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身邊有兩個紅人弘恭和石顯,他們投訴元帝的老師,也是他們的政敵蕭望之,建議元帝把他“召致廷尉”。元帝不知道“召致廷尉”是什么意思,就稀里糊涂地答應(yīng)了。過了兩天,元帝要找老師開會,下面回話:他來不了了。為什么?關(guān)監(jiān)獄里了!元帝這才知道,“召致廷尉”就等于下大獄,于是趕緊下旨把老師給放了,只稍微懲罰了一下了事。
蕭望之的兒子不能忍受老爹無辜受辱,于是提出上訴。這事本來是元帝的無心之失,人放了就已是改過,如果非要追究不放,事情就很容易走向極端。有關(guān)部門(顯然是弘恭和石顯的意思)于是建議元帝再次把蕭望之抓到監(jiān)獄里反省。
這次,弘恭和石顯的理由非常合理:“上次陛下赦免了蕭望之,他不但不閉門思過,反而不依不饒,心懷怨望,讓兒子整天上訴,詆毀您的形象,這是什么意思?他肯定以為自己是陛下的老師,陛下不敢把他怎么樣。我們認為,不把他再關(guān)進去,他是不會徹底反省的,也體會不到陛下對他的恩德。關(guān)進去殺殺他的氣焰,也是愛護干部的一種方式?!?/p>
元帝對蕭望之的性格還算了解,提出了疑問:“蕭太傅一向剛直,怎么肯再去監(jiān)獄?不會把他給逼得自殺了吧?”弘恭和石顯是卓越的心理大師,兩句話就消除了元帝的顧慮:“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蕭老師一定會珍惜的。這次主要是針對他兒子上訴的事教訓(xùn)他一下,也不是什么大罪,陛下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p>
于是元帝再次下詔,讓蕭望之“下廷尉”。詔令來了,蕭望之找自己的門生商量:是二進宮,還是以死抗爭?結(jié)果在門生的建議下,蕭望之飲鴆自殺。蕭望之死后,元帝很悲傷,到死都對這事念念不忘,經(jīng)常去祭奠自己的老師。
一次政治迫害巧妙地被轉(zhuǎn)換成一次心理測驗,并且順利地在皇帝的許可下執(zhí)行了。元帝有忠不能用,有奸不去除,性格軟弱,遇到這樣沒有原則的鼻涕蟲,朝廷一定會失范,一定會誤傷很多人。而蕭望之平日盛氣凌人,實則內(nèi)心脆弱,是個易碎品。官做到蕭望之這個位置,意志品格非常重要。皇帝懦弱,權(quán)臣囂張,自己想要把政局控制起來,除了要有大才,還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毅力。能屈能伸,方能把這份工打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2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