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最真實的歷史人物,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承圣元年,湘東王蕭繹平定了侯景之亂,公卿大臣和各個地方首領多次勸他登基稱帝。十一月十二日,蕭繹在江陵繼承皇位,是為梁元帝。蕭繹間建康殘破,便以江陵為京城。
梁承圣三年,西魏命柱國常山公于謹,中山公和大將軍楊忠率領大軍五萬人馬入侵大梁朝,十月初九,大軍從長安出發(fā)。荊州刺史長孫儉詢問于謹,說,加入我們?yōu)槭捓[策劃,會怎么做呢?結果如何? 于謹回到:在漢江屯兵,攜帶全部人力物力去渡過長江,直接據(jù)守丹楊,這是上策;把江陵城外的百姓全部趕到內城,加固高墻,等候援軍,這是中策。如若遷移困難,據(jù)守外城,這是下策。蕭繹肯定會用下策!"長孫儉疑問:"為何?"于謹回:"蕭氏據(jù)守江南自保,已經綿延了幾十年。恰好中原多有變亂,沒有向外擴張,又因為我們東邊有齊國的憂患,蕭繹一定以為我們分不出兵力來圍攻他。而且他為人懦弱,沒有謀略,多疑卻不能決斷,百姓很難與他一樣考慮,都眷戀故鄉(xiāng)家室。所以,我斷定他會選擇下策。"
果然,蕭繹情報失誤,行動遲緩,等西魏大軍到達,他真的像于謹說的那樣固守外城。蕭繹向四方征兵求援,援兵還沒到呢,西魏大軍就已經從四面八方一起攻城,很快就攻下了江陵城。蕭繹兵敗躲進了東閣竹殿,命令舍人焚燒古今書籍十四萬卷。自己正準備跳進火坑自殺,左右侍衛(wèi)一起攔住了他。蕭繹用寶劍怒砍在柱子上,寶劍折斷,他看著斷劍長嘆,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都完了。于是無奈寫下降書。近臣相繼勸道:城里的部隊還很強大,如果趁夜色突圍,賊兵一定驚慌失措,借此可以成功出城前往長江投靠任約。"蕭繹思慮了良久,自知自己不善騎馬,感覺事情成功的幾率太小,只會白白增加羞辱而已。
近臣謝答仁請求為蕭繹護駕,但是謝答仁是侯景的黨羽,怕是不能相信。謝答仁又請求防守子城,集合剩下的兵力抗敵,蕭繹答應了,立即任命他為中大都督,并把公主許配給他。近臣王褒認為不可,謝答仁最后還是沒有得到批準,氣的吐血,憤然離去。
于謹要求蕭繹把太子做為人質,蕭繹便把太子送去;之后黃門郎沖出門歸降,蕭繹扔掉羽毛飾物,騎著白馬,穿著便裝素衣逃出東門,可惜沒跑多久就被聞訊追來的西魏士兵拉住馬韁,將他拉到白馬寺北面,奪下他騎乘的駿馬,換了一匹年老體衰的馬,羈押著蕭繹到了于謹面前讓他跪拜;早已投降西魏的梁王蕭詧讓鐵甲騎兵帶著蕭繹進了軍營又大肆羞辱。
蕭繹天生喜愛讀書,常常讓身邊的人為他朗讀,不分晝夜,就算睡著了也不讓停,讀的人若有差錯,或者有意欺騙糊弄,蕭繹總是會立刻醒過來。后來有人文蕭繹為什么把書都燒了?蕭繹回答說:"我讀萬卷書,仍舊落得如此下場,所以都燒了。"
十二月初八,西魏人將蕭繹處死,蕭詧派人監(jiān)刑,讓人用裝滿土的袋子把蕭繹活活壓死。蕭繹登基稱帝時日較短,下場凄慘。
說起中國歷史上有文化的皇帝,朋友們往往會首先想到唐玄宗、李后主、宋徽宗、乾隆爺。但是大家往往會忽略這一位,熟讀萬卷經史,立志成圣成賢,著作等身的梁元帝蕭繹。他勤奮圖治,卻慘遭亡國,死前還焚書十余萬。這背后又有什么隱情,我們一起走進他的一生。 一、貴為皇子,立志圣賢 蕭繹,字世誠,小名七符,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個兒子,南朝皇帝多風雅,蕭氏父子正是其中代表。父親蕭衍出身于名門蘭陵蕭氏,在未當皇帝之前就在文壇小有名氣。在當了皇帝之后更是提倡文治,使梁成為南朝文化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大哥蕭統(tǒng),又稱昭明太子,其所編《文選》是歷代讀書人案頭必備之書,古語稱「 ”《文選》爛,秀才半?!弊x透這一本書,就是半個秀才。三哥蕭綱,為梁簡文帝,在文學史被認作是「 ”宮體詩”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 《瑯琊榜》中的靖王,據(jù)說是以梁元帝為原型 出生于這樣的家庭中,蕭繹受家人風氣影響,自是不甘落后。作為皇子的他,卻一點沒有因為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選擇斗雞走馬,悠游自在的生活,養(yǎng)成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習慣。他有崇高的理想志向,他在自編的《金樓子》一書中說道「 ”周公沒五百年有孔子,孔子沒五百年有太史公。五百年運,余何感讓焉。”他立志要成為孔子一樣的人。 他六歲就能寫詩,十五歲就讀書萬卷,文章寫得非常漂亮。他十四歲開始,因為眼睛有病,讓左右侍從給他讀書,持續(xù)36年。據(jù)《資治通鑒》記載「 ”世祖性好書,常令左右讀書,晝夜不絕,雖熟睡,卷猶不釋,或差誤及欺之,帝輒驚寤。作文章,援筆立就。常言:‘我韜于文士,愧于武夫?!撜咭詾榈醚?。”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讀書上面,即使在睡夢中,仍不忘讀書創(chuàng)作。據(jù)《梁書》記載,他一生著書20部共423卷。 (梁元帝 職貢圖) 二、天生眼疾,徐娘作怪 但蕭繹是不幸的,據(jù)史書記載,他出生的時候一個眼睛有病,后來在治療過程中這個眼睛完全瞎掉。這個缺點給他一生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在魏晉南朝階段,社會上是十分重視個人容貌氣質的,魏晉南朝士族男子皆化妝,展現(xiàn)給人秀美的姿容。我們所說的「 ”貌比潘安、看殺衛(wèi)玠”中的兩大帥哥皆是這一時期的美男子代表。社會風氣如此,獨眼龍蕭繹在這樣的社會里該是多么自卑。候景作亂帳下王偉曾作檄文寫道:「 ”項羽重瞳,尚有烏江之??;湘東一目,寧為赤縣所歸?!边@一句觸動了蕭繹的禁區(qū),于是此人被捕后,他將此人的舌頭釘在柱子上,然后剜出他的腸子示眾。 (梁元帝 劇照) 大家都學過一個成語「 ”半老徐娘”,但這個徐娘不是一個省事的徐娘。她原名徐昭佩,在蕭繹還是湘東王的時候便嫁于蕭繹。雖然蕭繹先貴為皇子,后貴為皇帝,但是她看不起獨眼的蕭繹。她每次知道蕭繹要來她宮里的時候,便化「 ”半面妝”來笑話蕭繹的「 ”獨眼龍”。而且她喜歡喝酒,每次喝醉,都要吐到皇帝衣服上。這就算了,她熱衷于給皇帝戴綠帽子,先后跟和尚智遠、侍從暨季江、大臣賀徽通奸。暨季江感嘆道「 ”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弊源恕?”半老徐娘”的名聲傳千古。奈何徐娘雖多情,卻不向蕭繹。 徐妃 劇照 也許正是這些先天的缺陷,后天的打擊使蕭繹成為性格狹隘的人,十分注重他人對他的看法,對于評價比他好的人,都要加以殘害。《南史》評價道「 ”帝性好矯飾,多猜忌,于名無假于人。微有勝己者,必加毀壞?!?三、侯景作亂,中興大梁 蕭繹是七皇子,本輪到不到他做皇帝的。但奈何人算不如天算。 蕭繹7歲的時候被封為湘東郡王,本來他可能將在王位上開開心心的過一輩子。但奈何來了一個搗亂的候景,候景本是東魏來的叛將,但糊涂的蕭衍不聽大臣的勸告,接納了候景。但后來他又想用候景與東魏來交換自己被東魏俘虜?shù)闹蹲印_@促使候景作亂,侯景率兵攻入建康,圍困臺城。江南遭受了自東晉南遷以來最大的打擊,門閥士族尤其王、謝大族慘遭屠戮大半。 《瑯琊榜》中的皇帝,原型是蕭衍 此時的蕭繹正值42歲,太子舍人蕭歆到江陵宣武帝密詔,以蕭繹為侍中、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制。但此時的他面對如此形勢,卻起了異心,本有實力救援,卻作壁上觀,沒有及時救援他的父親,而卻忙于同兄弟們趁亂爭奪地盤。待兩年后,他借助陳霸先與王僧辯平定了侯景之亂,終于登上了帝位,成為大梁的中興之主。 四、江陵之亂、焚盡圖書 蕭繹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候景之亂帶來的余波并沒有完全消除。他的對手岳陽王蕭詧在戰(zhàn)亂后投降了西魏,與西魏大軍一起討伐效益的駐地江陵。而此時的蕭繹卻疏于防守,他自認為自己謀略得當,如諸葛亮與姜太公一般「 ”候騎交馳,仍麾白羽之扇;兵車未息,還控蒼兕之軍”。而且他面對敵軍的圍攻,依然擔心臣下奪權,禁止傭兵的陳霸先、王僧辯等人動兵。離他很近郢州刺史主動申請救援,他都斷言拒絕。他想依靠手下的文官試圖靠其謀略扭轉戰(zhàn)局,最終,江陵城破。 (江陵焚書) 城破之際,蕭繹作了一個令千古讀書人痛心不已的事情。他將梁內府所藏的十四萬多卷圖書在江陵城焚燒殆盡,用劍砍柱子,嘆道「 ”文武之道,今夜盡矣?!边@是秦始皇焚書以來又一次規(guī)模最大的故意的焚書活動。于是,南朝數(shù)百年積累的文化遺產我們今日見到的只有寥寥幾本而已。被俘后,問及其為何焚書,他講「 ”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逼浒滓滤伛R的投降,換來的也只是被殺。他的一生至此落下了帷幕。 文書君說: 蕭繹的一生是悲劇的,他一生時刻不忘讀書,學富五車,文章流光溢彩,著作等身。但是,或許是由于生理缺陷,他的性格非常易怒、狹隘、敏感。他一生立志成為周公、孔子一樣的圣賢,卻落得亡國之君的下場。難道真的是萬卷圖書導致的嗎?也許他根本沒有意識到:唯有一個在學問上和性情上都完整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圣賢吧! 其實蕭繹只做到了「 ”半個圣賢”而已。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面,如果只是注重外界所見的一面,性格里的黑暗面不加以重視及糾正,遲早會造成悲劇。北大弒母的學霸吳謝宇或許也正是忽略了自己的另一面吧? 參考文獻: 1、姚思廉:《梁書》卷五,《元帝》,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2、李延壽:《南史》卷八,《梁本紀下》,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3、蕭繹:《金樓子》,中國書店影印四庫全書, 4、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中華書局。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煩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fā)、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蕭繹字世誠,小字七符,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個兒子。生于天監(jiān)七年(公元508年)八月,6歲時封湘東郡王。曾一度離京做寧遠將軍、會稽太守,后入都為侍中、宣威將軍。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年僅18歲的蕭繹持節(jié)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兼荊州刺史。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又任九州軍事都督、鎮(zhèn)西將軍兼江州刺史。其長兄蕭統(tǒng)逝世,梁武帝立其三兄蕭綱為太子時,蕭繹心懷不滿,遂有異心。
侯景亂起,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移檄湘州刺史河東王等諸王發(fā)兵勤王。為了表示積極主動,蕭繹親自督率3萬大軍由江陵向東進發(fā)。然而到了武城,卻頓兵不前,坐懷觀望。十二月,蕭繹得到各路援軍已到建康的消息,才令世子方等率步騎一萬、竟陵太守王僧辯率舟師一萬分兩路入援建康。
蕭繹入援時,信州刺史桂陽王蕭V(蕭繹伯父蕭懿的兒子)出兵西峽口,入江陵城等待消息。及至援軍還鎮(zhèn)敕命傳來,蕭V想等蕭繹回來商議后再回信州。誰知這一滯留,竟惹出一場蕭氏內訌。原來梁武帝令湘州刺史張纘去代岳陽王蕭為雍州刺史,而以河東王蕭譽為湘州刺史。張纘為人恃才傲物,又見接替自己的蕭譽年少,故禮節(jié)上不太鄭重,遭蕭譽嫉恨,他怕蕭譽報復,想去雍州赴任,又怕蕭不肯讓印,左右無奈,決定去江陵投靠湘東王蕭繹。為了報復蕭譽、蕭,給蕭繹寫了一封密信,內稱河東王蕭譽要進攻江陵,岳陽王蕭也與他同謀。蕭繹見信,將信將疑。不久,又有裨將朱榮遣人報告,說是桂陽王蕭V留在江陵,準備與河東、岳陽二王里應外合。蕭繹聞言大驚,令將十幾萬石米糧鑿船沉入水中,然后匆匆趕回江陵,不分青紅皂白,便將蕭V殺掉。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六月,蕭繹自稱奉有密詔,召集諸王興兵討侯景。河東王蕭譽聞信大怒,說:大家都是刺史,我為什么要隸屬于他?蕭繹接連3次遣使催促,蕭譽堅決不聽召喚。蕭繹便遣世子方等率兵2萬討伐蕭譽。結果方等戰(zhàn)死。
蕭繹又命竟陵太守王僧辯與信州刺史鮑泉立即攻打湘州。王僧辯以部下尚未集結為由,與鮑泉至江陵請示緩期進軍。蕭繹懷疑僧辯有觀望之心,手按利劍向僧辯砍去,正中他的左大腿。王僧辯當場昏厥,蘇醒后被送入監(jiān)牢。僧辯的母親流涕謝罪,自稱教子無方,蕭繹才消了氣,以良藥為僧辯治傷。鮑泉見這種陣勢,不敢多言,獨自帶兵討伐湘州。
河東王蕭譽聽說鮑泉前來,急忙遣使向岳陽王蕭求援。蕭留諮儀參軍蔡大寶守襄陽,自率2萬多人馬進討江陵,目的是逼鮑泉回軍。蕭繹因此非常害怕,命人去監(jiān)獄向王僧辯詢問退敵計策,僧辯條陳方略,蕭繹極為贊賞,遂釋放僧辯,令為城中都督,負責護城事宜,不久,蕭抵達江陵城下,作十三營圍攻城池,不巧天降大雨,平地水深4尺,圍城將士因此士氣大減。這時蕭繹又暗地交結老友新興太守杜山則,共同圖謀蕭。杜山則的哥哥杜岸用五百騎兵襲擊襄陽。蕭聞聽此消息,連夜趕回襄陽。
江陵解圍,湘東王蕭繹松了口氣。因鮑泉帶兵久攻湘州不克,蕭繹又任命王僧辯為都督,令舍人羅重歡同去助戰(zhàn)。岳陽王蕭因前次戰(zhàn)敗,恐勢單力薄不能自存,便向西魏求援,表示愿作附庸。西魏丞相宇文泰答書允許,蕭便派正妃王氏和世子蕭寮入西魏為質,請求出師。字文泰命開府儀同三司楊忠都督三荊十五州軍事,負責南征事宜。楊忠進展順利,出師不久即盡有淮南、江東之地。
大寶元年(公元550年)二月,楊忠乘勝至石城,打算進逼江陵。蕭繹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舍人庾恪主動請求勸楊忠退兵,蕭繹忙令他赴敵營聯(lián)絡。庾恪見了楊忠,說道:蕭伐叔,于義不符,貴國卻出兵幫助。這怎么能使天下歸心?楊忠答道:我軍是來征討不服,并非幫助蕭。如果湘東王愿意表示歸順,我便可立即還兵。蕭繹乃送兒子方略為人質,卑辭求和,請作西魏附庸。楊忠與蕭繹結盟而還。
蕭繹處理好與西魏關系,便專心攻打蕭譽,蕭譽急向邵陵王蕭綸求援。蕭綸想救蕭譽,又怕兵糧不足,便寫一封信給湘東王蕭繹,力勸蕭繹罷兵。蕭繹接信后回了一信,反復聲明蕭譽罪大惡極,已經不可赦免。并表示平定了蕭譽,就去征討侯景。
這年四月,王僧辯猛攻長沙,河東王蕭譽部將慕容華引僧辯入城,捉住蕭譽。蕭譽當即被斬殺,然后將頭顱送往江陵。蕭繹令來人帶回長沙與身同葬,進王僧辯為左衛(wèi)將軍,鎮(zhèn)西長吏。
蕭繹滅掉了侄子蕭譽之后,才正式為梁武帝舉喪。為了表明孝思,特地令工匠用檀木刻成武帝像,置于百福殿,遇事必先在像前祈禱,然后才決定實施。又因當時皇帝蕭綱受制于侯景,不肯奉大寶年號,仍沿稱太清四年。舉喪過后,蕭繹移檄遠近,宣布大舉討伐侯景。這時,只有荊、益二州力量較為雄厚,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派世子園照率兵3萬,受湘東王蕭繹指揮。園照軍至巴水,蕭繹怕他建功立業(yè),尾大不掉,特授為信州刺史,令屯白帝城,不許東來。六月,蕭繹授陳霸先為豫州刺史,領豫章內史。七月,蕭繹又任命王琳為宣州刺史。
在蕭繹整治武備的同時,邵陵王蕭綸也大修鎧杖,宣稱將要討伐侯景。蕭繹怕他因此強盛,不利于自己,便于八月遣左衛(wèi)將軍王僧辯等率舟師東進江、郢二州,揚言抵拒任約,并聲稱迎邵陵王還江陵,授給他湘州之地。王僧辯軍至鸚鵡州,郢州司馬劉龍虎等暗中送人質于王僧辯。蕭綸聞知此事,即遣兒子威正侯蕭石質率兵攻劉龍虎。龍虎敗逃,降于王僧辯。部下將士爭請出戰(zhàn),蕭綸一概不許,與蕭預從倉門登舟北上,王僧辯因此入據(jù)郢州。蕭繹見報大喜,升南平王蕭恪為尚書令,開府儀同三司,以世子方諸為郢州刺史。王僧辯為領軍將軍。
蕭綸與左右近臣輕舟奔武昌澗飲寺,僧人法馨將蕭綸藏于巖穴之下。蕭綸長史韋質等人聽說蕭綸住處,迎他出來作為號召,有流民九千人歸附,屯于齊昌。不久遣使向齊求和,齊封蕭綸為梁王。這時任約進寇西陽、武昌,蕭繹以廬陵王蕭應與部將又盛率兵抗拒。蕭綸駐扎于距西陽(今湖北黃岡)80里的馬棚,任約派200鐵騎襲擊,蕭綸沒有防備,單身策馬落荒而逃。其時蕭繹也已與齊勾連,故齊人觀望,不助蕭綸。蕭綸行至汝南,魏汝南城主李素是他的舊吏,所以開城門迎蕭綸進去。任約因此據(jù)有西陽、武昌。
大寶元年(公元550年)十一月,武陵王蕭紀率諸軍發(fā)于成都,蕭繹派人送信給蕭紀,表示各安境界,書信恒通;蕭紀接信,不再考慮東進。過了幾天,南平王蕭恪率文臣武將拜表推繹為相國,總百揆,蕭繹不許。大寶二年(公元551年)三月,齊授蕭繹為梁相國,建梁臺,總百揆,承制。這時,蕭綸已在汝南戰(zhàn)死,蕭繹對手去了二人,蕭氏內訌至此告一段落。
侯景命丁和領兵五千守大本營,以宋子仙率軍1萬為前驅,直指巴陵,又以任約帶兵遠征江陵,侯景自率大軍水陸繼進。在侯景強大攻勢下,沿江城防大都望風請降。王僧辯在巴陵令將士偃旗息鼓,安若無人。不久,侯景渡江,督率士卒攻城,兇猛異常。這時只聽城中吶喊,尖石如雨點般飛下,打死打傷士卒無數(shù),侯景只好退卻。王僧辯又遣輕騎出敵,10余次皆勝。侯景親于城下身披甲胄作戰(zhàn),僧辯卻在城上奏樂乘輿巡城。侯景不禁嘆服其勇。
岳陽王蕭聽說侯景已克郢州,立即遣蔡大寶領兵1萬進據(jù)武寧,并遣使至江陵,說是來援湘東。眾將都認為蕭繹應答以侯景已破,無須來援,讓蔡大寶回去。蕭繹說:現(xiàn)在讓其退軍,等于是促他速進呀!即令人傳語蔡大寶說:岳陽接連來信請和,說是不相侵犯,為什么你忽然占據(jù)武寧?如果決計一戰(zhàn),我當遣天門太守胡僧佑率精甲鐵騎25000人駐扎水,待時進軍。蕭聞報,立即召蔡大寶還師。
蕭繹退卻蕭,又令晉州刺史蕭惠正率兵援助王僧辯,惠正自己缺謀少略,不堪大任,推辭并舉薦胡僧v代替。這時,胡僧v正因忤旨之罪入獄,蕭繹即下令釋放,任他為武猛將軍,令赴援巴陵。僧v領兵至湘浦,聞報前面有任約,即避道西。任約以為僧v畏己,驅眾急追至芋口,僧v悄悄引任約兵至赤沙亭時,正巧有信州刺史陸法和引兵來會。兩人設伏等待任約。任約自恃其勇,馳驅而來,胡陸兩支伏兵猛然沖擊,將任約緊圍在中心,活捉了去,送往江陵。侯景晝夜攻巴陵不下,軍中糧食已盡,又加疾疫流行,士氣已經大降。聞聽任約兵敗,大驚失色,連夜焚營逃遁,臨走留宋子仙守郢城,別將支化仁守魯山,以丁和為郢州刺史,協(xié)助防守事宜。
蕭繹以王僧辯為征東將軍、尚書令,胡僧v等也都晉職加爵,使引兵東下。陸法和送任約至江陵,請求歸還本鎮(zhèn),并對蕭繹說:侯景已是甕中之鱉,不久即可平定。但蜀賊(武陵王蕭紀)將至,不可不防,請讓我守險以待。蕭繹認為法和的話很有道理,便遣法和屯駐峽口,防備蕭紀。王僧辯至漢口,首戰(zhàn)告捷,活捉支化仁送往江陵。第二日攻克郢州羅城,宋子仙退據(jù)金城,僧辯四面筑壘環(huán)攻。宋子仙困蹙不堪,表示愿獻郢城,條件是讓他活著回建康。王僧辯假意允許,命撥船百艘以示誠心。子仙信以為實,駕舟待發(fā),后面杜龕率精兵千人急追而來。宋子仙且戰(zhàn)且走,至白楊浦,被大將周鐵虎截住,一陣廝殺,子仙與丁和戰(zhàn)敗被擒,送往江陵。蕭繹從二人口中得知世子方諸和行事鮑泉已經死于郢州城破之時,怒不可遏,即令將二人斬首。
侯景回建康之后,自知時日不多,在王偉慫恿下,廢去簡文帝蕭綱,奉立新主蕭棟即位。東道行臺劉神茂聽說侯景敗歸且廢去蕭綱,即誓師反景,據(jù)住東陽,與江陵遙相呼應。王僧辯自郢城東下,與江州刺史陳霸先會師于巴丘,得霸先接濟糧米30萬石,軍威大振。侯景見外面形勢急迫,更想要趕緊嘗嘗做皇帝的滋味,于是逼蕭棟禪位,自稱漢帝,升壇受賀。將蕭棟貶為淮陽王,幽禁監(jiān)錮,改天正元年為太始元年。
侯景稱帝以后,令中軍都督李慶緒率兵攻打劉神茂。結果神茂連戰(zhàn)連敗,不得已乞求投降。李慶緒將神茂送至建康,被侯景用特制大銼碓,由足至頭,寸寸銼碎。
天正二年(公元552年)春天,蕭繹令王僧辯率軍東討侯景。此時陳霸先已經率甲士3萬,舟船2000艘,由南江而出。王僧辯與他會師于白茅灣,兩統(tǒng)帥筑壇歃血,共讀盟文,流涕慷慨,全軍為之士氣大振。
不久,王僧辯命杜龕等入據(jù)臺城,軍士剽掠居民,百姓男女 *** ,號泣滿道。當晚,軍中失火,太極殿及寶器羽儀,盡皆焚燒無遺。王僧辯報捷江陵,奉表勸進,且迎都建康。這已是第三次勸進,蕭繹復答緩議此事。
侯景率眾逃跑,被鄱陽王蕭范的舊將侯追上,一陣沖殺,僅余心腹數(shù)十人,乘飛舟欲東渡入海。侯景先前帶有兩個幼子,此時為逃命亦推入水中。侯景愛妾的哥哥羊d見侯景窮蹙無路,決計反叛,乃乘景白日睡覺之機,令舟夫轉舵駛向京口。侯景醒來察覺詢問,羊d即拔刀將侯景砍傷,又以長矛刺死,將尸首獻于建康。僧辯梟景頭顱,傳往江陵,將尸身陳列市曹,百姓爭食其肉,連侯景之妻溧陽公主亦參與爭搶食肉,一會兒便骨肉皆盡。蕭繹得侯景頭,懸市3天,用漆燙過,藏于武庫。然后按功行賞,以南平王蕭恪為揚州刺史;進王僧辯為司徒、領衛(wèi)將軍,封長寧公;以陳霸先為征虜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長城縣侯。侯景部將任約、謝答仁予以赦免。
至陳霸先與王僧辯班師,公卿百官又一次奉表勸進,蕭繹乃準如所請,即位江陵。即位之日,蕭繹竟不升正殿,只在偏殿中召集百官,草草行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4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朝滅亡真的是因為楊玉環(huán)紅顏禍水嗎,···
下一篇: 姜維伐魏時為什么會功虧一簣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