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魏文侯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作為上古都城的安邑,現(xiàn)在雖名稱仍在,但實際上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化的都市徹底整合,融為一體,在這座歷史悠久的小城鎮(zhèn)中,現(xiàn)已看不出曾經(jīng)作為都城的繁華,但歪斜的安邑古塔仍然證明著這里曾經(jīng)的不凡,當年戰(zhàn)國霸業(yè)開創(chuàng)者魏文侯便是從此出發(fā),開始了自己的霸業(yè),強大的魏國從此走進了歷史。
一、魏文侯的來歷及生活背景
據(jù)《史記·魏世家》記載,魏絳生魏贏,魏贏生獻子。魏獻子侍奉晉昭公,昭公去世后,晉國的六卿強盛起來,公室衰微下去。
晉頃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韓宣子告老,魏獻子開始主持晉國國政,晉國宗室祁氏和羊舌氏互相誹謗,六卿聯(lián)合起來誅殺了他們,并吞并了他們的封地,將其封地分為十縣,“各令其子為大夫”,魏獻子、趙簡子、中行文子、范獻子同為晉國的卿。
時隔四年之后,趙簡子由于晉陽之亂,同韓氏、魏氏一同攻打范氏和中行氏,魏獻子所生魏侈隨同趙鞅參與了此次行動。
魏侈的孫子是魏桓子,他與韓康子、趙襄子一起討伐剿滅了智伯瑤并瓜分了他的領地,形成了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局面。
魏桓子的孫子是魏斯,即后來的魏文侯。
由此可知,魏氏家族在魏絳之后,一直活躍在晉國的權利中心,并成為其中核心勢力,家族的興旺與晉國的強大密不可分地融合在了一起,魏文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走上了政治舞臺。
作為魏桓子的后代,魏文侯繼承了家族強悍的遺傳基因,他有能力、有理想、更有野心,也有一種別人無可企及的雄才大略。他雖然年輕,但他具備了政治家的潛質和手腕,他希望建立一個新的強大國家。
但他面臨的處境卻是,三家分晉后,趙氏獲利最多,得到晉國北部絕大部分領土,占有邯鄲、中牟,發(fā)展?jié)摿薮?。東部有新興的韓氏,勢力范圍越過黃河和中條山,占據(jù)了最為有利的戰(zhàn)略位置。而魏國被擠在西南一隅之地,被秦、楚、鄭、趙、韓緊緊包圍在河東盆地,發(fā)展空間狹小。
作為魏氏家族的后代,魏文侯沒有安于現(xiàn)狀,他的祖先歷經(jīng)千辛萬苦從黃河以西遷徙到黃河以東,才獲得魏國這塊封地,才使得魏氏逐漸興盛。魏者,巍也,大也,高山巍巍,氣勢磅礴,自己所作所為必須對得起這個名字才行,于是雄心勃勃的魏斯,一系列有計劃有步驟的行動,正在醞釀之中。
二、魏文侯的奮進之路
1.消除內訌,爭取和平的內部環(huán)境。
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后,互相防范,各有吞并之心。趙國想聯(lián)合魏國消滅韓國,以取得通往中原之路;韓國想聯(lián)合魏國消滅趙國,以取得廣大的平原之地。但魏文侯頭腦非常清醒,韓、魏比起趙國都弱得多,對抗趙國尚且力有不逮,主動攻擊趙國的結果必然是自取滅亡。所以韓魏兩國無論誰與趙國聯(lián)合攻擊第三者必是唇亡齒寒,自己最終也會滅掉。
有鑒于此,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和平共處、相互聯(lián)合、共同向外發(fā)展。
于是魏文侯派出使者同時向趙氏和韓氏說明了自己對三家發(fā)展的看法:晉地被山帶河,比較封閉。只有趙國具備了向外發(fā)展的實力,但因身后有韓、魏的威脅,卻不敢向外擴張。而韓、魏因為有趙國的存在,同樣無法向外發(fā)展,所以如果三國內斗,誰也無法壯大,只有和平相處,聯(lián)合向外擴張才是最終的出路。
魏文侯的觀點得到了趙氏和韓氏的一致認可,他們達成了共識:放棄內斗,各自發(fā)展。這個結果對韓、趙、魏三家來說,都極其重要。正是這一共識的形成,才使得三家都消除了后顧之憂,各自找到自己的生存和發(fā)展之道,同時開始發(fā)展實力,對外擴張,最后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
魏文侯的主張,改變了歷史進程和發(fā)展格局,可見其戰(zhàn)略眼光之高。
2.推進變法革新,勵精圖治將魏國做大做強。
憂患的環(huán)境和勃勃的雄心,促使魏文侯率先在國內推行變法。為了使魏國強大起來,他先是不拘一格任用賢人,他禮賢下士,子夏、段干木、田子方等投奔而來,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為將,西門豹治鄴等等。這些出身于小貴族甚至是平民的士人開始在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開始發(fā)揮作用,世族政治逐漸被官僚政治所代替。接著他用田璜為相改革弊政,以樂羊為將對外攻略,以李悝教授法經(jīng)依法治國,聘用子夏到西河講學,傳授儒家文化。
由于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全面經(jīng)營,魏國呈現(xiàn)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一躍成為中原霸主,他的做法歸納起來大約有幾條。
①精耕細作、發(fā)展農(nóng)業(yè)。李悝推行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作的原則,綜合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國耕地的單位產(chǎn)量和土地使用效率。為平衡糧價,他還發(fā)明了“平糴(dí)法”,很好地平衡了市民與農(nóng)民的利益,國家抵御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社會就此安定。
②利用貿易,積累財富。魏國地處四戰(zhàn)之地,既是劣勢也是優(yōu)勢,魏文侯利用了這個特點,鼓勵魏國百姓從事商業(yè)活動,將南方的絲綢、北方的皮革、西方的玉石、東方的魚貨互通有無,由此魏國獲得了大量財富,國庫逐漸充實起來。
③制定法律,規(guī)范行為。晉國是一個有著法制傳統(tǒng)的國家,對依法辦事很擁護。李悝主持的成文法在魏國的政治生活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這套法律后來也被秦國獻公、孝公和商鞅所沿用,影響中國了兩千年。
④名儒講學,文化滲透。為了攻占秦國土地,魏文侯采用了文武兼用的手法,除了軍事打擊、政策攻心外,還進行了文化滲透,著名的“西河學派”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chǎn)生的,也正是因為有了西河學派,魏國取代魯國成為當時中原各國的文化中心。
魏國之所以可以在戰(zhàn)國初期稱霸百年,一方面固然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建立起來的文化自信,用文化吸引人才,也是魏國強大的另一個原因。
3.對外擴張,拓展疆域。
由于趙氏在北,韓氏在東,魏文侯斟酌再三,將發(fā)展的重點放在了西南方向的秦國。
魏文侯二十七(公元前420年)年,魏國任命吳起為主將,西渡黃河,發(fā)起了對秦國的戰(zhàn)爭,魏軍節(jié)節(jié)勝利,奪取大片領土。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前414年),李悝率魏軍沖破秦軍西河防線,隨后吳起率部進入秦國的腹地,渭河平原的咽喉重地鄭暴露在魏軍面前,秦國舉國震驚。渭河平原無險可守,一旦鄭失守,吳起便可向西一路平推,兵臨秦都雍城,秦國將會有滅國之患。
于是秦簡公一方面調集重兵防守鄭,另一方面派出使者請齊、楚出兵攻擊魏國,以減輕秦國壓力,然而面對魏國的強大實力,這些小手段終究是無用的,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國完全占領了西河地區(qū),魏國領土大大擴張,再也不是那個龜縮在河東盆地的彈丸小國了。吳起向北還奪取了戎狄的大片土地,魏國在這里設置了上郡、陜等行政機構,控制了西方與中原交通的黃金通道。
秦國被迫在洛水以西構筑防御工事,魏文侯在東岸修建了一條長城,南端越過渭水與陰晉相連,北端到達雕陰城。就此魏國將秦國壓制在洛水以西長達八十年,使秦國不得與中原交通,魏國獨擅關中之利,利用地理上的壟斷地位控制秦國,從中謀取暴力,魏國越來越強大,而秦國卻越來越被削弱。
與此同時,趙國在不斷衰落。中山國不斷對趙國加強攻勢,不得已之下趙國向魏國尋求支援,魏文侯同意幫助趙國消滅中山國,但前提是趙國將智地作為魏國攻打中山國的回報,趙烈侯同意了。智地位于魏國本土的北部,是趙國對魏國威脅最大的戰(zhàn)略要地,一直以來都是魏國的心病,魏文侯借此機會一舉解決了這個心頭大患。
而韓國向南發(fā)展的進程也不順利,鄭國與宋國并不是表面那樣看起來弱小,久攻不下的韓國也在尋求魏國的幫助,于是魏國出兵攻宋,乘勢占領了韓國的河內地,向南打通了出口。
于是魏文侯在解決西河戰(zhàn)事后,向北對中山國發(fā)起了進攻,向南則幫助韓國打擊宋國,使魏國的勢力發(fā)展到黃河以南。在樂羊的出色指揮下,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407年)魏國破中山國,解除了其對趙國的威脅,同時派太子擊來治理中山,并將中山國的靈壽一帶封給了功臣樂羊,派樂羊率部駐守中山,任命李悝為中山相輔佐太子,在太子擊、樂羊、李悝的治理下,中山局勢逐漸穩(wěn)定,成為魏國最具活力的領土之一。
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6年),齊相田悼子去世,執(zhí)掌齊國政權的田氏發(fā)生內亂,田會反叛并向三晉求援,韓、趙、魏聯(lián)軍出兵齊國,一直打到齊國長城,田和被迫割地求和,齊國君主齊康王被俘,與三晉君主一起朝見周天子,齊康王請求周天子冊封三國為諸侯。
魏文侯四十四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宮殿門前九鼎聲響起,周威烈王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國為諸侯,與晉侯并列。這一年,中國正式進入戰(zhàn)國時代,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記史便是從這一年開始,記載的第一件事就是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成為諸侯。
魏文侯五十一年(公元前396年),魏斯去世,太子擊即位。
結語
這就是魏文侯輝煌燦爛的一生。在戰(zhàn)國250余年的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魏文侯在位51年,選賢任能,內修德政,外治武功,最終被周天子封為諸侯國。更為重要的是,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的變法工作和法制建設,開戰(zhàn)國群雄之先河,影響了中國政治兩千年。他拜子夏為師,將儒家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達到了收取士人之心的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籠絡人心的始作俑者,其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上的治國經(jīng)驗,也成為后世中國帝國的一個經(jīng)典樣本。
魏文侯是戰(zhàn)國初期魏國開國君主,三家分晉以后魏氏繼承了晉國領土,此后便開啟了魏國的百年霸業(yè)。魏文侯禮賢下士,采用了西門豹、子夏等一批能人,使得魏國國力迅速崛起,而且疆域不斷擴大,此后成為中原霸主。魏文侯在農(nóng)業(yè)、軍事、貿易上都有著卓越的貢獻,而且還推出了一系列的便民政策。有不少朋友都好奇魏文侯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下面就為大家做個簡答的介紹,一起來了解下吧。
在顧炎武的《日知錄》中曾說“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宴會漢賦,而七國則無有矣。邦無定交,士無定主?!笨梢姶呵锱c戰(zhàn)國的區(qū)別,就在于春秋更重禮信,而戰(zhàn)國則更重實。春秋人在說“禮崩樂壞”,戰(zhàn)國人則連“禮”也不說了,諸侯列國對人才的需求更迫切,人才的流動更為頻繁。所謂“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這個時期的諸侯君主在總攬萬機之余,都在到處尋找各種人才。
魏國的魏文侯時期,魏國因承繼了當年晉國大多數(shù)最為富庶和繁華的地區(qū),掌握著較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三晉地區(qū)具有較強的話語權,可是隨著紛爭的不斷和國家的發(fā)展,韓趙乃至中原地區(qū)的諸侯國,甚至魏國西部的秦國,都在快速發(fā)展,這對魏文侯也便造成巨大壓力。魏文侯拜“孔門七十二賢”的子夏為師,并在西河地區(qū)創(chuàng)辦學派,以培養(yǎng)魏國的各類人才。
其實當時的子夏已經(jīng)是高齡老人,即便魏文侯想要邀請子夏出山輔政魏國,也是時日不多,那么魏文侯為什么還會重點推崇子夏呢?第一子夏是孔子的得意弟子,第二子夏是魏國西河人,第三是子夏在西河已經(jīng)擁有很多有名的徒弟,比如段干木、李悝,皆在西河地區(qū)擁有相當口碑。魏文侯拜子夏為師的目的,就是要跟那些子夏的徒弟們成為師兄弟,并以此招募到更多人才進入魏國朝堂。
那么,魏文侯要達成心中的愿望,會不會很輕松呢?當然不會。
戰(zhàn)國時代什么最貴?當然還是人才,尤其是孔門、墨門、鬼谷門、兵家等子弟,皆崇尚周游列國,站立于朝堂之上,為諸侯國君闡述自己的理想和謀略,即便不能成為國君身邊的朝臣,也能在江湖之上生存,這些子弟大多身兼多職,既是學者,更是有所經(jīng)營。比如子夏的徒弟段干木,《淮南子》云:“晉國之大駔也,而為文侯師。”這就是說段干木在晉國時代,就已經(jīng)是走私馬匹交易的商賈了。
段干木不是那種對仕途非常有野心的人,當魏文侯專程前往拜訪,段干木為了不與魏文侯見面,直接翻過圍墻逃跑。這就讓求賢若渴的魏文侯非常困惱,此后數(shù)次駕車到段干木的家中拜訪,甚至每次路過段干木家中的時候,
就會自車上站起來致敬,以表達對段干木的尊敬之意,最后段干木終于被魏文侯的禮賢下士所感動,愿意為魏國的大業(yè)所服務。
魏文侯終于真正進入孔門學派,此后子貢的徒弟田子方成為魏文侯的輔臣,這位田子方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對魏國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田子方有很多朋友,他們是吳起、樂羊、西門豹、李悝等,這些人物進入魏文侯的幕僚后,即成為魏國崛起史上的耀眼明星,吳起守西河,秦國數(shù)十年不敢東進;西門豹治水,福利魏國百姓;樂羊攻破中山國,拓展魏國千里之地;李悝編制《法經(jīng)》,開戰(zhàn)國變法先河。
1.魏文侯,名斯,是魏武侯的父親,魏國百年霸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
2.虞人:管理山澤打獵的小官。
3.期:約定時間、約會
4.焉:何,哪里。
5.罷:通“?!?,文中指停止
6.雨:下雨 名詞作動詞用
7.之:到,往
8.是日:這天
9.諫:規(guī)勸、勸諫。
10.雖:即使
11.豈:難道
12.乃:于是,就
13.身自罷之:親自取消了這次活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3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