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孟達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三國是一個亂世,常年混戰(zhàn),動蕩不安,同時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呂布在當時可以說得上是勇猛過人,冠絕當世,可是卻因先后投靠了三位主公,被稱為“三姓家奴”,成為其一生的黑點。另外還有一人雖然沒有呂布之勇,無恥的程度卻比呂布有過之而無不及,此人就是孟達。孟達不僅幾易其主,更是賣主求榮,曾經坑死了武圣關羽,還把諸葛亮害得也很慘,這是怎么回事呢?
為了在亂世之中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孟達一開始跟隨法正入蜀投靠了劉璋,但是并沒有受到什么重用。我們都知道劉璋生性懦弱,沒有什么大的志向,所以孟達感覺在他手底下有點兒屈才,吃著劉璋的糧食卻投靠了來取西川的劉備。劉備入川后分封有功之臣,就把孟達封為宜都的太守,孟達本身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所以在劉備麾下也立下了一定的功勞。
孟達雖然很勇猛,但是做事不顧大局,只為自身利益著想,實則是一個心胸狹隘的小人。在攻打上庸后,劉備擔心孟達一個人守不住就派自己的養(yǎng)子劉封協助把守,他以為劉封是來搶自己功勞的,所以內心非常的不滿。后來關羽丟失荊州之后,被圍困樊城,向劉封孟達求救,孟達卻因為自己內心的不滿以及曾經被關羽輕視過,所以不顧大局拒不發(fā)兵。孟達的這一決定直接坑死了關羽,他知道事情鬧大了,劉備肯定不會放過自己,而且素來和劉封不和,由于害怕被治罪竟然直接投奔曹魏了。
孟達投降曹魏之后被曹丕重用,但是曹丕一死繼任者就限制了他在魏國的發(fā)展,根本原因還是出身問題。在諸葛亮的巧妙設計下,孟達又準備轉向蜀漢,想著里應外合攻破魏國立下大功,卻被司馬懿察覺。諸葛亮兩次三番勸阻他一定要小心行事,這貨不僅不聽,還很膨脹的說孔明過于謹慎了,結果被司馬懿大軍圍困,上庸城被攻破,孟達兵敗被殺。由此之后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就全面泡湯了,被孟達害得很慘。
縱觀孟達此人一生,本身實力并沒有多么出彩,心思卻很大,眼光短淺不顧大局,只為了自己利益著想。他一生出賣了劉璋劉備曹睿三個主公,害死了關羽,坑慘了諸葛亮,最后把自己也搭進去了,真的是害人終害己啊。
你們對孟達此人怎么看?
孟達是三國時期的人物,一生充滿艱辛,但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孟子都,他本來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兒子,但是在他跟隨劉備之后,他發(fā)現劉備的叔叔叫劉子靖。后來他改名后,一直在劉備的帳下工作。那么他在三國中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孟達和黃泉有些相似,因為他一開始也和劉章共事過。這時候,劉章非常自信。后來劉璋想請劉備幫自己當謀士,黃權提出了不同意見,但最后劉璋還是請了劉備。在劉章,我在蜀國的時候,對孟達評價很高,因為孟達是個好人。劉璋邀請劉備去蜀國的時候,我讓孟達去接劉備。后來,他被任命為江陵總督。劉備攻打益州后,劉璋也投降了。除黃泉獨守城門外,其他各郡各縣全部投降。當然,黃泉也不例外。跟隨劉備后,被封為益都太守。
后來孟達的故事發(fā)生在蜀國,因為劉備自稱漢中王,派孟達去攻方嶺。雖然方嶺太守被孟達殺死,但劉備仍然對孟達繼續(xù)單獨進攻尚勇的計劃感到不安。劉備想了又想。他打算派人去見孟達,讓孟達渾身是優(yōu)點。他送劉峰,孟達和劉峰沒處好。后來關羽在樊城、襄陽被圍的時候,找孟達幫忙,兩個人都拒絕了。后來孟達怕劉備受到懲罰,去找曹魏。在曹魏和曹丕那里,孟達很受重視,但曹丕死后,他又想叛變,被司馬懿抓住殺了。
孟達為什么不救關羽?
本來是關羽長生,后來改成了云長。早年,關羽因犯罪逃往幽州。恰好劉備組建了黃塔軍,關羽和張飛都在其中。后來關羽被困襄陽、樊城時,曾向孟達、劉封借兵,兩人都沒有為他借兵。那么孟達為什么不出兵營救關羽,把他從泥潭中解救出來呢?
首先在三國演義中描述了關羽在攻打麥城的戰(zhàn)斗中取得勝利,要求孟達出兵幫助他擴大進攻范圍。孟達覺得關羽打勝仗沒必要支持他。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事實上,關羽被吳棟俘虜后,如果他想帶孟達和劉封來幫助關羽,他可以消滅他們的所有軍隊。其實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關羽還是想用一些兵力幫助自己逃走。劉封其實是劉備名義上的養(yǎng)子。孟達主要看他的看法,但劉峰不可能跳進這么明顯的陷阱。再者,其實在劉備接受劉封的時候,關羽就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這件事被劉封知道后,自然和關羽有些隔閡。他只是有一個不救關羽的理由,當然不會冒這個險。
劉峰有些野心,但其實各方面的能力和實踐經驗都不充分。此外,他感到威脅的事實,劉備讓阿逗王子,所以他不太愿意幫助劉備。所以劉封不救關羽很正常,所以孟達的理由就更簡單了。孟達只是不想自己的軍隊受到威脅,所以吳棟軍隊等待他們來救關羽。如果我們現在走,除了失去我們的軍隊,什么都沒有。相比較而言,自己救關羽是得不償失的。最后孟達干脆學了劉封,沒有救關羽。
孟是怎么的?
孟達,這個詞是次學位。他是三國演義年的名將。他原是四川劉璋的部下,個人經歷與同為劉璋部下的黃泉有些相似。孟達的性格比較圓滑,這種性格導致他在幾個國家都受到重用。那么孟達是怎么死的呢?
孟達從一開始就是給劉璋打工的。劉章是個固執(zhí)的人。很少有人能改變他的想法。劉章想讓劉備幫助自己入川是不合適的。劉備是個人才,他是唯一能治理國家的人。劉璋邀他時,一山不容二虎。后來劉璋邀請劉備,讓孟達親自見劉備,并把孟達養(yǎng)大。后來劉備攻打益州,都投降了,很有見識的孟達也投降了,心甘情愿的為劉備賣命。
當劉備要求孟達出兵攻打尚勇時,劉備還是很擔心,因為孟達的兵力不多。在劉備的思考下,他認為應該出兵幫助孟達,于是指派劉封前往。因為是夢達自己攻擊了方嶺,所以是時候自信了。這時,劉峰過來和他吵架。最后關羽被困樊城襄陽時,請求二人出兵相助。兩人都沒有出兵。最后關羽失敗了。孟達害怕劉備責怪自己,于是背叛蜀漢,投奔曹魏。
孟達的死是因為他去了曹魏,曹魏是曹丕執(zhí)政,他喜歡孟達。后來曹丕封夢達為平陽閣,但諸葛亮在曹丕死后攻打曹魏,要夢達回蜀漢。夢達同意后,他的陰謀被司馬懿知道了,于是派士兵去殺夢達。
襄樊之戰(zhàn)對于劉備集團來說是打擊很大的,不僅丟了荊州,還折了關羽,喪失大量荊州兵馬,剛剛達到巔峰的劉備集團有瞬間崩盤的風險,而在襄樊之戰(zhàn)后,劉封作為劉備養(yǎng)子,也是軍中悍將,因為其不救援關羽,劉備將其斬殺,劉封也成為了被冤殺的將領。
我個人認為,劉封被殺的主要原因就和關羽無關,而是劉備集團為了穩(wěn)住襄樊之戰(zhàn)后動亂的局勢,和劉封在襄樊之戰(zhàn)中的功過沒有過多的關系,只是說劉封在劉備集團的影響力,已經威脅到了劉禪的地位。
我們首先看一下劉封到底有沒有不救關羽的罪責,個人認為是沒有的,關羽之敗,就算劉封去救也來不及,況且他也沒有那個能力去救。
《三國志.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fā)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這是關羽唯一一次有調動劉封孟達意圖的記載,但這并不是關羽戰(zhàn)敗之時,而是在關羽率部圍攻襄樊兩城,關羽所率荊州軍最強勢的時候,劉封選擇并未聽命。
這也無可厚非,因為劉封孟達也是剛剛打下上庸三郡不久,的確是人心未定,如果劉封帶著軍隊去馳援襄樊戰(zhàn)場,上庸三郡是說丟就丟的。
《三國志.劉封傳》上庸太守申耽舉眾降,遣妻子及宗族詣成都……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
當初劉封孟達攻克上庸三郡后,原上庸太守申耽是主動投降的,并且為了表示順從,他把自己的妻子兒女以及宗族送到了成都當人質,可是即便如此,在襄樊之戰(zhàn)后,申耽看著風向變化,也是不管那么多了,管你在成都的人質死活,直接舉兵反叛。
可見在襄樊之戰(zhàn)時,一旦劉封孟達率部東進馳援關羽,那么申耽不反叛是不可能的了,那么丟了上庸三郡,這罪責是算關羽的還是劉封的?顯然是劉封的啊,加之關羽并沒有調動劉封的權力,所以說,劉封不去馳援關羽并沒有錯。
而且當時是攻城戰(zhàn),關羽率部正在圍攻樊城,即便劉封率軍去了也無法改變大局,這種守城一方決意死守的攻城戰(zhàn),攻城方想要打贏只能靠圍困,強攻的話,代價太大,誰也承擔不起損失。
在呂蒙偷襲江陵后,劉封就更沒有救援關羽的能力了,因為關羽的選擇是回軍奪回江陵,不是逃命。
如果在得到江陵丟失后,關羽為了保命直接沿著漢水北上,是完全可以逃到劉封孟達勢力范圍的,可是關羽沒有,畢竟劉備的根基荊州在自己手里丟了,關羽沒有那個臉面跑到成都去見劉備吧。
加之當時關羽手上的確還有兵力啊,一個是為了活命扔下部隊獨自逃生,一個是試圖奪回江陵,作為曾經威震華夏的關二爺,勢必選擇后者。
《三國志.吳主傳》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馀騎。
所以說關羽在得知呂蒙偷襲江陵后,他是率軍南下的,可以說關羽的決策就已經令劉封無法救援了,因為他如果要救援關羽就需要打通襄樊一線,他沒有那個兵力,同時還要面對孫權的一部分兵力,他拿什么救援關羽。
《三國志.關羽傳》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
最終關羽的計劃也是難以實現,畢竟江陵是關羽的大本營,軍中將士家屬都在江陵,而呂蒙做的也夠好,進入江陵城后,并未騷然城中百姓,這是關羽所部將士潰散的主要原因,如果呂蒙率部進入江陵城后,就縱兵肆虐,那么關羽是有機會率軍打回來的。
話說回來,縱觀整個襄樊之戰(zhàn),劉封并未做錯過什么,劉備責怪劉封不去救援關羽也是站不住腳的,他怎么救,帶兵死在救援路上就對了?劉備要怪只能怪孫權這個背信的盟友吧。
再來說說劉封過于打壓孟達的事情,這也是劉備誅殺劉封的一個緣由,我認為這就有點扯了,當初孟達獨自攻下房陵,是劉備忌憚孟達軍工過剩,所以他才派遣劉封前去“支援”。
《三國志.劉封傳》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坐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說什么劉備害怕孟達難以獨自拿下上庸三郡都是扯淡,劉備如果只是害怕孟達兵力不足的話,就不要派遣劉封去支援孟達,畢竟劉封是劉備養(yǎng)子,也是劉備軍中悍將,他會孟達會師,不管劉備有沒有軍令,讓劉封統轄孟達所部,這都是必然的事實。
所以說,劉封來到上庸,可不是來支援孟達的,而是監(jiān)視壓制孟達的,既然如此,劉封所謂的打壓孟達事件又怎么能損失罪過呢?你劉備當初派遣劉封去干嘛的,你自己不知道嗎?
而說道劉封被殺,就必須提及一個人,也就是諸葛亮。
《三國志.劉封傳》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劉封只是諸葛亮勸說劉備的結果,當然個人認為劉備也是有這個心思的,諸葛亮所忌憚的是劉封在劉備集團的地位,雖然是劉備的養(yǎng)子,但是他也是有資格繼承劉備集團權利的,這也是諸葛亮所擔心的,劉備自然也明了。
襄樊之戰(zhàn)過后,劉備集團丟了荊州,無論是原本劉備發(fā)家所依靠的荊州派,還是剛剛歸附的益州派,都是人心不定的,劉備集團內部各方勢力錯綜復雜,心懷異志的人多了去了,連原本追隨劉備的死黨糜芳都在襄樊之戰(zhàn)中投敵了,其他想要通過混亂局勢牟利的人就更多了。
而劉封就算他本人沒有什么罪責,但問題是劉封的身份讓別人容易加以利用。
《三國志.劉封傳》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且小白出奔,入而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復。
這是孟達降魏后,和魏軍一起攻打劉封的時候,孟達寫給劉封書信中的話,其中提到了一點,那就是在劉禪被冊立為太子后,有才能的人寒心,同時孟達也提到了齊桓公姜小白和晉文公重耳,他們都是經歷過顛沛流離的生活,最終回到國內成為一代霸主的。
孟達的言外之意就是假惺惺地替劉封鳴不平,論才能,劉封的確是要強于劉禪,尤其是在軍中的影響力,孟達是想說服劉封投降,意圖后來東山再起。
這個也就是劉封被劉備所殺的原因,管你有沒有罪,劉封是劉備養(yǎng)子,軍中也有影響力,劉封即便自己沒有奪權的打算,但是不代表別人沒有啊,在襄樊之戰(zhàn)后,劉備集團最需要的就是穩(wěn)定,劉備雖然是夷陵之戰(zhàn)后憤懣憂慮而死,但是當時已經60多歲的劉備,必然要為身后事考慮,劉封這個潛在的對劉禪地位有威脅的人,劉備是不會留著讓劉禪自己去解決的。
所以就假借不救關羽,擠走孟達,丟了上庸三郡為由,將其誅殺了,可以說諸葛亮說的沒有問題,對于當時風雨飄搖的劉備集團來說,劉封雖然有才能,但是他的才能恰恰是他的罪責,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是對劉封結局最恰當的評價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關羽傳》《三國志.吳主傳》《三國志.呂蒙傳》《三國志.劉封傳》
因為孟達性格反復無常,軍事才能不凡,對蜀漢不夠忠誠。所以諸葛亮的心里還是不怎么待見孟達的,最后找到了機會,借司馬懿之手成功殺了孟達。
首先諸葛亮非常痛恨性格反復無常的孟達。諸葛亮一生忠心蜀漢,對劉備盡心盡力,而孟達一生輾轉,看自己的心情更換主人;雖然在劉備手下當差,孟達也立下了不少功勞,然而卻因為關羽之死投靠曹魏,這樣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誰看了都覺得心寒;如此反復之人,與忠心事主的諸葛亮截然相反,所以諸葛亮想除掉孟達,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出于戰(zhàn)局考慮,諸葛亮認為除掉孟達可以減輕北伐壓力。孟達曾在蜀漢效力,諸葛亮深知其能力不凡。此時蜀國國力日盛,諸葛亮正準備北伐,而孟達據守新城,是邊境重地。招降孟達,無疑是上上之選,但諸葛亮了解孟達的反復無常性格,即便順利招降,他也不一定放心孟達。而偏偏孟達又是一員猛將,是諸葛亮北伐的一大障礙。除掉孟達,既能讓自己安心,又能減輕北伐壓力。
最后一點就是孟達得罪了蜀漢上下,也可以說諸葛亮的仇人。當初關羽敗走麥城時,孟達和劉封沒有出手相助才導致關羽丟命,而關羽是劉備的兄弟,諸葛亮作為劉備的總軍師,讓主子痛失義弟,諸葛亮肯定愧疚,內心也會對孟達耿耿于懷;另外孟達曾斬殺了諸葛亮的姐夫,那場戰(zhàn)爭諸葛亮的姐夫陣亡,姐姐下落不明,孟達雖大獲全勝,但極重情義的諸葛亮會不會因此在心里給孟達記上一帳,并借招降之名,公報私仇,就很難說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3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揭秘真實的黃巢起義,吃人都是正?,F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