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裴懷古曾任并州長史,深為百姓所愛戴。神龍年間,由于他政績考核連年優(yōu)秀,朝廷將他晉升為左羽林大將軍,命他回京赴任。消息傳來,并州百姓聯(lián)名上書,強烈要求讓裴懷古留任,結果他還未到京城,復任并州的詔書就已下達。并州的百姓聽說他回來了,高興得扶老攜幼跑到城外來迎接他。按禮節(jié),剛剛接任他但屁股還沒坐熱就被免職的崔宣道也要到郊外迎接,但裴懷古怕崔宣道感到尷尬,忙派手下人先行一步,勸告那些自發(fā)前來的百姓們解散回家,可是沒想到百姓越來越多,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裴懷古為人敬重,在于他恪守一套處世做人的原則。
長壽年間,裴懷古曾任御史,有一天,武則天親自交辦他一起案件,令他嚴懲。僅從武則天憤怒的表情和嚴厲的語氣,就知道女皇對此案已有定性,交人去辦不過是走走程序而已。
原來恒州鹿泉寺有不少僧人上書告發(fā)高僧凈滿淫亂,大逆不道,并提供了一份物證。他們在凈滿的經書箱里找到一幅畫,畫的是一個美女坐在高樓上顧盼多情,而凈滿在樓下色迷迷地彎弓射箭,分明是投遞情書。武則天篤信佛教,對這種事自然不能容忍。
誰知裴懷古接手案件后沒兩天,就將凈滿釋放了,反將那些告狀的人抓了起來。
武則天聞報勃然大怒,但裴懷古面不改色,平靜地說,凈滿是為人陷害,并堅持自己的判決結果。武則天厲聲責備他執(zhí)法不公,放縱罪犯,要衛(wèi)士拉他下獄治罪。李昭德在旁打圓場說:“小臣認為,裴懷古審案粗枝大葉,請陛下命令他重審。”他的本意是想給裴懷古一個臺階下,讓他按照皇帝的旨意重新審理,不料裴懷古絲毫不領情,反而挺直脊背,大聲說道:“陛下頒布的法律沒有親疏之分,普天之下應當遵守同一標準。陛下為何要讓小臣誅殺無辜的人,來違背陛下關于法律的圣旨?假使凈滿真有違法行為,我又怎有臉寬縱他?小臣只根據法律公平執(zhí)法,以求不冤枉好人,不濫施刑罰。這樣就算招來殺身之禍,我也不后悔!”武則天只好默認了這一結局。
圣歷年間,裴懷古隨同閻知微出使突厥,被突厥扣留。突厥人逼迫閻知微做南面可汗,并授予裴懷古偽職。裴懷古不肯投降,高聲說道:“與其毀節(jié)而生,不如守忠而死,你們可以殺我,我絕不躲避?!鄙狸P頭,突厥心生敬意,竟然沒有殺他,只是把他囚禁于軍中。后來歷經千難萬險,裴懷古才逃回來。
嶺南始安百姓為官吏所逼而造反,以歐陽倩為首領,迅速聚集了數萬人,攻城拔寨,掠奪州縣,聲勢浩大。朝廷命令裴懷古擔任桂州都督,負責平息叛亂。裴懷古未等大軍集結便出發(fā)了,他預先發(fā)布檄文,向叛亂者曉以利害,勸說他們投降。很快就有不少人前來投降,申訴被逼造反的情由。裴懷古知道他們是誠懇的,認為官府只要不懷疑他們,就可以打消他們的疑慮,叛亂將不攻自破,于是他決定輕裝前進,直奔賊穴。他的舉動讓下屬們大惑不解:“夷人難以親近。防備他們,他們尚且干出不守信用之事,何況是輕信他們呢?”裴懷古卻反問道:“忠誠守信可與神明相通,何況是邊疆之人呢?”他不顧危險,親身深入叛亂者的營寨,好言安撫,申明大義。歐陽倩等非常感動,全部投降,并歸還了所掠奪的東西。未費一兵一卒,動亂就被全部平定了,朝廷接到捷報都難以置信。
誠于做事,縱是皇帝震怒也不肯低頭;誠于己心,縱是利刃加頸也不放棄內心的堅守;誠于待人,縱是對敵人也敢于付出信任。裴懷古為歷史所銘記,就是因一個“誠”字吧。
1. 三篇小古文出五道題并解答 原文: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被⒁詾槿还仕炫c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譯文: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只)狐貍。狐貍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后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貍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貍。
2. 三篇文言文+譯文 【原文】
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愛重。鸚鵡自念雖樂,不可久也,遂去。后數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便入水沾羽,飛而灑之。天神曰:“汝雖有志意,何足云也!”對曰:“雖知區(qū)區(qū)水滴不能救,然吾嘗僑居是山,禽獸行善,皆為兄弟,吾不忍見其毀于火也?!碧焐窦纹淞x,即為之滅火。
【譯文】
有一群鸚鵡飛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獸都(很喜歡),互敬互愛。鸚鵡想,即使快樂但不能長久,便離開。過了好幾個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鸚鵡遠遠的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濕水,飛到山上,灑水去救火。天神見此,說道:“你雖然很有義氣和志氣,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鸚鵡答道:“我雖然知道不能夠把火救滅,但是我曾經住過這座山,與山上的禽獸友好相處,親如兄弟,(山中這樣著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聽了很感動,以示嘉獎,便把山火滅了。
【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矣,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反為其患。
【譯文】
從前有個愚蠢的人到了別人家里,主人便請他吃飯。這人覺得主人的菜淡而無味,主人聽說后,便加了些鹽。加鹽之后,菜的味道變得鮮美,這人便想:“菜的味道鮮美,是由于加了鹽,加少許一點便這樣好吃,多放些豈不更好吃嗎?”這人真是愚蠢到了極點,便不要菜,只吃鹽??湛诔喳}吃得口味敗壞,結果反為鹽所害。
【原文】
王戎早慧,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騿栔鹪唬骸皹湓诘琅远嘧?,此必苦李?!比≈?,信然。
【譯文】
王戎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和幾個小孩子游玩,看見路邊的李子樹有好多果實,枝斷了,許多小孩爭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實。只有王戎不動。人們問他為什么,回答說:“李樹長在路邊卻有許多果實,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闭」麑嵠穱L確實是這樣的。
這些都蠻簡單的
3. 求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三篇(附答案) (一) 文侯與虞人期獵
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②之。魏于是乎始強。
【注釋】 ① 掌管山澤苑囿打獵的官。 ② 罷:通“疲”。
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將焉之?
譯:
②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
譯:
2.請簡要說說你從這則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啟示。
(一) 文侯與虞人期獵 答案
1. ①天又下著雨,您準備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確翻譯)
②雖然現在很快樂,怎么可以不堅守約定的(打獵)時間呢? (句中的“雖(雖然)”、“豈”、“一(專一、堅守)”、“期”。)
2.做人要誠信 守時 等
(二)齊宣王使人吹竽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解釋加點的詞: ①處士請為王吹竽:為 ②宣王說之:之
2.譯下邊句子
①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譯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聽之。 譯文
3.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故事:
(二)齊宣王使人吹竽 答案
1.①、給。 ② 通“悅”,喜歡。2.①齊宣王命令藝人吹奏竽,一定要讓三百人一起吹奏。②齊湣王繼位為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藝人吹竽。3.濫竽充數。
(三)鄒孟軻母(節(jié)選)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蹦巳ィ崾邪?。其嬉游為賈人⑴炫賣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睆歪闵釋W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⑶,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彼炀?。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⑷。
注:(1)賈人,商人。(2)炫賣,叫賣。(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禮器。(4)漸化,逐漸濡染。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長
2. 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復徙舍學宮之旁。 譯文:
3. 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則故事的主要內容,然后談談這個故事給你的啟示。
內容:
啟示:
答案
1.①離開 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遷到一所學堂旁邊。
3. ①敘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 ②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4. 求三篇文言文的答案 (三)螳螂捕蛇 1、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加點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輟耕之壟上 B、受任于敗軍之際 C、悍吏之來吾鄉(xiāng) D、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答案:D,都是代詞,“它”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抓取、刺傷 (2) 蛇竟死 竟: 最終,終于 3、翻譯下面句子。 然審視殊無所見。
但仔細觀察(蛇),卻什么也沒有發(fā)現。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錯誤一項是( B ) A、螳螂最后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擊殺的根本原因是以尾擊樹不重戰(zhàn)術。 C、姓張的是本文的線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D、本文步步設疑,環(huán)環(huán)相扣,文雖短但情節(jié)卻緊張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發(fā)粟與饑寒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樓主,你這沒有加點????我按照經驗中的重點詞給你解釋吧! (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雨雪:動詞,下雨下雪 ;霽:天晴) (2)立有間( 站立在旁邊)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
( 被:同披,披著) 2、翻譯 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我聽說古代的賢明的君主,自己飽了卻知道別人的饑餓,自己溫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能知道別人的勞累,如今的君主卻不能知道別人的情況啊。 3、景公為什么聽了晏子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fā)粟以與饑寒者”? 因為晏子說的很有道理,讓景公醒悟了自己的安逸不能代替百姓的困苦。
(五)勉諭兒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
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注釋:1費用:花費錢財。2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
3饞:這里是饑餓的意思。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樓主,你這沒有加點????我按照經驗中的重點詞給你解釋吧! (1) 可辦粗飯幾日 辦:操辦 (2) 何必圖好吃好著 圖:追求 (3) 莫待無時思有時 莫:不要 2、翻譯: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能夠吃飽飯,不寒冷就夠了,為什么還一定追求好吃好穿呢? 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節(jié)儉問題,向我們提出什么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節(jié)約,注意節(jié)儉,不能奢侈浪費。 4、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商品供應充足,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還有必要提倡節(jié)儉嗎? 儉樸,乃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早在800年前,司馬光以親切的筆調寫下了《訓儉示康》,告誡其子司馬康要"以儉素為美",不要"以奢靡為榮"。盡管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商品供應充足,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們也絕不能拋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節(jié)儉。
樓主:你的題目中有幾道要求給加點字解釋,但題中沒有加點,我就只給你解釋了重點字,如果還有問題,我可以繼續(xù)解釋的:)。
5. 給我出“三篇文言文”的題 《狼》:
【字詞分析詞性活用現象】
【敵】:名詞用作動詞,敵對,這里指脅迫,攻擊??智昂笫芷鋽?。
【前】:名詞用作狀語,上前。狼不敢前。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動詞,鉆洞。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其一犬坐于前。
【一詞多義】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 威脅,脅迫 指攻擊 恐前后受其敵。 敵方,敵人 蓋以誘敵。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敵。 向前, 狼不敢前。
乃 于是 屠乃奔倚其下 。 才 乃悟前狼假寐
【.虛詞的用法】
(1)之
代詞,它,指狼又數刀斃之。 助詞,的,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整音節(jié),不譯,久之。 助詞,位于主謂之間,不譯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復投之,虛詞,代詞
(2)以
介詞,把投以骨。 介詞,用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意將遂人以攻其后也。 連詞,用來蓋以誘敵。
(3)“其”的含義
①恐前后受其敵。(指狼)。
②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⑤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戶)。
⑥屠自后斷其股。(指狼)。
【注釋】
1.節(jié)選自 聊齋志異
2.屠:宰殺牲屠。這里指屠戶,即以宰殺牲畜為職業(yè)的生意人。
3.綴行甚遠:緊隨著走了很遠。綴,連接,這里是緊跟的意思。
4.止:通“只”。
5.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可譯為 把骨頭投向狼。
6.從:跟從。
7.兩狼之并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并,一起。故,舊、原來。
8.窘:困窘,處境危急。
9.敵:敵對,這里是脅迫、攻擊的意思。
10.顧:回頭看,這里指向旁邊看。
11.積薪:堆積柴草。
12.苫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苫:蓋上。蔽,遮蔽。苫蔽,覆蓋、遮蔽。
13.弛:放松,這里指卸下。
14.眈眈相向:瞪眼朝著屠戶。眈眈,注視的樣子。
15.少時:一會兒。
16.徑去:徑直走開。
17.犬坐于前:像狗似地蹲坐在前面。
18.久之:過了一會兒。
19.瞑:閉眼。
20.意暇甚:神情很悠閑。意,這里指神情、態(tài)度。暇,空閑。
21.暴:突然。
22.斃:殺死。
23.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其,指柴草堆。
24.隧:指從柴草中打洞。
25.尻: *** 。
26.股:大腿。
27.假寐:假裝睡覺。寐,睡覺。
28.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這里有“原來是”的意思。
29.禽獸之變詐幾何: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變詐,作假,欺騙。幾何,多少,這里是能有幾何的意思。
30.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31. 黠:狡猾。
32. 頃刻:一會兒。
6. 誰能幫我翻譯下面的三篇文言文 第一篇請看此鏈接:
第二篇:臣司馬光曰:大凡有生就有死,猶如黑夜過后是白天一樣的必然。自古至今,原本就沒有超越自然而獨立存在的事物。按張良的明辨是非通曉事理而論,他是完全知道神仙不過是些虛幻奇異的東西罷了。但他卻要隨同赤松子遠游,他的聰明智慧是可以知道的了。功勛和名位之間,正是為人臣子的人所難于長久立足之處。即如高帝劉邦所稱道的,不過只三個才能出眾的人罷了。但是淮陰侯韓信被誅除,相國蕭何被拘禁到獄中,這不就是由于功名已達到巔峰卻還不止步的緣故嗎!所以張良借與神仙交游相推脫,遺棄人間凡事,視功名如同身外之物,把榮譽利祿拋在腦后,所謂“明哲保身”者,張良即是個榜樣。
第三篇:裴懷古是壽州壽春人。儀鳳年間,他到皇宮前上書反映情況,朝廷任命他為下邽主簿。
后多次調動官職任監(jiān)察御史。此時有部族首領反叛,皇帝命裴懷古前往使他們歸順和睦相處。裴懷古申明賞罰,歸附的反叛者每天用千來計算,于是俘獲了那個為首的人,安置那些居民后回朝廷。當地部族人承受恩澤,立碑歌功頌德。此時恒州鹿泉寺僧人凈滿被弟子謀劃陷害,他的弟子秘密地畫女人在高樓上,接著畫凈滿拉著弓射那女人,把這畫藏在裝經書的箱子里。不久他們到皇宮前上告說僧人咒罵,大逆不道。武則天命令裴懷古審查訊問殺掉僧人凈滿。裴懷古推敲他們的言辭情狀,釋放凈滿而告知朝廷。武則天大怒,裴懷古奏告說:“陛下在法律上不分親疏,應當使全天下整齊一致。怎么能讓我殺無辜之人,來迎合圣上心意。假如凈滿有背叛君主的情狀,我又有什么臉來寬容他呢?我現在謹慎地遵守公正的法律,即使死也沒有遺憾。”武則天的怒氣這才消解。
圣歷年間,閻知微充任使臣前往突厥,裴懷古作監(jiān)軍之官。到了對方朝堂,突厥首領默啜讓閻知微作南面可汗,將要授給裴懷古偽官職,裴懷古不服從,默啜將要殺他,裴懷古高聲說:“寧可堅守忠誠而被殺害,不能毀掉氣節(jié)來求得生存。你們可以殺我,我不躲避?!蹦ㄓ谑前阉O(jiān)禁隨軍,后裴懷古趁機脫身奔逃回朝廷。
此時始安叛賊歐陽倩擁有幾萬人,搶劫攻陷州縣,朝廷任命裴懷古為桂州都督。他剛趕到五嶺地區(qū),(就)快速傳遞書信勸誘反叛者歸順,讓他們看清禍福,隨從反叛的人迎接裴懷古(向他表示)投降,他們自己陳述被吏人侵害逼迫,才發(fā)起反抗。裴懷古看出他們很誠懇,于是帶很少的人騎馬到他們那里,身邊的人說:“這些蒙昧的人很難親近,不能信任?!迸釕压耪f:“我依仗忠信,可以通達神明,何況對人呢?”于是到對方的營壘來用好話慰解。那些人很高興,歸還了他們搶掠的財物,交納給官府。幾個地方的平素持有左右不定的觀望態(tài)度的部落酋長,全部來誠心歸附。五嶺南部地區(qū)全都安定了。
他又歷任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在任官處受到百姓(人們)和官吏敬慕。神龍年間,升官為左羽林大將軍,上路行還未到達都城,朝廷又任命他為并州長史。官吏百姓聽說裴懷古返回來,老幼相互帶領著,到郊外歡迎他。此時崔宣道代替裴懷古治理并州,剛到任就被免強,他也到郊外來迎接裴懷古。裴懷古恐怕觸傷崔宣道的心,命令官吏驅散到郊外迎接自己的人,可是百姓跑來更多,裴懷古受到人們如此思念。
7. 誰幫我做3篇文言文(只需翻譯原文,當然麻煩大家?guī)臀艺蚁虑?題的題 ①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 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則死 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腭,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③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 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翻譯:
①
有個屠夫賣完肉回家。天色已晚,忽然一只狼沖來,直看著擔子里的肉,像是很饞,它跟在屠夫后面走了數里路。屠夫害怕,用刀嚇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暫且將肉掛在樹上,等第二天早上再來拿。于是將肉鉤好,踮起腳將肉掛在樹上,再把空擔給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屠夫回去,天亮來取肉時,遠遠看到樹上懸著一個大東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樣子,大驚,遲疑地走近看,原來是死狼。抬頭仔細看,就見狼口咬住肉,但鉤子鉤住了它的腭部,真像魚上鉤吃餌。那時狼皮價錢貴,值十余金,屠夫因此有些錢了。人們說爬上樹求魚,哪知,這狼爬上樹求災難。這實在令人好笑啊!
②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有剩下來的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屠戶害怕,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后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很急很怕,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匆娨暗乩镉幸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lián)幽闷鹜赖丁芍焕嵌疾桓蚁蚯?,瞪眼朝著屠戶。過了一會,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剛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見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鉆進一半,只有 *** 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后面砍斷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殺死了。這才領會到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狼也是狡猾的,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③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緊逼著,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于是奔進去躲在里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墊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腳爪,不讓它收回,只是無法讓狼死去。身邊只有一把不滿一寸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豬的方法吹它。拼命吹了一會兒,覺得狼不怎么動,才用帶子把它綁住。出來一看,狼脹大如牛,兩腿筆直不能彎曲,嘴巴張開合不攏。于是背著它回去。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這個主意?
8. 問3篇古文的問題 《一》1,賢(有賢德的人) 惡(厭惡)
睦(和睦) 作(發(fā)生)
分(職份) 同(指理想社會,同,有和,平的意思)
2,翻譯:(1)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
(2)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
3,總--分--總
4,<1>;人人都能收到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要作出合適的安排;對“矜,寡,孤,獨,廢疾者”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全社會的愛。<2>;貨盡其用,人盡其力.人們珍惜勞動產品,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占為己有,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沒有"多得"的念頭。
《二》1,上闋寫(夢境),下闋寫(夢游后的感想)
2,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
3,人雖老,為國收復失土的雄心仍在
《三》1,時((時令,季節(jié)) 辯(辯,通“辨”,分辨)
涘 (河流) 窮(窮盡)
2,聽到了許多道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
并且我曾經聽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見聞,輕視伯夷的義行。
3,望洋興嘆:本義是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用來比喻要 做一件事情而力量(條件)不足,感到無可奈何。
貽笑大方:讓內行人見笑。
4,①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謙虛的美德,謙受益,滿招損;
③人貴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較才有鑒別;
⑤知恥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⑦自大是由于無知;
⑧只有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會有所發(fā)展;
⑨要有廣闊的胸襟和遠大的志向;
⑩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應該努力學習不斷上進
這是個人做的答卷,希望你能滿意,謝謝!
對于武則天稱帝,在中國歷史悠久的國家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歷來都是男子稱帝,女子都是受統(tǒng)治、受壓迫的。武則天竟然能夠稱帝,統(tǒng)治天下,管轄天下男人,當然會讓古今男子都不服氣,也不會贊同。
武則天以她天生的政治能力和手腕,稱帝,改國號,真是特別了不起的女人。
武則天在位幾十年,國泰民安,國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雖然82歲時逼迫退位,并沒有做下讓世人都反對的錯誤。并且,她治理國家的能力,得到很多人的擁護。
崔融在《則天大圣皇后哀則文》評價武則天:英才遠略,鴻業(yè)大勛。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武則天的出身、怎么管理國家等多方面評價。
武則天的出身
武則天,出生624年,于705年12月16日去世,自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tǒng)女皇帝。即位時67歲,活了82歲,與漢朝的呂后并稱?呂武?。
武則天出身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進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后唐高宗時被封昭儀,后來廢了王皇后,武則天成為皇后。高宗駕崩后,皇太后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
武則天天生是個政治家,善于察言觀色,聰慧、伶俐,人長得特別漂亮。但由于在太宗時期不是特別得寵,武則天看透時機,把目光就轉向儲君李治。李治后來成為皇帝,由于高宗身體衰弱,武則天一步步的開始干涉朝政,武則天處理國家大事的能力,也得到了李治的贊賞,李治去世后,武則天一步步的最后當上皇帝。武則天前后執(zhí)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武則天的歷史功績,昭昭于世。
武則天為了權利,用盡心機,在治理國家的方面,的確很有能力。在農業(yè),經濟、文化、軍事方面,都有非常卓越的成績。
01、農業(yè)
武則天重視農業(yè),規(guī)定各州縣?田墾辟,家有余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加以懲罰。她所編的農書《兆人本業(yè)》頒行天下,影響很大。武則天在位期間,宗教政策尊崇佛教為主。武則天稱?天后?時,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議?勸農桑,薄賦役?。鼓勵發(fā)展農業(yè)。武則天懂得土地是農民的根本,她對農業(yè)的一系列措施,很快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02、經濟
重視農業(yè)發(fā)展,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召集文學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編纂《要覽》《字?!贰稑窌洝返葧?。武則天為了推廣農業(yè)的先進經驗和生產技術,召集人編撰了《兆人本業(yè)記》頒發(fā)州縣。在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社會相對安定,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都得到發(fā)展。
03、文化
召集文學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編纂《要覽》、《字?!?、《樂書要錄》等書?!稑窌洝窞樘拼哂泻芨呤妨蟽r值的樂律文獻。在中國古代音樂上占重要地位。全書共十卷,今僅存五、六、七卷。
04、軍事
在軍事上,武則天為了稱帝,前后殺了一批名帥能將,使得府兵減少,導致對外戰(zhàn)爭失利。后來,又漸漸收復一些。
05、政治
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fā)展科舉。武則天還通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中搜羅更多的人才。準許官吏、百姓自薦,以免有所遺漏。發(fā)展科舉制度,擴大錄取人數。
整頓吏治、嚴懲貪吏,選拔人才。
廣開言路,注意納諫。
任用酷吏。為了其政治地位,武則天使用嚴酷手段。
雖然其中不免有濫竽充數之人,多數有才能的人都能被發(fā)現。
武則天立太子,也是沒人殺她的主要原因:
(一)
圣歷元年(698年),武承思、武三思謀求太子,幾次讓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武則天對太子之選,猶豫不決。宰相狄仁杰對武后說:?姑侄之于母子,哪個比較親近?陛下立兒子,那么千秋萬歲之后,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從未聽說侄子當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自此,武則天無意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將兒子李顯秘密接回洛陽。
《新唐書》說:?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杰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
張易之,張昌宗都支持立李顯為儲君?;仕美畹┮舱堖d位于李顯。在各方面的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認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最后經過多方面的權衡之后,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
(二)
武則天解決了繼承人問題后,心事已了,加上年齡增長,開始沉迷享樂,大修宮殿、佛寺。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還挑撥武則天和皇太子關系日益緊張。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臥病不起,只有張氏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與幾位大臣佯稱二張謀反,發(fā)動兵變,沖入宮中,殺死二張,要求武則天退位。武則天被迫禪位于太子李顯。李顯即為后,率百官到觀風殿問候武則天起居。又上武則天尊號?則天大圣皇帝?。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仙居殿病逝。
順應天下多數人的心思,沒有再掀起爭奪太子的血戰(zhàn),立李氏宗室為皇太子,是武則天善終的主要原因。
歷代人對武則天的評價:
李絳:后命官猥多,而開元中名臣多出其選?!敦ザ吩洝?/p>
魯宗道:唐之罪人,幾危社稷。歐陽修:夫吉兇之于人,猶影響也,而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于兇者有矣;為惡者未始不及于兇,其幸而免者亦時有焉。而小人之慮,遂以為天道難知,為善未必福,而為惡未必禍也。武后之惡,不及于大戮,所謂幸免也。
結語:武則天被迫退位后,雖然成為太上皇。首先,由于她很有治國才干,提拔人才,發(fā)展經濟和鼓勵農業(yè)等方面,國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很得人心。其次,她在位幾十年,已經籠絡大批的官吏擁護她,武則天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和威力還是很大的。別說新皇帝不敢動殺她之心,即使動了殺心,李顯得到的結局,也不會比現在好。最后,畢竟武則天是新皇李顯的母親,況且武則天已經是82歲高齡,在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條件下,幾乎算最高齡了。武則天身體衰老,年齡亦大,對李顯的威脅越來越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武則天就去世了。
一、武則天是不是荒淫殘暴 古往今來,人們在評價武則天的時候,常常圍繞著武則天是否「荒淫」、「殘暴」的問題爭論不休。否定武則天的人說武則天生活腐化,荒淫無度,濫用刑法,極為殘暴,是「千古未有之忍人」1。肯定武則天的人則說武則天生活簡樸,并不荒淫,也談不上殘暴。我比較贊同后者的觀點,認為「荒淫」、「殘暴」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武則天「荒淫」的說法最早來自駱賓主所寫的《代徐敬業(yè)傳檄天下文》。駱賓王在這篇檄文中寫道:「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jié),穢亂春宮。」他認為武則天從太宗的才人成為高宗的皇后,違背了人倫道德,是荒淫的表現。其后,歐陽修等人在他們的著作中也說武則天寵幸過薛懷義和張易之兄弟,在生活上不夠檢點。於是,這兩條便成了武則天「荒淫」的證據。后來一些小說、戲曲和電視劇又借題發(fā)揮,大肆喧染,武則天「荒淫」的論調便流傳開來,大有蓋棺定論之勢。事實上,武則天「荒淫」的說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武則天的確給唐太宗當過才人,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武則天「荒淫」。因為李唐宗室具有胡人的血統(tǒng),武則天與唐高宗的結合是在唐太宗死后的事,而且當時武則天是處於被動的地位,并沒有完全違背當時的道德規(guī)范。至於薛懷義等人雖是武則天的面首,也不能因此就得出武則天「荒淫」的結論。武則天見到薛懷義時,已是將近70歲的老人。張易之兄弟得寵時,武則天已經70多歲,武則天主要是把他們當作駕馭外戚和大臣的工具看待。史書中根本沒有武則天60歲以前「荒淫」的記載。要說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多麼「荒淫」,在情理上是很難講通的。
武則天「殘暴」的說法,最初也是由駱賓王提出來的。駱賓王在《代徐敬業(yè)傳檄天下文》中列舉武則天的罪狀,說武則天「包藏禍心」,「豺狼成性」,「殺姊屠兄」,「弒君鴆母」。后來武則天的反對者又編造出了一些武則天「殘暴」的證據,諸如武則天為了當皇后,親手捏死自己的小女兒,嫁禍於王皇后;為了防止王皇后和蕭淑妃復出,將他們活活打死,并砍掉他們的手足;為了實現當皇帝的野心,下毒害死太子李弘等等。其實,這些所謂「罪證」絕大部分都是誣蔑不實之辭,是完全不足為憑的2,「殘暴」說的另一個根據是武則天使用酷吏,誅殺異己。有人甚至說武則天實行「酷吏政治」,并由此得出武則天「生性好殺」或「秉性殘酷」的結論。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確實出現過一些酷吏,這是無庸諱言的,但這并不能說明武則天實行了「酷吏政治」,也不能成為武則天「殘暴」的主要根據。因為武則天從輔政、臨朝到稱帝,先后在政治舞臺上活躍了45年。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中,武則天基本上是反對酷吏的,只是在改朝換代前后的特殊情況下,才使用酷吏。這就是說,武則天并非始終器重酷吏??崂粼谖鋭t天統(tǒng)治時期存在的時間是相對較短的。武則天之所以在改朝換代前后重用酷吏,完全是政治斗爭的需要。當她的統(tǒng)治受到政敵嚴重威脅的時候,她要用酷吏來誅殺異己,擺脫危機;當她的統(tǒng)治穩(wěn)固之后,她便以循吏治天下,而將酷吏無情地拋棄。顯然,酷吏只不過是她用來打擊政敵的工具。武則天并沒有把行政大權交給酷吏。所以,說武則天實行「酷吏政治」是很不恰當的3,要以此來否定武則天,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二、武則天能不能用人納諫 人們在評價武則天時爭論的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是武則天能不能用人納練?!赣萌恕购汀讣{諫」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所謂「用人」是指使用有才能的人,提高行政效率,不斷改良政治。所謂「納練」則是采納正確意見,集中統(tǒng)治階級的集體智慧,在行政決策中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否定武則天的人認為武則天用人唯親,「所用皆昧死要利之徒」4,也不能聽取不同意見,往往拒諫飾非??隙ㄎ鋭t天的人則認為用人納諫是武則天的特長。我曾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探討,認為武則天是能夠用人納諫的,而且表現得相當突出。 以用人而論,武則天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選拔和使用。早在輔佐唐高宗的日子裏,她就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通過發(fā)展學校教育和完善科舉制度的辦法,積極培養(yǎng)和選拔人才。臨朝稱制以后,更表現出求賢若渴的精神,多次頒發(fā)《求賢才制》,采取科舉、薦舉和自舉等多種方法,不遺余力,廣泛招攬人才。在武則天的提倡下,當時的大臣也多以薦舉人才為己任。朱敬則和狄仁杰就是如此。「敬則知政事時,每以用人為先。桂州蠻叛,薦裴懷古;鳳閣舍人缺,薦魏知古;右史缺,薦張思敬。則天以為知人。」5「仁杰常以舉賢為意,其所引拔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至公卿者數十人?!?史載武則天有知人之明,在她統(tǒng)治時期確實選拔出不少具有真才實學的賢才。像狄仁杰、婁師德、姚崇、宋璟、張說等人都是由武則天選拔出來的。這一點已得到許多史學家的認可。武則天用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把是否稱職作為用人的標準,用實踐來檢驗他們的才能。對於有才能的人,總是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對於不稱職的人則迅速解替,決不辜惜。中唐大臣陸贄說:「往者,則天太后踐祚臨朝,欲收人心,尤務拔擢。弘委任之意,開汲引之門,進用不疑,求訪無倦,非但人得薦士,亦許自薦其才。所薦必行,所舉輒試,其與選士之道豈不傷於容易哉!然課責既嚴,進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驟升,是以當代主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宰相李絳說:「天后朝命官猥多,當時有車載斗量之語。及開元中,致朝廷赫赫有名望事跡者,多是天后所進之人。」8大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兢為之用。」9明代大思想家李贄在《藏書》中也說:「試觀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專以愛養(yǎng)人才為心、安民為念如武氏者乎?此固不能逃於萬世之公鑒矣?!?0 就納諫而言,武則天深知匡諫的重要性,經常鼓勵臣下進諫,因而在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出現了不少敢於面引廷爭,直言進諫的大臣,如朱敬則、魏元忠、狄仁杰、杜景儉等。為了廣泛聽取不同的意見,武則天甚至下令在朝堂上設置了「肺石」和「銅匭」。對於臣下提出的批評、意見和建議,都能虛心對待,擇善而從。比如,武則天為了推崇佛教,想造一個很大的佛像,狄仁杰認為有傷民力,直言進諫,武則天便下令停止工程,并且說:「公教朕為善,何得相違?」像這樣的例子,我們還可以從兩《唐書》中找出很多。對於不正確的意見,武則天也能擺事實,講道理,說明不予采納的理由。比如,吐蕃人在高宗晚年攻陷了「安西四鎮(zhèn)」,對絲網之路造成很大的威脅。武則天即位后,為加強西北邊防,讓宰相討論收復安西四鎮(zhèn)的問題,狄仁杰上書認為不如放棄安西四鎮(zhèn),武則天即講明了安西四鎮(zhèn)的重要性和必須收復安西四鎮(zhèn)的道理。中國歷史上一些有作為的帝王在當政前期尚能納諫,但在取得了某些成績之后,便驕傲自滿,拒諫飾非。武則天則不同,她越到后來越能納諫。這也是她超過常人的地方。 三、武則天有沒有政績 武則天不是一個普通的女子,而是一個叱吒風云的政治人物。因此,評價武則天的關鍵是要看她有沒有政績。在這個問題上,學術界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否定武則天的人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唐王朝出現了全面的倒退,他們把唐朝前期歷史的發(fā)展比作是馬蹄形,說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處於「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的低谷11??隙ㄎ鋭t天的人則認為武則天當政時期是唐王朝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我認為是武則天很有政績的。這一點只要看一看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的社會狀況就很清楚。 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這在制定政策、任免官吏和處理階級矛盾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現。武則天繼承和完善了唐太宗制定的各項重要制度,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若干改革,使國家的政策更適合於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武則天十分注意對官吏的任免。她不僅非常注重官吏的培養(yǎng)和選拔,而且非常注重官吏的考核和升降。她曾經撰寫過一本專門講述為臣之道的書,叫做《臣軌》,賜給各級官吏,讓他們認真學習12。對於能夠稱職,且政績卓著的官吏,她都能夠予以獎勵或破格提拔。如婁師德在河西屯田,甚有善政,武則天手制褒美13。王及善任益州都督府長史,武則天聽說他有才學,準備改授滑州刺史。當面交主談后,認為讓他當刺史是大才小用,遂留在朝中,升為宰相。姚崇思維敏銳,「則天甚奇之,超遷夏官侍郎,又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4對於不稱職的官吏,特別是貪污腐化的官吏,也都能及時予以貶黜或打擊。如索元禮「座臟賄」,被武則天處死15。由於武則天非常注意對官吏的任免,善於用人,所以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的吏治較好,從中央到地方,掌實權的以賢才為多,辦事認真,行政效率很高。雖然當時也出現過一些酷吏、外戚和男寵,但這三種人在武周政權中的作用是極其有限的,他們根本不能左右國家政治。又由於武則天善於納諫,當時的言論也是比較自由的。比如在武則天臨朝稱制時,曾設置過「補缺」、「拾遺」等官。有人對武則天的用人政策不滿,在公共場合說:「補缺連車載,拾遺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瞇目圣神皇?!褂饭僬J為這是誣蔑武則天,遂將此人捉來,請求武則天治罪。武則天說:「但使卿等不濫,何畏人言乎!」此外,武則天還比較善於處理階級矛盾和民族關系。在武則天當政的數十年間,除發(fā)生過徐敬業(yè)等人的叛亂和少數民族貴族的幾次侵擾外,社會是相當安定的。 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經濟有了明顯的發(fā)展。唐朝初期,曾出現過著名的「貞觀之治」,不過,那時剛從隋末的戰(zhàn)亂中解脫出來,全國的人口只有300多萬戶16,經濟剛剛走上正軌。經過唐高宗和武則天的統(tǒng)治,人口翻了一翻,到神龍元年(705)達到615萬戶17。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在農業(yè)方面,武則天主張「勸農桑,薄賦徭」18。她繼續(xù)推行均田制19,并把勸課農桑、開墾土地和安扶百姓作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標準。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一時期在全國范圍內修筑了許多較大的水利工程,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糧食產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手工業(yè)方面,鑄造業(yè)、制瓷業(yè)和紡織業(y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以鑄造業(yè)為例,武則天即位后,曾下令鑄「九鼎」、造「大周萬國頌德天樞」。這些工程所用銅鐵達數百萬斤,規(guī)模宏大,技術相當先進。當時金銀器和銅鏡的制造水平,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商業(yè)方面,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人口的增加,商人階層趨於活躍,商品貿易相當瀕繁,甚至出現了「交貿往還,昧旦永日」的場面。 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文化得到振興。史載,武則天能詩善文,精通書法,著述甚豐。她深知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十分重視學術文化的發(fā)展。當時哲學、宗教、史學、文學、藝術和科技領域都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其中宗教、文學和藝術方面的表現更為突出。在宗教方面,佛教成為地位最高的宗教,禪宗成為影響最大的佛教宗派。在文學方面,詩歌和散文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出現了像「初唐四杰」和陳子昂這樣的詩歌革新者,還出現了像蘇張說這樣的「大手筆」。朝中官吏基本上都有一定的文學修養(yǎng)。唐人沈既濟說:「太后君臨天下二十余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以成風?!?0在藝術方面,出現了一大批書法家、繪畫家和雕刻藝術家。龍門的「大盧舍那像」、敦煌的「北大佛」就是武則天時代雕塑的。恭陵、順陵和乾陵的精美石刻,也是武則天時代的作品。此外,武則天當政時期還編修過卷帙浩瀚的《三教珠英》、《文館詞林》和《字?!?1。這些著作雖然沒有留傳下來,但對當時文化的發(fā)展無疑也有一定的貢獻。 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國力也很強盛。從輔佐唐高宗時起,武則天就認識到加強國防的重要意義。臨朝稱制以后,更加注意與周邊少數民族和臨國的關系。對於朝鮮、日本、印度、波斯、大食諸國,武則天不僅遣使通好,而且親自接見外國使者,甚至連他們的路費都想得很周到。對於契丹、突厥和吐蕃等國內少數民族,武則天也采取了扶持的政策,積極幫助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派漢族官吏到邊疆去,幫助少數民族酋長進行管理;把中原地區(qū)的種子、農具和其他產品運到少數民族地區(qū),幫助他們發(fā)展那裏的經濟22。但是,對於少數民族貴族所發(fā)動的侵擾和叛亂,武則天則予以堅決打擊。如高宗末年,吐蕃一度侵占西域,并威脅河西。長壽元年(692)武則天命大將王孝杰出擊,收復了被吐蕃侵擾的地區(qū)23。又如圣歷元年(698)秋,突厥陷定州,圍困趙州,武則天以宰相提兵,「許以便宜從事」,打敗了突厥貴族的進攻24。為了促進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和邊疆地區(qū)的安全,武則天特意在科舉制度中增加了「武舉」,專門發(fā)現和培養(yǎng)軍事人才,在軍隊中提倡忠君愛民、保家衛(wèi)國的思想。此外,還在邊疆地區(qū)廣泛實行屯田25。通過這些措施,加強了國際關系和民族關系,鞏固了邊防,維護了國家的遼闊疆域。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唐朝的疆域最大。樹立在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就是當時國力強盛的歷史見證。 以上論述了有關武則天的幾個重要問題。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武則天并不是荒淫殘暴的人,所謂「殘忍」、「殘酷」、「殘暴」、「荒淫腐朽」、「生性好殺」大部分都是后人強加給她的污蔑不實之辭。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武則天有知人之明和納諫之明,她重視知識,善於用人,能夠集中統(tǒng)治階級的集體智慧。因此,她在決策上很少失誤,在行政上卓有成放,她的所作所為基本上都是有利於社會發(fā)展的。所以,就連一些反對武則天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她是封建時代的「明君」。武則天在唐代特定的歷史舞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她參政和當政的40多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fā)展,文化得到振興,國力也很強盛。而這一切都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都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傆^武則天的一生,我們也可以看出,武則天不僅有勇於革新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日理萬機的才干,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績。應當說,武則天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中國古代女性中的佼佼者,是中華民族的杰出人物。 * 王雙懷博士是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系1998-1999年度訪問學人,這是1998年12月1日他在本系所作的學術演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4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姜維伐魏時為什么會功虧一簣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