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坐開封府南衙時,有個人犯法,按律當(dāng)受脊杖,便事先賄賂值堂書吏。這個贓吏收錢后關(guān)照犯人:“審訊時你大喊冤枉,我自會為你辯解?!惫唬瑢徲崟r犯人分辯不已大喊冤枉,那吏員大聲罵道:“快吃了脊杖滾出去,別啰嗦!”包拯聽后馬上對這書吏的賣弄權(quán)勢產(chǎn)生厭惡,便將他責(zé)罰一通,反而把那個犯人從輕發(fā)落了。在包拯看來,這叫“以抑吏勢”,殊不知“已為(吏)所賣矣”!
這便是官清如水?dāng)巢贿^吏猾如油的最好例證。在一部中國州縣衙門史上,清官斗不過猾吏的故事有的是。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怪象?根源在于官制和吏制的不同:“官人者,異鄉(xiāng)之人;吏人者,本鄉(xiāng)之人。官人年滿者三考,成資者兩考;吏人則長子孫于其間?!崩魡T大多是當(dāng)?shù)睾栏煌七x的,世代盤踞地方衙門,早已與豪富勾結(jié)成一氣,形成地頭蛇之類的勢力;而那些到州縣里來當(dāng)官的全是外鄉(xiāng)人,上任之初連語言交流都尚是障礙,哪還談得上熟悉民情,明察秋毫?等有點熟悉了,又得依官制調(diào)走。在那些資深吏員看來,衙門的真正主人是他們,上面派來當(dāng)領(lǐng)導(dǎo)的反倒成了過往客人。如此,官員“為吏所欺”也就理所當(dāng)然了。
自然,像包拯這樣行事的,還是出于一個清官的動機,如果是庸官當(dāng)政,則會不辨是非,被猾吏牽著鼻子走?!睹珪星迕骷防镉涊d,南宋江東提刑蔡杭在管轄諸縣轉(zhuǎn)了一圈,收到的狀紙全是老百姓控告猾吏的。僅以弋陽縣孫回、余信二猾吏為例:其平素作為是,廣泛分布爪牙,“私押人入獄,訊腿荊至一二百”;其日常收入是,“既有無名錢,又有自寄錢”,對百姓敲錘骨髓,以致怨聲載道。當(dāng)蔡杭傳訊證人調(diào)查他們的罪行時,他們卻率弓手二十余人去捉拿證人;當(dāng)蔡杭下令逮捕他們時,他們又“拒而不出,方且酣飲娼樓,揚揚自得”。最后,蔡杭的判決是:“孫回決脊杖二十,刺配惠州牢城;余信決脊杖十七,刺配南康軍牢城?!?/p>
猾吏的氣焰既然能囂張到如此地步,身后自有一張盤根錯節(jié)的關(guān)系網(wǎng)存在。所以判決出來后,立馬引來一片說情之聲,“皆謂本縣綱解首尾,皆在孫回名下”。財政收入是縣政的中心,既然孫回一身而系全局,蔡杭也只好作罷。于是罪犯又以能人的資格,繼續(xù)從事他的公務(wù)。
官清如水難敵吏猾如油的又一原因,還在于吏員通曉成例,熟悉檔案。說起來這又是中國官場的一大傳統(tǒng):辦任何事情,除了有一套繁瑣的程式和基本法令之外,應(yīng)該援引或可資類推的成例也浩如煙海。但是究竟該找什么成例,該從檔案庫里的哪一架哪一格上去調(diào)取,那就是另一門學(xué)問了??婆e出身的當(dāng)官人,少有能摸著這些門道的;至于靠蔭襲、保舉、軍功或捐納等出身的人,就更要差上一大截了。于是,當(dāng)官的便得向做吏的討教,抑或干脆交給做吏的去辦。
那么,吏員的這一套“吏道”是從哪兒獲得的呢?一靠家傳,即世代為吏,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二靠從師,秦漢時“以吏為師”是社會教育的一項內(nèi)容,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后,依舊有不少專事“吏道”教育的吏師,還有一些在職吏員也利用業(yè)余時間收徒教習(xí),居然還有像《習(xí)吏幼學(xué)指南》之類的通俗教材;三靠自身修煉,久煉成精,特別是那些老奸巨猾的老吏員,簡直就是州縣衙門里的“真衙神”。
宋人劉克莊有首《詠老吏》堪稱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少諳刀筆老尤工,舊貫新條問更通。斗智固應(yīng)雄鶩輩,論年亦合作狙公。孫魁明有堪瞞處,包老嚴(yán)猶在套中。只恐閻羅難抹適,鐵鞭他日鬼臀紅?!边@種老吏,陽間沒人能治,所以只能詛咒他死后逃不過閻羅王這一關(guān)了。
1、斷雞蛋
傳說包拯三十歲當(dāng)了開封府尹。那時,他已經(jīng)是個有智有謀的清官,隔著窗欞吹喇叭──響聲在外啦!推薦他來京主事的,是當(dāng)朝大師王延齡。
此人是三朝元老,白胡子齊腰深,還日夜思念著國事。包拯雖是他推薦的,但是他對包拯的人品、才智究竟怎樣,還了解的不那么清楚,總想我個機會試試包拯的才能。
這天一早,老太師剛剛起身,漱洗完畢,要仆人端上早點,三個五香蛋。他一個雞蛋剛吃完,忽聽家人稟報:“新府尹包拯來拜?!?/p>
王延齡一聽,驚喜異常,一面吩咐:“快請?!币幻婺X子轉(zhuǎn)開了:“我何不借此機會當(dāng)面試試他呢?!痹鯓釉嚹??王延齡拿著筷子,正要夾第二只蛋時,主意來了。
他趕忙放下筷子,端起蛋碗放到桌上,對丫環(huán)說;“秋菊,你替我辦件事好嗎?”秋菊說:“老太師盡管吩咐。”
王延齡指著桌上的五香蛋說:“秋菊,你把這兩只五香蛋吃了,任何人追問,不管怎樣哄騙、威脅、烤打,你都不要說是你吃的。凡事有我做主,事后再賞你?!?/p>
秋菊聽了一愣,可是老太師的吩咐又不敢拒絕,只得照吃了。王延齡看她吃了,就走出內(nèi)室,到了中堂,見到包拯后寒暄了幾句。
便說;“舍下剛發(fā)生一樁不體面的事,想請包大人協(xié)助辦理一下?!卑f:“太師不必客氣,有事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照辦?!薄澳呛??!?/p>
王延齡說罷,便起身領(lǐng)著包拯走到內(nèi)室指著空碗說:“每天早上,我用三只五香蛋當(dāng)早點。今日,剛吃了一只,因鬧肚子,上廁所一趟,回來時那剩下的兩只蛋竟不見了。
此事雖小,不過太師府里怎能容有這樣手腳不干凈的人?”包拯點點頭,問道:“時間多長?”“不長。頭尾半頓飯的時間?!薄斑@段時間內(nèi),家里有沒有外人來了又走的?”
“沒有?!薄袄咸珟焼柫思依锉娙藛??”“問了,他們都說未見。你說怪不?”包拯思索片刻說:“太師,只要信得過,我立即判明此案。”王延齡雙手一拱,說:“那就仰仗也大人了。”
“太師:恕我放肆啦!”“不必客氣?!卑炱鹗┳樱叱鰞?nèi)室,來到中堂,吩咐說:“現(xiàn)在太師府里大小眾人,全部集中,一廂站立?!?/p>
常言說得好:“宰相家人四品官?!边@些家人雖然站立一旁,并不把新府尹放在眼里。包拯一見火了,桌子一拍,喝道:“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今日,我來辦案,諸位休得怠慢,免得皮肉吃苦。誰偷吃了太師的五香蛋,快說?!北娙艘惑@,頓時,老實了??墒前B問三次,這些家人竟象木頭樁子一樣,悶聲不響。
秋菊站在那里,也象無事的一樣。王延齡在一旁睜大眼睛,裝著急于要把此事弄明白的樣子,眼看眾人一言不發(fā),他想:“包拯啊包拯,這事夠你喝一壺了。
下一步你難道和一般官員一樣動刑嗎?即使棍棒下面找出犯人來,也不算高明。”想到這,故意說:“包大人,常言說,肉怕渣,人怕打,既然他們不說,你用刑吧!”
2、牛舌被割案
有一個無賴,將一個農(nóng)民告到縣衙,包拯對那農(nóng)民說:“你回家把牛殺了,自己留一點吃,其余拿到市場上去賣?!卑串?dāng)時宋朝的法律規(guī)定,民間私殺耕牛是要犯法的。
但有縣老爺?shù)脑S可,那位農(nóng)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殺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殺牛的農(nóng)民,反而將這告狀的人扣押起來,怒問道:“你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頭割了?”
那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追問弄得驚慌失措,只得如實招供。這個無賴再也沒有想到,這是包拯使了個“引蛇出洞”之計。
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報案后,馬上意識到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這個農(nóng)民。如果讓那個農(nóng)民把牛殺了,就觸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會進一步告發(fā)。
所以包拯叫那農(nóng)民回家把牛殺了,借以引誘割牛舌者前來告狀。此計果然很靈。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機智。
3、包拯吃魚
包拯早年喪母,是嫂嫂將他養(yǎng)大,包拯稱她為嫂娘。包拯考中進士要到外地做知縣。上任前一天中午,嫂嫂特地為他做了條紅燒鯉魚。包拯要嫂嫂和侄兒包勉同吃,嫂嫂沒答應(yīng)。
他只好吃掉一面魚肉,剩下的留給包勉吃。吃晚飯時,嫂嫂又將剩下的魚給包拯吃,他就將魚的另一面給吃了。第二天,嫂嫂問包拯昨天吃的兩條魚那條好吃些。
“昨天那條魚很好吃。”包拯說。嫂嫂一聽大怒道:“我昨天明明是給你做了兩條,你怎么能說只吃了一條了呢?”包拯見嫂嫂發(fā)火了,連聲又說:“請嫂娘息怒,我記錯了!
嫂娘息怒,我記錯了,昨天是吃了兩條魚?!鄙┠锫犃耍腊㈨?,不惹自己生氣,但卻嚴(yán)厲地對包拯說:“黑子,我昨天真的只給你吃了一條魚!
我一說兩條,你為啥不敢堅持呢?今后做官,如果只看大官的臉色就歪曲事實,不敢秉公執(zhí)法,勢必當(dāng)?shù)氖腔韫伲 卑犃松┥┮环?,方知昨天嫂嫂給自己吃魚的良苦用心。
忙撩衣跪倒,說道:“嫂娘教誨,黑子我銘記在心,永不忘記!”后來,包拯為官果然剛正不阿,不畏權(quán)貴,秉公執(zhí)法,受到世人敬仰,名留千古。
4、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遼國時,遼國命館伴對包拯說:“你們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縣)城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的叛徒。
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包拯說:“你們的涿州城曾經(jīng)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一定要開便門呢?”那個人便無言以對。
5、包公擲硯
在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被譽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滿離肇慶時,船出羚羊峽,突然波浪翻騰,狂風(fēng)驟起。包公事感蹺蹊,立即查問手下人。
原來是端州硯工為了表達(dá)他們對包公體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來了一方用黃布裹著的端硯。手下人見是一方石硯,并非金銀珠寶,于是便收下了。
包公立即取來端硯拋到江中。剎時,風(fēng)平浪靜。后來,在包公擲硯處便隆起了一塊陸州,這就是硯州島。包硯的那塊黃布,順流而下。
在不遠(yuǎn)處的西江邊形成了一片黃色的沙灘,這就是現(xiàn)在“黃布沙”。這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包公擲硯成州”的故事。
1.西門豹,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當(dāng)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且是戰(zhàn)略要地,但天災(zāi)人禍不斷,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門豹擔(dān)任鄴縣令,治理鄴地。西門豹到鄴地后,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
2.黃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學(xué)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shù)黃霸第一?!贝饲?,潁川郡是一個豪強地主稱霸一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闊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視農(nóng)桑,施行教化,經(jīng)過幾年的精心治理,潁川出現(xiàn)了太平安定。
3.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quán),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zhuǎn)變當(dāng)?shù)氐牟涣硷L(fēng)氣。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qū)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
4.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當(dāng)過外交使節(jié)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xué)士,“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quán)貴,執(zhí)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quán)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
5.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賢,海南瓊山縣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zhuǎn)折時期。在戶部供職時,以六品小官身份抱著必死決心毅然上疏。將徐家仗勢多占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縱觀海瑞為官,歷經(jīng)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多次冒死進諫,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根本利益,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其行為具有不可否認(rèn)的歷史進步作用。
因為宋朝非常優(yōu)待文人,加上宋仁宗本身就是一個對文人大臣非常寬容的皇帝。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為了避免宋朝出現(xiàn)向唐末五代以來武將藩鎮(zhèn)割據(jù)的情況,制定了削弱武將優(yōu)待文人,以文人治國的政策,士人的待遇,宋朝是整個中國歷史中最為優(yōu)渥的,一般的貪污是不會被處以極刑的,頂多告老還鄉(xiāng)。而且當(dāng)時包拯已經(jīng)有了很高的聲望,如果處分包拯,那么士人文人就會說皇帝不好,會說政治不清明。
在文學(xué)作品中的包拯是個斷案的包青天,但是在正史中包拯只處理了三件大案,分別是“割牛舌案”,“真假太子案”,還有“匿金案”!其中,“真假太子案”被譽為宋朝第一大案,這就是“斬皇子”的由來,這件案子的告破也讓包拯的人氣和聲望達(dá)到了頂峰。
真假太子案是當(dāng)時社會上有一個叫冷清的人,宣稱自己是皇帝的太子,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當(dāng)時的宋仁宗沒有子嗣,所以宋仁宗要求嚴(yán)查,一開始接手的是開封府尹錢明逸,他處理不好這個案件。后來由包拯所處理,包拯接手案件以后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個冷清的母親確實曾經(jīng)在宮中待過,也是一個宮女,也確實被皇上臨幸過。
后來皇宮發(fā)生過一場火災(zāi),皇帝為了請求上蒼原諒,就放了一批宮女出去,其中就有冷清的母親。但是這個冷清絕對不是皇家血脈,冷清的母親出宮以后,就嫁給了一個叫冷緒的人,并且在生育冷清之前,他的母親就生過一個女兒,所以,如果說冷清的母親生的有皇帝的子嗣,那也應(yīng)該是那個女兒。
后來包拯查到是一個叫全大道的犯人在背后策劃的。案子告破以后包拯就上書皇帝,要求斬殺冒充皇子的冷清和幕后推手,所以這就是“斬皇子”的由來。“彈國丈”的由來,包拯很喜歡去彈劾其他不法官員,根據(jù)后世的記載,因為包拯的彈劾而被罷官的官員有30多人,其中就包括了國丈。“唾皇帝”的由來,是當(dāng)時宋仁宗,將張貴妃的伯父破格連升四級,包拯上書皇帝,皇帝無視了包拯,包拯就忍不了了,進宮面圣,和皇帝理論起來,談?wù)摰郊で橹帲倌亲泳屯碌搅嘶实鄣哪樕稀?/strong>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4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