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之一
當時的五子良將說的便是三國時期的曹魏手下的有名的五位大將軍,這五位分別是于禁,樂進,張遼,徐晃,張郃。而作為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可以說是一生都為了曹操勤勤懇懇,但是最后卻是落了個郁郁而終的下場。
于禁在投靠曹操之后,一心都是為曹魏辦事,在很多場戰(zhàn)事中都有立下功勞,但是毀就毀在了那時候在襄城之戰(zhàn),被關羽所擒,因為惜命,所以便是想投降關羽,后被關羽押入牢中,之后孫權攻破襄城,將于禁放走,于禁便是又回到了曹操身邊。
那時候的曹操已經是年過半百,所以也沒有懲罰于禁,但是在曹操死后,曹丕卻是對于當年于禁投降關羽的事情耿耿于懷,所以讓于禁去給曹操修陵墓,并且在陵墓上專門刻上了于禁投降給關羽的場景來羞辱于禁,后來于禁就郁郁而終了。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五子良將之一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張郃戎馬一生,屢建奇功 張郃簡介 ,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于利用地形著稱。
張郃(zhāng hé)于黃巾之亂的時候,應徵入伍,以韓馥的軍司馬身份參與鎮(zhèn)壓叛亂。韓馥死后,效力于袁紹。在攻打公孫瓚時立下不少戰(zhàn)功,升為寧國中郎將。在官渡之戰(zhàn)中,曹操襲擊烏巢,張郃說:“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戰(zhàn),他們一定會擊潰淳於瓊等人。淳於瓊一旦失敗,那么將軍的大業(yè)就完了,您應該盡快帶兵援救?!钡\士郭圖卻說:“張郃說的不是好主意,我軍不如進攻曹操的大營,曹操勢必回救,這樣淳於瓊的危難不救自解?!睆堗A反駁:“曹公的營盤牢固,倉促間肯定攻不下來。如果淳於瓊等人被俘,我們也就要當俘虜了?!苯Y果袁紹聽信郭圖,不聽張郃的勸阻,派他攻打曹操軍營,結果不但沒攻下,缺乏救援的烏巢也被劫了。郭圖將計謀失敗后,誣陷張郃失敗后出言不遜,張郃等將領懼怕被追究,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對張郃的投降感到高興,親自迎接并稱“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此后擔任著偏將軍、封都亭侯。
后來張郃頗受曹操重用,交給其部隊,讓他跟隨自己攻打鄴城,占領了鄴城。張郃又跟隨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譚,他單獨率軍保衛(wèi)了雍奴,擊潰了敵人。隨同曹操征討柳城的時候,張郃和張遼擔任先鋒,張郃因為屢立戰(zhàn)功升任平狄將軍。張郃還領兵征討東萊郡,討伐管承,還和張遼等人一起討伐陳蘭、梅成等人,大獲全勝。張郃跟隨太祖到渭南,擊潰了馬超、韓遂,保衛(wèi)了安定城,馬超的部將楊秋投降。張郃、夏侯淵一起征討盤踞在鄜城的賊寇梁興和武都一代的氐族叛軍,再次擊敗了馬超的部隊,平定了宋建統(tǒng)治的地區(qū)。
漢中之戰(zhàn)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曹操討伐張魯,派張郃統(tǒng)帥大軍討伐梁興和氐族首領竇茂所部。不久從散關入漢中,派張郃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一直到陽平。張魯投降,曹操回軍,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等守漢中,以拒劉備。同年,張郃別督諸軍南下進攻巴東、巴西二郡,將當地百姓遷徙到漢中。劉備派征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抗擊張郃。張郃率軍進至宕渠,與張飛相拒五十余日,張飛率精兵萬余人從小道進攻張郃,由于山道狹窄,首尾不能相救,張郃大敗,僅帶十余人棄馬爬山逃跑,之后收攏敗兵,撤回南鄭。升遷蕩寇將軍。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劉備進攻漢中,屯于陽平,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迎擊,張郃負責防守廣石。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親自率精兵萬余人,分為十部,夜間猛攻張郃。張郃率親兵與蜀軍進行對抗,劉備不能攻克張郃 張郃簡介 ,[7] 寫信要求益州撥發(fā)援兵。諸葛亮一時遲疑不缺,從事楊洪勸道:“漢中是益州門戶,沒有漢中就沒有益州,還遲疑什么?”諸葛亮恍然大悟,立刻發(fā)兵增援。其后,劉備退走馬谷,放火燒營,夏侯淵知張郃兵少,調部分兵力來增援,并救火,途中遇上劉備軍,被蜀軍所殺。曹軍大敗,張郃同敗軍一起退守陽平關東。而當劉備聽聞夏侯淵被斬殺,只說:“要殺就殺張郃,殺夏侯淵有什么用!”
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郭淮見狀,便說:“張將軍是國家的名將,劉備也忌憚他?,F(xiàn)在形勢緊迫,只有張將軍才能安定軍心?!庇谑潜娙送婆e張郃出任主帥,指揮士兵,布置營寨,軍心安定。不久,曹操遣使令張郃假節(jié)。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見魏軍在漢水以北列陣相迎,劉備于是放棄渡河,隔水相持。曹操親自進攻漢中,不能取勝,于是撤出漢中的部隊,令張郃屯兵于陳倉。
江陵破吳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曹丕即魏王位后,任命張郃為左將軍,進封都鄉(xiāng)侯爵位。等到曹丕登基之后,又進封他為鄚侯,命令張郃與曹真率領兵馬征伐盤踞在安定一代的盧水胡人和東部羌人。戰(zhàn)斗結束后,曹丕又在許昌宮召見了張郃、曹真,派張郃南下與夏侯尚一起進攻東吳政權的江夏郡。張郃獨自率領幾路大軍渡過長江,奪取了百里洲上的吳軍堡壘。
曹叡即位后,派張郃來到南方,駐扎荊州,和司馬懿一起進攻孫權的部將劉阿等人,大軍來到祁口,與吳軍激戰(zhàn),打敗了劉阿所部。
街亭大捷
公元228年(太和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大舉北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諸葛亮。當時朝臣未知計所出,曹叡自信地說:“諸葛亮恃險固守,不易進攻。
現(xiàn)在他自動來了,正符合引出敵人的戰(zhàn)術。打敗諸葛亮是一定的了。”于是曹叡給張郃加官特進,讓他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阻擋諸葛亮的部將馬謖。馬謖依傍險要的南山扎寨,沒有下山占據城池。張郃斷絕了他取水的道路,然後發(fā)起進攻,大敗馬謖。南安、天水、安定各郡反叛魏國響應諸葛亮,張郃領兵平定了這幾處地方。曹叡下詔說:“賊寇諸葛亮率領巴、蜀的烏合之眾,遇上了猛虎一樣的我軍將士。將軍您披肩甲、執(zhí)利器,攻無不克,朕要嘉獎你的大功,增加你的食邑一千戶,連同一千的賞賜共計四千三百戶?!?/p>
料敵先機
當時司馬懿在荊州治理水軍,打算沿著沔水進入長江討伐東吳,曹叡下詔命令張郃統(tǒng)帥關中的部隊接受司馬懿的指揮。張郃到達荊州時,正趕上冬季水淺,大船不能行進,于是回師方城駐扎。公元229年(太和三年),諸葛亮再次出祁山,對陳倉發(fā)動猛烈進攻。曹叡派驛馬召張郃到京師,還親自到河南縣城,設置酒宴為張郃送行。曹叡派遣三萬士兵以及武衛(wèi)、虎賁兩營的勇士護衛(wèi)張郃,還問張郃:“等將軍到了前線,諸葛亮會不會已經占領了陳倉?”張郃知道諸葛亮孤軍深入,不會攜帶太多的糧草,不能久攻,就回答說:“估計臣還沒到前線諸葛亮就已經撤走了。臣屈指計算,諸葛亮的糧草支撐不了十天?!睆堗A晝夜行軍到達南鄭,諸葛亮果然撤退了。曹叡詔令張郃回師京城,任命他為征西車騎將軍。
好儒風雅
張郃用兵機變無雙,懂得戰(zhàn)術變化,擅於安營布陣,根據地形布置戰(zhàn)略戰(zhàn)術,沒有他預料不到的情況,從諸葛亮起的蜀國大將都非常忌憚他。張郃雖然是武將,卻喜歡同儒士交往,曾經推薦同鄉(xiāng)卑湛,說他通曉經學,品德高尚,曹叡下詔說:“從前祭遵當將軍的時候,奏請設置五經大夫,即便在軍營中,也和儒士進行唱詩、投壺的游戲?,F(xiàn)在將軍您統(tǒng)軍在外,在內還注意維護朝廷的禮儀。朕非常贊賞將軍的美意,準許提拔卑湛為博士。”
戰(zhàn)死疆場
公元231年(太和五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詔命張郃統(tǒng)領眾將到略陽迎擊,諸葛亮退守祁山,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zhàn),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張郃陣亡,據《魏略》記載,是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朝廷賜給他壯侯的謚號,他的兒子張雄繼承了他的爵位。張郃征戰(zhàn)多年,屢立戰(zhàn)功,明帝分給他食邑,封他的四個兒子為列侯,賜給他的小兒子關內侯的爵位。
在曹魏陣營中,李典確實是個比較令人惋惜的將領。他并未能進入“五子良將”的行列。
李典是山陽巨鹿人,很早就歸附曹操了。曹操當年刺董失敗,逃回家鄉(xiāng),樹起義旗,招兵買馬,這個時候李典就投奔到了曹操麾下。和樂進、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同時期到達,算是元老級別的人物。
但李典的武藝不算太高,在曹軍陣營中,也只能排到后面。
咱們看一下李典上陣廝殺的戰(zhàn)績:
1.葛陂之戰(zhàn),李典飛馬沖入敵陣,黃巾軍將領黃劭措手不及,被李典生擒;
2.濮陽之戰(zhàn),李典與許禇、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樂進一同六將圍毆呂布,將呂布打退;
3.新野之戰(zhàn),李典出戰(zhàn)趙云,約戰(zhàn)十數合,李典“料敵不過,撥馬回陣”;
4.博望坡之戰(zhàn),曹軍遭到火攻后,李典在逃跑途中被關羽攔住,李典“縱馬混戰(zhàn),奪路而走”;
5.合肥之戰(zhàn),李典慫恿樂進突襲孫權,樂進砍斷賈華、宋謙的雙戟,宋謙追趕樂進,被李典一箭射中心窩而死。
6.合肥城中,李典生擒東吳間諜戈定。
按照李典的戰(zhàn)績來看,他曾經在趙云馬前支撐十余合,“料敵不過”后拔馬回陣,說明勉力狀態(tài)下,應該還能多堅持幾個回合。這樣的武藝肯定要低于徐晃、張遼和張郃,比樂進也有所不如。但肯定要強過于禁(于禁八九合就敗給馬超)。
李典這個人比較有文化,他愛讀書,雖然年輕,卻有“恂恂長者”之風,行事謹慎,大局觀強。
在《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五回中,曹仁得知呂曠、呂翔征討劉備失利,雙雙喪命,曹仁想興師復仇,李典勸說,認為兩人是過分輕敵而導致敗亡,應該按兵不動,向曹操請求支援,但遭到曹仁的嘲諷,并強令他一同出戰(zhàn),結果再次戰(zhàn)敗,損兵折將。
在《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九回中的博望坡之戰(zhàn),夏侯惇輕敵冒進,李典又發(fā)現(xiàn)“南道路狹,山川相逼,樹木叢雜,倘彼用火攻,奈何?”趕緊通知夏侯惇,但為時已晚,全軍遭到火攻,大敗而潰不成軍。
在《三國演義》的四十二回長坂坡之戰(zhàn),張飛斷后,拆斷當陽橋,曹操下令追擊,李典勸說“此恐是諸葛亮之詐謀,不可輕進”,曹操強行追擊,被關羽伏擊。
這說明李典是個很細致謹慎的將領,對戰(zhàn)場上的細節(jié)觀察入微。
但李典和張遼的關系不好,個人之間鬧過別扭,但在東吳大軍攻來之際,李典也能放下個人恩怨,“典豈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愿聽指揮”,而與張遼坦誠相待,密切配合,共同創(chuàng)造了“威震逍遙津”的大捷。
所以說,李典也是顧全大局,公私分明的君子。
李典36歲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他死前所受封的最高職位是“破虜將軍”,這個軍銜比較低微。
咱們看一下五子良將生前最高軍職:
張遼――前將軍
樂進――右將軍
徐晃――后將軍
于禁――左將軍
張郃――征西車騎將軍
李典的那個“破虜將軍”的職位,張遼在北征烏桓時就已經獲得了,而李典跟隨曹操最早,在軍中升職卻最慢,確實令人遺憾。這也許與他性格謙遜,總是將戰(zhàn)功讓給別人有很大關系。
但是,以“破虜將軍”這樣的軍職,當然不可能進入五子良將的行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70位將軍在一天之內被殺
下一篇: 諸葛亮火燒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