉據(jù)自殺后漢武帝悔不當初,可是長安朝臣無人敢為太子說話,第一個為太子喊冤的人竟然是皇陵侍衛(wèi)田千秋。漢武帝認為田千秋是上天賜給自己解開心結的人,于是直接封為大鴻臚并在幾個月后封為丞相。漢武帝去世后田千秋又稱為托孤大臣,為相十二年后去世。 縱觀漢武帝時期的十三名丞相,三人被殺四人自殺三人被罷官,一人因為齷齪事做的太多驚懼而死,平安終老的只有公孫賀和田千秋兩人,田千秋十二年的丞相之路,只有一年多是在漢武帝時期。若是田千秋提前幾年出場,只怕命運猶未可知。由此可見,漢武帝時期的丞相確實是高危職業(yè)。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簾外西樓
武帝朝更換丞相十分頻繁,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里,一共任命了十三位丞相,除了托孤丞相田千秋以外,剩下的十二位,七位被免職,三位自殺,三位被殺。被免職的七位丞相中一位被斬首,一位被嚇得精神崩潰而亡。
武帝統(tǒng)治期間,大臣們都知道官不好做,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到了武帝統(tǒng)治后期,朝廷要提拔一位大臣做丞相,大臣是一邊哭一邊磕頭求饒。
對于做官的人來說,能夠登上三公之一丞相的高官求之不得,但是對于帝朝的官員來說做宰相猶如上刑場那般痛苦,很多人都不愿意做丞相,而公孫弘?yún)s是個例外,他做了六年丞相,活了八十歲,老死在丞相的位置上,那么公孫弘為什么能夠善終呢?
公孫弘畫像
公孫弘為什么能夠得到武帝器重?公孫弘今天山東壽光人,出身低賤,年幼時在自己家鄉(xiāng)監(jiān)獄里當差,后因觸犯漢代律法丟了工作,為了維持生計,公孫弘到海邊放豬,此時的公孫弘已經(jīng)四十歲了,他不甘心做個豬官,決定走讀書這條路,俗話說只要肯努力,鐵杵也能磨成針,公孫弘四十歲開始讀書,學習《公羊春秋》,而且學有所成。
公孫弘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是出了名的大孝子,非常孝順他的后母,漢代非常重視孝道,眾所周知武帝崇尚儒學,在思想上主要采取儒家的?孝治?。
建元元年(前140)十月,這一年公孫弘已經(jīng)是六十歲的高齡老人,武帝下詔全國凡是俸祿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可以向朝廷推薦人才,因為公孫弘在家鄉(xiāng)淄川國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很快就被當?shù)卣扑]給了朝廷。經(jīng)過重重篩選,公孫弘脫穎而出,成為漢武帝的博士,自此開始步入仕途。
漢武帝劇照
公孫弘為官期間仕途不順,他以體弱年老為由辭去官職。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漢武帝再次下令選拔人才,公孫弘再次被推選,他的對策榮獲第一名,隨后武帝召見了他,公孫弘雖已經(jīng)是70歲的老人,卻是一表人才,武帝也是外貌協(xié)會,他對儀表堂堂的公孫弘非常滿意,并再次任命他為博士。
公元前126年,公孫弘被提拔為御史大夫,后來武帝覺得他謙讓有禮,提拔他做了丞相。
漢武帝劇照
公孫弘為什么能夠得以善終?第一、投君所好
眾所周知漢朝在武帝朝之前崇尚的是道家學說,漢武帝的祖母竇太后篤信黃老之術,武帝即位之初大推儒學惹惱了竇太后,竇太后將朝中大臣全部換血,換成自己的親信。武帝剛即位沒有實權,也只好順著祖母的意愿。竇太后去世以后,武帝開始親政,儒家學說成為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
武帝為什么要推崇儒術?秦朝以法家思想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它告訴后世的皇帝只用法家會亡國,但是搞專制又離不開法家。
漢代的法律基本上承襲秦制,漢武帝為了規(guī)避法家?guī)淼恼物L險,采取?外儒肉法?的統(tǒng)治策略,即表面上推崇儒術,實際上實行的是法家那一套,武帝無非是用儒家的仁義給法家的嚴酷披上溫柔的外衣,通俗的講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武帝一生都在強化中央集權,法家講究專制最適合封建帝王的統(tǒng)治,公孫弘在監(jiān)獄里做辦事員時,他清楚漢代的皇帝就是要搞中央集權,尤其漢武帝,所以他學習《公羊春秋》,《公羊春秋》強調(diào)的是國家大一統(tǒng),公孫弘表面上尊儒,實際上卻按法家的那套辦事,這正好符合漢武帝的心意,武帝非常欣賞他。
還是應了那句話,想要得到領導的賞識,就要了解領導的心理,做到投其所好才是關鍵。
漢武帝劇照
第二、懂得察言觀色
俗話說姜還是老的辣,公孫弘七十四歲任副宰相之職,他年長于多數(shù)官員,在年紀上來看,社會閱歷豐富的公孫弘都可以做漢武帝的爺爺了。
公孫弘第一次任博士時,武帝派他出使匈奴,回來后公孫弘向武帝匯報工作,武帝聽后非常不滿意,認為公孫弘沒有什么才能,公孫弘善于觀察君主的喜怒哀樂,沒有等到被炒魷魚,他就以年老體弱為由,辭官回家。
公孫弘官復原職后,顯得格外狡猾,一次他與汲黯開會商討事情,倆人意見達成一致后跑去見漢武帝,見到領導以后,公孫弘什么意見也沒有了,站在旁邊一句話不說,等著汲黯先發(fā)表意見,汲黯為人耿直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說出自己的意見。
公孫弘在旁邊仔細觀察武帝的反應,發(fā)現(xiàn)武帝臉色不對,對他們商量好的意見不滿意,公孫弘立即臨陣倒戈反過來反駁汲黯的意見,把汲黯氣得不行。
后來公孫弘一直采用?見風使舵?的方法討領導的歡心,每次他的意見總是能夠被武帝采納,而汲黯卻得不到武帝的賞識,為此汲黯吃了公孫弘不少虧。
汲黯畫像
第三、隨機應變能力強
公孫弘這種見風使舵的行為讓汲黯非常看不慣,他覺得公孫弘虛偽狡詐,一點也不誠實。一次汲黯當著大臣和武帝的面揭發(fā)公孫弘,他說:?齊人多詐而無情實,始與臣等建此議,今皆倍之,不忠?。意思是齊國人向來虛偽狡詐,我們每次與汲黯商量好的事情,等到奏明皇帝時,他卻臨時背叛,為人一點也不忠誠。
汲黯說完大家都直勾勾盯著公孫弘,場面非常尷尬,武帝聽后也非常吃驚,便問公孫弘怎么回事,公孫弘回答:?夫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懂我的人認為我忠誠,不懂我者認為我不忠誠。
公孫弘回答非常巧妙,往往事情不要做過多的辯解,越辯解越糟糕,反而會適得其反。武帝聽后不但沒有責怪公孫弘,反而覺得汲黯為人處事太過于嚴謹苛刻,小肚雞腸,還是公孫弘豁達大度一些,做人嘛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后來汲黯又一次當著大家的面彈劾公孫弘,公孫弘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稱贊汲黯是一位難得的直言諫臣,武帝聽后越發(fā)覺得公孫弘忠厚大度,更加信任公孫弘。
可見公孫弘情商高,而且非常狡猾,憑借自己三寸不爛之舌化解危機,不僅博得武帝的信任,他的種種做法還讓武帝覺得他為人恭敬謙讓,為此武帝升任他做丞相,并封平津侯。
漢武帝劇照
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孫弘在丞相任上壽終正寢,享年80歲。
權力是欲望。一,漢武帝用自己這么頻繁換丞相的方式加固了自己的統(tǒng)治,使得皇權更加的集中;二,當了丞相的人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權力欲望,威脅到了皇權,所以下場可想而知?!鞍榫绨榛ⅰ边@句話一點都不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0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為什么曹睿死后,司馬懿才發(fā)動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