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馮太后的上位手段到底有多牛
歷史上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太后,就是北魏的馮太后,她姓名不詳,但是歷史上關于她的記載還是不少的,尤其是馮太后作出的貢獻,更是非常的多,在當時一個非常復雜的環(huán)境當中,這位馮太后能夠力排眾議,執(zhí)掌皇權,為接下來皇帝的執(zhí)政打下堅實的基礎,是非常不容易非常優(yōu)秀的。
北魏馮太后是一名非常優(yōu)秀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她幼年時期遭遇了很多的困難,在她剛剛出生的時候,她的叔叔就因為戰(zhàn)敗的原因,導致整個家族走向了沒落,而她的哥哥也流落于其他地方,在很多年之后才被召回,她自己也被打入當時皇帝宮廷的掖庭充當奴隸。
不幸的日子隨著她進入皇宮,被選為貴人戛然而止,在成為貴人之后的不久的時間后,她成為了當時的皇后,當時的馮太后就已經(jīng)非常的了解一些皇權的運作了,所以在他后來的一段時間當中,非常的重用漢人,并且善用權力,善用人才,讓整個國家的國力都無比的昌盛。
在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即位之后,她成為了皇太后,也就是大家口中稱贊不絕的馮太后,馮太后在之后的一段時間當中掌握著皇權,但是時間也并不長,在獻文帝能夠獨當一面之后,馮太后也依照祖制將皇權歸還給了謝文帝,后來謝文帝去世之后,馮太后有雍,麗自己的孫子為皇帝,并且執(zhí)掌皇權的一段時間兩段時間加起來總共有15年的時間,但正是在這15年的時光當中,馮太后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對于他的孫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當時北魏皇室立志于修改制度,全面進行改革。
總的來說,北魏馮太后確實是非常厲害的人物,能夠從亡國公主成為異國皇后最后臨朝聽政,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北魏馮太后到底有多牛到底
中國歷史上,臨朝聽政掌握中樞大權的太后有不少,不過沒有一位的歷史功績比得上北魏的馮太后。影視劇《錦繡未央》的女主人公就是以她為歷史原型塑造的。
北魏馮太后(441~490年)的人生經(jīng)歷極富傳奇色彩。她本是漢女,祖父曾做過五胡十六國時北燕國的國君。馮氏生于北燕被北魏滅亡幾年后,幼年時父親馮朗被北魏孝武帝下令誅殺,她被沒入后宮成為一名奴婢。在姑母馮昭儀的幫助下,馮氏沒有吃太多苦,反而出落得有沉魚落雁之美。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12歲就繼位登基,有一次他在宮中偶遇馮氏?!段簳肥职素缘赜涊d了兩人的邂逅:
“高宗登白樓望見,美之,謂左右曰:‘此婦人佳乎?‘左右咸曰‘然’”。
就這樣,馮氏成了拓跋濬的妃子。兩人感情十分深厚,456年,文成帝封15歲的馮氏為皇后。同年,妃子李氏同文成帝所生的拓跋弘以不足兩歲的幼齡被立為太子。
其他朝代,皇帝的妃子巴不得“母憑子貴”??稍诒蔽?,卻有一項“子貴母死”的奇葩制度,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為儲君,生母皆要賜死,以防未來的母族擅權。于是拓跋弘生母李氏被賜死,馮后擔當起了養(yǎng)育太子之責。
465年,文成帝英年早逝,年僅25歲。11歲的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北魏獻文帝,馮后被尊為太后,臨朝聽政。當時因為新君年幼,政局動蕩,權臣乙渾圖謀不軌,馮太后定策將其誅殺。
467年,獻文帝妃子李夫人生下一子拓跋宏。馮太后得知長孫出世后大喜,將朝政歸還于獻文帝。469年。拓跋宏被立為太子,生母李氏依據(jù)“子貴母死”的制度被賜死,這一幕同文獻帝當年成為太子何其相似,恍若一個歷史循環(huán)。
還政后馮太后還不到30歲,正值女人大好年華的她開始琢磨起自己的第二春。結果獻文帝感覺丟失了顏面,找了個借口將馮太后最喜歡的情人,宿衛(wèi)監(jiān)李奕處死。馮太后得知后大怒,兩人關系破裂。471年,獻文帝被迫退位,成為年僅17歲的中國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
獻文帝之子拓跋宏以4歲幼齡登基,這就是北魏孝文帝。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稱是被馮太后毒殺。馮太后再次臨朝,被尊為太皇太后。
馮太后在北魏獻文帝和孝文帝時期實際掌權約二十年,成功實施了大量的社會政治改革。諸多改革中,她和孝文帝主導的土地公有制改革影響最為深遠,不僅后來的西魏和北周將之奉為圭臬,之后還被隋朝所繼承,最終唐代以北魏的土地公有制為模版分配土地,國力日盛,達到了自西漢后又一個封建王朝的巔峰!
馮太后(442~490),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人,屬北燕皇族, *** 。14歲時被選為北魏文成帝拓跋的妃子,后被冊封為皇后。拓跋死后,馮氏操縱政權。北魏獻文帝尊馮氏為皇太后。在馮氏的指導和輔佐下,北魏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 *** 。
馮太后,魏文成帝皇后,謚文成文明太后,長樂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zhèn)岳良村人)人。477年至公元490年十四年間一系列改革的實際主持者。
馮太后本是官宦之女,因罪充公為奴。452年,被選為魏文成帝的貴人。456年被立為皇后。465年魏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太后臨朝輔政,定策誅殺丞相乙渾,而后歸政獻文帝。476年獻文帝病死,再度臨朝稱制達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49歲。
馮太后聰明果決,猜忌而長于權術,以重管重罰駕御群臣,為其所用,展現(xiàn)出超強的政治手段。馮太后本是 *** ,極力推行漢化。在兩度攝政期間,將北魏的漢化推向巔峰。在她的影響下,北魏封建化進程加快。北魏孝文帝當政期間,馮太后在推動的漢化改革,如推行三長制、均田法、班祿制,建立了農(nóng)業(yè)大國的雛型,革除了相當多朝政亂象和貴族圈地行為,政策影響力陸續(xù)擴及后續(xù)所有朝代,甚至直到今日。
大凡學過點兒歷史的人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然而,嚴格來說,這次改革稱為孝文帝改革,其實是有點冠名不夠精確,不過也別太過計較。這里提及,只是為了引出這時期改革的真正主角——北魏馮太后。
馮太后原名馮錦,漢族,本是官宦之女,因罪充公為奴,后被選為拓跋溶的貴人,繼而立為皇后,尊為皇太后。拓跋硅校仿劉徹,規(guī)定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為儲君,生母都要賜死,以防母以子貴,專擅朝政。拓跋弘兩歲時,生母李氏被賜死,馮后擔當養(yǎng)育之責。
公元465年,年僅26歲的拓跋溶去世,同歲的馮太后開始守寡。12歲的拓跋弘繼位,尊她為皇太后,由她輔政。將軍乙渾欺他們孤兒寡母,一步步篡權。馮太后密定大計,一舉收捕乙渾,鎮(zhèn)壓叛亂。接著宣布由她臨朝稱制,掌控朝政大權,杜絕再發(fā)生類似陰謀。18個月后,拓跋宏出生,其母也被賜死,于是馮太后停止臨朝,轉(zhuǎn)而集中精力教養(yǎng)這孫子。
馮太后跟數(shù)百年后遼國的蕭太后非常相似,也許后者正是學她。作為女人她們敢愛敢恨,一方面在守寡中大膽愛自己所喜歡的男人,另一方面敢于并善于清除自己的情敵或政敵。470年秋,馮太后的情人李弈被人誣陷,拓跋弘將他殺了。馮太后非常生氣,逼迫拓跋弘交出皇位。拓跋弘生性喜歡道仙,不爭不拒,想傳位給一位叔父。馮太后不同意,只得禪位給不滿五歲的太子拓跋宏,自己做太上皇。這一年他只有18歲馮太后簡介,是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他并未完全放權,馮太后感到不安,又將他軟禁,隨后死,有人認為是被殺害的。
史稱“事無巨細,一稟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殺戳賞罰馮太后簡介,決之俄頃,多有不關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動內(nèi)外”。馮太后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鋼鐵般的手腕,實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同時,馮太后精心培養(yǎng)拓跋宏。拓跋宏也刻苦,不僅儒家經(jīng)典熟于心,史傳百家無不涉獵,詩賦文章也皆好。馮太后親自作《勸戒歌>;300余章和《皇誥》18篇,供他學習。486年正月初一,拓跋宏開始參與朝政。從此,重要詔敕冊文大多授意他起草。可以說,如果沒有馮太后身傳言教,拓跋宏很可能沒有作為“中華皇帝”的遠大理想,他的漢化改革也很可能沒那么全面而堅定,在中國歷史上也就很可能跟他的前后任一樣默默無聞。
不過,馮太后與拓跋宏也許有些難言之隱。川本芳昭在《中國的歷史(05)》一書中寫道: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與中國歷史上遼、金、元、清等征服王朝通過實施多種政策、努力加強本民族的團結不同,胡族出身的孝文帝顛覆了異民族統(tǒng)治的基礎,推行被后人認為使自己的王朝提前滅亡的政策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北魏當時所處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中尋找——北魏王朝全方位的中國化需要孝文帝的改革。
【1】馮太后是著名的女政治家,她同孝文帝一起把北魏推向全盛.馮太后同呂雉 慈禧一樣都是女強人、熱衷于政治,為了走向政治前臺不擇手段.但就對歷史的作用來說各不相同,馮太后是個值肯定的歷史人物,她是北魏強盛舉足輕重的人物,呂雉的情況和馮太后差不多,但貢獻沒馮太后突出;慈禧則是遭千秋唾罵
【2】有面首,叫李奕北魏獻文帝拓拔弘到皇興四年已十六歲了,但馮太后對權力仍不肯放松,母子間的矛盾又因馮太后的不檢點行為,更加尖銳起來。
馮太后平時對衣食住行都很注意節(jié)儉,所好唯有一個“男色”。她年輕守寡,不耐孀居,看中了朝臣中的三個美男子:吏部尚書王睿,南部尚書李沖和宿衛(wèi)監(jiān)李奕,常以奏事為借口,召他們?nèi)雽m,輪流陪伴她。這三人同為太后男寵,幾乎外廷內(nèi)朝人人皆知,免不了背后議論,傳入獻文帝耳中,使他太失面子。這三人又倚仗太后權勢,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更引起獻文帝的憎恨。
一天,獻文帝的丈人李惠提醒他:李奕兄弟拉攏黨羽,培植親信,恐會謀逆。建議找人告發(fā)李奕兄弟的不法罪狀,由獻文帝作主,將其一門一網(wǎng)打盡,趁勢讓太后收心,逼其歸政。不久,有大臣彈劾李奕的族人李欣貪贓,獻文帝派李惠找李欣,要他告發(fā)李奕與他同謀,就可免去死罪。李惠還四處幫李欣收集資料。過了幾天,獻文帝親審李欣,李欣告發(fā)了李奕兄弟的三十條罪狀,如納賄貪污,買賣官爵,私納宮女為妾等。于是李奕兄弟及黨羽被問斬。馮太后營救不成,懷恨在心。
承明元年(公元476年),馮太后在王睿、李沖等人的撥弄下,毒死了獻文帝,并大開殺戒,報了舊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代虎符為什么能調(diào)兵遣將
下一篇: 北宋竟賽軍為什么會被為最強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