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科舉制度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制度。自隋煬帝設立進士科開始,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朝改革宣布廢止科舉制為結束,科舉制度在中國存在了1300多年之久,對中國的歷史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闭强婆e制度,讓社會各層的有能力的讀書人在一起相對公平地考試,獲得施展才華的機會,進入社會上層,改變命運。
那么,所謂的科舉制度,具體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報考指南
根據(jù)科舉制度發(fā)展后期更完備的制度(參照明清時期),考試共分四級:童生試(也叫院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
首先,童生試是科舉的入門考試,考試通過后童生改稱生員,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秀才,過了童生試,才算站在了科舉入仕的起點。
但是,如果像《儒林外史》里的范進一樣,一直到50多歲仍是生員,又沒有那個遇到“同病相憐”的周進的運氣,那基本就告別仕途了。
成為秀才后就能考鄉(xiāng)試,鄉(xiāng)試每三年在秋天舉行,又稱秋闈,錄取的榜單稱“金榜”,考中稱舉人,第一名叫解元。根據(jù)記載,全國每次錄取舉人1000多人,放到現(xiàn)在,可能已經(jīng)差不多是上清華,北大的水平了。
會試每三年在京城舉行,因為在春天舉行,又稱春闈,錄取的榜單又稱“杏榜”。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才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如果能一路挺到殿試,就是科舉考試中的佼佼者了。殿試由皇帝主試,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后統(tǒng)稱為進士。殿試有三甲。第一甲稱進士及第,第二甲稱進士出身,第三甲稱同進士出身。第一甲的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稱鼎甲。
二、復習指導
從大處講,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訴求,因此,不同時代的科舉考試也有自己的獨特內(nèi)容。
唐朝科舉的內(nèi)容很豐富,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jīng)(經(jīng)義)、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學),武則天時期還設武舉,展現(xiàn)了唐朝恢弘多彩的氣象,可以說是全面發(fā)展了。還有清代后期,因為近代化的需要,也在科舉中加入翻譯,經(jīng)濟等學科,展現(xiàn)了社會變革時期的風向。
從小處講,最大的領導還是皇帝,因此,不同時代的科舉考試也體現(xiàn)著皇帝獨特的喜好。
在宋代,偏愛青花瓷,詩寫得極好,獨創(chuàng)瘦金體的“藝術大咖”宋徽宗,成立了專門的世界上最早的美術專業(yè)學校——畫院,還于崇寧三年(1104)設立了畫學。宋徽宗出過不少有意思的考試題,如“蝴蝶夢中家萬里”,奪魁者王道的蘇武思鄉(xiāng)圖,多少年來仍被作為美談。
三、就業(yè)指導
秀才不能做官,只有考中舉人,才真正能算是踏入仕途。舉人可以享受國家補貼,還可以做一下縣丞、縣令一類的小官,但大多都僅限于小官,想要出人頭地,做上大官,還得往上考。
考中進士,基本就可以做到中央官職,或者地方的高級官員了,此后,只要工作不要老是劃水,不犯大錯,升遷也會相對容易,有能力的可以混到朝廷大員,甚至拜相開府;稍平庸點,或是陷入黨爭的,被發(fā)配到地方,做個太守,若是有歐陽修那樣“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悠閑自在,處處都能發(fā)光發(fā)熱的覺悟,也是不錯的歸宿。
四、潛規(guī)則提示
即使是最為嚴肅的科舉考試,也難免會有一些眾人皆知的“潛規(guī)則”。
“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這兩句詩都出自唐朝有名的干謁詩。干,在古文中有求取的意思。所謂干謁,就是投詩拜謁名臣及考官,展現(xiàn)才華。這種明目張膽地投詩確實是能夠影響科舉結果的,此過程在唐代被稱為“溫卷”。
除此之外,考官也會對考試結果產(chǎn)生影響。在蘇軾的弟弟蘇轍為紀念他而做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中,就記載過歐陽修因為看不到名字,錯以為自己所看好的第一名為大弟子曾鞏,為了避嫌,將其改了位次,結果此人為蘇軾的故事。再比如明正德三年(1508),內(nèi)閣有意逢迎劉瑾,特擢用陜西人呂木冉為狀元。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光緒三十一年(1905)廢除科舉以后的許多年,也依然有莘莘學子為考試忙碌著。千年的“考試傳統(tǒng)”已經(jīng)給中國人形成了思維定式,一個是“讀書改變命運”,另一個是“努力是人生最寶貴的通關鑰匙”。這是一個美麗的思維定勢,它使在案前讀書的人們充滿希望,也使中華文脈能生生不息,中華民族能自強不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0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