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最真實的歷史人物,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隨著《清平樂》的熱播,仁宗時期的名臣良相紛紛粉墨登場,也掀起了人們對這一時期歷史人物人生經(jīng)歷的好奇心。翻開史料,總結(jié)一下仁宗時期文人墨客、名臣良相名單,其豪華程度簡直讓人咋舌?;蛟S是因為人才多到用不完,仁宗不需要珍惜,所以很多名臣的仕途都不怎么順暢,比如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
與范仲淹偌大的文名和政績相比,他的仕途非??部溃螁⒂萌伪毁H,那么他為什么屢次被貶呢?他到底觸動了誰的利益才如此不受待見?
上書太后撤簾歸政第一次被貶
范仲淹出仕的時間非常早,早在真宗期間就中了進士,然后一直在地方上輾轉(zhuǎn)為官,名聲還不怎么顯著。到了仁宗天圣三年,范仲淹的母親去世,他便辭官回老家應天府(今商丘)為母親守孝。那時候晏殊是應天府的知府,聽說了范仲淹這個人之后,知道他有才華,就邀請他到應天書院擔任老師。
范仲淹欣然前往,教學之余還經(jīng)常和晏殊談論國家大事兒、針砭時弊,由此贏得了晏殊的賞識。待到晏殊調(diào)到中樞之后,就在仁宗皇帝面前極力推薦了范仲淹,于是出孝之后,范仲淹也來到了中樞為官。
此時范仲淹雖然只負責整理和校對皇家圖書典籍,但是他卻是個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性子。他發(fā)現(xiàn)皇帝都已經(jīng)二十多歲了還沒有親政,國家大事全部由太后決定,他非常不滿意,于是上書太后希望她撤簾歸政,讓皇帝親政。太后和仁宗并不是親母子,所以二人的關系非常微妙,很多人包括仁宗都不敢提皇帝親政的事兒。
不過對于范仲淹這個愣頭青,太后并沒有放在眼里,舉薦范仲淹的晏殊卻嚇壞了,趕緊向他解釋其中的門道,希望范仲淹撤回自己的上書,免得累人累己。但是范仲淹并不為晏殊所動,他給了晏殊一份長長的回信,即《上資政晏侍郎書》,信中詳細闡述了自己這么做的原因,還非常堅定地表明: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不過為了避免連累舉薦自己的晏殊,也為了不礙太后的眼,范仲淹還是自請被貶到地方,晏殊也就順水推舟答應了。至于為什么是晏殊而不是太后,原因也很簡單,對于太后來說,此時的范仲淹只是小人物,他的上書根本不值得她認真對待,所以他撤不撤回上書、請不請貶根本無關緊要,而且范仲淹一個小官的去留也輪不上她來管。
而晏殊則不同,范仲淹如果受處罰,他這個舉薦人也是要受連累的,以他一貫以來明哲保身的做事風格,同意范仲淹的要求規(guī)避仕途風險也是應有之舉。
因禍得福入了皇帝法眼
范仲淹上書太后請皇帝親政等于是捅了馬蜂窩,結(jié)果馬蜂沒被怎么樣自己卻被蜇了滿頭包。他的上書雖然沒引起什么波瀾,為皇帝的親政大事添磚加瓦,卻也贏得了皇帝的好感。蓋因皇帝內(nèi)心深處其實也是想親政的,只是被太后壓制得無法動彈而已,所以所有主張皇帝親政的人都被皇帝視為自己人。
范仲淹被貶后沒多久太后就去世了,皇帝終于親政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對朝中大臣開始大換血,凡是支持太后的,不是被趕就是被貶,凡是為他親政說過話的,統(tǒng)統(tǒng)被調(diào)到中樞重用。范仲淹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回到中樞的,因為他直言敢諫,被皇帝委任為言官,希望他繼續(xù)路見不平一聲吼。
低估了范仲淹的耿直程度,直言敢諫未傷大臣先傷皇帝
皇帝任命范仲淹當言官,本意是把他當作一把刀,廣開言路并清理朝中的歪風邪氣,只是他沒有想到這把刀是雙刃的,還沒傷到大臣,他自己先被傷到了。
因為長期不得親政,皇帝對于太后遺留下來的一切人和事都是不滿的,太后任用的大臣他已經(jīng)清理了,但是太后為他選的皇后卻還在。于是他抓住了皇后誤傷他的機會,就下旨廢后了。對此朝中大臣是有異議的,覺得皇帝小題大做,但是皇帝堅持廢后,他們也就放棄了。范仲淹卻一直不肯放棄,他引經(jīng)據(jù)典和皇帝大吵一架。
皇帝臉上掛不住,對范仲淹很是惱怒,而且也怕他不肯罷休繼續(xù)糾纏,于是就把他貶到了地方清醒清醒,希望他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
進獻百官圖諷刺朝中大臣結(jié)黨營私,得罪百官再次被貶
待到廢后的事情過去了,范仲淹也清醒了,他又被皇帝調(diào)到了中樞,這次不是言官了,而是待制職銜。只是皇帝沒有認清范仲淹本性,不管在什么職位,直言敢諫這一點他永遠改不了。
宋朝的宰相權(quán)力非常大,官員的任命基本上都要經(jīng)過他的手,而呂夷簡在宰相的位置上呆的時間太久了,期間難免有為自己人開后門、任人唯親的事情。所以范仲淹認為他有結(jié)黨營私的嫌疑,為了讓皇帝看清事情的嚴重性,他就畫了一幅百官圖,圖中詳細標明了官員的升遷情況,哪些人是正常升遷,哪些人是不正常升遷。
除此之外,范仲淹還建議皇帝把官員的任命和升遷權(quán)力從宰相手中奪過來,抓到自己手中。此舉不僅觸動了呂夷簡的利益,還觸動了其他宰相,或者志在宰相之位的官員的利益,再加上還有很多官員被范仲淹掀了不正常升遷的老底兒,他瞬間就站到了百官的對立面。宋朝講究與士大夫共天下,皇帝即便有心包庇,面對百官有口無聲的反對,他也無可奈何,于是范仲淹又成了犧牲品,第三次被貶。
范仲淹的氣節(jié)無疑是讓人尊敬的,只是在為官上面他卻不太懂得審時度勢和變通。雖然當官有點不合格,但是這才是范仲淹,這才是他千古流芳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4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