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后梁皇帝朱溫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唐朝末年,經過黃巢起義的打擊,李唐江山搖搖欲墜,各地藩鎮(zhèn)擁兵自重,朝廷的統(tǒng)治已經名存實亡。在亂世之中,來自碭山縣的無賴朱溫登上歷史的舞臺,他先跟隨黃巢起義軍,后投降唐朝,經過十幾年的征戰(zhàn),成為當時勢力最強的軍閥。有人甚至說朱溫比曹操還要狡猾,但是他為何無法統(tǒng)一天下呢?
有位偉人在評價朱溫時說道,“朱溫處四戰(zhàn)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筆者認為這句話說得很對,在某些方面上,朱溫甚至比曹操厲害。咱們先來做一下對比,曹操是大宦官曹騰的孫子,父親靠著花錢買官,做過太尉,因此咱們可以說曹操出生于富貴之家,曹家有錢有勢。
曹家的背景是曹操崛起的資本,他很早就在朝中任職,后來起兵也是靠家里的資財。咱們再看看朱溫,他可以說完全是白手起家。朱溫的父親是“鄉(xiāng)村教師”,但很早就去世了,母親帶著一家人靠給地主家“打工”為生。為生活所迫,朱溫和二哥一起投奔起義軍,每天都過著刀口舔血的生活。
憑借著自己的勇敢、才智,朱溫脫穎而出,成為黃巢手下重要將領。后來,眼見黃巢要失敗,朱溫率軍投降了唐朝。朱溫一方面為唐朝平定各地叛亂,另一方面利用這個機會擴充勢力。907年,朱溫稱帝,建立后梁政權,統(tǒng)治范圍包括河南、山東、陜西、湖北的大部,以及安徽、江蘇、河北、山西、寧夏一部。
朱溫稱帝后,吳越、楚、閩、南漢等割據政權紛紛上表稱臣,表示接受其統(tǒng)治。但是朱溫卻未能統(tǒng)一天下,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原來有三個人成為朱溫絆腳石,后來其中的一個人還將后梁政權擊垮!這第一個人就是李克用!李克用是沙陀人,其父被唐朝賜姓李氏。李克用割據山西一帶,一直與朱溫作戰(zhàn)。
朱溫多次率軍討伐,甚至將太原城團團包圍,不過都未能徹底擊敗李克用。朱溫稱帝后,李克用依然采用唐朝年號,與朱溫對抗。這第二位人物就是李存勖,他是李克用的兒子,在父親死后,繼承其位。李存勖比李克用還要厲害,他扭轉了戰(zhàn)局,在柏鄉(xiāng)之戰(zhàn)中擊敗朱溫,奪取了河北地區(qū),殺死后梁精銳軍隊數萬人。
自此后梁一蹶不振,但是朱溫比較“幸運”,沒做亡國之君,但被自己的兒子殺死。之后,李存勖率軍長驅直入,一舉滅掉后梁政權。此外還有一位人物,也是讓朱溫很頭疼,他就是楊行密。楊行密是十國中吳國的奠基人,統(tǒng)治著最富庶的江淮一帶。朱溫在平定河南后,曾派出十萬大軍南下,想奪取江淮地區(qū)。
江淮地區(qū)經濟繁榮,是重要的財源,如果一旦被朱溫奪取,那么他就有統(tǒng)一天下的資本。但是楊行密善于用兵,以少勝多,擊敗朱溫的大軍。此后雙方多次爆發(fā)戰(zhàn)爭,但朱溫從來沒占過便宜,雙方只能隔河對峙。朱溫的統(tǒng)治區(qū)域是中原地區(qū),久經戰(zhàn)亂,而且四面受敵,導致他無法破局,最終只能覆滅。
參考資料:1.《舊五代史》;2.《新五代史》;3.《資治通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1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