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張良和韓信蕭何為三杰,為何不提陳平。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nèi)容。
劉邦稱帝后,和一些功臣吃個飯,席間就隨便聊聊,為了避免冷場,劉邦就先拋出話題,大伙都說說我為啥能打敗項羽,為啥能取得天下?
大臣們說了一通,都沒說到重點,劉邦補充說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吾不如子房...此三者,皆人杰也...,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惫沤袷肥掠靡痪涠淘拋碚f:謀有張良,將有韓信,糧有蕭何,有這三牛人是我取天下的原因。
事實上,在劉邦稱王稱帝過程中,還有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謀士,他也是大漢開國功臣——陳平!那么為什么劉邦評出“漢初三杰”,卻不提陳平呢?
根據(jù)史料記載:陳平先到魏王咎的單位上班,后來覺得還是項羽厲害,又跳槽到項羽單位去了,直到在歷史上那場著名的飯局“鴻門宴”上遇到劉邦,《史記》記載:“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又覺得劉邦才是理想上司,又跳槽到劉邦單位來了。
自從跟隨劉邦之后,可以說在劉邦每一次關鍵的時刻,都有陳平的身影,其中有三件事,陳平的作用尤其明顯。當然,同時也可以看到陳平的另一面。
離間項羽范增:話說楚漢之爭劉邦打不過項羽了,被圍困了,劉邦急的團團轉(zhuǎn),這時候陳平陳秘書來了,說道:我有一計可解主公之憂?!妒酚洝酚涊d:“項王使者來...,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p>
大概意思假裝以為是亞父范增的使者就好酒好菜的招待,當知道是項羽使者的時候,上的卻是粗茶淡飯。項羽知道后“果大疑亞父”。范增氣的在回家路上氣死了。范增對于項羽的作用有多大?用劉邦的一句話“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可以看出。
利用替身突圍:范增氣死后,項羽才知道中計了,霸王很生氣,后果很嚴重!率大軍猛攻劉邦,劉邦又急的團團轉(zhuǎn),陳平又有一計可解主公之憂。
據(jù)史料記載,陳平忽悠一位叫紀信的將軍因和劉邦長的像,假扮劉邦去詐降。后來陳平,張良和劉邦順利逃脫,那么紀信呢?在《項羽本紀》記載:“項王燒殺紀信”,燒死了!直到現(xiàn)在后世人們感念紀信的忠義,很多地方城隍廟中的城隍爺供奉的都是紀信。
誘捕同事韓信:話說劉邦登基后就把最初封為齊王的韓信改封為楚王,為啥?怕落地生根培養(yǎng)勢力,不管怎么改封,劉邦的疑心都在,當有人告發(fā)韓信可能謀反的時候,劉邦自知打不過韓信,就問陳平咋弄?陳平雖然不想說,最終還是選擇了出賣韓信。
陳平的計謀,根據(jù)《史記》記載:“陛下弟出偽游云夢...,信聞天子以好出游,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此特一力士之事耳。”讓劉邦假裝去韓信地盤上旅游,在韓信盡地主之誼作陪的時候,一個力士就把韓信拿下了。
劉邦沒有殺韓信,而是貶低一級,封為淮陰侯,留在首都了,實際上不就是軟禁么。當初封韓信齊王的時候是陳平的主意,抓韓信又是陳平的主意,真乃王也陳平,侯也陳平!
通過這三件事我們不難看出,陳平是有真實才能的,他對劉邦的作用可以說不亞于張良,那么為什么同是謀士,劉邦把張良評為三杰之一,卻不提陳平?
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都是謀士,縱觀張良和陳平二人的經(jīng)歷,張良是陽謀,而陳平是陰謀。關于陳平的為人,記得項羽說過一句“陳平有才無德!”不否認陳平的功勞和才能,但是陳平這樣的人,搬上臺面是不是不太好看呢?所以還是貴族出身的張良更適合裝點門面!
張良 蕭何
漢朝的建立就離不開漢初三杰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人的名字。
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钡毞治鲆幌拢梢愿髯元毊斠幻娴臐h初三杰里卻是可以分出高下的。最下者可以說是有勇無智的韓信了。從軍事統(tǒng)帥的角度來說,韓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難得的帥才了,他能夠把弱小的軍事力量的潛能發(fā)揮到極致,以至于最后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將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徹底擊敗,一舉奠定了建立漢王朝的基礎,這是與他超人的軍事指揮天賦分不開的。他曾經(jīng)在與劉邦的閑談中認為劉邦只有指揮十萬軍隊的能力,而就他自己指揮軍隊的能力而言,卻沒有數(shù)量限制,指揮的軍隊越多越好(這就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成語的來歷)。韓信作為一位軍事統(tǒng)帥勇有余,是合格的;但作為一位權力中樞的謀臣來講顯然是智不足,是不及格的。說句難聽的話,韓信的權謀技巧只相當于小學生水平。他身處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極易招來殺身之禍的境地卻毫無自我保護意識,多次受到猜疑誣陷卻從不在意、不思改進,終于在未央宮陰謀中死于呂后之手,真可謂“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負胸中百萬兵”!這里順便說一句,史書里或多或少影射韓信有謀反的傾向,我認為這是天大的千古奇冤。從韓信的條件來看,他若真想造反,一百次也反成功了,可是他卻始終沒有反,直至被害死。
漢初三杰里的蕭何卻是一個很復雜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只能勉強說他智有余而仁不足。蕭何的治理國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說了,劉邦說的“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這句話就是對他的最確切的評價。尤其令人拍案稱奇的是,他的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針不但沒有隨著他的辭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慣例,甚至他的繼任者曹參對蕭何生前制定的各項法規(guī)、方針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樂,竟然也能政績斐然、國泰民安。以至于這段膾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傳至今的成語“蕭規(guī)曹隨”。由此可見蕭何的治理國家的行政才能是多么卓越!說起來蕭何對漢朝的建立所作的最大貢獻莫過于現(xiàn)在家喻戶曉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了---韓信這位曠世帥才由于被劉邦大材小用地當作倉庫管理員使用,被氣得不辭而別,后被年老體弱的蕭何星夜追回拜為元帥的千古美談。但令人極為遺憾的是,在韓信問題上名揚后世的蕭何在后來卻因為韓信問題而為后人所詬病,那就是蕭何明明知道韓信不會謀反,卻在個人進退利害(可能包括避嫌)的考慮下與呂后一起設下圈套謀害了韓信。這就是令人感慨萬千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語的來歷。雖然縱觀蕭何的一生,這個不仁不義的污點也許可以算作瑕不掩瑜,并不能動搖蕭何作為一代名相的歷史地位,但污點畢竟是污點,與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的完人標準相比較,還是有相當距離的。
在漢初三杰里唯有張良可以算得上仁、智、勇三者皆備的完人了。張良的智在劉邦說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這句話里可以得到最好的詮釋,就不贅言了;張良的勇從他敢于和志同道合的力士一起在博浪沙刺殺由大批衛(wèi)隊護衛(wèi)的暴君秦始皇的大無畏的行動中即可看出,也用不著多說;我認為張良的仁是值得大書一筆的。孟子認為理想的完人的氣質(zhì)應該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張良完全作到了這一點。張良在漢朝建國后的封賞會上的表現(xiàn)使包括劉邦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感到吃驚:他謝絕了劉邦對他的萬戶侯的封賞(包括屬地隨便挑選的特權),在劉邦的一再勸說下,他只挑了一個沒人要的偏遠貧窮的小縣城留縣。張良說:“陛下實在要封賞我,就把我和陛下相識的地方留縣封給我做個紀念吧,我哪里當?shù)闷鹑f戶侯。我昔日刺殺暴君秦始皇,天下震動;現(xiàn)在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得到封萬戶侯的榮譽,這對我這個平民百姓來說太過分了,我真心地愿意放棄人間的富貴,過老百姓的日子。”而且張良說到作到,不但不作萬戶侯,連這個小小的留縣縣令也找了個機會放棄了。歷史學家司馬遷對張良贊譽有加:“運籌帷幄之中,制勝于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于易,為大于細。”連輕易不肯贊譽他人的大文學家蘇軾也專門為張良寫了一篇著名的《留侯論》,文中對張良的品德感嘆道:“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p>
秦末起義地圖
秦末大起義中,有無數(shù)英雄出身于草莽之間,卻成為大漢帝國的奠基人,比如驪山囚徒黥布,狗屠樊噲,吹鼓手周勃等等。也有一些無以謀生之人被歷史浪潮推向權力巔峰,比如韓信和陳平。陳平是劉邦手下第二大謀士,曾經(jīng)在瓦解項羽集團中起到關鍵作用,并多次救了劉邦的性命,但他除了沒入圍?漢初三杰?之外,還被評為最陰險的謀士,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陳平剛剛投奔劉邦之時,周勃、灌嬰等人曾經(jīng)私下對劉邦說:?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將陳平早期的污點全都揭露出來。陳平早年曾經(jīng)與兄嫂同居,但不事生產(chǎn),完全靠兄長養(yǎng)活,后來被嫂子轟出家門,卻撞上桃花運,娶了一個曾經(jīng)?克死?五任丈夫的富家女,從此有了外出游歷的資本。陳勝起義之后,陳平曾經(jīng)追隨魏王咎,后因讒言而逃亡。又追隨項羽,因怕連坐而投奔劉邦,劉邦對他非常欣賞。而劉邦的老部下周勃、灌嬰等人卻對這個新兵非常排擠,所以才在劉邦面前說他的壞話。
自我辯解
漢高祖劉邦
陳平是通過魏無知的引薦才來到劉邦麾下的,劉邦聽了周勃等人的話之后,便責備魏無知舉薦失職,魏無知卻說:?陛下為什么要用他的品行來衡量他的能力呢?現(xiàn)在楚漢相爭,如果陳平能夠輔助陛下獲勝,即便他曾經(jīng)盜嫂受金,又有什么關系??而陳平也自我辯解說:?我是聽說大王您能夠選賢任能才前來投奔的,我之所以受賄,是因為我只身前來,沒錢就不能生活。如果您覺得我不堪任用,那我把錢退給你便是了。?劉邦聽說之后,對陳平道歉,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在劉邦面前說陳平的壞話。
離間楚國
西楚霸王項羽
劉邦曾經(jīng)聯(lián)合多個諸侯國,發(fā)兵56萬攻打項羽,卻被項羽的3萬精兵殺得潰敗,并被圍于滎陽,危在旦夕。此時,陳平獻策:?楚國的人才,不過是范增、龍且、鐘離眜等人,但項羽本人多猜疑,如果您能多出點錢,用反間計,讓楚國內(nèi)耗,然后再發(fā)兵,楚國必然潰敗。?于是劉邦?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不久之后,范增果然因為受項羽猜疑而憤然離去,旋即病逝;鐘離眜等大將也都因小人讒言而失去了項羽的信任,項羽集團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巨大動蕩。
俘虜韓信
淮陰侯韓信
當劉邦聽人告密韓信謀反之后,問百官應該怎么辦,大臣們多表示?亟發(fā)兵坑豎子耳?,而陳平獨言:?韓信現(xiàn)在不知道有人告他謀反,而且您也不可能打得過這位戰(zhàn)神,所以不能發(fā)兵。最好的辦法就是您出游云夢,大會諸侯,韓信必然親自前來迎接。到時候解決韓信,只需要一個力士就行了,何必大費周章呢??劉邦聽從陳平計策,將韓信俘虜。
漢七年(公元前200年),韓王信與匈奴聯(lián)合反叛,劉邦御駕親征,卻被圍困于平城,漢軍斷食七天。在關鍵時刻,還是陳平獻密計,賄賂匈奴閼氏(即皇后),才讓劉邦得以脫身。在隨后平定陳豨、黥布叛亂中,陳平?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意思是他曾經(jīng)六出奇計,六次受封,但到底出的什么計策,沒有任何人知道。
不殺樊噲
舞陽侯樊噲
平定黥布叛亂中,劉邦受重傷,此時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鄉(xiāng)好友燕王盧綰造反,便讓連襟樊噲出征,樊噲剛走就有人告密,說樊噲等著陛下死了之后造反呢。劉邦聽說之后大怒,他采用陳平的計策,命陳平與周勃一起追趕樊噲,并且下令:?(陳)平至軍中即斬噲頭?。但是陳平知道劉邦行將就木,而且樊噲既是劉邦故交,又是呂后的妹夫,所以此人萬萬不能殺,不如先囚禁樊噲,把他帶回京城,交給皇帝親自處理。當他帶著樊噲返回長安之時,劉邦已經(jīng)駕崩了,呂后立即赦免樊噲。
劉邦死后,呂后稱制,她想扶植呂家勢力,封諸呂為王。當她詢問大臣的意見時,丞相王陵明確反對:?高祖早就說過,?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太后一族姓呂不姓劉,所以不能封王。?呂后非常不高興,便問副丞相陳平的意思,陳平表示嚴重同意。王陵因此而責備陳平是反復小人,但陳平卻說:?于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陳平在隨后誅殺諸呂,擁立漢文帝之時又立下大功,堪稱官場不倒翁。但是陳平也很有自知之明,他曾經(jīng)說:?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意思是我平生多使用陰謀詭計,是折壽的事,我這輩子能夠保住榮華富貴就算不錯了,但我的后人,肯定不會再出人杰了。后來他的子孫果然因為強搶民女而棄市(在鬧市被執(zhí)行死刑),陳平當年取得的封國也被中央沒收。
陳平一生中的確多次建立大功,為漢朝奠基及穩(wěn)固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他多采用陰謀詭計,而且格局狹小,與?帝王師?張良相比,明顯矮了一大截。
劉邦手下大將10位分別是:
1、韓信:
韓信,泗水郡淮陰縣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為“兵仙”、“神帥”。
2、彭越:
秦朝末年在魏地舉兵起義,后來率兵歸順劉邦,拜魏相國,封建成侯,協(xié)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與韓信、英布并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后,封為梁王,定都于定陶。
3、英布:
早年坐罪,受到黥刑,俗稱黥布。初隨項梁起義,迎娶吳芮之女,擁立楚懷王繼位,封為當陽君。項梁陣亡后,成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屢破秦軍,封為九江王。受到漢朝游說,叛楚歸漢,為楚將龍苴所敗。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并稱漢初三大名將。
4、樊噲:
樊噲出身寒微,以屠宰為業(yè),因迎娶呂雉之妹呂嬃,深得劉邦和呂雉信任。參加沛縣起義,驍勇善戰(zhàn),為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zhàn)將,頗有功勛。鴻門宴時,曾出面營救劉邦。西漢初年,擔任大將軍、左丞相,封舞陽侯,參與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王信等。
5、周勃:
周勃弓馬嫻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隨沛公劉邦起兵反秦,歷任五大夫、虎賁令、將軍,封為威武侯。參加楚漢之爭,攻打趙賁、大敗章平、包圍章邯,屢建戰(zhàn)功。成皋之戰(zhàn)時,留守鎮(zhèn)關重地,突入成皋戰(zhàn)場。帶兵攻取曲逆、泗水、東海兩郡,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封為絳侯。
6、陳平: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起義后,六國貴族也紛紛起兵,陳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讒亡歸項羽,隨從入關破秦。劉邦東征時,又間行降漢。拜為都尉,使參乘、典護軍。
7、蕭何:
蕭何早年入仕秦朝,擔任沛縣主吏掾,輔佐沛公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全國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
8、灌嬰:
秦二世二年,灌嬰?yún)⒓觿钴婈牐则斢轮Q。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參與攻塞王司馬欣,圍雍王章邯。楚漢彭城之戰(zhàn)后,被劉邦選為騎兵將領。
9、曹參:
初仕秦朝,起家沛縣獄掾。秦二世元年,參加沛縣起兵。身經(jīng)百戰(zhàn),反秦滅楚,屢建戰(zhàn)功, 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定都長安后,論功行賞,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
10、張良:
張良先輩在韓國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并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借出色的智謀,協(xié)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zhàn)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4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