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杰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有史以來,凡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契合,必有一大群能臣干吏的輔佐,必有一大批朝野異人的襄助,只有這樣,事業(yè)才能發(fā)展至頂點,人生才能實現(xiàn)無以復加的輝煌。
對于漢高祖劉邦而言也是如此,他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實現(xiàn)從一介平民到九五至尊的華麗轉身,正是有成千上萬謀臣武將的鼎力相助,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人,前進的步伐都不可能那么穩(wěn)健,前進的道路都不可能那么平坦。所以,對于劉邦來說,作為“漢初三杰”,韓信、蕭何、張良,誰更重要,似乎不用比較,因為缺一不可,少一不行,沒有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劉邦都不可能統(tǒng)一天下。不過,可以借此來擺擺三杰的功勞,倒是一件小有趣味的事情。
先說張良。張良原是韓國貴族,秦始皇滅了韓國后,張良立志反秦,曾在博浪沙冒天下之大不韙,刺殺秦始皇。秦末天下大亂,張良也聚集一伙人反秦,后來投奔了劉邦。劉邦西征攻秦,取宛城、收峣關、招降秦王子嬰、還軍霸上,這一路節(jié)節(jié)勝利,時時處處可見張良的智謀在戰(zhàn)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他最厲害、讓劉邦受益最大的計謀,就是“約法三章”,這讓劉邦不僅在諸侯中站穩(wěn)了腳跟,而且贏得了民心;還有,在項羽要攻打劉邦之際,項伯給張良通風報信,張良不顧自己的安危,為劉邦出謀劃策,最終使劉邦在鴻門宴安全脫險。后來,渡陳倉、定三秦、反攻楚國,最終,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奪取了天下,厥功甚偉。
再說蕭何。打仗打的是后勤,這是誰也懂得的尋常道理。劉邦還定三秦大戰(zhàn)中,蕭何留守漢中,主持后方事務,鎮(zhèn)守地方,征收賦稅,為前線源源不斷地輸送給養(yǎng),確保了后援充足。楚漢戰(zhàn)爭最艱難的幾年,蕭何坐鎮(zhèn)櫟陽,建宗廟、立社稷、修宮室、治縣邑,治理得井井有條。尤其是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隨著戰(zhàn)線不斷拉長拓寬,后援需求越來越大,蕭何在后方想方設法,努力使前線的糧草得到及時供應,兵源及時補充,給漢軍提供了堅強而有力的保障,功不可沒。
韓信就更不用說了,在楚河漢界的疆場上,他一身傳奇;在北伐東進的征途中,他戰(zhàn)功無數(shù)。修棧道、渡陳倉、背水一戰(zhàn)、拔旗易幟、沈沙決水、傳檄而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這些耳熟能詳?shù)某烧Z,都是韓信用智慧、用神勇、用鮮血創(chuàng)造出來的,他率領千軍萬馬,破魏、平代、伐趙、降燕、定齊,最后全殲楚軍,打敗項羽,為漢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zhàn)功,所以,劉邦才由衷感嘆說:“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6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